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地图
郫县相关地区地图:
郫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高全市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62.92亿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8.6:58.1:33.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72.3%和25.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170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7.50亿元,增长17.4%,占GDP的比重为57.0%,对GDP的贡献率为62.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23812人,比上年末增加27885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89433人,增加90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农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7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种植业16.84亿元,畜牧业9.97亿元。种植业稳中有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839公顷,比上年减少427公顷,下降1.6%;油料作物5505公顷,增加119公顷,增长2.2%。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175134吨,增长2.3%;油菜籽产量13093吨,增长2.8%;蔬菜产量457529吨,增长10%。全年出栏肉猪416645头,减少23702头,下降5.4%,全年肉类总产量41920吨,减少1377吨,下降3.2%。其中,猪肉产量29371吨,减少757吨,下降2.5%;禽肉产量11749吨,减少592吨,下降4.8%。禽蛋产量5624吨,下降1.7%;牛奶产量20354吨,下降3.8%。实现农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3.9%。新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32个,到位资金6亿元,培育和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和农民专合组织示范合作社9个,修订完善《现代都市型农业总体规划》,安德川菜产业化功能区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国家级无公害韭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郫县豆瓣”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31万亩农村承包土地实测和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累计发放各类产权证书28.1万本,完成已实测确权到户的29万亩耕保基金发放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并通过市政府验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53宗、3.3万亩,流转金额达5600万元。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提质增效。成功培育吉峰农机在创业板上市。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6.61亿元,增长2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1家,新增7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6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70亿元,增长21.7%,实现利税25.67亿元,增长10.4%,利润14.13亿元,增长16.0%。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84.2%。工业港新引进项目90个,累计投产达产项目355个,工业集中度达63.5%。工业港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1525”工程园区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7.5%。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4.24亿元,竣工产值28.21亿元。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8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2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02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24亿元,增长25.7%,全县投资项目482个。其中:新开工307个,下降15.0%,民间资金完成投资110.71亿元,增长4.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9.08亿元。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0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80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投资122.74亿元,增长25.8%。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2.36亿元,下降8.7%。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39.14万平方米,增长10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4.65万平方米,增长102.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3.60亿元,增长116.6%,其中住宅销售额达50.56亿元,增长118.7%。
国内贸易:全县消费品市场销售繁荣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0亿元,增长17.6%。其中,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9亿元,增长17.3%;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11亿元,增长17.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19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71亿元,增长16.7%。
对外经济:开放型经济格局继续巩固发展。进一步全方位扩大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77.68亿元,其中市外到位资金53.9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0091万美元,下降34.7%;共完成出口总额26006万美元,增长26.6%。
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天然气、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2009年末,全县总里程达1115公里;开通公交线路39条,通车里程达601公里,实现了县道公交无缝覆盖,村通公交率达93%。成灌快铁郫县段31公里的征地折迁按时完成,国道317线改扩建和IT大道西延线建设全面启动,沙西线西延线建成通车。新改扩建镇村道路26.4公里,建成花园等3个镇级公交站和75座港湾式站台,新增和改造公交线路7条。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解决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52.5公里标准化渠系整治和71.1公里的配套雨污管网建设,建成安德、唐昌等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部分管网。安德110KV变电站和红光、安靖加气站建成投运,沙西线天然气主供管线全面完工,3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安德镇“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惠民工程”试点建设。成灌快铁的建成将带动整个郫县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让郫县有了和双流温江叫板的资本。2009年全年用电量10410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6%,其中:工业用电量5828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7%;2009年全年天然气用气量887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1.5%,其中:工业用气量415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8%。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52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9亿元。完成310余家餐饮、文化娱乐企业提档升线,农科村被确定为全国农家乐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郫县会场活动。
财政、金融、保险:财政小幅下滑。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9.27亿元,下降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2亿元,下降2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4亿元,增长1.0%。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运行平稳。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86亿元,增长41.3%。各项贷款余额181.22亿元,增长51.5%。保险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38721万元,下降14.7%。其中,财产险收入3921万元,增长21.4%;人身险收入34800万元,下降17.6%。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以及分红金额972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625万元,人身险分红和赔付金额7100万元。
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切实解决3668名外来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入学问题,建成“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完成12个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郫县四中、洪石小学等新建工程如期建成,积极推进与树德中学等名校联合办学。2009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校51所,在校学生65761人,教职工4431人,其中,专任教师38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科普工作继续推进,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1项,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进步先进县”称号。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县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完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体育场改造,免费开放望丛祠,成功举办成都大学生开学节和第二届“非遗节”——安靖“绣天下”国际刺绣艺术节。
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城镇建步伐加快。抓住灾后重建和“快铁”机遇,积极开展“快铁倒计时”等城市营销活动,城市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东南部新城市政道路、公共水景、绿地及城市公园加快建设,完成南北大道景观改造及市政配套建设,启动实施望丛片区红杨路、西梨路建设。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水产校以北、蓝天包机、东二环路等片区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完成福博路东段、“一里阳光街”等路段雨污及通讯管网改造。引进大型国企——中铁集团启动北部新城开发建设。犀浦、红光、安靖“三大城市组团”建设全面拉开,红光快铁站点商圈建设正式启动,“198”区域拆迁及生态带建设加快发展。花园、三道堰、唐昌3个一般场镇改造试点和安德镇全家河坝、友爱镇高敦寺等川西林盘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引进广晟集团对花园镇实施整体改造。各镇场镇道路、管网和特色景观等市政建设不断加强。“蜀都新邨”、“锦苑二期”等104.2万平方米“新居工程”加快建设,建成后可安置入住2.2万人。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按照省市关于城乡环境整治“七乱”的工作要求和“城乡交通秩序治理”等四个专项攻坚月活动的安排部署,统筹实施“场镇整洁规范”、“村庄清洁美化”等“细胞工程”,加强节能减排和节水、节地与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各镇城乡环境综合测评制度,城乡市容面貌和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乡环境整治“五化”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2%以上。继续推进小流域治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创新提出构建城市森林轮廓线、“两带”景观带和建成安德等一批园林城镇的城乡绿地建设构想,完成《城镇绿化景观改造和提升工作方案》并启动实施,新增城市绿地和道路景观绿化46万平方米,友爱等8个镇获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24个村获国家和省市级生态村命名,安德镇、友爱镇获省级园林城镇命名,三道堰镇获市级园林城镇命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5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44元,增长8.5%。2009年末,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40亿元,增长23.6%。全年发生交通事故件数253件,比上年增长11.0%,死伤人数307人,增长4.1%,其中死亡33人,下降2.9%,事故造成损失额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34.8%。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全民社保工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新型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万人、2.44万人、7.79万人和36.4万人。4335名困难群众、169名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到医疗和上学救助。新建和采购廉租房1423套,对433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132万元,“上河苑”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建成,可解决1300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教师的住房困难;全县有各类福利机构11个,拥有床位1390张。
人口: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044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5703人,农业人口268758人;全年出生人口4131人,死亡人口26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3‰,与上年相比,全年净增人口2801人。
崛起中的现代工业港
郫县重要经济体之一: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郫县境内产业聚集、精英荟萃。成都现代工业港、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西区等数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汇聚郫县,国家西部软件研发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园等众多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此连为一体,产业配套成熟、完善,产业规模聚集效应显著,使郫县作为成都市都市工业的制高点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乐园在大西部脱颖而出,境内有摩托罗拉、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百事可乐、瑞士布鲁克西部基地等世界500强企业及银河磁体、正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和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驻郫县境内,初步形成从原材料、零部件到加工、包装、物流等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使郫县经济驶上了以龙头企业为引擎、特色产业为依托,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的发展快车道。今日郫县正以21世纪西部工业中心的崭新姿态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在这诸多国家级、省级的开发区中,成都现代工业港是最年轻、发展势头最猛、发展速度最快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经济建设精神:成都现代工业港的魅力来自于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业港,‘一切服务于项目,一切服务于投资者’。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外来企业成长壮大的良好氛围,成都现代工业港投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优质’的服务。对各项服务承诺积极进行整合,搭建起宽广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链条化’服务,从企业到各职能部门,构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服务链,企业碰到的难题无论从哪个环节切入,都可以通过服务链得到解决。‘当天报,当天审,当天批,当天返给企业’是成都现代工业港对办理企业报建手续的效率标准。诚信、高效、优质的服务为成都现代工业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加快项目的快速聚集,成都现代工业港‘边筑巢、边引凤’,按照入驻企业的设计要求和项目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报建、统一修建了标准厂房4万多平方米,出售或租赁给企业使用,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分担了企业投资风险,又节省了企业建设周期、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动心,高效、诚信的政府,让投资者安心;如今,成都现代工业港内企业星罗棋布,吊车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英国维珍、泰国正大、蓝光科技、全兴科技、北京利建工贸等19个投资额上亿元的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已相继落户,目前,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协议总投资达87亿元,到位资金33亿元。从上门招商到商贾盈门,成都现代工业港创造了‘郫县速度’。也希冀更多有识之士投资郫县,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经济建设成就:成都现代工业港是成都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辖南北片区和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三个片区,紧邻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西区和郫县城区,全力打造与高新西区关联配套、错位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园区产业定位是:主要发展电子电气类项目,工业港南北片区主要发展照明器具、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主要发展调味品及农副食品深加工和川菜原辅料加工产业。截至2010年,园区引进企业包括正大、勃克等中国名牌6个,棒棒娃、德贝橱柜、成塑线缆等四川名牌24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1个、成都市著名商标13个。园区于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四川省电子电气高科技产业基地。工业港共引进项目540个,协议总投资313.9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4个;累计建成投产项目467个。截至2010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达到28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4亿元,同比增长35.8%;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3.2亿元,同比增长3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8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工业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税25.85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外贸出口1.03亿美元;工业集中度达81.4%。
文化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园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县工业企业内的广泛开展,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企业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职工体质,用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来团结、凝聚职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中共成都现代工业港工作委员会、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主办,县文广局、县总工会、总商会协办每年4月都会举行郫县工业企业职工运动会。召集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各大小企业等开展五人制男子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长绳、50米迎面接力、同舟共济等项目。
千年蜀都换新颜
卑湿之地上排水筑城,曰郫。‘郫’是唯一只用作地名的汉字,郫城是古蜀人最早的定居点,是战国以来,成都平原上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其名字的由来就与其优良的人居环境密不可分。在对郫县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考察后,著名蜀文化专家谭继和指出,古蜀王都文化是郫县县域竞争力最大的优势文化,也是郫县发展的优势和未来前途所在。从县委书记走街串巷访民情,到广征集民意、专家论证,东西大街、南北大街陆续完成全面改造,一座‘精致典雅、亲切宜居’的新蜀城终于在成都全面露脸。改造后的这座城市,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特别,因为它将文化遗产和历史痕迹化为文化符号,作为城市设计的灵魂,用于旧城改造的环境载体上,将曾经毫不起眼的城市变得那样的灵动。恢复了历史记忆、克服了城市建设的失忆症的郫县,因此而摆脱了在城市建设中千篇一律的被动局面,打造出自己鲜明的个性……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行走于南北大街上,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音乐的律动,仅仅漫步街头,就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古蜀文化。郫县的街头经常可以看见摄影留念的人们,他们中有本地的居民,有外地来的取经者,甚至还有国外留学生。人们沉醉在这蜀文化营造出来的城市街景中,情不自禁地啧啧称叹……经过风貌改造的郫县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成为了蜀文化的两条主轴线,临街的房屋清一色川西民居,灰白色调、坡屋面、穿逗构架,独具郫县特色的巴蜀图语与说唱俑、杜鹃鸟、古蜀农耕壁画等悄然融入城市建筑中,构成城市魅力系统重要的一环。就连果屑箱、书报亭、指路牌等街道家具中也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蜀文化气息。从风格到符号,从样式到装饰件,目力所及的地方,无一不是匠心独运,于细微之处见精巧。入夜后的郫县,古蜀文化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将你包围,西街灯柱上八幅装饰图案,古蜀国人劳动、耕作场景如在眼前;东街灯柱上的八幅装饰图案,则以古蜀国人的娱乐生活场景为主;南北大街上,通过树脂材料做成的灯罩,将巴蜀图语等符号投射到地上。风貌的整治,郫县改变的不仅仅是面貌,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不朽的艺术和人文精神,在厚重的文化底蕴支撑下,这个城市的风貌就有了不可复制的魅力……在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郫县将古蜀文化打造出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如今的郫县已成为一方投资热土,包括十九冶、中铁八局等知名企业今年以来陆续将总部和研发基地搬迁来郫县,香港新恒基、中海地产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向郫县聚集。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也对这座充满魅力的‘千年古蜀新城人居创业乐园’倾心不已,据相关部门透露,郫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今年将有望大大突破去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郫县,俨然一座‘超级大盘’。‘我们将引进银行、高档写字楼、商务酒店、会务中心、购物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商务中心,从服务上全方位配套高新西区,打造休镕娱乐的集大成者。’郫县城建局有关人士指出,新城区的建设将首先以高新西区商务配套区???商务中心来带动,将成都传统的休镕娱乐延伸到郫县,‘让羊西线未来的尽头在郫县,营造羊西线快乐的终极点。‘我们相信,数年之后,郫县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古蜀文化新城、生态人居新城、现代工业新城、科教产业新城、魅力休镕新城。初等教育
国家级重点中学:郫县第一中学四川省重点中学:郫县第二中学,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
郫县介绍
气候: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近年来很少低于-1度)。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加上地处成都"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适宜开展各种旅游,特别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潜力大。地理位置:郫县位成都市西北近郊,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行政区划:目前郫县下设14个镇:郫筒镇、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新民场、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
历史建置:郫县古称"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秦灭巴蜀之后二年(公元前314年),在成都设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建置的开始,建县至今(2009年8月16号)已有2323年的历史。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解放后迄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1950年后属温江专区,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改属成都市。1997年,面积437.5平方千米,人口44.1万,辖13镇3乡:红光镇、郫筒镇、犀浦镇、安靖镇、花园镇、安德镇、两路口镇、三道堰镇、德源镇、合作镇、新民场镇、唐昌镇、团结镇、友爱乡、红兴乡、清河乡。县政府驻郫筒镇。(261个村委会、21个居委会),1999年,郫县辖14个镇、5个乡:郫筒镇、安靖镇、红光镇、合作镇、唐昌镇、安德镇、团结镇、犀浦镇、花园镇、德源镇、新胜镇、新民场镇、两路口镇、三道堰镇;唐元乡、古城乡、清河乡、友爱乡、红兴乡。2000年,郫县辖19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90314人,其中:郫筒镇84277、团结镇26009、犀浦镇50329、花园镇20634、唐昌镇36683、安德镇17205、三道堰镇17912、安靖镇22805、红光镇24168、合作镇23656、新民场镇15727、两路口镇18861、德源镇20351、新胜镇14385、清河镇21987、友爱镇18391、红兴镇19282、古城镇15049、唐元镇22603。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2号)同意郫县撤销红兴、新胜、两河口、清河4个镇。将原红兴镇的长乐、石佛、濂溪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郫筒镇;郫筒镇政府驻南大街。将原红兴镇的白云、长生、汉姜、护国、济阳、寇家坝、宋家林、渔塘坎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红光镇;红光镇政府驻成灌路。将原新胜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唐昌镇;唐昌镇政府驻南二环路。将原两路口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德镇;安德镇政府驻望乐村。将原清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友爱镇;友爱镇政府驻政通巷。将合作镇的回龙、青龙、胜利3个村及新华村的3、4、6社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德源镇;德源镇政府驻禹庙街。将红光、犀浦、郫筒、德源4个镇的部分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合作镇;合作镇政府驻安阜村。2004年,郫县辖15个镇(郫筒、唐昌、犀浦、安德、安靖、红光、友爱、唐元、古城合作、新民场、德源、团结、花园、三道堰),36个社区委员会、261个村委会;面积43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112人/平方千米。郫县县城,秦汉时期设今马街场口外里许"古城遗址"处,汉末或六朝时期改迁今址。郫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汉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五代宋初大画家石恪,清代知名抗日将领罗应旒以及新中国诞生后的铁路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萧伦,当代世界著名青年歌唱家廖昌永等均为郫县籍人士。世界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藉华人韩素音女士祖籍也在郫县。
高等教育
重点院校: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普通院校: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独立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成都新华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
公办专科: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
民办专科: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