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张家口市地图 >
桥东区地图
桥东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1909年建设京张铁路,火车站定地址为桥东。火车通车后,张家口商业从当时的桥东向上堡下移,绕火车站新辟市场,逐渐形成桥东区貌。民国时期,桥东区归万全县第六区(当时张家口市区划分万全县第六区)管辖。1939年张家口置市,桥东编为第一区。1945年8月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桥东分设一、二两个区。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桥东仍置一、二两个区,1949年3月合并为一区。1956年定名为桥东区。1961年3月,因缩小建制,桥东又分为东安、花园两区。1963年6月又恢复桥东区至今。1949年有人口11234户、40278人,到1986年底发展为41563户、131958人。经2004年3月市区划调整,现全区人口数量为192559人。桥东区形成历史较短,开发也晚。民国时期,桥东以商业为主,怡安街是桥东商业中心。解放前桥东是新型商业区,寓文化娱乐于商业之中、文化娱乐场所较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桥东区掀开了历史新一页,张家口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都于1924年前诞生在桥东铁路工人之中。上世纪20~30年代,区境内的宝善街曾成为张家口政治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李大钊、何孟雄等均在此驻足留迹。建国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桥东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大大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十五"以来,特别是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桥东区以来,全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1亿元(在地统计数据),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6亿元,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路、交通、邮电、餐饮、旅游、医疗、金融等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桥东区正在向"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城区建设

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栗胜路、槐南路改造、胜利大街拓宽和“藤园”建设,打通了休门街、圆明路,整修改造了158条小区内破损道路,居民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台并实施了无缝隙管理工作法,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了“争营创”活动,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露天烧烤、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积存垃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每月的环境卫生评比中稳居前列。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成胜北、中山东路两个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940万元,改善了5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条件,总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各镇、街道办事处平均办公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220万元改善派出所,1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完工或基本完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提高了社区居委会兼职干部待遇,增加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为各居委会配备了微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特色社区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华夏体育健身、栗新小区“流动人口之家”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典型,我区被命名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启动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级,逐步形成以政务沟通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了全区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格局。这在省会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目前,一期35个试点工程已经启动,今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16个“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元村、姚栗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改造深入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该区共新建居民住宅楼23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改造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高中、职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28所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被评为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区。圆满完成9所厂办校的接收工作,确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七中危房改造、三中、东风西路小学综合楼、七中学生公寓、三十二中办公楼投入使用或完成主体,两年来共改造中小学校舍2.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两年来,共安装体育健身路径31条,开展彩色周末55场,华夏社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我区被评为市彩色周末文化工程先进区。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打造健康社区活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取得实效,我区被卫生部确定为“河北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示范区”。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率先在全市落实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南三条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区共新增就业岗位13242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390人。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民间纠纷排查和信访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行政区划

桥东区辖4个街道、2个乡:南长街街道、北大街街道、西大街街道、西门里街道、大梁庄乡、东郭村乡。共有13个村委会、34个村转社区居委会、53个社区居委会。2002年底,桥东区面积37.11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2个乡,86个社区居委会、19个村委会。区政府驻凤凰街10号。
北大街街道办事处驻龙华街11号。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3.70万。辖17个社区居委会:南头新街、牛市新街、牛市街、新东街、府前南、邢州南、北大街、东大街、五一桥、方圆二、马市街、新兴东、新兴、桥南、东苑、留村、东方。
西大街街道办事处驻羊市街西口120号。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5.11万。辖20个社区居委会:羊市街南后、羊市街、南瓦窖、新华中、中兴东、塔林北、塔林南、西大街、新兴南、申家庄、新华桥、新兴桥、新西街、南羊市道、北羊市道、南园、红卫、站南、西园、南园。
西门里街道办事处驻枫林街副2号。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4.69万。辖16个社区居委会:枫林、铁路东、造纸厂、西关街、团结东、西门里、汽车站、红墨西、顺德西、顺德南、中兴桥、西大寺、拖拉机厂、拥军东街、西关口西、西门里新村。
南长街街道办事处驻卫生街6号。面积3.00平方千米,人口5.69万。辖18个社区居委会:邢台学院、黄园二、黄园街、东关外、顺德东、红星东、邢州北、北长街、东关一、东关二、方圆一、北长、北关、东关、育园、中北、军休。
东郭村乡乡政府驻新华南路。面积13.09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4个社区居委会、10个村委会:东郭村、东郭村二、五里铺、西牛角;新华、道口、北陈、南陈、碾子头、南康庄、淮家屯、柴家庄、东郭庄、楼下道。
大梁庄乡乡政府驻路家园路21号。面积13.04平方千米,人口1.60万。辖11个社区居委会、9个村委会:路家园、母家场、王家庄、晋祠道、冯家庄、东牛角、三义庙、李家庄、拐角、辛庄、新营;胡家庄、北郭庄、大吴庄、小吴庄、大梁庄、西梁庄、米庄、田庄、张庄。

地理气候

桥东区平均海拔在500-600米之间,为温带与寒温带过度带,东西干旱呈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09.1毫米,平均气温在7℃~8℃之间,零度以上年积温3500℃左右,日照时数年均为2874小时,无霜期为144天。

行政区划

休门街道(XiumenJiedao)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32628人。办事处驻休门街20号,邮编050011。[界线]东至建设南大街中心线、西至平安南大街以东、南至裕华路以北、北至中山路以南。[区划]下设五个社区居委会:休门街社区、休门东街社区、休门西街社区、四中路东社区、四中路西社区。[沿革]1956年5月至1959年3月称休门办事处,1959年3月至1960年2月休门管理区委员会,1960年2月至1969年12月桥东区人民公社休门分社,1969年12月至1974年8月休门五七公社,1974年8月至1979年3月休门人民公社,1979年3月至1987年10月休门办事处,1987年10月改为休门街道办事处。2001年11月更名为休门街道办事处(本站注:原出处即如此)。
中山东路街道(ZhongshandongluJiedao)代码130103001。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24245人。办事处驻中山东路123号,邮编050011。[界线]东至建设北大街中心线,西至京广线上行线中心线,南至中山东路以北包括中山东路,北至健康路、长征西路、正东路。[区划]辖栗康街南、兴东街北、省四院、长征街东、长征街西、中山东路十五条6个社区。[沿革]该办事处1948年初建政时系第四区第一、第二街政府,1951年两个街政府合并,改为解放路居民工作委员会,1956年7月,改为桥东区解放路办事处,1959年3月和正东街办事处合并,改为桥东人民公社解放路管理区,1959年11月改为桥东人民公社解放路分社(1962年正东街分社分出),1969年改为解放路“五·七”分社,1974年改为解放路人民公社,1979年改为解放路办事处。1996年5月,根据石地字[1996]2号文件精神,更名为石家庄市桥东区中山东路办事处。2001年11月更名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
彭后街道(PenghouJiedao)代码130103002。面积2.74平方千米,12930户、人口36731人。办事处驻彭后街22号,邮编050021。[界线]自京广铁路上行线中心线向北至裕华东路慢行道北边线沿裕华东路南慢行道北边线向东至平安南大街沿平安南大街(包括东便道向西开的门户及死胡同)向南至建胜路沿建胜路元南公园东。[区划]辖7个社区居委会:彭村社区、平南社区、元南社区、平北社区、范东社区、元村社区、棉七社区。[沿革]办事处1948年初建政时,系第八区第九街政府,1950年划归市第三区管辖,1951年改为第三区第二街居民工作委员会,1956年7月改为彭村办事处,1958年和煤市街办事处合并,定名民生街办事处,后改为管理区、分社“五、七”公社,1969年和民生街“五、七”公社分开,定名为彭村“五、七”公社,1974年改为彭村人民公社,1979年改为彭村办事处,1982年5月改为彭后街办事处,因为办事处驻地在彭后街故名。2001年11月更名为彭后街道办事处
东风街道(DongfengJiedao)代码130103003。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28007人。办事处驻槐北路42号,邮编050021。[界线]位于桥东区南部。辖区边界为建设大街中线以西,河北剧场以南,民心河以北,平安大街以东(不包括平安大街)。[区划]辖5个社区居委会:建胜路社区、槐北路社区、槐中路社区、东风路北社区、东风路南社区。[沿革]因地处桥东区东风路南侧,故得此名。1948年为第三区第三街政府;1951年改名为第三区第一和第三居委会;1956年7.25为煤市街办事处;1958年11月为民生街办事处;1959年改名为桥东人民公社民生街分社;1969年为民生街“五七”公社;1974年为民生街人民公社;1979.6为民生街办事处;1980.5为民生路办事处;1985建胜路办事处;1988年为东风西路办事处;1998年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2001年改为东风街道办事处。
东华街道(DonghuaJiedao)代码130103004。面积0.94平方千米,人口23236人。办事处驻煤市路5号,邮编050000。[界线]位于京广线上行线的中心线以东,东至平安南大街,南至裕华东路,西至胜利南街,北至中山东路。[区划]辖5个社区居委会:裕光、东马路、东华路、煤市路、电报局街社区。[沿革]地名含义:坐落在东华路南段。1956年8月成立东华路办事处,1966年5月成立东华路分社,1969年改为东华路五七公社。1974年8月改为东华路人民公社。1987年2月改为东华路办事处。2001年11月更名为东华街道办事处。
阜康街道(FukangJiedao)代码130103006。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22440人。办事处驻安乐街15号,邮编050011。[界线]位于京广铁路上行线以东,西至京广线上行线,东至平安北大街中心线,南至正东路,北至石太铁路。[区划]辖5个社区:胜利北街第一社区、栗胜路社区、栗新小区社区、工人街社区、胜利北街第二社区。[沿革]1949年8月为正东街居委会;1956年7月为正东街办事处;1959年3月为解放路管理区;1960年2月为解放路分社;1962年2月为正东街分社;1969年12月为西门外五七公社;1974年8月为西门外人民公社;1979年3月为西门外办事处;1982年7月为阜康路办事处;1997年5月为阜康路街道办事处;2001年12月至今为阜康街道办事处。
建安街道(Jian'anJiedao)代码130103007。面积2平方千米,10919户、人口39237人。办事处驻栗康街100号,邮编050011。[界线]东起建设北大街,西至平安北大街、胜利北街,北起石德铁路线,南至健康路、长征西路。[区划]辖6个社区居委会,建安社区、华平社区、光华社区、棉一社区、棉五社区、华新路社区。[沿革]1948年建政时系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街政府。1951年,三个街政府合并,改为栗村居民工作委员会,1956年7月改为栗村办事处,1960年2月改为正定路分社,1969年12月改称栗村五七公社,1974年8月改为栗村人民公社,1979年3月改称栗村办事处,1982年7月,改名为建安路办事处,2001年11月9日改名为建安街道办事处。2003年5月由建安路迁到栗康街100号。(注:因华新路社区、光华社区为当年新成立社区,街道实际人口比派出所登记人口要多,辖区实际总人口有45628人。)
胜北街道(ShengbeiJiedao)代码130103008。面积4.5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万户、52300人。办事处驻义东街1号,邮编050041。[界线]位于桥东区北部,东依建设北大街,与长安区接壤,西至红星街,与新华区交界,南邻石德铁路线,北至四水厂路。[区划]辖10个社区居委会:东柳路社区、顺柳巷社区、四水厂路社区、北二环西社区、北二环东社区、石纺路第一社区、石纺路第二社区、义堂小区社区、义堂社区、吴家庄社区。[沿革]因办事处驻地位于胜利北街故名。1956年7月,为桥东区义堂办事处,1959年3月和栗村办事处合并,改为桥东人民公社正定路管理区,1959年11月改为正定路分社。1969年和栗村、“五、七”公社分开,改为正定路“五、七”公社。1974年改为正定路人民公社。1979年改为石正路办事处。1982年5月更名为正定大街办事处。1998年10月更名为胜利北街办事处。2001年11月更名为胜北街道办事处。
胜南街道(ShengnanJiedao)面积8.81平方千米。办事处驻汇通路102号,邮编050021。[界线]自京广铁路上行线中心线和元南路交汇点起,沿京广铁路上行线中心线向南至桥东、桥西、鹿泉三区(市)三交点转向东,沿留村和鹿泉市地边界向东至桥东、鹿泉、裕华三区(市)三交点转向北,沿留村和裕华区南位村边界向北、向东至石邯公路中心线向北至汇通路中心线向东北至民心。[区划]辖东平小区社区、平安小区南社区、东三教社区、塔谈社区、汇祥社区、留村6个社区居委会,留村1个村委会。[沿革]2002年9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
桃园镇(TaoyuanZhen)代码130103101。面积18.36平方千米,人口27891人。镇政府驻北二环东路19号,邮编050041。[界线]自红星街中心线和陈章村南边界交汇点起,沿陈章村南地界向东至省四狱东边界,沿省四狱、市农机厂东边界和京广铁路交汇,过京广铁路至柳辛庄村南地边界,沿柳辛庄南地界向北向东至铁院北路,沿铁院北路向东至柳阳街,沿柳阳街向北至东柳路,沿东柳路向东至胜利北大街(不包括四水厂路两侧的单位、宿舍和门店),沿胜利北大街向南(不包括两侧的门户及死胡同)至庄窠村南边界,沿庄窠村南、西边界、八家庄花圃西边界、桃园村西地界向东、向南至桃园路、沿桃园路(不包括北便道向南开的门店)向西至胜利北大街、沿胜利北大街(不包括二六O医院宿舍、运河桥小学以西部分)向南至北二环东路中心线,沿北二环东路中心线向东至石津干渠中心线,沿石渠中心线向西北至胜利北街中心线,沿胜利大街向北至正定县地界边线,沿正定县地界向西至桥东、新华、正定三区(县)三交点,自三交点起沿前进、红旗、肖家营地边界向西南、向南至北外环路中心线,沿北外环路中心线向东至红星街中心线,沿红星街中心线向南至陈章村南地界边交汇处起点止。[区划]辖10个居委会,1个村委员。[沿革]因该镇坐落在桃园村以南,桃园村地处东垣故城遗志南侧,相传因古代曾为桃树园,后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故名桃园。1947年解放初期为第三区管辖,后归振头区柳辛庄乡,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后改为兆通公社)柳辛庄管理区;1959年冬辖区内的桃园庄窠、小沿、义堂、吴家庄划归桥东公社解放路分社,1961年由13村组成桃园公社,1984年改为桃园乡,1988年改为南高营镇。2001年划归桥东区,改名为桃园镇。

区位交通

桥东区东南距首都北京180公里,西距煤都大同150公里,距呼和浩特380公里,交通、通讯极为便利。京张铁路和京包铁路纵贯全区,是京西北的交通枢纽。城区南接京张、丹拉高速公路,西邻张石高速公路,是名符其实的"三省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