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柳州市地图 > 鹿寨县地图 >
平山镇地图
平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二、经济情况

该镇工农业较发达。当地党委、政府致力发展“三高”农业和大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农业基础牢固,目前全镇已高标准开发水果基地7.5万亩,其中荔枝1.9万亩、龙眼1.6万亩、黄榄1.8万亩、香大蕉1.9万亩,年产各种水果达5万多吨;胡椒种植面积近万亩,已成为该镇“一镇一品”的发展项目。平山镇已发展成为高州市北路果菜购销中心,客商云集。此外,旅游前景广阔,全镇已发现9处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汉代铜鼓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大仁庙村的马古坟被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高州市旅游景点之一;生态农业观光景点众多,景色迷人。

二、城镇建设

1999年以来,平山镇按照“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原则,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城镇化和工业化上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了圩镇的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圩镇99%以上的街道已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并绿化了部分街道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3.5万伏变电站和供龙马自来水厂已完成了大部分的主体工程,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此外,全镇有1个2万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有影剧院、文化站、汽车站、宾馆、饭店等公共设施,有1所一甲中心卫生院,一所重点初中和县属第二职业中学(在校生超过1000人),有15所村级小学。

三、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806男11871女10935家庭户户数6215家庭户总人口(总)22761家庭户男11831家庭户女109300-14岁(总)53160-14岁男28810-14岁女243515-64岁(总)1643815-64岁男842115-64岁女801765岁及以上(总)105265岁及以上男56965岁及以上女48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409

四、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0326男16276女14050家庭户户数8036家庭户总人口(总)30255家庭户男16226家庭户女140290-14岁(总)90480-14岁男46890-14岁女435915-64岁(总)1876215-64岁男1041515-64岁女834765岁及以上(总)251665岁及以上男117265岁及以上女134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078

三、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7949男49409女48540家庭户户数25496家庭户总人口(总)95382家庭户男47984家庭户女473980-14岁(总)240390-14岁男123150-14岁女1172415-64岁(总)6771215-64岁男3438115-64岁女3333165岁及以上(总)619865岁及以上男271365岁及以上女34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4742

二、资源情况

平山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尤其是荔枝、龙眼等名特优水果。水果种植面积50266亩,产量5405吨,其中:荔枝23092亩,龙眼13395亩。茶叶种植面积1106亩,产量26吨。年末大牲畜存栏8123头,当年出栏肉猪10325头。在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村富余人员的劳务输出工作,仅外出务工人员的汇款全年达345万元,大力支援了平山建设。

六、历史人物

朱观喜:(1891~1980),平山镇百丘田村人。1923年春组建百丘田村农民会并任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山区农会会长,惠阳县第届农民协会委员会长,广东省第一、二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东江革命委员会委员等职;1927年至1928年先后率领农军参加平山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悬赏100大洋要其人头,百丘田村也遭10多次边境证剿;1928年至1930年经省委批准化名朱吉,任顺德容奇市区委委员;1930年11月因叛出卖在顺德陈村被捕人狱,翌年8月革命友人营救出狱;1931年8月至1936年在顺德容奇市区委工作;1936年至1948年返回百丘田村,曾任惠东行政督导处高河乡乡委和农抗会常务委员;东纵北撤时因年纪较大留下任惠阳县农协副主席,协助抗日游击队交能站、情报站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惠阳县供销社副主任、惠阳县政府秘书等职;1956年退休。1980年病逝。2002年百丘田村村民在村旁竖其塑像一座以作纪念。
何友逖(1894-1965),字适安,平山镇人。16岁毕业于惠州府中学堂,17岁参加同盟会,19岁入广东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北伐军姚雨平部十标三营副营长,不久受伤复员。回乡后创办平山两等学校,自任校长。民国12年(1923)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3年(1924)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十人团",同年5月,由彭湃、阮啸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政府广州大本营东江安抚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秘书,广东省农会执委、广东省农会惠州办事处主任。曾两度随周恩来东征。民国15年(1926)任中共惠州地委委员,惠州农民协会主任。民国16年(1927)两次组织领导平山武装起义。翌年冬赴新加坡,当过小贩、教师,后被推举为新加坡惠州会馆委员,广惠肇公所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惠州、东莞等地相继沦陷,何友逖与戴子良在新加坡拟就救乡宣言,并奔走吉隆坡、马六甲、槟榔屿等地,联系爱国侨领黄伯才、官文森等人共同发起,于10月30日成立"南洋惠侨救乡"。12月1日,何友逖率团抵达香港,会见了中共在港代表廖承志、连贯,接受了他们布置的任务,并通过廖承志介绍,面晤叶挺,谈了如何发展游击队,研究了惠东宝游击队的战略战术问题,发动侨胞捐款接济新四军和东江抗日游击队,动员华侨子弟回国抗战。接着,南洋救乡团与香港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香港余闲乐社共商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香港设立办事处,负责与南洋救乡会联系。何友逖在港活动一个月后返回南洋,在吉隆坡召开英荷两属惠侨第二次代表大会,把在香港接受的任务向代表传达贯彻。?民国28年(1939)1月中旬,何友逖等人代表南洋救乡会,回惠阳淡水一带视察,月底,将所见所闻如实向南洋侨胞汇报,激起了广大侨胞的义愤,立即掀起了第二次募捐热潮,并动员组织了一批子弟回乡服务。?民国35年(1946),何友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新加坡办事处主委。民国37年(1948)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6月,赴北京参加筹办侨联工作,任全国政协联络秘书。周恩来总理曾书赠:"老当益壮,为革命奋斗不息"。?1950年南下,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并被选为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二届副主席。1965年8月18日于广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