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地图
平罗县相关地区地图:
党政领导
蒋文龄同志主持县委全面工作,联系县人大、人武部工作。仇旭辉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主持县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联系县政协工作。张船生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县委办公室、政策研究、考核、教育体育、交通、卫生、招商工作。范仲虎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党管武装、民兵、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工作,主持人武部全面工作。马辉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行政监察、政法、信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刘学勇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组织、编制、老干部、人事劳动保障、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信息化工作,主持县委组织部全面工作。李德胜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政法、综合治理、信访、外事侨务工作,主持县委政法委全面工作。刘世友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纪检监察、民政、审计、地震、残联工作,主持县纪委全面工作。何怀生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统战、民族宗教、科技、农业农村、伊协工作。袁芳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宣传、文化旅游、计划生育、团委、妇联、工会、文联、广电工作,主持县委宣传部、工会全面工作。杨志国同志协助蒋文龄同志工作,分管发改、工业、环保、统计、安全生产工作。城市建设
平罗县城是历史文化古城,宁夏北部地区二级中心城市,以发展商贸流通、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科技环保型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市,为康熙饮马湖湿地、翰苑湖湿地、威镇湖、明月湖所环绕。县城公共交通体系健全,供热、供排水功能完善。有建于明代巧夺天工的钟鼓楼和清代的玉皇阁。县城为宁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301省道、包兰铁路掠城而过,北通石嘴山,南达首府银川,东通陶乐,西抵西大滩、沙湖,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平罗县城新区建设是按照“大空间、低密度、大绿地、宽马路、现代化、和谐性”的规划理念,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城市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大到1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先后建设了行政中心办公楼、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平中新校区、体育健身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公安局办公楼、法院办公楼、司法局、检察院办公楼、党校综合楼、人武部办公楼、三星级宾馆、土地收储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广场面积11.6万平方米;实施了城市生态植物园和道路绿化工程,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新建道路25.52公里;新区广场、污水提升泵站、新区电网、景观水系和唐徕渠县城段整治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开发建设了金水湖畔、恒产家和春天、星海花园、祥云都市花园、金顺花园、明月新村等住宅小区。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基础服务设施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历史沿革
平罗县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居戎狄部落游牧之沃野,水草丰美。秦时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时属北地郡方梁县。东汉时属北帝郡廉县。南北朝时期,在北魏时属历城郡建安县。隋朝时属灵武郡灵武县。唐朝时属警州。北宋时属定州。嘉庆三十年(公元1551年)改为平虏千户所。清朝初年改为平罗所。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平罗县。平罗县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秦及西汉初属北地郡富平县。汉武帝时在今县境下庙乡暖泉村设廉县。东汉、两晋时县境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时属灵武郡。唐属灵州都督府,朔方节度使管辖。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县境姚伏镇置定远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为警州。北宋、西夏时属中兴府(今银川市)。元、明时属宁夏府、宁夏卫辖。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平罗建县后第三年开挖兴建了惠农、昌润两渠,招民垦种。于1727年、1729年在县境内增设新渠(驻今姚伏镇)、宝丰(驻今宝丰镇)两县。至乾隆三年(1739年),此处大地震,新渠、宝丰二县城震毁,两县随之撤销,并入平罗县。县属五堆子一带的狭长地带,1784年黄河向西改道,此块土地被甩在黄河东岸。后经陕甘总督奏准该地仍归平罗县,并立碑为界。1930年,当时的绥远省在此处设置沃野设治局;宁夏为争此地,在此设置陶乐设治局。后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查勘后,于1937年裁定沃野设治局归宁夏管辖,仍名为陶乐设治局。1941年从平罗县划出,改建为陶乐县。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一带,划归平罗县。1926年,将磴口从平罗划出,设置为磴口县。民国22年(1933年),宁夏省调整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的辖地,原属平罗县的常信、洪广、丁义、李刚、清水、通义等9堡及高荣堡的西半部,划归宁夏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出平罗县北部的宝丰、黄渠桥,石嘴山高庄、惠北、灵沙等8个乡划出建立惠农县。1945年,平罗县属宁夏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两个月后,宁夏第三专员督察区撤销,改置为银北专区,平罗县归其管辖。1949年,宁夏解放,平罗县直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置银川专区,平罗县归属银川专区管辖。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平罗县直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设立银北地区,平罗县又隶属银北地区。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平罗县划归石嘴山市。基础设施
航空:银川河东机场是国家4D级现代化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南京、济南、青岛、太原、成都、郑州、乌鲁木齐等国内大中城市40多条航线。县城距银川河东机场80公里,行程1小时。铁路:包兰铁路贯穿平罗境内,有兰州铁路局石嘴山站,年运输能力300万吨;县城距惠农陆路口岸45公里,口岸年货物吞吐能力400万吨。
公路:京藏高速、109国道、110国道及203省道、301省道贯通县境,道路四通八达,运输便捷。
供电:电力供应充裕、安全、可靠,价格便宜。大武口电厂、石嘴山电厂距县城分别有20公里和40公里,总装机容量312万千瓦,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县内共有220千伏变电所4座,110千伏变电所8座,35千伏变电所11座。
供水:水资源充沛。黄河径流县境45.3公里,年平均流量18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总量3.2亿立方米以及贺兰山泉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日综合生产能力7.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