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松原市地图 >
乾安县地图
乾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名文化

千字文里走井田:“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是与《三字经》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和普及甚广的传统启蒙读物。而中国吉林省乾安县保留至今的“千字井”村镇地名称谓,则完全是用《千字文》依序择字而取名的,从而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它以地名的方式,既保留和传送了传统儒家启蒙文化的精粹,又相当程度上因袭了中国古代“井田制”的行政区划模式,为此可以说,素有“井字荒”之旧称的乾安县,把一部《千字文》工工整整地写在36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方方正正有规有矩:“赞字乡”、“号字村”、“让字村”、“所字村”、“才字井”、“鳞字乡”······所到之处、所有乡镇村社之地名,无一不是从古《千字文》中择字而取名,而且村(井)与村(井)前后左右相距刚好都是6·6里,方方正正,规规矩矩。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蒙荒之禁”已名存实亡,再加上蒙王债台高筑,对来自关内山东等省和邻近的农安等地愿意缴纳少量赋税的垦荒者采取默许的态度。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巴占地”,“招工开垦”。于是,在乾安县建县前,已出现一个个“开荒者”自然村落。当时的村落名称尚无统一之规,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蒙古屯名,如:大布苏(现夙字井)、好力保(现灵字井);有的以村主名字、职务为屯名,如王财窝堡(今能字井)、赵老得围子(今往字井)、团长围子(今鳞字井)、师长围子(今才字井)、省长围子(今采字井);有的以地形、地物为村名,如后山弯(今西玉字井)、六方地(今东君字井)、双榆树(今命字井);有的以户数和房的撮数为村名,如五家户(现官字井)、三家子(现乃字井)、十二撮(现兰家井);有的以村主的绰号为村名,如少爷窝堡(今前入字井)、大傻窝堡(今称字井)······,民国十五年四月(1926年)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斯前旗蒙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商定勘放郭尔罗斯前西部蒙荒,设县治理。同年十一月,全荒勘丈告竣。为了便于土地的买卖和租佣,丈量时,按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基本格局,把全县土地划成一个个方块,每一方块均成“口”字形,每一口字又和周围口字四面相连,口字延伸成“井”字形。
四至方正井然有序:为了沿袭古代“井田”的称谓,再加上“方成井形”,所以,把每一方地称为井方。丈量后,全县共划整井二百七十四个,每个井方内又划出小方三十六个,每方面积为四十五垧(每垧长、宽各6·6华里)。因当时采用“跑马占荒”的习惯方法圈定勘放范围,造成勘放土地的周围形状很不规范,丈量时,延边界留下了不少无法成方的土地。于是,成方的土地称为“整井”,相对的把不成方的土地称为“破井”,这样的破井有三十五个。对众多的井方,开垦后如何定名,勘放当局花费了不少心血,后来,省长张作相决定用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千字文》为每个井方定名。因为《千字文》全书四字一句,既隐喻“四平八稳”,又成双成对,比《三字经》的每句子字数成单“吉利”得多,再加上《千字文》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流传颇广,定为村名,易于为人们接受。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勘放总局发布第一号布告,布告中明确规定,用《千字文》为每一井方定名,排列方法是,按照“从上至上,从右至左”的中国传统的书写习惯,排列村名,在地图中,上为北,右为东,所以,从东北向西南排列,排列顺序是,从《千字文》开头“开地元黄”开始。一句句一字字往下排列,每个井方一个字,这个字便作为这个井方的名头,而井方的“井”字便作为名尾,所有井方一律称为“X字井”。
趋吉避凶有取有舍:在当时,乾安地名对《千字文》的每一个字并不是全部录用,而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选择的方法是,从《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元黄”起,到一百一十九句“既集坟黄”止,在总计四百七十六字中选用二百六十八字定为村名,弃掉二百零八个字,在弃掉的字中,基本上是属于这样六类情况:同音字、近似音字只用一个。《千字文》中开头的第二句“宇宙洪荒”的“宇”字被定为术名,为了避免和“宇”字的同音字再定为村名,在称呼时造成误会,所以,和“宇”字同音的字一律舍弃不用。如:第九句“云腾致雨”的“雨”字,第十八句“鳞潜羽翔”的“羽”字都不用。甚至第二十四句“有虞陶唐”中的“虞”字,第二十九句“爱育黎首”中的“育”字,亦不采用。在避免同音字重复上,按《千字文》的前事顺序,先入为主,前面一旦选中一字,后面的同音字一律不用,那怕是后面的同音字的字义比前面的同音字义好,也不用。这样舍去的同音字共有四十三个。字义“不祥”的字不用。如第三句“日月盈昃”中的“昃”字是太阳偏西,将落的意思,第一百一十九句“既集坟典”中的“坟”字有坟墓的意思,第五十七句“祸因恶积”中的“祸”和“恶”字等,这样的字共舍去三十二个。有点冤枉的是,某些按字义舍去的字,在《千字文》古文言中并无“不祥”含义,如“既集坟典”中的“坟”字,是指我国最古的书籍“三坟、五黄,八索、九丘”中的“三坟”,“滇沛匪亏”中的“匪”字是不要的意思,既无坟墓之意,也无土匪之嫌。但按照后来对字义演变而形成的习惯意识,竟弃之如蔽帚。字音“不吉利”的不用。如第八十九句“孔怀兄弟”的“兄”字,和“凶”字音同,第七十句“渊澄取映”中的“渊”字和“冤”字同音,第二十六句“周发商汤”的“商”字和“伤”字同音,这样的字弃掉了十六个。笔划繁杂书写不方便的字不用。如第十三句“剑号巨阙”中“阙”字,第六十七句“似兰斯馨”中的“馨”字,第一百一十二句“好爵自縻”中的“爵”和“縻”两个字,这样的字弃掉了二十一个。字义有伤“风化”的不用。如第九十六句“颠沛匪亏”中的“匪”字,第一百零九句“图写禽兽”中“禽兽”二字,因此舍去的字有十六个。文言虚字和数字不用。如:第六十八句“如松之盛”中的“之”字,第三十八句“四大五常”中的“四”、“五”两字,第一百零四句“东西二京”中的“二”字,第三十一句“遐迩壹体”中的“壹”字,均舍去不用。用做村名容易闹出笑话的不用,如第八十八句“犹子比儿”中的“儿”字,用作村名,就叫作儿字井,与儿子谐音,实在不雅,故亦放弃。在选择好村名用字,定好村名后,对原有村落,一律按新规定办,村落被划在那个井方内,就用那个井方定名了字作村名,随即取销原来村名。
吉祥县名寓意平安:一九二七年六月正式建立县城,也是按井方名称排列,县城按《千字文》排序正好建在“伐”字的井方内,所以初期暂定“长伐县”,后因“伐”字有争战、干戈之意而取消。一九二八年四月,按该县在吉林省西北部与八卦中的乾卦方位相吻合,而用其“乾”字,又因当时这里匪患猖獗,所以复用一个“安”字,定名为乾安,寓意为吉林省西北平安。成立设治局,属吉林省吉长道。但“乾安”得名之后仍一直是土匪多如牛毛,俗谚有“大股三十六,小股六十三,一年三百六,天天不平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乾安才真正归于平安。
岁月演替有分有合:在二百七十四个整井和三十五个破井中,由于受碱泡子、沙岗、土质和水质、水源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有一部分土地难以开垦。所以,有的整井和部分面积较大的破井虽定了名字,并没有建立村落。“九·一八”事变前,全县只建村落九十二个,有居民七千余户。伪满洲国建立后,一些皇室成员也到乾安来买地垦荒,到伪康德三年(1933年)全县村落增到一百二十九个,有居民九千零二十三户,新建的村落和增加的居民,是伪满小朝廷的要员在乾安买到土地后,从长春附近的农安、德惠和邻近的长岭等地招募而来的佃农,建立新的村落,进行垦荒、放牧。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村落不断扩大,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样,一些村落就开始分屯。如“寸阴是竞”的竞字井,就分为前竞字井、后竞字井、东南竞字井,“女慕贞洁”的洁字井分为前洁字井、西洁字井、东洁字井和腰洁字井。有的村落甚至一分为四。在村落分划中,同一井方内新建的村落不另起村名,一般的是按东、西、前、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上,就把方位名称填在原来的名字前面,如:东有字井,西陶字井、前宙字井、后草字井、东南竞字井、西南唐字井、西北严字井、东北师字井。在八个方位中,南用前代替,北用后代替,这是因为乾安建房是“子午”向口,房子向阳而建,东西方向排列,这样自然前面是南,后面是北。整个村落也是面南背北,南面新建村落便称为前屯,北面的称为后屯。除了八个方位外,中间的位置乾安人习惯称为“腰”,所以建在中间位置上的村落便在名字前面加一“腰”字,如:腰男字井,腰摄字井等。除了按方位区分外,还有的按大小区分,这里的大小并不完全按规模,大多是按建屯的时间,如“海咸河淡”的咸字井先建的称为大咸字井,后分出的村落称为小咸字井,全县以大小区分村名的村落共有二十九个。还有特殊的村落用正、附加以区分,如“律吕调阳”的阳字井,早建的称为正阳字井,后建的称为东附阳字井和西附阳字井。还有东附余字井、西附天字井,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建的村落,建在“破井”上。这样分法只此四处。按上述定名法分出的村落,在没有重开辟新的井方的情况下,截止一九八四年六月,全县的村落已由1933年的一百二十九个增加到二百九十一个(不含乾安镇、大布苏镇和水字镇)。据乾安县地名委员会统计,在现有的村落中,以东字为村落名头的三十个;以西字为头的有二十九个;以前字和后字为头的各二十六个;以西南和东南为头的各有三个,以东北为头的有四个,以西北为头的有二个;以腰字为头的有九个。建国初期,乾安县地名没有改动,在设置村、乡两级政权时,把一个井方内几个同名的屯子建成一个村时,仍以原来的名字为村名,如严字井、东北严字井、西北严字井组成一个村,仍叫严字村。对这样组建的村,有的前面加上屯字数量,如“寸阳是竟”的竟字村,辖前竟字井、后竟字井、东南竟字井三个屯,所以,就在竟字村前面加上“三”字叫“三竟村”还有四父村、三入村等。一个井方内原来只建了一个村落的,不论是人口和其他方面都不能独立设村,只好和附近井方内的屯子合并建村,如“荣业所基”的所字井和“学优登仕”的学字井合并建村,称为“所学村”;“得莫村”,这样建村的最多,占当时全县村政权的百分之七十四。后来所建的乡、人民公社、大队,都是用这种办法命名的,也有以单字定名的,如道字乡、鳞字乡、让字人民公社等等。
千磨万洗历经风雨:建国后,乾安的地名也曾几度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而有所改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气息也充塞到乾安县的地名之中,人民公社成立时,七个人民公社都以当时最“时髦”的名词定名,如所学乡定名为跃进人民公社;道字乡定名为火箭人民公社;正兰乡定名为红旗人民公社;安唱乡定为名上游人民公社;让字乡定名为东风人民公社;乾安镇定名为卫星人民公社。但是美好的地名并不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好处,最后,还得从“火箭”和“卫星”上回到地面,结果是“上游”没争着,“跃进”也成为一句空话。“文革”期间,乾安县的地名又一次受到急风暴雨的“洗礼”,很多地名用最最“革命”的词句重新定名。定名的方法一:一是用原来的地名的谐音,套用“革命”词句,作为村名。如严字大队的“严”字和“岩”字谐音,改为红岩大队;仙字大队的“仙”字和“先”字谐音,改为先锋大队;正兰大队的“正”字和“政”字谐音,改为政权大队。二是选用当时最流行的“革命”词句,硬改地名,如:大布苏泡子改为工农湖;当字大队改为胜利大队。十年期间,公社、大队这样改名的有四十二个。“胜利”也好,“先锋”也罢,极左路线给乾安人民带来的灾难决不是改几个地名就能免除的。
地名奇珍人文国宝:清算“文革”左的影响后,乾安地名又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直至今天,即使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部分村镇将有拆有并,但乾安“千字井”的地名文化已长期得到保留,成为中国县域和村镇地名史上一项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留人间,也成为乾安特种人文旅游的极品推给中外旅游者。同时,我们考察看到,全县村社土地均逐字排列,井然有序,地块规整,便于勘丈,便于规划,便于管理,便于农耕,便于绿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亦便于整合资源,便于集约经营。由于“中国乾安千字井”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文化品位、旅游品位极高,本身已构成一座开放式的地名文化大观园,为此,经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中国城市杂志社推荐,国际区域性环境组织、专家评估组织按照《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评估,“中国乾安千字井”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入选“亚太最值保留的人文历史财富”蓝皮书名录,并评价乾安县全境为“中国最奇特的乡村地名文化博览园”。为此,有人向乾安县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建立“中国乾安千字井博物馆”,收集整理和馆藏与该奇特地名现象有关文史资料,永久陈列,对外开放。二是与“乾安泥林”生态旅游线配套开发,大力对外推荐,使之成为松原市和乾安线顶级历史人文旅游景观之一,主要交通干道、重点地名村社竖立有文史简介文字的展示牌,供中外专家、游人考察、观览。三是建议乾安县人大和松原市人大立规保护这一中国特别具有珍奇意义的地名文化,不论基层行政区划如何调整,城市化进程如何加快,都尽量在可能的范围保持原有“千字井”原貌,并在重要的井方内保留一定的“井字荒”时期拓荒文化、农牧文化的特点,以尽力吸引中外游人,并为后世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官治理,1928年定名为乾安县。因其位于吉林西北,是八卦中的乾位,取名乾安,寓意吉林西北平安。1949年4月,划归吉林省。1954年8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公署。1979年1月,隶属白城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7月,划归松原市管辖。2000年,乾安县辖6个镇、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0745人,其中:乾安镇79957人、大布苏镇15213人、永字镇22519人、让字镇23944人、所字镇10949人、安字镇27612人、余字乡13911人、暑字乡7475人、才字乡8923人、道字乡8954人、兰字乡14532人、仙字乡16331人、严字乡15059人、赞字乡22028人、鳞字乡13338人。2002年,乾安县辖6个镇、9个乡:乾安镇、大布苏镇、水字镇、所字镇、安字镇、让字镇、余字乡、鳞字乡、兰字乡、暑字乡、赞字乡、道字乡、才字乡、仙字乡、严字乡。境内有4个国营农牧场。总人口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万人。2003年,乾安县面积3617平方千米,总户数94500户,人口总数300248人,其中农业人口216650人,占总人口的72.2%(以上数据根据《吉林年鉴2003》)。全县辖6个镇、9个乡:乾安镇、水字镇、大布苏镇、让字镇、所字镇、安字镇、余字乡、鳞字乡、暑字乡、赞字乡、才字乡、道字乡、仙字乡、严字乡、兰字乡。共有167个行政村。

旅游资源

狼牙坝,又称泥林,位于吉林松原市乾安县西部,距县城35公里,西临大布苏湖,北靠大布苏镇。东观“狼牙坝”,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薄,像一座森严古城堡。垛口连绵,影若将士扶望守城,严阵以待。“狼牙坝”高出湖面50米,南北长15公里,面积为58平方公里,沟壑纵横,叠峦起伏,数以万计泥柱如林,连峰接岭,土壁陡峭,形状各异,阵阵寒气逼人,大有幽谷深渊之感,犹如置身于原始公园之中。土柱泥林,其形似锯齿,状如狼牙,脉脉相连,横卧南北,故当地人称为“狼牙坝”。来此观光的人说:“南有石林,北有泥林。”,坝沟内流水潺潺,别有一番韵味沁心头。在那里可品尝到冰泉里的洁白冰块,感到北国寒冬的独特风韵。还有自流泉井,水质清澈,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能治多种疾病,可谓天然宝水,天下一绝。以它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中外考古专家学者多次到此挖掘考证。据那里的干部群众讲,前几年驼鹿化石曾在“狼牙坝”出土,在白城地区博物馆展出。外国来宾和记者也来此观光,各电影厂和电视台多次采拍外景。这里没有高大的山区和茂密的森林,但处处都有山崖陡峭,奇峰耸立;泥林下常见小溪随山势曲折蜿蜒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涌流不断;泥林土坡上植被完整,杂草丛生,乔木生长旺盛,枝叶如盖,加之泥林环抱,形成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夏季满谷翠绿,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在泥林深处,你可以尽情观赏那大自然美丽的景致,叫人留连忘返。“狼牙坝”历经数年风雨沧桑,但是,高大泥林景观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仍完好地保存下来,不失其故有的风采。中外考古学家发掘的13种脊椎动物化石证明,这里几万年前生存着大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从相继发掘的许多古代石器、陶器、青铜器、兵器、古钱化石装饰等可以证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这里,并从事生产活动,“狼牙坝”这座古城后来由于地壳变迁,河流中断,塌陷于地下。学者认为大布苏湖是霍林河下游遣留下来的湖泊,湖中碧波荡漾,鱼类繁多,四周茂密,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是狩猎、捕捞、放牧的好地方,所以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和繁衍,后来由于江河改道,中断水流,砂化加固,靠地表水径流,从四周碱地汇人很多钠、镁离子等使淡水湖变成浓度较大的盐碱湖。近几十年乾安在大布苏镇成立了规模较大的化工厂,从湖中提取高浓度碱水,经过加工提炼,每年可生产纯碱上万吨,为工业、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料。去“狼牙坝”观光、旅游的人们随之必到大布苏镇,那里通过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特区,大小工厂不下十几个,是乾安西部经济开发中心,可观赏一番北国小镇的风采和那里的工厂。今日的“狼牙坝”,奇花异草共生,湖中芦苇荡漾,乃是候乌、野兔、狐狸、野狼、蛇等鸟、兽常常出没和繁衍栖息的地方。1994年3月,大布苏“狼牙坝”被省政府批准为松原市大布苏“狼牙坝”自然保护区。展望未来,“狼牙坝”的自然景观和经济前景将更加繁荣。狼牙坝原名叫“狼牙棒”,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当地的人们都用一个叫狼牙棒的武器来抵御外来的部落的侵袭,而当时的狼牙坝又像那种武器,所以该地区就叫狼牙棒,后来被人们说这说着就变成了狼牙坝。

经济发展

乾安县隶属吉林省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风沙干旱盐碱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4个乡(镇、场),4个工业集中区,总人口35.4万。在这样一个人口较少、区位很差、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历届乾安县委、县政府都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了抓工业项目上,短短几年,乾安一跃成为吉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十五”末期乾安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2亿元,年均递增21.7%,是“九五”末期的3.3倍;工业总产值46.99亿元,年均递增42.3%,是“九五”末期的5.8倍;工业增加值15.58亿元,年均递增22.4%,是“九五”末期的4.1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73亿元,年均递增57.0%,是“九五”末期的9.5倍,其中地方体制收入达到2.26亿元,年均递增40.4%,是“九五”末期的5.5倍;固定资产投资额11.54亿元,年均增长54.9%,是“九五”末期的8.9倍;全县用电量26.1亿千瓦时,年均递增15.1%,是“九五”末期的3.1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2亿元,年均递增15.9%,是“九五”末期的2.1倍。2005年,乾安县地方体制收入增幅和人均财政收入在吉林全省41个县(市)中均列第一位,地方体制收入列第二位,全口径财政收入列第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22.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29.2%,地方体制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01.5%;固定资产投资9.27亿元,同比增长140.4%。乾安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典型经验表明,像乾安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工业,县域经济发展的难点也在工业,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就是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而发展工业的关键在于项目。

农业概况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西部,分别与前郭、长岭、通榆、大安接壤,幅员面积3616平方公里。境内无江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日照时间2866小时,无霜期平均145天,平均年降水量420.6毫米。全县共有14个乡(镇、场),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2个县级工业园区、1个特色农业园区,164个行政村、296个自然屯,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占总人口67%。农村劳动力8.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万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共有耕地12万公顷,共有大小农田井4793眼,大型农机具1000多台(套),小型农机具30000多台(套),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盛产玉米、高梁、杂豆等作物,粮豆常年产量75万吨左右。几年来,全县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普通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高油玉米和经济作物面积。2006年,全县12万公顷耕地,种植玉米7.5万公顷,其中:玉米大双覆面积3万公顷,粘玉米面积1.5万公顷,保证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扩大芝麻、瓜类、花生等耐旱、优质、高效作物面积,今年全县种植芝麻、打瓜、花生等经济作物1.5公顷,红辣椒5000公顷、万寿菊花1000公顷,粮豆面积1.4万公顷,瓜菜面积1万公顷。近几年,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县马牛等大牲畜平均年存栏3.5万匹(头),羊存栏25万只,猪存栏10万头,鸡、鹅等禽类200万只。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份。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乾安县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年加工玉米55万吨的酒精厂,加工葵花、大豆为主的植物油厂,冷藏、冷冻农产品为主的双军实业公司、赞字乡万寿菊花加工和百万只肉鹅屠宰厂为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同时着力发展了特色农业,建立种植基地,形成了青穗粘玉米种植基地、道字乡香瓜种植基地、让字镇红辣椒种植基地、赞字乡万寿菊花种植基地、严字乡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各乡(镇、场、园区)的特色农业也蓬勃发展。乾安黄小米已经被评为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乾安红辣椒和万寿菊在日本和韩国有很多订单;乾安无雨香瓜和粘玉米在吉林省有很高的知名度。乾安一直扶持玉米、杂粮杂豆、绿色有机食品等特色主导产业,以此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实施农业现代化,是乾安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县、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突破口。稳步实施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商品化——针对“十年十旱”实际,乾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每年新上玉米膜下滴灌项目22.5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一半以上的耕地全部实现膜下滴灌。围绕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乾安加大水田开发力度,到“十二五”末,将发展水田60万亩,扩大水浇地面积5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4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乾安将抓住国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大型农机具,大力推广农机合作社模式,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建设新型农机合作社30个,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多个。到“十二五”末,农机总动力发展到8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坚持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注重引进高产、优质、适应能力强的新品种,实现良种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积极推进土地深松,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服务“三农”水平。乾安县将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在推动无雨香瓜、葡萄、乾安黄小米形成品牌的基础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玉米及杂粮杂豆下游产品,满足快节奏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继续抓花大不苏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建设,将其打造成东北三省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杂粮深加工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坚持科技兴农,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推广新技术10项,创效益2.1亿元。粮食丰产项目被科技部评为优胜项目。完善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启动了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4983平方米的职教中心教学楼和4311平方米的第六小学教学楼,改扩建校舍1.14万平方米;投资549万元,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5台(套),改造农村卫生院3126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平移1.5万户,铺设光缆60公里。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井方之春”演唱会和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加强人口控制,出生率降为5.83‰,自然增长率降为3.0‰,我县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先进县”。规范土地市场管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率达到100%。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4.5%,减排COD170吨、SO2500吨。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建成沼气池500座。加快生态县建设,植树造林4200公顷,围栏1.7万延长米,种草232公顷。地震监测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促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着力抓好膜下滴灌、标准化良田等农业项目的综合开发,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全县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发展膜下滴灌5500亩、标准化良田4万亩,预计新增粮食产量20万吨。围绕提高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牧业小区建设力度。全县规模牧业小区发展到101个,养殖大户发展到3850户,预计产值达到9.8亿元。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深入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提升劳务输出层次,打造劳务强县。年内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万人,实现劳务增收5亿元。

社会事业

乾安县以创建文明城为核心,不断加大了文明城、平安城、卫生城、园林城“四城联创”工作力度,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机制,现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正在紧张有序的运行中。我县将通过文明城创建的实现,带动“四城联创”工作,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文化繁荣的文明富庶和谐的新乾安,使乾安真正成为吉林省西部明星县。围绕建设“省级平安城、园林城、卫生城和文明城”,重点实施“434”工程,即:建设县政府原址“井方明珠”广场、城东出口“千字文”文化广场、行政广场和云腾广场4个广场,拓宽改造空谷北街、昆池北街和德建北街3条街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排水、供水和供热4个管网建设。同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计划栽树2.4万株,种草2.6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设县医院门诊楼、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县医院门诊楼、污水处理厂、街路建设、城市绿化等项工程已全面启动。突出“四城”创建,优化促发展的环境。围绕建设“省级平安城、园林城、卫生城和文明城”,重点抓好城市危旧平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加快行政办公区、商业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建设。投资1.2亿元新建廉租房88套3870平方米,开发棚户区块9个25万平方米,新建4个广场8.7万平方米,改造街路4条2400延长米。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排水、供水和供热4个管网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栽树2.4万株,种草2.6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崭新靓丽的乾安新城。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乾安将以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形成以乾安镇为核心,让字镇、水字镇、大布苏镇、所字镇、安字镇为区域中心的城镇发展框架。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对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老城区今年道路全部达标,新城区道路、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二十年不落伍,使每项工程都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