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电子地图 >
南开区地图
南开区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气候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气温差为30-32℃。日气温差7-12℃。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58-697毫米,降水日数为64-73天,且多集中在7、8月份。风向受季风环境的支配,夏季主要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影响,多偏东南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西北风;春秋两季盛行西南风。
地势、河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米左右。东、北隅有海河、卫津河、南运河环绕,中部有墙子河、红旗河,南北流向;复康河横贯红旗河、卫津河之间。

历史沿革

南开区是天津市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西南部,区域面积40.64平方公里,人口87万。南开区是一个具有商贸、科技、文化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区,具有综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南开区区境约在四千年前退海成陆,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南开区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南部,原系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有“南开”之称。元代,大批漕粮经三岔口转运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在境内东北部建天妃宫,此地成为“百货交集”之重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2月11日—1405年1月30日)设卫建城,居民增多。到清代漕运、盐业、屯田等日渐繁荣,商业、金融业逐渐发展,人口剧增,多来自安徽、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清道光年间(1840年前后)城内人口95351人。从明至清成为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17年(1928)设天津特别市。时,隶属一、二区和天津县。日时期(1938—1945)更迭为一、二、九区和天津县。1947年8月,天津市将第七区部分辖域划出,增设第十一区。解放后,仍沿袭原行政区划。1952年10月更名为第七区,1956年1月1日正式定名为南开区。现区人民政府坐落于黄河道390号。1999年,南开区辖14个街道:鼓楼街道、兴业里街道、嘉陵道街道、体育中心街道、王顶堤街道、长虹街道、向阳路街道、万兴街道、八里台街道、学府街道、兴南街道、广开街道、华苑街道、蓄水池街道。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860104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长虹街道63937鼓楼街道72184兴南街道41142广开街道48820万兴街道127814学府街道102133向阳路街道108829嘉陵道街道83556王顶堤街道115911八里台街道42323体育中心街道27184华苑街道26271,2004年初,南开区辖12个街道:长虹街道、鼓楼街道、广开街道、万兴街道、学府街道、向阳路街道、嘉陵道街道、王顶堤街道、八里台街道、体育中心街道、兴南街道、华苑街道。

政策优势

外向型企业:在南开区注册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包括台港澳投资)生产型企业,可享受从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即: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科技园区企业: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50万元以下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城市建设

旧区改造:199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用五年时间完成成片危陋房屋改造的宏伟目标,作为全市任务最重,成片危陋房屋最多的南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截至1998年,累计拆迁危陋房屋152.31万平方米,还迁安置居民64475户,超额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1999年至2002年又拆除危陋平房58.5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8051户。2003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改造老城厢的重大决策,6月1日全面启动老城厢改造,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有28890户受益。数十万的市民告别了环境恶劣的危陋平房,走进宽敞明亮的住宅小区。全区供热面积达到1403.66万平方米,住宅热化率达到86%。新建、拓宽、改造南马路等30条道路。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创模”为目标,不断加大保护治理力度,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全市率先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环保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连续三年获全市第一。津河、卫津河经过改造,水质有明显好转,河水生态功能开始恢复。大气环境继续改善。二氧化硫、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比2001年分别下降6.9%、3.5%。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61.8%。
城市绿化:绿化建设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环城绿带、城市景观绿地和中心城区大型开放式绿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至2003年底,全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017.12万平方米,成活的树木118.4万株,绿化覆盖率35.08%、绿地率27%、人均公共绿地7.5平方米。分别比2002年提高4.08%、2%和0.69平方米,实现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标准要求。到2003年,南开区有天津市面积最大的公园--水上公园及长虹公园等共15个公园、小型游园52个、居民区楼间绿地2085处,627处街旁游园绿地,津河、卫津河、四化河等27处河道绿地,星光广场等6个绿化广场,使市民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天津市的重要市区,南开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加速城区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全区经济已开始进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南开区是天津市技术领先、规模庞大的仪表电子、机械制造工业中心。经过多年发展,黄河道和中环线西侧已形成实力强劲、基础雄厚、产品齐全的工业区。有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天津电缆总厂、天津液压集团公司等中央和市属大中型企业400多家;天津津美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100多家。区属工业则紧紧以大工业为依托,协作配套,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型食品等重点行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南开区是天津市商贸中心区之一。近几年来,以商贸金融、饮食服务等行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店铺星罗棋布,服务设施齐全,市场繁荣,贸易发达。具有专业特色的东马路商业街、南马路五金轴承街、古文化街、服装街、鞍山西道科技贸易街等在华北地区远近闻名。闻名遐迩的天津商场、东方商业大厦以其优雅的环境、良好的服务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购物者。南开还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商店28家,如正兴德茶庄、祥德斋糕点店、内联升鞋帽店、王和百货商场、官银号副食商场等,其经销的名、特、优商品达5000余种。南开新建了10余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如古文化街的古物市场、红旗路上的汽车交易市场、海河岸边的羊毛衫市场、黄河道上的皮货市场、西湖道上的鞋城等,王顶堤的水产批发市场和红旗农贸市场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起到了沟通城乡、辐射三北的作用,年交易额均在亿元以上。体现大都市风貌,区内先后建了众多宾馆饭店和娱乐服务设施,如依湖傍林的会宾园饭店,繁华商贸区内的金禧大酒店、华厦大酒楼,中环线上的金都宾馆、华城宾馆。除此之外,各种风味小吃区内随处可见。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了南开区的知名度,使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财团、大企业纷纷来南开投资办企业,投资范围也由单纯的生产型项目扩展到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零售业等。南开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南开区是天津市智力密集、科技发达的高教科研基地。全区有一半以上的面积被划为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内有全国著名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6所综合性和理工科高等学府,有激光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96家,有中级以上科技人员3万余人。园区集中体现了天津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强大的科技力量形成了南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促进了本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科技先导型产品的迅速发展,为区属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奠定了基础。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06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7.17%;第三产业增加值63.2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2.83%。

人口文化

人口:南开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区人口仅为22万,人口密度8404.6人/平方公里。至2006年,常住人口92.5万,户籍人口81.1万,全区人口密度为1962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变动:南开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3年至今已连续十一年保持负增长。2005年,全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3.97‰,死亡率为4.56‰,自然增长率为负0.59‰。
人口文化程度:南开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08万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为26.91万人,初中文化程度21.4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了9.0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减少0.17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减少2.5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2.91万人,南开区是天津市人口文化素质最高的地区。

建设目标

南开中长期发展目标: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南开已经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把南开基本建成天津市重要的商贸中心,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基地,成为天津市特色突出、实力雄厚的先进文明市区。
六区三带:到2010年南开区要建设形成以老城厢、古文化街海河楼商贸区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形成西南角、三马路(南京路、南门外大街、长江道东部)地区的商业商务区;建设形成政策区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形成西营门外地区的生产资料物流(市场群)、都市工业区;建设形成天塔、水上公园地区的都市旅游商业区;建设形成天津体育馆、奥林匹克体育场地区的健身会展服务区。打造南马路、黄河道标志路,长江道汽车贸易街,鞍山西道科贸街,形成“六区三带”的多中心组团和点线结合的网络式布局。
经济目标: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三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要在200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可支配财力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