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电子地图 >
宁河县地图
宁河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1949年9月划归天津专区。1959年五月,宁河县与汉沽区合并,称天津市汉沽区。1961年6月,复置宁河县,属唐山专区。1962年8月复属天津专区。1973年8月划归天津市管辖。建县至今有264年。雍正九年(1731年)析宝坻置县,据《河北省县名考原》称;“蓟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名。”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属河北省,1938年县治改为芦台镇。1949年属天津专区,1958年属唐山专区,1959年并入汉沽区,属天津市,1960年复置。?年,宁河县辖8个镇、14个乡:芦台镇、丰台镇、宁河镇、潘庄镇、岳龙镇、板桥镇、赵庄镇、苗庄镇、后棘坨乡、小李乡、赵本庄乡、廉庄乡、大辛庄乡、董庄乡、任风乡、大北涧沽乡、南涧沽乡、淮淀乡、表口乡、东棘坨乡、大贾庄乡、造甲城乡。2000年,宁河县辖10个镇、1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9247人,其中:芦台镇56070人、桥北镇18251人、宁河镇13658人、苗庄镇17518人、丰台镇8561人、岳龙镇14547人、板桥镇10229人、潘庄镇19523人、董庄乡24108人、任风庄乡16753人、大北涧沽乡12678人、南涧沽乡8301人、北淮淀乡18771人、表口乡18785人、廉庄子乡16639人、大辛庄乡8674人、赵本庄乡10315人、小李庄乡10480人、后棘坨乡6939人、造甲城乡23097人、大贾庄乡9049人、东棘坨乡15437人、潘庄农场虚拟镇864人。w,2001年,宁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桥北镇、董庄乡,并入芦台镇;撤销大辛庄乡,并入宁河镇;撤销小李庄乡、后棘坨乡,并入丰台镇;撤销大贾庄乡,并入潘庄镇;撤销任凤庄乡、南涧沽乡,合并设立七里海镇;撤销赵本庄乡、东棘坨乡,合并设立东棘坨镇;大北涧沽乡、造甲城乡改为镇;其余保持不变。2001年底,宁河县辖11个镇、3个乡:芦台镇、丰台镇、潘庄镇、宁河镇、岳龙镇、板桥镇、苗庄镇、七里海镇、造甲城镇、东棘坨镇、大北闸沽镇,廉庄乡、北槐淀乡、表口乡。2004年初,宁河县辖辖11个镇、3个乡:芦台镇、丰台镇、岳龙镇、板桥镇、苗庄镇、宁河镇、东棘坨镇、大北涧沽镇、潘庄镇、七里海镇、造甲城镇,廉庄乡、表口乡、北淮淀乡。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宁河县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唐大城市群中间地带,面向广阔的华北、东北平原,县城芦台镇距天津市区80公里,距北京210公里,距唐山45公里,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0公里。
地形:宁河县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域地处九河下消,地势低平开阔。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有33类90个品种,果树资源有13类38个品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有30多科类600多个品种。其中银鱼紫蟹、芦苇称为宁河“三宝”,闻名遐迩。境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县内有文物古迹100多处,主要景点有天尊阁、于方舟烈士故居、七里海等。其中七里海总面积95平方公里,清波荡漾,芦苇繁茂,极具开发和旅游价值。
水文:宁河县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河渠密布。境内有5条一级河道,10条二级河道,总长576.2公里,蓄水量达1.7亿立方米。
气候:宁河虽濒临渤海,因其属内陆海湾,对气候影响较小。本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风带,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较高,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m/s。全年平均气温11.2℃,平均湿度66%,最低气温平均-5.8℃,出现在一月份,最高气温平均25.7℃出现在7月份.最大冻土深度0.57米。年平均降水量642mm,降水量70%集中在6、7、8三个月。全年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有90类33个品种,果树资源有13类38个品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有30多科类600多个品种。其中银鱼、紫蟹、芦苇称为宁河“三宝”,闻名遐迩。境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县内有文物古迹100多处,主要景点有天尊阁、于方舟烈士故居、七里海等。其中七里海总面积95平方公里,清波荡漾,芦苇繁茂,极具开发和旅游价值。近期在宁河县七里海将接拍一部新戏《幸福秘方》

交通概况

公路概况:津榆公路穿境而过,成为沟通该县与东北、华北联系的大动脉,并可借助唐津、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和北京机场、天津和秦皇岛港口,形成四通八达,立体化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768.5公里,乡村公路总长473.7公里。
铁路概况:该县铁路运输便利。京山铁路穿越该县,在芦台镇设有“芦台站“、“汉沽站“两个二级客货火车站。
水运概况:该县具有较好的水运条件,水系发达,河渠密布。境内有5条一级河道,10条二级河道,总长576.2公里。

同名宁河县

北宋崇宁四年(1105)升宁河寨置,属河州。治所在香子城(今甘肃和政县)。元属河州路。明洪武初废,五年(1372)复置,十二年(1379)又废。

人文风俗

五毒鞋:旧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插艾枝和绣五毒成为旧时津城的主要民俗活动。艾篙是一种野生植物,随处可见,叶羽状分裂,有异味。全草供药用,枝叶熏烟能驱蚊蝇。五月初四的傍晚9l家家户户的门楣上插一二根艾枝,表示邪恶不敢进门,瘟疫不能入室,家庭就可以平平安安了。相传,燕王扫北时,杀人如麻,平民百姓多死于其手。五月初四这天,燕王见一中年妇女身背大孩,手领小孩,匆忙逃窜。小孩边走边哭,十分可怜-。燕王见状喝道:"这大孩一定是你的亲生子,不然,你为何背大孩而领小孩,不通情理。"妇女望着满脸杀气的燕王,战战兢兢地说道:"孩子不会说谎,请王爷问问他们吧!、"燕王指着孩子厉生问:"如实说,她是你们什么人?"小孩抱着妇女的腿说:"她是我的娘。"大孩胆怯地说:"我娘被杀死了。"燕王疑惑不解。妇女解释说:"我带子出逃,见这大孩站在门前发呆。一问才知他的父母都被人杀死了。我拽他逃跑,他不动弹,无奈只好放下自己的孩子,把他背起来。"燕王深受感动,思量了片刻说:"你三人回家去吧,在门楣上插上艾枝,我保你全家平安无事。"妇儿回家把艾枝插上,果真避免了一场大难。邻里得知底细,一传十,十传百,都在自家门上插起艾枝来。从此留下五月初四插艾枝的习俗。这个故事流传甚久,无人去分辨真伪。但是,插艾枝的民俗表现了普通百姓之家避邪恶、求安稳的一种心理。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人家在门楣上插艾枝。所谓五毒,即蝎子、蜈蚣、蛇、蛤蟆、蝎虎子(晰蜴)。旧历五月,气候已渐炎热,孩子们常常赤身裸体在土地上玩耍,最容易遭到五毒的伤害,闹成瘟疫而夭折、绣五毒,就是把这五种小动物的形状绣在鞋头上,让孩子们穿在脚上,认识它们,时时刻刻地去提防它们,不去接触它们,避免遭到伤害。所以五月初五的早晨,孩子们都早早起床,被打扮成别一番模样。头项上擦摸着雄黄,黄色衣裤,襟挂老虎坠,脚穿五毒鞋。绣五毒是家长们替孩子避瘟疫。

旅游资源

宁河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境内有广襄广阔的七里海,逶迤绵长的蓟运河,川原隽秀,物华天宝,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宁河因产香甜粘软的小站稻,驰名中外,被国务院农业部确定为优质小站稻基地县。宁河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津市属文物保护单位天尊阁和水域辽阔、水生动植物繁多的七里海风景区都位于宁河县境内。天津宁河,京畿古邑。历代海防重地,古称渠梁,漂榆津,历史悠久,境内有战国至汉代文化遗址多达30余处。县城芦台镇是唐代海防重镇,古称海口镇。历称:千年雄镇古芦台。今日宁河是天津市滨海地区的一颗明珠,华北平原著名鱼米之乡,已呈现出现代城市的风采。宁河县地处天津东部,濒临渤海。区域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7个镇,15个乡,285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4.8万,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之一。宁河是个多民族的县。境内有汉、回、壮、满、瑶、朝鲜、蒙古、藏、侗、佬、鄂伦春、毛南、畲、土家、苗等15个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和睦生活,共同建设这个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