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南投县地图
南投县相关地区地图:

县歌歌词

玉山高,浊水长,宝岛屹立太平洋,南投位置在中央。物产富,民力强,社会淳朴学风良,以和建县成乐乡。文明日进步,家家都安康,南投好地方,南投好地方。庐山青,雾社壮,日月潭中波荡漾,合欢山上现朝阳。东埔美,溪头凉,万民欢乐花果香,共庆丰年迎春光。中兴新气象,省治日辉煌,南投好地方,南投好地方。

旅游景点

日月潭:日月潭,日月潭(SunMoonLake)位于台湾南投县鱼池乡,面积7.93平方公里(满水位8.4平方公里)、水深27公尺、海拔748公尺,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日月潭也是台湾原住民邵族的居住地,双潭秋月是台湾八景之一。大正8年(1919年)4月,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便开始兴建日月潭水库,但由于资金的不足,直到昭和9年(1934年)6月才完工,日月潭的湖面面积也从原来的4.55平方公里扩张至7.73平方公里。1948年7月改名为大观水力发电厂。每年9月份,这里都会举办万人横渡日月潭的活动,全程约3000米。
清境农场:清境农场位于亚洲台湾南投县,海拔近2000公尺,为台湾行政院退辅会所经营之公营事业,是近年来在台湾迅速崛起的知名观光景。以一望无垠的青绿色大草原(青青草原)、层叠起伏的高山(合欢山、奇莱山、能高山)、悠闲散布在草原的绵羊而闻名,具有浓厚的欧洲风味,尤其以附近的欧式民宿最为知名,已成为台湾最热门的观光景点之一。又因位在前往赏雪圣地-合欢山-的必经道路上,每到冬天,上山赏雪人潮络绎不绝。清境地区除了有优美的高山景观外,还有当年由大陆滇缅地区撤退来台的军人后裔在此根生,因此云南摆夷料理也成为当地特色之一。在清境的旅客服务中心广场,设有全亚洲最高(2000公尺)的星巴克咖啡、连锁便利商店、面包坊、景观餐厅等,别具特色。由于当地山区有台湾原住民-布农族-居住,在此采买一些具有民族风味的装饰品也别也风味。
合欢山:,合欢山素有“雪乡”之称,位在花莲县与南投县的交界处,是台湾主要河流大甲溪、浊水溪和立雾溪的分水岭。合欢山群峰由七座山串连-主峰标高3,416公尺、东峰3,421公尺、北峰3,422公尺、西峰3,144公尺、石门山3,236公尺、合欢尖山3,217公尺、石门北峰3,278公尺(前五座更名列“台湾百岳”中)。在台湾百岳当中,这原本是需要至少三天三夜才能攀顶的高山,由于中横公路的开通以及雾社支线的连接,公路从群峰山间处蜿蜒切过,如今一般人都可以用开车或是走路的方式轻松上山。

历史背景

台湾的历史,是由不同族群共同创造的,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距今三百七十多年前,从欧洲来的荷兰人,为了寻找贸易的据点,占领台湾南部一带,对台湾社会有了较大的控制力。那时,台湾岛上已经有了许多族群,散居在平原、溪谷、丘陵、高山,过着渔猎,以及简单种植的部落生活。荷兰人统治台湾三十八年,曾经在中国沿海,招募移民到台湾从事拓垦,种植稻米与甘蔗,因此“精耕”的农业,开始在台湾有了较大的发展。实际上,荷兰人统治台湾初期,只是考虑如何在台湾从事贸易,并没有想到要在台湾种稻米、植甘蔗。因当时约有三千名荷兰人的粮食,最初是由南洋、日本输入。由于发现台湾适合发展农业,因此开始奖励稻米与甘蔗两大作物的生产。明朝末年,当时中国社会很不安定,荷兰人为了土地的开发,远赴中国招募农民,提供牛只、种子等奖励影响,因此来台湾的人数渐多,强化了移民来台湾的动机,使开垦的步伐加快,稻米的种植,由为了台湾本身的需要,因产量的增加,卖到外地;甘蔗的种植,由于蔗糖价钱高,甚至远销波斯。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人以后,父子孙三代,以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郑成功的力量,原本建立在海上贸易的基础上。随着大批军队来台,以及中国沿海一带海禁政策,觉得粮食供应的重要,因此鼓励耕种。不仅奖励文武官员招佃开垦,同时推展军屯。在荷兰统治台湾,以及郑成功驱荷复台的明郑时期,由于南投为内山地带,加以荷兰、明郑以来政治重心偏重在南部,因此整个南投县开发较晚。南投县开拓之始,首推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明郑部将林圮(杞)在斗六门开垦后,率兵二百馀人至水沙连(今竹山),励行屯田养兵政策,成为台湾中部最早开拓地区,同时南投也正式进入了有史时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派施琅攻取台湾。要不要把这个反清复明的基地纳入中国版图,曾经引,起争议。朝廷以为,台湾孤悬大海,容易成为盗贼的巢穴,因此本想放弃,经水师提督施琅,剖析弃留台湾的利害得失上奏皇帝,改变了康熙皇帝原先的了解,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正式编入中国版图。南投县的拓殖进度迟缓,一再有断层出现,而呈现阶段性的发展特性,从水沙连(今竹山)的初次拓垦,相隔五十年,南投、草屯开始拓垦。康熙末年(1722年),由于台湾中部汉族移民逐渐增加,开始向八卦山丘陵之东进展。因此南北投堡成为南投县第二个开垦地区。拓垦工作,需要土地,依荷兰据台时期(1624~1662年)部落纪录,虽共有“北投社”,没有“南投社”纪录,后来才知道这里住的是洪安雅阿里坤支族的部落之一。由于早期到草屯地区开垦的汉人,听到这里的部落自称“Tausa-bata”,后来汉人称“北投社”,把位于“北投社”南边的部落叫“南投社”,这一带都是平埔族居住,所以土地权属于平埔族部落的,汉人大部分向平埔族人租地耕作。在需要土地,需要大量资金、劳力及技术的投入,藉助于“垦户制”,即由富豪扮演先锋的角色,垦户与佃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垦方式。由有地位、财力的人士向“番”社承垦荒埔,充任垦户,再将承垦的荒埔分成小块,招佃人从事实际拓垦工作。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降低拓垦者的负担和风险,在拓垦工作则因分工合作而提高效率,使先民在有限的资金、人力的条件下,迅速完成开发的任务。在拓垦过程中,先民发展出一套土地制度,以维持生产秩序,那就是大小租制,是在一块土地上有大租户、小租户、佃农三个阶层。大租户又称业户或业主。早期的垦户在完成土地开垦工作完成后,向政府申报土地所有权,成为业户(土地所有人),负责缴纳田赋,并有权向小租户收租,称大租户。小租户是向垦户承领土地,在拓垦完成后,掌握有长期的田地使用权(永佃权),称佃户,他们需向大租户缴大租,但有权向其佃农征小租。佃农是无地的农民,赖承租的田地维生,其土地开垦制度有浓厚的商业性格。这些住在天府之国雅称的中部地方(包括南投地区)原住民,由于生产方式与人生观和汉人不同,经济生活仍然停留在半耕半猎的阶段,生活容易,居民生性知足下,受汉人移民浪潮的冲击下,起了重大的变化。平埔族原住民赖以为生的草地,不断出租或出售给汉人开垦,而由汉人取代原住民形成一个汉人社会。汉人的街市、村庄取代了原住民的部落。最后,他们不是被同化,就是迁移到埔里盆地,开创另一个平埔族的天地。

9.21大地震

台湾9.21大地震,是20世纪末期台湾最大的地震,发生时间为1999年9月21日凌晨1:47:12.6,震中在北纬23.87度、东经120.78度、即在日月潭西偏南方9.2千米处,也就是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车笼埔断层上面。规模高达里氏7.6级。震源深度8千米,里氏震级达7.6,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得地震矩震级定为7.6。此次地震是因车笼埔断层的错动,并在地表造成长达105千米的破裂带。全岛均感受到严重摇晃。共持续102秒,常见称呼为九二一大地震或集集大地震。
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属于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地震频繁。菲律宾海板块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朝西北移动,和台湾的生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每年8.2厘米的移动速度,也在东部花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麓山带以及平原区形成一系列的断层。这些断层具有很高的活动性,在台湾历史上,造成许多灾害性地震。
地震资讯:此次地震震中位在北纬23.85度、东经120.82度,地震深度8千米。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为一低角度逆冲断层、伴随些许走向滑移分量,释放出地震矩能量为17.7±0.4×1019N-m。断层走向为北偏东18度,倾角19度,滑移方向则为北偏西60度,随着时间而改变,显示断层的破裂并不均匀。9.21地震
灾区伤亡:死亡:2,321名,负伤:8,000余名,由于台湾的台中县、南投县为主震央区域,受灾特别严重。地震发生隔日政府统计,死亡人数已逾2000人,伤者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亦有严重灾情。三周后,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死亡(含失踪)人数为2378人,死亡人数最多为台中县1138人,次多为南投县928人,有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半倒。
最大震度:7级:南投县集集镇正好位处震中,台铁集集线铁轨严重扭曲,而集集车站木造站房严重倾斜,车埕车站则被震毁;草屯镇九九峰山头因地震影响而变得光秃一片;中兴新村有5厅处的大楼全倒;国姓乡九份二山大崩坍,将近40名村民活埋在难以估计的土石底下;埔里镇约有400多栋房屋倒塌,死亡人数超过180人;埔里酒厂因地震而发生爆炸;位于双冬断层上的中寮乡,死亡人数178人;位于中寮乡的台电超高压及一次输电铁塔共计18座全倒或半倒,而具输电枢纽地位的中寮超高压开闭所共有34具超高压输电线比压器及47具避雷器掉落损毁;位于鱼池乡的日月潭地标光华岛(现称拉鲁岛)受损,且岛屿面积亦有缩小,根据中央气象局日月潭气象站的纪录,此区水平最大地动加速度达到9.89m/s²;竹山镇有多栋大楼倒塌;竹山秀传医院外墙龟裂;慈山医院大楼也受损。

历史沿革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中县合彰化市,分为彰化、台中、南投三县。南投县辖南投、玉山、能高、竹山4区,计13乡镇,280571人,面积4106.4360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南投。南投县:管辖南投、埔里、草屯、竹山、集集等5镇,及名间、鹿谷、中寮、鱼池、水里、信义、仁爱等8乡,合计13乡镇,280571人,面积4106.4360平方千米。本县东为仁爱乡毕禄山南峰,位于东经121°25'0〃;西为名间乡弓鞋粗坑,位于东经120°37'0〃;南为信义乡山地尖山顶,位于北纬23°25'53〃;北为为仁爱乡毕禄山,位于北纬24°20'。中心位置为鱼池乡内加道坑,位于东经120°58',北纬23°52'30〃。本县东以中央山脉的分水岭与花莲县为界,西以八卦丘陵毗连彰化、云林两县,南以清水溪及玉山支脉与云林、嘉义、高雄等县接境,北以北港、大甲二溪的分水岭向姑大山(又名白狗大山)、八仙及乌溪与台中县为界,是全省唯一与海岸线的县。1969年1月1日,草屯镇山脚里的第十五至十九邻划归南投镇(中兴新村),设立光辉里。1981年12月25日,南投镇改制为县辖市南投市。近年来,随着南投县与彰化县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以及岛内县、市的合并,南投县与彰化县之间日益推动两县市的合并。

交通运输

铁路西部纵贯线铁路虽未经过南投县,但自彰化二水到水里、车埕的集集支线铁路,却横贯南投县中部,并连接县内各主要公路,是条便捷的交通线。公路基隆、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皆有台汽客运开往南投;而彰化县内的彰化、员林客运亦有公车可联络草屯、埔里、竹山、集集、水里等各大重要乡镇;或由台中干城站搭联营公车也可分抵南投各地。南投境内大众运输以彰化、员林、南投客运为主,草屯、南投市、埔里、竹山、水里为五大转运站。草屯有多家客运可抵国姓、埔里,埔里则有南投客运发往庐山、雾社、清境农场一线,竹山是往鹿谷、溪头、杉林溪的大本营,水里除有员林客运行驶新中横沿线外,还有南投、丰荣客运北往日月潭、埔里,南向地利山区,形成紧密的联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