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普陀区地图
普陀区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优势

极其丰富的海产资源:普陀海域辽阔,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尤其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类140种,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鳓鱼、鲳鱼、马蛟鱼、鳗、比目鱼为主,随着资源变化,作业调整,拓展鱼场,马面鱼、鲐参鱼及鲷类已成为主捕鱼类。蟹虾类亦有40余种,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鹰抓虾为主。海水养殖面积2006年达5.67万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是海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由于普陀区境内岛屿周围多滩涂,涂坡平坦蓄水渗漏性小,适宜海盐生产。2005年在产盐田总产量4.31万吨。
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岙口、岬角环列,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且岛屿环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设施,其避风性能、锚地良好。据探测,全区12-20米水深岸线44公里,区域内有各类船舶修造企业54家,分布在马峙、鲁家峙、朱家尖、桃花、虾峙、六横等岛,是建设深水泊位,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国际航道--虾峙门航道可供15万吨载轮自由进出,20万吨载轮候船进出。国内外著名的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与挪威卑而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其长11.5公里,宽0.19-0.17公里,为东西走向多口门的峡型天然良港,港域320万平方米,水域185万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是理想的渔轮锚泊、避风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渔汛旺季,国内沿海各省市的近万艘渔船云集,避风、修理和补给生产、生活资料。沿港岸设有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及石油、渔网、渔机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百余家。目前,沈家门港已是客货运输综合性港口。
后来居上的旅游产业: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等为主,类型众多。沙滩资源得天独厚,沙滩面积占浙江省沙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岛屿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石景观和海礁景观,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的白山景区、桃花岛的安期峰景区,以及东海前哨东极岛的东福山等最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影。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

基本概况

普陀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群岛的东南部。由本岛东南端的勾山、沈家门、大展和螺门,以及桃花、六横、虾峙、登步、朱家尖、普陀山、葫芦、蚂蚁和中街山列岛等455个大小岛屿组成。北为黄大洋,与岱山、嵊泗2县隔海相望,西连定海区,南靠大目洋,与象山半岛遥相对峙,东临公海。总面积673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5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271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沈家门街道北安路255号,邮编:316100。代码:330903。区号:0580。拼音:PutuoQu。普陀区辖5个街道、5个镇、3个乡:沈家门街道、勾山街道、东港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六横镇、桃花镇、虾峙镇、东极镇;白沙乡、登步乡、蚂蚁岛乡。

②————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普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沿海要冲、舟山渔场中心。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面临辽阔海洋,与台湾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仁川港相对。自然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港口优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境内举世闻名的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渔货集散地,与挪威卑耳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等著名旅游景区。

普陀规划

一、重点地区:1、真如城市副中心,位于内环和中环线之间,紧邻铁路上海西站,规划范围约600万平方米。启动区在曹杨路以东、铜川路以北,规划用地面积37.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2.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规划建筑面积73.14万平方米。依托沪宁发展轴线,特别是沪宁高速和沪宁城际快速铁,结合上海西站大型交通枢纽建设,搭建服务大平台,增强商务商业、物流信息、文化娱乐等服务和辐射功能,建设以现代商贸为特色的专业中心,同步建设副中心文化圈,将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上海西北地区的现代商务商业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之一。2、长风生态商务区,位于大渡河路和中环线之间,东起大渡河路,西至真北路,南临苏州河,北达金沙江路,规划用地面积2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商业150.50万平方米。突出生态水景的特色和优势,建设以组团式办公楼为载体的生态商务港、以滨河绿色休闲长廊为特色的都市娱乐休闲时尚圈、以现代工业设计与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研发设计产业群。努力建成“水、绿、建筑”完美组合,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统一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苏州河生态走廊新景观和上海西北地区的新地标。3、真北组团商贸群,以中环线为中轴,南起苏州河,北至沪嘉高速公路。重点推进九大组团式商务、商业、宾馆、娱乐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70.6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0.36万平方米。搭建与长三角互为辐射对接的商务平台,汇聚大型企业总部、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增强商务办公、科技研发、物流商务、涉外经贸、都市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中环线组团商务、华大科技研发、梅川路西段都市休闲娱乐、金沙江路汽车展销、梅川路东段涉外经贸、国际摩尔城物流商务六大板块,建设服务全市、辐射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桃浦都市产业园,位于中环、外环线、沪宁高速和沪嘉高速之间,以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桃浦工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槎浦基地规划用地面积24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1.36万平方米,未来岛基地物流仓储规划用地面积46.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5.72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高端物流及相关服务业,拓展物流保税、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研发、物流商务等功能,建设以陆港口岸和城市配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之一。桃浦工业区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着力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链关联带动和集群发展,增强创意研发、包装设计、新品展示、精加工等功能,建设特色产业明显、科技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都市型产业基地。5、长寿综合服务带,位于内环线以内,加快推进十一大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9.1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7.48万平方米。立足于结构调整、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和苏州河岸线资源潜力,聚焦楼宇经济,着力增强商务商业、文化创意、餐饮娱乐、都市旅游等功能,积极引进大型公司地区总部和知名品牌专卖店,集聚高层次的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展现繁荣繁华的现代都市风貌。
二、主要任务:(一)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稳步提高服务业比重,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聚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休闲娱乐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社区服务等产业。基本建成以长三角企业总部和涉外经贸为特色的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以电子商务为特色的新型要素市场集聚区,以陆港口岸和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着力培育以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科技型产业集群。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二)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城区功能和市民生活需求,注重城区生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按照服务长三角、服务市中心、服务郊区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推进城市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产业开发和综合管理的和谐统一,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都市形象。

历史名人

慧根,慧根(?―1900)玉佛寺的创建人,首任住持。据庄潞《可成大师传》及叶尔恺《玉佛寺记》记载,慧根原系普陀山僧人,曾单丁行脚,朝礼五台、峨嵋等佛教名山。他经西藏到达缅甸,请得大小玉佛五尊,迎奉回国。途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其余三尊运回普陀山。留在上海的两尊玉佛,得盛氏檀越等人发起,于清光绪八年(1882),在张华浜建茅蓬供奉,这是玉佛寺的前身。1900年,又在当时的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这是最早的玉佛寺。寺成不久,慧根上人即圆寂。本照,本照(?-?)生卒年不详。玉佛寺第二任住持。据叶氏所撰《玉佛寺记》称,本照法师为慧根上人嗣法弟子,慧根上人圆寂后,即由其继任住持。他继承师志,勉力守成,曾进京请得藏经(即清《龙藏》)一部,藏于寺内。这部藏经至今仍完好无损,供奉在藏经楼。辛亥革命期间,江湾玉佛寺宇被占(一说被毁),佛像被弃置公园内。本照法师曾为此竭力奔走呼号,最后赍志以没。宏法,宏法(?-1917)玉佛寺第三任住持。原为浙江天目山昭明院僧人,退院来沪。时值本照法师圆寂,乃由诸山长老推荐继任住持。宏法上人得常州天宁寺冶开及南京香林寺济南等长老之助,多方卫护,遂将玉佛从公园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赁屋为寺。冶开和尚为近代禅宗名宿,曾在本寺结七念佛,建念佛道场。一时海上名流,齐集本寺,玉佛寺由此成为著名道场。1917年宏法上人圆寂。

海岛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二批小康县(区)称号,1998年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7.5亿元,增长18.0%;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增长18.0%;实现财政总收入12.9亿元,增长5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5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2元,增长16.7%;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61元,增长17.3%,其中渔民人均纯收入9838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9720元,增长19.2%;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0.06‰;能耗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均实现预定目标。
稳中求进的海洋渔业:作为全国的重点渔区,海洋渔业是普陀经济的重要基础。2006年全区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总产值31.49亿元。渔农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渔农业总产值33.53亿元,比2002年增长25.7%;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比2002年减少2.7%;渔业总产值31.49亿元,比2002年增长28.7%。四年共报废拆解渔船918艘,分流捕捞渔民4525人,投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1.7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一批有机茶、水仙花、苗木、水果等基地。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从25.5:33.3:41.2调整到15.5:40.7:43.8,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普陀境内海涂、浅海水流通畅,海水营养盐丰富、生物含量高,是鱼、虾、贝类养殖的良好场所。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围塘面积达12万亩。深水网箱、高标准围塘等养殖新方式、新技术得到推广,全区养殖面积5.32万亩,其中大黄鱼的全人工养殖成功,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5.1亿元,增长3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8.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1.1%;完成工业性投入20.1亿元,增长33.5%。临港工业取得重大突破,产值达到174亿元。船舶工业蓬勃发展,实现产值82.2亿元,增长147.4%。产业重心逐步由修船业向造船业过渡,全区船舶工业坞容量达到150万载重吨,年造船能力达到70万载重吨。中远船务、欧华造船、鑫亚船舶、东海岸船业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海洋工程平台、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相继投入生产。船舶配套业稳步发展,产业链进一步拉长。水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升,实现产值85.2亿元。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2.3%,品牌战略和大企业集团培育战略成效显著,支柱产业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临港化工业稳步发展,小郭巨重化工产业区被列入省石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以山海景观、渔村风情和滨海渡假出名,目前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去年央视《射雕英雄传》在桃花岛拍摄,使桃花岛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2007年共接待游客525.6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5.6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6.3%。
方兴未艾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普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和李鹏总理“扩大开放,繁荣舟山”的题词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功能,分别规划建设了沈家门海洋生物工业园区、勾山海岛产业化园区,展茅丰岛工业园区和六横工业园区,假以提升工业化和推进城市化。省级东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围海造地8平方公里,增加深水岸线7.2公里,建成可容纳5万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十五”期间,普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了沈家门港疏浚、东港海滨公园、虾峙渔港防浪堤工程、六横殡仪馆项目、展茅、勾山、朱家尖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实事项目。专业市场培育也已初见成效,2005年舟山国际水产城被评为全国首家水产行业“四星”级文明市场,实现水产品交易量30.19万吨,交易额32.1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和5.3%。早在1996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编入《中华之最》大典,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都将为普陀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