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鹤壁市地图 >
淇滨区地图
淇滨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盘石头:主要有鸡冠山、双塔寺、塔湾,盘石头水库正在修建中,建成后,水库水位高度262米,库容6.79亿立方米,聚水面积13平方公里,成为风光秀丽的河中大湖泊,是规划中的鹤壁市重点旅游风景区。塔湾位于鹤壁市双塔寺山岩下淇河转弯处。塔湾因山上双塔寺而得名。双塔寺上依悬崖峭壁,下临淇水碧波,隔岸远眺鸡冠山、杨家寨,山水相映,别有情趣。有人在双塔寺前拟一对联:玲珑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潭中月月常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这里是鹤壁旅游胜地之一。自元代起,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自发集资举办庙会,在塔湾搭起戏台,连唱三四天大戏。有的戏班为能于此为佛祖唱戏,一进腊月就来此占地塔台,正月初五就击鼓鸣锣开唱,一唱好多天,场场剧目不重。据说正月里能于塔湾唱戏者,戏班一年生意红火。人们每听完戏后,便不约而同地上双塔寺进香。庙会人山人海,比肩接踵,进香者川流不息,络绎不绝。这已成为当地一大习俗,传沿至今,长盛不衰。塔湾因此声名大噪,遐迩闻名。
七里沟:位于大河涧乡境内,即从牛横岭西至河口村淇河段一段沟谷。该沟沟深林密,草木丰盛,在历史上曾是山西通往华北平原兵家调兵运粮、商家马帮驮夫行走的一条古栈道,因全长七华里而名之。七里沟秀峰群立,粗犷雄峻,山岩溶洞,神奇幽深,藏奥纳秀,溪泉山瀑,绮丽多姿。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屏风山、老人峰、求子洞、八戒峰、宝灵寺遗址、挂沟世外桃源、桥顶山、静心洞、盘龙山等22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既有“野渡舟自横,杨柳绿荫浓”的清新淡雅;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的寂寥幽冷;还有“水天清,影湛波平”的宁静安闲。白龙庙:位于上峪乡白龙庙村的淇河之滨,因村北山冈上有一座白龙庙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条白龙降落于此,出现两条升空的白气,后人就在此建庙开荒居住,故取名白龙庙。景区的特色可以突出地概括为“秀”、“俗”两个字。“秀”字突出的是自然风光。白龙庙地区环境优美、地貌奇特。过坝可濯足,平湖可映月,远眺有苍山绿林,近观有奇石溶洞,古庙飞檐临于半山之上,碧水澄澈回旋于方圆之间,游人到此,心境无不为之一爽。“俗”字突出的是民俗景观。白龙庙名称的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俗味道,而从景区中庙宇的建筑风格,从现存年代久远的古戏楼,从古色古香的石头老屋和村庄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白龙庙前有一戏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青砖台基,迎面宽6?2米,进深8?6米,檐下四根石方柱上刻有“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儿童归去话黄昏”的对联诗句。天然太极图:位于东经114度10分、北纬35度49分的上峪乡境内淇河南山段,占地200万平方米,太极图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太极图。天然太极图背依西北群山,放眼东南平原,依山顺势,朝阳避风,夏可消暑,冬可避寒,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且贵在万石一土(阳鱼为众石山环绕的一座土山),河水倒流,民间相传佳话:“倒流水,断头山,不藏贵人藏金砖。”民间传说周文王曾细观此图并深受启发,而后被拘羑里而演《周易》。有关专家也推断此处是太极文化的发源地。景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岩绝千佛洞,有北魏群佛石雕,绍圣摩崖留笔,元代参天古柏,明代玲珑石塔,清代古寺楼阁等,是养身健体,陶冶情操,休闲旅游的绝佳胜地。
金山:位于庞村镇西北金山(黑山)一带,金山经过多年绿化建设,成为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有专家考证,《白蛇传》的故事源于鹤壁金山。雷峰塔遗址、金山寺、与之相距不足5公里的淇河、许家沟村、青岩绝白蛇洞构成了传说所需的相关要素,至今在周围村庄流传着白蛇闹许仙的美丽传说。坐落于此的金山嘉祐禅寺是一座佛教文化浓重的千年古刹,据传说及记载,金山寺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众数百,庙产千顷,寺内有被誉为豫北第一的大雄宝殿、独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他建筑群。寺外有甘苦并存、常年不竭的“三步两眼井”。《九州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曾在金(黑)山居住多年,因常食山中的伏苓草,活至500岁,依然面若童颜。美丽的淇河绕金山而过,留下了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金山名胜游览区与鹤壁市其他景区相距咫尺,又有高山相隔,各具特色,各显风韵,虽不在一地,却因《白蛇传》的一线相连,使各个景区连带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点点似相见,处处各不同,更会增添人们的游览兴致。寒坡洞: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西南2公里处,西临淇河,东靠大白线公路,占地6000多平方米。这里悠悠淇水,碧波粼粼,是鹤壁市新区水源地。岸上青松翠柏,存有各种建筑18间,景色别致。此处是游玩及垂钓的好去处。水上乐园:位于鹤壁市新区淇河大桥两侧,是天赉渠渠首所在地。这里河面宽阔,游船众多,两岸绿树成荫,又紧邻市区,是市民休闲游玩的极佳场所。第二节淇河古诗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之前人们所作描写淇河及其流域的诗词有1000余首,咏淇诗人多达数百人,许多著名诗人词人,如许穆夫人、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等都作有咏诵淇河的诗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收录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诗歌39首,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共6首直接描写淇河,“淇”字出现18次,仅次于黄河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

自然资源

淇滨区资源丰富,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主要有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大理石、紫砂页岩等矿产。冬凌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被誉为淇河“三珍”。2003年以来,该区先后规划建设金山、东杨两个工业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金属镁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汽摩配、节能建材、通讯器材等优势产业。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31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4.5亿元;限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6.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0元。

特色文化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人类在进步,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逐步在升华。于是,在意识形态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特别是以地区人文景观定名的地方文化,更能反映当地的综合发展水平。淇河是鹤壁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鹤壁地区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特征。因此,大力发展淇河文化,已成为鹤壁人民的共同心声。淇河流域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淇河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史学、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沿淇山地景观

牟山:位于大河涧乡西部,距淇滨新区25公里,乘车沿壶台公路可直达山底。牟山山势奇特雄伟,高耸入云,主峰海拨763.5米,为鹤壁第一高峰。四周景色各异,群山拱岱,众山若丘,连绵起伏,其山势酷似东岳泰山,山路险要陡峭,自然风光雄奇壮观,有“小泰山”之称。牟山南临淇水,西依太行,是鹤壁市与林州市的分水岭。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25年,赵国国都从山西晋阳迁于牟山附近,由此,牟山又成为古代的军事要地。同时,牟山还拥有大量的白云岩矿藏,层厚150米左右,质量纯,储量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鸡冠山:位于大河涧乡西南,盘石头水库库区。鸡冠山以山峰形似鸡冠而得名。山上绿树成荫,四周峭壁直立如刀削一般,素有“小华山”之称。鸡冠山自然形成的奇特山峰长期以来不断吸引着大批游人前往游览。
九龙戏凤:位于鹤壁市淇河段七里沟与弓家庄的交汇处。淇河北岸,山峰陡峭,山势峻拔,并排直立的九道山梁,酷似九条昂首的苍龙。淇河南岸一座山峰如展翅高飞的凤凰。中间淇河内有八个似缩头缩尾的石鳖,水势小时探出水面,水势大时,没入水中,时隐时现,时沉时浮,给人一种神幽莫测之感觉。飞翔的仙鹤,时常栖息在石鳖身上觅食戏水。相传古时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间的九个天神化为九条龙,正值被贬到人间化作凤凰的仙女,他们相遇相戏相约,永世立在山峰顶端,祈求人间平安。
馒头山:位于鹤壁市七里沟景区河口村之西。山峰按一字儿排开四个山包,远看像四个硕大馒头,近看似四座穹顶帐篷,站在山包上看像个天然圆顶大粮库,当地人称馒头山。四个馒头山并不高,却雄浑古朴,颇具雄、奇、幽、秀之北国气魄。相传馒头山是信阳鸡公山上的鸡公大仙为淇河岸边的鸡冠大仙叼来的四个大馒头,后来四个馒头化成了四个山包,即现在的馒头山。
马家岭:位于大河涧乡境内淇河南岸。淇河南岸有一道山岭,挺拔俊秀、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绵亘蜿蜒,当地人称马家岭。岭上有个村庄,亦以岭名命之。岭上各种原生草木丛生,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山草野花五颜六色,奇岩异石琳琅满目,各种鸟类穿梭其中,鸟鸣欢唱轻歌曼舞。站在东湾淇河西岸远远望去,马家岭上烟雾缭绕,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似单骑静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神奇变幻,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组成的山水画卷,再加之众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使游人犹入瑶台仙境,踟躇徘徊,驻足忘返。马家岭称谓有两说,其一是说春秋时期晋国赵衰战马葬于此,赵衰赐马夫马姓留守此地代其伴马。其二是说唐僧西天取经回国后,其坐骑白龙马因慕淇河优美而安居于此,此处故称马家岭。
盘龙山:位于上峪乡竹园村,因该山犹如头东尾西、盘山绕岭的玉龙,故人称盘龙山。该山原生林木交织覆盖,野花满山,烟雾缭绕,葱葱郁郁,青翠盈目,山巅似走龙蛇,洞穴窈然,香烟袅袅,临河山体悬崖绝壁,如斧劈刀斩。山体北峰有一粗硕石岩,酷似一持钵化缘的和尚,当地人称“和尚头”。相传北海龙王的儿子小青龙赴白龙庙拜会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途经此地,恋此淇河山水景色,便盘绕于此,与山融为一体,享受人间烟火。
八骏岭:位于鹤壁市淇河段柏尖山下,山高壁陡,林木遮盖,满目清翠,悬崖峭壁上突出八道山梁,站在淇河滩向上仰望,犹如八匹桀骜不驯的天马,仰天长啸,奋蹄欲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跃然壁上,故而人称八骏岭。
天然太极图:位于东经114度10分、北纬35度49分的上峪乡境内淇河南山段,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太极图。秀丽的淇河水在这里由东向西形成鲜明的反“S”形流向,两岸山地形成了两条鲜活明亮的阴鱼阳鱼,酷似一幅神奇的阴阳太极图。整个天然太极图纵横坎离,浑然天成:荡荡淇河水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阴鱼青岩裸露,捧拥圆地,阳鱼沃土成田,稼禾葱郁。
将相柱:位于大河涧乡弓家庄前淇河段南方。东南岸山脚下,矗立着两根高约数丈的石柱,东边的石柱酷似古代文官,西边的石柱极像古代武将,人称将相柱。两柱中间,夹一十分隐蔽的山洞,洞口树环藤绕,草木遮掩,雾气氤氲,幽深静谧,酷暑盛夏,人们站立洞口,习习凉风,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燠热顿消,当地人称之为娘娘洞。
飞来石:位于大河涧乡弓家庄东南淇河中。此石为较规则的立方体,上可容纳数十人站立。石下有一深不可测的水潭。潭水清冽,深不见底,四季不涸。晨曦时分,潭上云雾氤氲而起,若美女缥缈起舞,故得“美女潭”芳名。
青岩绝:位于上峪乡南山村南,绝壁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悬崖峭壁拔地而起,如鬼斧神工,似刀削一般,绝壁上入青天,下插淇水。绝壁中间有一道巨大的水平岩缝,羊肠小道蜿蜒其间,入口(北天门)与出口(南天门)相距约500米,岩缝中又有岩洞。这里集惊、奇、险、特于一身,旅游开发价值很大。2
青龙洞:位于上峪乡竹园村西盘龙山上,青龙洞洞高4米许,深百米余,可容纳数百人,洞壁峭立,直上直下,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洞顶遍布钟乳,两侧天凿似猛兽图案,如犬似狼若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洞口西壁上方有明万历年间碑文,记载此洞名青龙洞,道士胡复林曾于此修炼。
白龙洞:位于上峪乡白龙庙村,上至绝顶,下探淇水,曲折深邃,且洞中有洞,洞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洞宽处豁然开朗,可纳百人。循洞而过,如入仙境,形成了河、潭、山、林、洞俱佳的独特景观。
白蛇洞:位于上峪乡南山村南,也称“白衣娘娘洞”、“无底洞”,洞口位于青岩绝峭壁岩缝中,洞深百余米,洞底可与淇河相通,洞内幽曲奇险,钟乳众多,景观奇异。
火山地幔窗口:位于上峪乡境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3个“地幔窗口”之一。“地幔”物质是地球的地壳与地核之间2900公里厚的固体圈层,一般距地表70公里~80公里。地幔物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见,但此地幔窗口却将地球深处的奥秘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处是一个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古火山口,地幔物质裸露地表,地幔现象暴露较为完整。这里不仅有各种橄榄岩类的深厚包体,而且数千年的物质也随处可见,从这里不仅可看到上地幔、下地幔到地表大约几百公里到2900公里的地幔物质,还可以看到从地幔到地表各个地层物质,有被熔岩浆包围的石灰岩,有被烧酥变成的石灰,还可看出各种颜色的宝石,是一座天然的地幔物质博物馆,是地质教学、旅游观光、采集标本的理想之地。
黑山:又名金山,位于庞村镇蔡庄村和后小屯村西。黑山因山上的玄武岩呈灰黑色而得名。主要由岩浆岩、火山等灰堆积而成,曾是一个较大的火山口。黑山动物化石较多,被地质学家称之为“热带动物化石宝库”。
古树:名木千年古檀:位于大河涧乡弓家庄村。弓家庄村前高坡石岸上,长着一棵树干两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年古檀。檀树一般生长于南方,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十分罕见。而这棵古檀,虽逾千年,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旅游景区景点秀丽的淇河风光、壮美的山地景观和分布其中的人文景观一道,形成了众多的沿淇旅游景点,密集一处的旅游景点又形成了旅游景区。

交通运输

淇滨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备。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以及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南北,壶台公路、濮鹤高速、大海线、沿淇公路横贯东西,省重点水利工程——盘石头水库位于大河涧乡境内。

文化特点

特定的区域范围:淇河文化有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只有在淇河流域这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发展的文化才称得上是淇河文化。也就是说,不管历史上如何对这一区域进行分封变革(如商纣时改沫邑为朝歌,西汉时置朝歌县、黎阳县,五代时改黎阳县为浚州,元时置淇州,明时改淇州为淇县、浚州为浚县等等),也不管当今社会如何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如1954年8月,淇县并入汤阴县,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鹤壁建市等等),只要是在淇河流域范围内发源或者得以发展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均属于淇河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淇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但总体上讲,它主要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类。其中物质财富包括人类为了发展生产而开垦的土地、兴修的水利和开发利用的矿藏资源;也包括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而制造或使用的各种农具、机器设备和电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劳动工具;还包括为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而积蓄的货币资金和生产的食品、服装及各式各样的公共设施与住宅,等等。精神财富的范畴更宽,主要包括宗教、信仰和人类的哲学思想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研究发现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人类创作完成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影视、歌曲、曲艺等文学艺术作品。同时包括人类为管理社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等。悠久的发展历史:据有关史料介绍,约公元前50世纪,先民已在淇河沿岸繁衍生息(今淇县花窝村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后进入仰韶文化期(今淇滨区刘庄有仰韶文化遗址)。到约前28世纪至约前23世纪,居住在淇河沿岸的先民已进入龙山文化期(今淇滨区辛村有龙山文化遗址)。到约前22世纪时,尧命鲧治水,无功。鲧子禹奉命治平洪水。《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氵内,至于大伾。”这里述及的大伾,即今浚县境内的大伾山。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淇河儿女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最早史料。到约前21世纪时,黄河流域部落间商品交换已具一定规模。《尸子》载:舜“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这里所述的顿丘,其位置约在今浚县屯子乡的蒋村附近。到约前17至前11世纪时,商帝武丁曾建都于沫,后迁到北蒙(今安阳市小屯)。帝武乙复迁于沫,历四世至纣。至帝纣时,改沫邑为朝歌。这里所述的“沫”与“朝歌”,其位置就在今淇县境内。关于这一点,《辞海》已作出了明确解释。由此可见,富庶的淇河两岸,不但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而且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尽管后人多把纣王列为暴君之列,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抹杀不掉的。正像《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中所说:“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