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邢台市地图 >
桥东区地图
桥东区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宗教

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0064人,占全总人口的4.4%,其中回族8141人、满族1183人、蒙古族110人,其它少数民族131人。全区共有18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全区信教群众1100多人,其中信仰天主教有400多人,信仰基督教的有2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400多人,信仰佛教有100多人。我区有清真寺一所,驻寺阿訇1人,海里凡4人,神甫1人。有回民小学和回民幼儿园各一所。

区域概况

桥东区位于邢台市区东部。东与邢台县祝村、东汪镇接壤,北同邢台县豫让桥办事处毗连,南依沙河市,西沿京广铁路与桥西区为邻。总面积3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54001。行政区划代码:130502。区号:0319。拼音:QiaodongQu。桥东区是邢台市的老城区,辖两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3个村、86个社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区内有汉、回、蒙、满等13个民族。市委、市政府和军区分区、全市的经贸、文化中心都集中在此,是邢台市的主城区。桥东区是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承载地.这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了开元寺、清风楼等几十处文物古迹,其中开元寺是我国北方有名的佛教圣地,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彰显出桥东人“与人友善、和谐共处”的人文情怀。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了中医圣祖扁鹊、唐代名相宋璟、太平道教创始人张角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激励着桥东人“崇尚科学、善于治理、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桥东区是邢台市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它位于华北平原,土地肥沃面积广阔。是全国优质粮和棉花生产基地,素有“粮仓棉海”之称。近几年来,桥东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特种钢制品及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和医药化工三大产业体系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蓝鸟家具的“蓝鸟”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镁神化工的氧化镁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吉泰特钢生产的造船用钢一举通过德国、英国、挪威等9个国家船级社认证,获得了抢滩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光源太阳能的产品已经开发到第四代,其开水器工程已占据中国北方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产是桥东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有各类市场23个,已形成以银座商城、新世纪地下商城、亿德隆特色商业街为中心,年营业额超30亿元的中心商贸圈;形成了以新华路为轴心,占全区50%以上商业份额的现代商业走廊;形成了以新兴东路为纽带的专业市场带。桥东区的经济发展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一座活力之城正在冀南大地上悄然崛起。近年来,桥东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在20%以上,利用外部资金增长保持在35%以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形成了吸商、引商、留商、富商的“四大优势”,它象一个强大“磁场”,把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召唤着五湖四海的投资志士。历史可以见证,桥东将会从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敞开海纳百川的胸怀,融四方之力,扬古都之帆,筑活力之城,乘风借势,展翅腾飞!,未来五年,桥东区将按照“提升一产、做精二产、壮大三产”的思路,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城建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三大战略”,到“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第一产业,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七里河开发机遇,积极发展与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有关的现代农业,培育特色,提升水平,打造邢台市的“江南水乡”。第二产业,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符合中心城市特点、受土地制约小、劳动密集、产业关联度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城区工业,新建一批总部型企业,嫁接改造一批传统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企业。第三产业,依托邢台总规划面积2600平方公里的“百里产业经济带”,充分发挥桥东的重要支点作用,搞好配套开发和服务,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信息中介等生产型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生活型服务业,依托恒祥物流、亿德隆、华北五金机电市场和义乌商品城,打造邢台市的物流中心、现代商贸中心、专业市场中心和商务中心,把桥东区建成“百里产业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历史沿革

1909年建设京张铁路,火车站定地址为桥东。火车通车后,张家口商业从当时的桥东向上堡下移,绕火车站新辟市场,逐渐形成桥东区貌。民国时期,桥东区归万全县第六区(当时张家口市区划分万全县第六区)管辖。1939年张家口置市,桥东编为第一区。1945年8月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桥东分设一、二两个区。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桥东仍置一、二两个区,1949年3月合并为一区。1956年定名为桥东区。1961年3月,因缩小建制,桥东又分为东安、花园两区。1963年6月又恢复桥东区至今。1949年有人口11234户、40278人,到1986年底发展为41563户、131958人。经2004年3月市区划调整,现全区人口数量为192559人。桥东区形成历史较短,开发也晚。民国时期,桥东以商业为主,怡安街是桥东商业中心。解放前桥东是新型商业区,寓文化娱乐于商业之中、文化娱乐场所较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桥东区掀开了历史新一页,张家口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都于1924年前诞生在桥东铁路工人之中。上世纪20~30年代,区境内的宝善街曾成为张家口政治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李大钊、何孟雄等均在此驻足留迹。建国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桥东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大大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十五"以来,特别是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桥东区以来,全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1亿元(在地统计数据),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6亿元,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路、交通、邮电、餐饮、旅游、医疗、金融等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桥东区正在向"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城区建设

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栗胜路、槐南路改造、胜利大街拓宽和“藤园”建设,打通了休门街、圆明路,整修改造了158条小区内破损道路,居民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台并实施了无缝隙管理工作法,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了“争营创”活动,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露天烧烤、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积存垃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每月的环境卫生评比中稳居前列。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成胜北、中山东路两个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940万元,改善了5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条件,总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各镇、街道办事处平均办公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220万元改善派出所,1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完工或基本完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提高了社区居委会兼职干部待遇,增加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为各居委会配备了微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特色社区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华夏体育健身、栗新小区“流动人口之家”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典型,我区被命名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启动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级,逐步形成以政务沟通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了全区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格局。这在省会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目前,一期35个试点工程已经启动,今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16个“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元村、姚栗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改造深入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该区共新建居民住宅楼23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改造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高中、职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28所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被评为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区。圆满完成9所厂办校的接收工作,确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七中危房改造、三中、东风西路小学综合楼、七中学生公寓、三十二中办公楼投入使用或完成主体,两年来共改造中小学校舍2.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两年来,共安装体育健身路径31条,开展彩色周末55场,华夏社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我区被评为市彩色周末文化工程先进区。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打造健康社区活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取得实效,我区被卫生部确定为“河北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示范区”。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率先在全市落实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南三条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区共新增就业岗位13242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390人。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民间纠纷排查和信访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地理气候

桥东区平均海拔在500-600米之间,为温带与寒温带过度带,东西干旱呈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09.1毫米,平均气温在7℃~8℃之间,零度以上年积温3500℃左右,日照时数年均为2874小时,无霜期为144天。

区域概况

桥东区位于张家口市区的东半部,因在清水河东侧而得名。位于北纬40°12'~40°48',东经114°52'~115°31'ˊ之间。南面与高新区接壤,西隔清水河与桥西区相望,区境东西宽约五公里,南北长约九公里,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桥东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平缓倾斜,地势平坦。土壤分为褐土与钙栗土两大类。全区总人口19.75万人,全区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全区辖5个办事处、一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