南沱镇地图
南沱镇相关地区地图:
重点产业
生猪:依托重庆海林良种猪养殖总场,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发展瘦肉型商品猪。与重庆华牧集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10万头洋三元瘦肉型猪购销合同。
榨菜: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基地。
食品加工:水果、榨菜、猪肉等食品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食品加工工业园区。
观光农业:结合涪陵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观光农业。
资源优势
南沱镇榨菜产量居涪陵全区前列,榨菜年种植3万亩,产量6万余吨;榨菜附属产品绿叶也极具开发潜力。南沱镇为涪陵蚕桑大镇,现有桑树500万株,年产茧8000余担。龙眼、荔枝、五星枇杷、南方早熟梨、甜橙等特色水果8000余亩,现水果年产量3000余吨。年出栏生猪4万头;家禽50万只。位于南沱镇的三峡库区最大岛屿平西坝,可实施旅游开发。南沱镇劳动力资源丰富,老百姓求发展的要求迫切,干劲足,思想解放;干部能吃苦,肯钻研,团结奋进。
交通通讯
航空。集镇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05公里。铁路。集镇距涪陵火车站(龙桥镇)40公里。公路。集镇距319国道27公里。103省道涪丰公路(三级路,1993年8月始建,过镇境约20公里,1995年浇筑水泥砼路面)横贯全镇。至2005年底,全镇4级以上公路总里程85公里。镇境1966年始通公路(三堆子至红星渡槽)。2002年以后,南沱镇党委政府按照“一环三线”的规划框架和思路,先后拓宽硬化南土路(南沱彭家岩至土地坡乡,里程3.5公里);新建连睦路(连丰村至睦和村,里程7公里,于2007年水泥浇筑硬化),南治路(南沱集镇至治平村,里程2公里);拓宽改造红碑路(里程3.5公里)、龙罗路(龙驹至罗云,乡级公路,里程9公里,于2006年浇筑水泥砼路面)。全镇于80年代末实现村村通公路。镇内乘车出行,远可达上海、福建、浙江、成都;近至重庆、万州、涪陵、丰都(至重庆约1.5小时,至涪陵城、丰都新城区均在40分钟车程内达)。水运。集镇距涪陵江北集装箱码头25公里。镇境有长江码头4座,即南沱码头、龙驹码头、焦岩码头、连丰村三堆子码头。按照三峡工程移民专业设施复建规划,2001年先后动工复建,2003年11月竣工。南沱、龙驹、焦岩3座码头可停泊5000吨级船舶。三堆子码头可停泊3000吨级船舶。可谓水上交通发达。邮政。镇境自20世纪50年代初置邮电代办所。2007年,境内有代办所2个,报刊订阅达400余种;世界各国特快专递几日内可达。通讯。镇境民国年间始有电话,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镇有电话机10余部。1996年6月,镇内开通程控电话,至2005年,全镇100%的村、组和60%的集镇、农村居民户通电话,拥有座机5193部,手机3180部;集镇宽带互联网络信号于2003年开通,2006年3月全面建成电信村域网,目前有局域网1个,ADSL网络用户30户,全镇互联网用户近200户。通讯的繁荣,使南沱人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
历史沿革
南沱镇因古南沱场镇地处长江南岸一大回水沱畔而得名。今镇境区域在汉代以前已有人类居住。现有石佛村三关滩东汉墓葬遗存。元代及其以前文献记载缺考。明代为南沱场。隶属涪陵第二区(驻地清溪镇);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镇境置玉皇观、大沱埔、三磊子(今三堆子)、治平院、马颈子等场;1931年,治平乡、玉皇乡合并为南沱镇,另置龙驹镇。1935年(民国24年)镇境内置有治平、南沱、龙驹3镇,隶属涪陵第一区(区署驻涪陵城天上宫);1940年,镇境置南沱、龙驹2镇,隶属涪陵第一区(驻清溪镇);1950年初,置南沱乡、龙驹乡,隶属涪陵第一区(驻复兴乡);1950年7月,南沱乡、龙驹乡隶属涪陵第六区(驻清溪镇);1953年,人民民主政权建设,镇境置南沱乡、龙驹乡、焦岩乡、治平乡、官洞(现为“关东”)乡、石坪乡,隶属涪陵第六区(驻清溪乡)。1955年12月,镇境置南沱区(驻南沱乡,下同),辖清溪乡、平安乡(今土地坡,下同)、焦岩乡、龙驹乡、南沱乡等5乡;1956年6月,南沱区辖清溪乡、南沱乡、龙驹乡、平安乡、罗云乡、和兴乡、复兴乡、焦石乡等8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焦石公社、罗云公社、复兴公社、和兴公社等4个公社自南沱区划出(同时成立焦石区、辖4公社)。1963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南沱区更名为清溪区。1982年7月,镇境置南沱乡(驻南沱场,辖金鸡、马庙、夏家、治平、关东、八斗、连丰、沙坪、倒水9村67个村民小组)、焦岩乡(驻秧鸡沟,辖永胜、睦和、焦岩、三关、石佛、云庆、花楼、胡家、坪西9村45个村民小组)、龙驹乡(驻马颈子,辖马颈、石栏、燕窝、长沙、秀山、大坝、石坪、瑞龙8村53个村民小组)。1992年7月,撤销南沱乡、焦岩乡、龙驹乡合并为南沱镇(驻南沱街上),至今未变。镇境辖26个村、176个村民小组;2002年4月,增设南沱镇王家湾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镇境辖26个村、17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2002年12月,基层政权建设,调整村级建制。全镇26村1居委会调整为1社区12村。2004年底村民小组调整合并后,南沱镇辖1个社区、12个村、2个居民小组,76个村民小组。即:王家湾社区(王家湾<南沱街上>2-2);龙驹村(马颈、石栏、燕窝<龙驹街上>18-8)、秀山(秀山、长沙、大坝<羊子岩>20-10)、红碑村(石坪、瑞龙<大坟堡>15-7)、金鸡村(金鸡、马庙<大梨树>17-8)、关东村(关东、八斗<关东桥>22-8)、连丰村(连丰、沙坪<三堆子>15-6)、南沱村(倒水、夏家<黄桷堰>17-7)、治平村(治平、云庆、花楼<果园场>17-7)、睦合村(胡家、睦合<移民街>8-4)、焦岩村(焦岩、永胜<焦岩场>12-4)、石佛村(石佛、三关<石佛村校>12-4)、坪西村(<坪西坝>3)。2007年,镇境置12村1社区,76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小组,11096户,户籍人口35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7人,农业人口33083人)。
主要街道
(一)南府路(南沱水厂至民宅高中处)。长1410米,均宽22米。兼有路街功能,既是涪丰公路、又是“长江鱼饮食街”,镇政府机关座落此街。(二)莅江路(南沱镇中心小学校门口至南沱长江码头)。长1150米,均宽16米,街道主要功能为水陆运输承接路(街)。(三)富民路(南沱信用社至民宅冉劲涛处)。长350米,均宽20米,为移民单位主要安置街之一。(四)农贸路(民宅李大成处至民宅何福权处)。长278米,均宽16米。主要功能为农资贸易市场。(五)商贸路(民宅吴启礼住宅至南沱集镇垃圾站)。长20米,均宽16米。主要功能为百货、电器商品交易市场。(六)兴南路(民宅杨治福处至民房殷澡萍处)。长330米,均宽16米。功能为米市、小杂货摊点交易市场。(七)金鸡路(南沱集镇垃圾站处至民宅杨少怀处)。长610米,宽16米。(八)工贸路(南沱卫生院住院部至华民榨菜厂)。长520米,宽16米,主要功能为工业发展小区。(九)莅江支路(南沱国营菜厂至民宅杨再梅处)。长900米,宽10米。集镇街道全部为砼路面。2007年9月15日,对上述9条街道安装了18块标准地名标牌。集镇标志性建筑有镇政府办公大楼、镇礼堂、镇中学逸夫楼(香港邵逸夫捐助)等。
规划布局
着力打造“一基两园一街两村”(放心肉猪生产基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食品加工工业园区、‘长江鱼’饮食文化一条街、睦和农家休闲娱乐村、平西坝旅游度假村)。重抓生猪、榨菜、水果发展,促进食品加工工业,带动二、三产业,推动南沱镇“三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