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地图
平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平南县境内有“畅岩怀古”、“白马双英”、“新隆丰碑”、“田湖映翠”、“碧海银川”、“渔洲雁讯”、相思温泉、鹏山风光、大桂山“一线天”及大安列圣宫、太平天国豫王、赞王故里等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还有众多人文古迹、绮丽风光、独特景观可开发成旅游风景区。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畅岩山、大王宫、白马双英、六陈水库景区、城隍公园等10多个。还有鹏山风光,大桂山风光,富藏明清古建筑等尚待开发当中平南新八景--红陵远眺:位于县城附近,该地名蛇黄岭,有土山九节,层峦叠翠,势若游龙之九珠;又有烈士陵园,每当拂晓,红霞喷薄,碑影浮金,远山近树,云海多姿,由陵园处俯瞰县城,“烟树半临湖”旧的龚城和现代化高楼大厦新城区尽收眼底。缅怀先烈,催人奋发,激情不已。该景旧名“蛇岗挹翠”,因盛产挹翠草和蛇黄石而得名。今改名赋予新的意义。
平南新八景--畅岩怀古:畅岩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思回村,又名思回石山,或二程岩,原为八景之首,畅岩山平畴突起,石势嶙峋,高数十丈,广里许,状若雄踞之巨狮,山顶与山麓树木阴翳。山半有岩,晃朗畅通,宽敞如屋,宋代龚州知州程?曾为其二子程颐、程颢延师周敦颐(濂溪)在此讲学读书,世称周程三夫子。后来二程成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占一席地位。今该洞口仍有古镌“天南理窟”四字,四周有宋以来碑刻一批。
平南新八景--田湖映翠:位于县城西北六十五里的田贵水库风景区。该库七十年代建成,人工湖泊,山明水碧,中有数岛,宛似蓬莱。雄伟的水冲结坝,列入国家级先进科研成果。该地四季如春,流水潺潺,风景如画,近年修建了不少独具风格的亭台楼阁榭,以及游泳池、娱乐场、旅馆等,成为县旅游胜地。平南新八景--花洲腾龙,位于县城北八十里的国安乡花洲村。该地蜿蜒的十九座巨峰,起伏有序,若腾云之蛟龙,当年太平天国革命利用其险要地形作为首义地点之一。至今还有建立团营以拜上帝会升旗仪式命名的北降坪、与清军鏖战地点命名的大血坪、打制兵器炼铁炉遗址等。此处山清水秀,民风纯朴,一条羊肠小道而入,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家家户户门前筑有小鱼塘,有客至,辄钓鱼宰鸡款待,并怡然而乐。
平南新八景--碧海银川:县城东南九十里的六陈水库风景区。雄伟的坝首,浩渺的水库,为六十年代建成的又一人工湖泊。它碧波如海,风景优美,东西两大干渠的水波闪烁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碧海泻银川。
平南新八景--白马双英:县城东七十里的白马圩风景区。该处有明督师袁崇焕故里和南汉梁嵩状元庙遗址。梁嵩为五代南汉时人,经苦学考取状元及第,仕至翰林学士,因不满虐政,辞官归里,过白马东濠河溺殁,州人感其请蠲免龚州丁赋之德,立庙以祀。袁崇焕诏授兵部尚书兼三边总制时,曾在家乡平南白马建有“总制三边坊”。1986年,在白马圩重建改建了“袁崇焕总制三边坊”和“梁嵩纪念馆”,与巍巍辰岭,悠悠碧水,互相辉映,殊为壮观。平南新八景--新隆丰碑,县城东南九十里的寺面乡新隆村,平、藤、容三县交界处,山岭逶迤,风景绮丽。1927年秋至1928年初,党领导在此发动“劳五暴动”,作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尝试,揭开了农民运动新的篇章。1987年,广西区人民政府和平南县人民政府拨款建立劳五暴动烈士陵园。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像留在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
平南新八景--鱼洲雁信:游鱼洲在县治龚江中,形似游鱼,秋冬见洲,时有鸿雁飞集,邑人以为科甲之征兆,为旧八景之一。洲上有不少奇异石子,每逢节日,人们辄登洲游览,拾回石子作观赏或压卷之用。游鱼洲南有一将军古渡景点,也曾为旧八景之一。游鱼洲北江岸更有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烈士平南五烈士碑,碑指霄汉,气壮南天。现在一桥飞架,西江中最大跨度的平南西江大桥,雄崎诸景之上,使游鱼洲更添姿增彩,鱼洲重新定为新八景之一。此景原名“鱼洲瑞雁”,为旧八景之一。新取名“鱼洲雁信”,取明督师袁崇焕《游雁洲》一诗中的名句:“雁信边宵至”为题意。
自然资源
平南县自然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其中各种树木300多种,药用植物500多种,森林覆盖率53.3%。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石灰石、花岗岩、红砂石、重晶石、金矿、高岭土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0亿吨,含钙率高达54%以上,是水泥与化工等行业用的优质原料;红砂石储量20亿吨,花岗岩储量30亿吨。境内有浔江、大同江、白沙江、乌江、大鹏江、思旺河、秦川河等河流,地表水拥有量65.9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7.53万千瓦。平南镇
平南镇是平南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9平方公里,东与丹竹镇接壤,南倚浔江岸,西与思界乡相邻,北靠城皇岭,辖8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总人口大约1万人,耕地面积约10000多亩。平南镇充分发挥位于城区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已建成摩托车批零市场,塑料、橡胶制品成为镇的拳头工业产品。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9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0.39亿元,粮食总产量554.21万公斤,财政收入1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0元。1997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乡镇之星”称号。平南镇是自治区重点镇,“十五”期间要建设成为以发展乡镇工业为主的江滨城市及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十五”期末,(平南县城)中心城区要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万人。平南镇是平南县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该镇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通讯等事业全面发展。当前,全镇人民正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上新项目为支撑,以优化投资环境为手段,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的名、特、优、珍、稀养殖业,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民族文化
平南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之七:乐器门、平南乐曾记载“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廓村庄、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曰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子弟,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从记载中可以知道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一直在龚州大地上萌芽成长。据1986年普查,民族文化有民间舞蹈、木偶戏、八音、采茶戏、粤剧等。其分布大致遍及全县各乡镇,这些音乐、舞蹈、戏剧经历了各个不同翰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推动了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具体简况如下:一、民间舞蹈:民间舞有四个类型:第一类为采茶舞,该舞流行于南河各地,它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它表现劳动场面和爱情生活、形式是载歌载舞,多在岁暮或正月表演,适用于庆丰收、庆婚娶、贺新年等一切喜庆场合。第二类为自娱舞。这类舞蹈在我县不多见,目前只发现一个叫《四季木屐舞》。应用于宣传时事、借物抒情、即兴表演、赞颂丰收等。第三类为拟兽舞。以兽舞分《龙舞》、《狮舞》、《鹰狮舞》、《麒麟舞》。常出现于新春佳节、迎神赛会、婚娶贺寿等大型喜庆场合。第四类为祭礼舞。即跳师和道公舞,两种舞均带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用于丧事道场,酬神、安龙、起福、还福等场合。
二、木偶戏:木偶戏是平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县城及各乡镇均是手杖木偶戏,它简单灵活,几平方米一个木偶棚,二十个左右的男女老少几个形象,两个艺人一人打击乐,一人操纵木偶,开台锣鼓一闹,便唱起当地山歌,舞起木偶来。演出的节目均是传统剧目,如《说唐全传》、《精忠全传》等,也有艺人自己创作编排的剧本,各行当角色安排适当,文武唱做念打均一人完成,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也有故事、有人物、有冲突、有戏看、观众欢迎。
三、八音:平南地方八音是从《平南乐》发展而来的,是劳动群众喜爱的吹打乐曲。八音积累了大量曲牌和锣鼓经谱,同时经过长期实践,表演艺术得到步步提高,成为我县民间文艺的宝贵财富。一九五六年,官成镇苏茆村的八音,参加县文艺会演获奖后整理成《闹八音》,参加地区、自治区文艺会演均获奖。一九五七年自治区歌舞团把《闹八音》整理改为《普天同庆》往北京汇报演出。八音的器乐、由双皮小鼓、高边锣、大、双锁呐等几件乐器组成,除喜庆、丧葬使用的俗用的曲牌外,还有不少现在采茶、粤剧常用的一些曲牌,曲调优美流畅,质朴自然,听后使人倍感亲切。
四、采茶戏:采茶戏是从外地传入的,最初的演出形式是载歌载舞,由一男一女(男扮)或一男两女表演,男的叫茶公,女的叫茶娘。茶公穿普通便服、扎腰带,戴荷兰帽,手执钱尺;茶娘着大襟花衫,系彩裙,戴头盗,舞绣花手帕,多在岁暮或正月演出,人有喜事,如结婚、贺屋、生日等也请去表演助兴。最早演出的采茶歌舞是《三拜》、《十二月采茶》等,到民国期间,转演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探村》、《闹五更》、《卖茶》等,就慢慢地演变为有简单情节的有矛盾冲突的采茶戏。如《陈世美》、《吕奇正》等,采茶戏因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普遍传播,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五、粤剧:粤剧虽然不是平南的剧种,但它却是全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明末清初,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广东逐渐向广西移民,大批广东商人溯江西上,渐渐地把粤剧带到广西。尤其是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进军广西,失败后红船子弟流散各地,他们向当地人传艺授徒,粤剧便传播开来。现平南镇、大安镇、丹竹镇、思旺镇等均有粤剧曲艺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