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澎湖县地图
澎湖县相关地区地图:

特产

黑糖糕,冬瓜糕,咸饼,棱角丝瓜,嘉宝瓜,杨梅(香瓜茄),花生,丁香鱼干,干贝酱,珊瑚,文石

旅游景点

中屯桥:在台湾澎湖县中屯屿。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屿为中心筑有南北石堤,接连澎湖、白沙二岛。1937年日人改建为石桥,长约1.800余米,宽3米,可单线行车。台湾光复后,1950年加宽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桥”。1971年在白沙岛西南岸通梁村附近与渔翁岛横礁间,建有跨海大桥,长2.150米,跨越澎猢湾北口吼门水道,势如海上长虹。自此,澎湖群岛的核心三岛,汽车可以通联。
马公妈祖庙:在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上。相传建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台澎地区最早的妈祖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庙亦改为天后宫。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侧有节孝祠,正殿后进有清风阁。1919年天后宫重修时发现《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一方(嵌于清风阁右壁),沈是明万历间都司,曾率军至澎湖驱逐荷人韦麻郎等入侵。
妈宫城:在今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马公原名妈宫。明时郑成功驱荷胜利后,始筑城垒,置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巡检于暗澳(今马公镇西文里》,后筑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后,厅署移置妈宫(今马公),十三年开始筑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余,高1.8丈,有六门,昔曾雄峙海滨,历经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战争浩劫,城已颓坏,仅存西门一隅,至今仍为马公镇上进出孔道。
通粱古榕:在台湾澎湖县白沙岛西南隅,通梁村古庙保安官前。相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来自大陆商帆在附近沉没,船中所载盆栽小榕两株飘浮至岸,为民间取植澎湖县庙前。澎湖诸岛散处海上,地平、水咸、风烈,树木本难成长,独此榕茁壮,共发柱根多至28株,绿荫笼盖达660余平方米,游人憩息其下,留连忘返,成为岛上一大奇景。

民情风俗

保护神的传说:头社附近的丘陵地带原为大武垄社故地,太祖是西拉雅族的最高祖灵,又称太上老君,夜祭是为庆祝太祖寿诞而举行;据传大武垄社先祖渡海来台时,曾于海上迷航,幸蒙太祖指引方得顺利上岸,因而感其德奉为社群保护神。夜祭传统由来已久,其意涵除祭祖灵外,也与西拉雅族“向”的信仰分不开。“向”即宇宙间永生不灭的灵,会伤害人,也会帮助人,太祖便具有掌管“向”的力量,助其子民趋吉避凶。夜祭之前,乩主会在农历9月1日举行“开大向”(也称“开天地向”),太祖将天地间所有的“向”开释,这些“向”可在往后的一个半月内自由行动,并在夜祭时享受村民的感恩献礼,夜祭的尾声则会举行“禁大向”仪式,收回所有的向,以免祸害人间。农历10月1日,村民们便至公廨进行大扫除,这天也要“开向曲”,神秘而古老的曲子开始教唱。到了14日下午,乩主先为祀壶披上新的红色绸缎,挂上信徒奉献的金牌;信徒也可取用缸内的“向水”以保平安。太阳下山之后,人潮逐渐涌入,在下午6点点猪进酒后,太祖夜祭正式揭开序幕。
不夜的传承:每年夜祭时,都有还愿、祈求平安的村民奉献猪、羊以祭太祖;猪在经过点猪进酒仪式后即当场被宰杀,临死前的凄厉叫声,令人不禁胆颤。在12点之前,庙埕上会穿插着宋江阵、牛犁阵等民俗表演,到了午夜,白衣少女围成圈吟唱的“牵曲”正式登场。牵曲人头戴花冠,手牵手,唱起古语编写的曲调,至于歌词的意思,由于传诵年代已远,已无人了解,一说是描写先祖渡海来台时遭遇的“七年饥荒”,也有说是“望母调”,乞求祖先长久庇护后代子孙。整个典礼的高潮是在清晨5点的“开血瓮”、“翻猪”等敬献仪式。血瓮盛装的是鲜猪血,上覆槟榔枝、糯米饼、面巾,分别有警棍、粮食、擦汗的意义,用以管理及犒赏保护主家的“向兵”。乩童开血瓮后,协助的“三坛”舀起血水由乩童代表太祖食用,为了表示兵将极满意这个贡品,遭附身的乩童会发狂似地扑向血瓮,以双手舀出生血生饮,而溅得嘴角、胸膛满是血腥,周围闪避不及的人也遭到波及;空气中尽管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及诡谲气氛,但却深切表达了人对神灵高度的敬意。直到天色微明,夜祭活动总算告一段落。15日下午牵曲队还须至各部落为村民祈福,傍晚时分,乩童主持“禁曲向”仪式,自此时起至明年开曲前,禁止再吟唱牵曲;这个夜晚,整个村庄酬神宴客,闹到午夜方休。尾声由乩童再度出场,进行最后的“禁大向”仪式,所有飘流于宇宙天地的“向”,在太祖号令下各自归回本位,两天的太祖夜祭至此才算圆满地画上休止符。

行政区划

沿革: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澎湖县管辖区域:东为马公区湖西乡良文港,位于东经119°42′54″;西为望安区望安乡花屿(查母屿)西端,位于东经119°18′3″;南为望安区大屿乡大屿,位于北纬23°9′40″;北为马公区白沙乡吉贝,位于北纬23°45′41″。共辖澎湖本岛、牛母件屿、大央屿、海墘岩、测天屿、虎井屿、桶盘屿、鸡笼屿、四角屿、查坡屿、查母屿、香炉屿、雁情屿、锭钩屿、鸡善屿、白沙岛、金屿、铁砧屿、姑婆屿、屈爪屿、毛司屿、北礁、小猫屿、白沙屿(系三小岛组成)、毛常屿、南面挂屿、鸟屿、中墩屿、小屿、尖屿、坪岐屿、草屿、土地公屿、白沙屿、鸡笼屿、大仓屿、白沙礁、员贝屿、草屿(由三小岛组成)、吉贝屿、险礁屿、过屿、目斗屿、渔翁岛、小门屿、八罩岛、马鞍山屿、金瓜仔、狗沙屿、将军澳屿、船帆屿、后帝仔、大屿、头巾、西屿坪、利间、东屿坪、钟仔屿、西吉屿、东吉屿、锄头屿、花屿、大猫屿、草屿(外包括二岩礁)等64个岛屿。面积满潮时为126.8642平方千米,退潮时为164.1165平方千米,人口65529人。管辖马公、望安二区,共6乡镇(1镇、5乡)。县政府于1946年1月20日正式成立,县政府设于马公区马公镇光复里。1946年初,撤销马公区。1946年6月,撤销望安区。1949年7月20日,大屿乡更名为七美乡。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澎湖县行政区域照旧。县政府设于马公镇。管辖马公镇及湖西、白沙、西屿、望安、七美等5乡,合计6乡镇。人口74126人,面积126.8641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湖西乡查母屿东端,位于东经119°42′54″;西为望安乡花屿西端,位于东经119°18′3″;南为七美乡七美屿南端,于北纬23°9′40″;北为白沙乡目斗屿北端,位于北纬23°45′41″。1981年12月25日,马公镇改制为县辖市马公市。
区划:行政区面积(单位:平方公里),马公市:33.9918,湖西乡:33.3008,白沙乡:20.0875,西屿乡:18.7148,望安乡:13.7824,七美乡;6.9868

县情资料

设立始年:1945年行政区类别:县,区划:1市、5乡,政府所在地:马公市治平路32号,人口密度:751.13人/平方公里(台湾的第12位),县象征:县花:天人菊;县树:榕树;县鸟:小云雀,官方语言:国语(现代标准汉语),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8,无夏时制),经纬度:北纬23度35分0秒,东经119度35分0秒,海拔高程:最高:52公尺(拱北山),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年平均温:23.0℃,最高月均温:28.3℃,最低月均温:16.2℃

历任县长列表

届次姓名党籍就任卸任补充说明1李玉林中国国民党1951年2月1日1954年6月2日民选首任2李玉林中国国民党1954年6月2日1957年6月2日3李玉林中国国民党1957年6月2日1960年6月2日4徐咏黎中国国民党1960年6月2日1964年6月2日县长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5蒋祖武中国国民党1964年6月2日1968年6月2日6蒋祖武中国国民党1968年6月2日1973年2月1日7吕安德中国国民党1973年2月1日1977年12月20日因故延后一年就任8谢有温中国国民党1977年12月20日1981年12月20日9谢有温中国国民党1977年12月20日1985年12月20日10欧坚壮中国国民党1985年12月20日1989年12月20日11王干同中国国民党1989年12月20日1992年10月19日任内病故代理陈丕勣中国国民党1992年10月19日1993年3月8日省府委员代理补选高植澎民主进步党1993年3月8日1993年12月20日12高植澎民主进步党1993年12月20日1995年9月26日停职代理郑烈中国国民党1995年9月26日1997年12月20日省府委员代理13赖峰伟中国国民党1997年12月20日2001年12月20日14赖峰伟中国国民党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15王干发中国国民党2005年12月20日2009年12月20日16王干发中国国民党2009年12月20日现任

交通

公路:县道201号;县道202号;县道203号;县道204号;县道205号
机场:马公机场有航线至台湾本岛的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嘉义机场、台南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以及澎湖七美机场、望安机场。
港口:马公港有航线往返台湾本岛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岛屿;七美港亦有航线往返高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