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鹤壁市地图 >
淇滨区地图
淇滨区相关地区地图:

地质地貌

地处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基本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降低趋势,海拔在63.8-1019米之间。地貌由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四类,山地集中在太行山东麓低山地带,约33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2%;丘陵集中在太行山东麓与东部平原交接过渡地带,约6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6%;平原集中在淇河平原、卫河平原和黄河平原,约11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2.8%;泊洼集中在淇县良相滞洪区,约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

地方特色

1、淇河鲫鱼属于罕见的三倍体鱼类,普通鲫鱼为二倍体。淇河鲫鱼最大的特点是体宽厚,含肉量高,为一般鲫鱼的1~2倍。《诗经》记载:淇河鲫鱼曾为古代贡品,早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即有“商殷王喜食淇鲫”的记载。古诗曰:以其食鱼,唯淇之鲫。化验表明:淇河鲫鱼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鲫鱼高6%,脂肪含量为1?74%~1?85%,大大低于普通鲫鱼2?6%~4?75%的脂肪含量。2、缠丝鸭蛋主产于庞村镇许家沟温泉河段。该温泉每小时涌水量达300吨,泉水恒温19℃,内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在此段淇河中养鸭,所产鸭蛋与其他地方鸭蛋有明显区别,蛋黄颜色有黄、有红、有紫,并层次分明,名为淇河缠丝鸭蛋,是历代贡品,其营养价值比其他地方所产鸭蛋高出很多。3、冬凌草冬凌草盛产于西部山区,具有抗癌作用,长期服用没有任何副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治疗早期食管癌有一定疗效。冬凌草保健茶、速溶茶为鹤壁特产。

气象气候

鹤壁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温暖多风,夏炎热多雨,秋湿润高爽,冬寒冷多雪。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42.3℃,最低气温-15.5℃。一年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达31.9℃,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达-2℃。多年平均降水量664.9毫米,降水量年际相差悬殊,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4个月。总体上西部降水量大于东部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919毫米,属内陆性半干旱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31.6小时。

旅游景点

盘石头:主要有鸡冠山、双塔寺、塔湾,盘石头水库正在修建中,建成后,水库水位高度262米,库容6.79亿立方米,聚水面积13平方公里,成为风光秀丽的河中大湖泊,是规划中的鹤壁市重点旅游风景区。塔湾位于鹤壁市双塔寺山岩下淇河转弯处。塔湾因山上双塔寺而得名。双塔寺上依悬崖峭壁,下临淇水碧波,隔岸远眺鸡冠山、杨家寨,山水相映,别有情趣。有人在双塔寺前拟一对联:玲珑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潭中月月常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这里是鹤壁旅游胜地之一。自元代起,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自发集资举办庙会,在塔湾搭起戏台,连唱三四天大戏。有的戏班为能于此为佛祖唱戏,一进腊月就来此占地塔台,正月初五就击鼓鸣锣开唱,一唱好多天,场场剧目不重。据说正月里能于塔湾唱戏者,戏班一年生意红火。人们每听完戏后,便不约而同地上双塔寺进香。庙会人山人海,比肩接踵,进香者川流不息,络绎不绝。这已成为当地一大习俗,传沿至今,长盛不衰。塔湾因此声名大噪,遐迩闻名。
七里沟:位于大河涧乡境内,即从牛横岭西至河口村淇河段一段沟谷。该沟沟深林密,草木丰盛,在历史上曾是山西通往华北平原兵家调兵运粮、商家马帮驮夫行走的一条古栈道,因全长七华里而名之。七里沟秀峰群立,粗犷雄峻,山岩溶洞,神奇幽深,藏奥纳秀,溪泉山瀑,绮丽多姿。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屏风山、老人峰、求子洞、八戒峰、宝灵寺遗址、挂沟世外桃源、桥顶山、静心洞、盘龙山等22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既有“野渡舟自横,杨柳绿荫浓”的清新淡雅;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的寂寥幽冷;还有“水天清,影湛波平”的宁静安闲。白龙庙:位于上峪乡白龙庙村的淇河之滨,因村北山冈上有一座白龙庙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条白龙降落于此,出现两条升空的白气,后人就在此建庙开荒居住,故取名白龙庙。景区的特色可以突出地概括为“秀”、“俗”两个字。“秀”字突出的是自然风光。白龙庙地区环境优美、地貌奇特。过坝可濯足,平湖可映月,远眺有苍山绿林,近观有奇石溶洞,古庙飞檐临于半山之上,碧水澄澈回旋于方圆之间,游人到此,心境无不为之一爽。“俗”字突出的是民俗景观。白龙庙名称的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俗味道,而从景区中庙宇的建筑风格,从现存年代久远的古戏楼,从古色古香的石头老屋和村庄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白龙庙前有一戏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青砖台基,迎面宽6?2米,进深8?6米,檐下四根石方柱上刻有“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儿童归去话黄昏”的对联诗句。天然太极图:位于东经114度10分、北纬35度49分的上峪乡境内淇河南山段,占地200万平方米,太极图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太极图。天然太极图背依西北群山,放眼东南平原,依山顺势,朝阳避风,夏可消暑,冬可避寒,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且贵在万石一土(阳鱼为众石山环绕的一座土山),河水倒流,民间相传佳话:“倒流水,断头山,不藏贵人藏金砖。”民间传说周文王曾细观此图并深受启发,而后被拘羑里而演《周易》。有关专家也推断此处是太极文化的发源地。景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岩绝千佛洞,有北魏群佛石雕,绍圣摩崖留笔,元代参天古柏,明代玲珑石塔,清代古寺楼阁等,是养身健体,陶冶情操,休闲旅游的绝佳胜地。
金山:位于庞村镇西北金山(黑山)一带,金山经过多年绿化建设,成为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有专家考证,《白蛇传》的故事源于鹤壁金山。雷峰塔遗址、金山寺、与之相距不足5公里的淇河、许家沟村、青岩绝白蛇洞构成了传说所需的相关要素,至今在周围村庄流传着白蛇闹许仙的美丽传说。坐落于此的金山嘉祐禅寺是一座佛教文化浓重的千年古刹,据传说及记载,金山寺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众数百,庙产千顷,寺内有被誉为豫北第一的大雄宝殿、独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他建筑群。寺外有甘苦并存、常年不竭的“三步两眼井”。《九州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曾在金(黑)山居住多年,因常食山中的伏苓草,活至500岁,依然面若童颜。美丽的淇河绕金山而过,留下了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金山名胜游览区与鹤壁市其他景区相距咫尺,又有高山相隔,各具特色,各显风韵,虽不在一地,却因《白蛇传》的一线相连,使各个景区连带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点点似相见,处处各不同,更会增添人们的游览兴致。寒坡洞: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西南2公里处,西临淇河,东靠大白线公路,占地6000多平方米。这里悠悠淇水,碧波粼粼,是鹤壁市新区水源地。岸上青松翠柏,存有各种建筑18间,景色别致。此处是游玩及垂钓的好去处。水上乐园:位于鹤壁市新区淇河大桥两侧,是天赉渠渠首所在地。这里河面宽阔,游船众多,两岸绿树成荫,又紧邻市区,是市民休闲游玩的极佳场所。第二节淇河古诗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之前人们所作描写淇河及其流域的诗词有1000余首,咏淇诗人多达数百人,许多著名诗人词人,如许穆夫人、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等都作有咏诵淇河的诗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收录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诗歌39首,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共6首直接描写淇河,“淇”字出现18次,仅次于黄河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

生态区建设

鹤壁市淇滨区地处鹤壁市新老城区之间,下辖两乡一镇和一个办事处,淇河穿境而过,山区、丘陵、平原依次分布,属于典型的太行山山区,通过连续几年的造林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8%,人均林地面积达到1.1亩。2003年,淇滨区被评为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初,淇滨区又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林业生态县(区),豫北地区唯一,也是全省9个林业生态县(区)中唯一的城区。今年以来,该区紧抓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机遇,再鼓劲、再加压,突出抓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品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和创新造林机制等四项重点工作,科学规划,全民动员,精心植造民心林、经济林和生态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太行山和淇河生态绿化,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该区高标准实施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通过冬、春季多级提灌抗旱造林、雨季抢墒造林、秋季补植补造和实施封山育林等形式,已完成荒山造林面积7.6万亩,高质量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使太行山原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初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自然生态屏障。今年春季,该区又新完成生态能源林植树1.5万亩,水土保持林0.8万亩,荒山配套造林1万亩。鉴于淇河贯穿淇滨区全境,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该区着力打造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淇河绿色生态长廊,在淇河两岸大力发展风景林、水源涵养林,营造绿色景观,已完成淇河绿化16.5公里,绿化面积18500亩,建成了百花园、桑园、寒坡湿地等8个绿化景点,绝迹多年的灰鹤、白鹭等生物种群逐渐增多,湿地植被有所恢复,形成了春、夏有花,夏、秋有果,深秋红叶,冬季显绿,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河、旅游景观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饮用水以上,被誉为“北国漓江”,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沿淇人行步道绿化12公里,重点对道路两侧行道树进行了补植补造。针对境内公路纵横交错的特点,该区积极构建绿色通道,已完成绿化道路277.5公里,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形成了层次分明、景随路移、环境优美、风格各异的道路绿化格局。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廊道绿化0.17万亩,重点搞好了新老市区快速通道、濮鹤高速、盘石头水库进场公路和107国道的绿化及补植补造工作,建成了高标准的生态路,形成了看不透、多色彩、大组团的景观效果。打造新老市区连接带绿色生态走廊,提高人居环境品位。鉴于大部分区域位于鹤壁市城乡结合部和新老区连接带,该区着眼生态,科学布局和规划,高标准营造围城防护林16公里,绿化面积1500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森林围城。将新老市区连接带绿化工程作为兴区富民、造福后代的重大举措,完成绿化面积1.987万亩,初步形成了新老区连接带绿色生态走廊。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新老区连接带绿化0.42万亩。不断加快金山生态经济示范园和两个工业区以及农村绿化进度,工业区绿化面积达到1.05万亩,绿地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9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景观和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积极推进林业产业村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淇滨区以紧邻新市区的蔡庄村为试点,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村计划。在蔡庄村发展107速生杨2700亩,核桃、桃树等经济林300亩,成为全市首个无粮村和林业产业村。为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该区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以林养农,以农促林,协调发展,先后建成了千亩香椿基地、千亩花椒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千亩柿树基地和千亩大枣基地,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3万亩,果品年产量实现1.15万吨,年均产值2300万元,山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突破1200元。林业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村镇绿化造林0.23万亩,高标准完成两个乡镇镇区和16个重点村庄的示范绿化。同时,重点搞好围村林及街道、庭院、空闲绿地、街心公园和乡村道路绿化,因地制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等,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努力构建新农村森林景观和生态林业体系。推进造林机制创新,确保造林绿化质量。该区在淇河绿化、快速通道绿化等工程造林中,创新机制和模式,加大科技投入,使用保水剂、GPR生根粉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加苗木营养,树苗全部进行蘸泥浆栽植。并改变过去单一的植苗造林模式,大力实施工程造林、承包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形成点播、飞播和植苗造林的多元化造林方式。区林业部门与专业队签订合同,提供造林规划,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检查验收并实行“五卡”兑现保成活制度。同时,加快宜林“四荒”开发步伐,鼓励企业、个体投资承包,先后吸引了郑州紫晨公司等企业和一批承包大户的加盟合作,累计完成“四荒”拍卖8.4万亩。加强林木管护,全区建立护林组织35个,专职护林员121人,瞭望台3座。实行挂牌负责制,设立管护明示牌,建立完善护林员责任制,出台了林木管护、封山育林、护林防火、牛羊禁牧的通告和规定。由于措施得力,杜绝了人畜损坏和山林火灾的发生,连续3年无乱砍滥伐、随意侵占、破坏林地现象,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各类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较大提高,都达到了95%以上,有效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文化特点

特定的区域范围:淇河文化有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只有在淇河流域这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发展的文化才称得上是淇河文化。也就是说,不管历史上如何对这一区域进行分封变革(如商纣时改沫邑为朝歌,西汉时置朝歌县、黎阳县,五代时改黎阳县为浚州,元时置淇州,明时改淇州为淇县、浚州为浚县等等),也不管当今社会如何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如1954年8月,淇县并入汤阴县,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鹤壁建市等等),只要是在淇河流域范围内发源或者得以发展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均属于淇河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淇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但总体上讲,它主要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类。其中物质财富包括人类为了发展生产而开垦的土地、兴修的水利和开发利用的矿藏资源;也包括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而制造或使用的各种农具、机器设备和电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劳动工具;还包括为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而积蓄的货币资金和生产的食品、服装及各式各样的公共设施与住宅,等等。精神财富的范畴更宽,主要包括宗教、信仰和人类的哲学思想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研究发现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人类创作完成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影视、歌曲、曲艺等文学艺术作品。同时包括人类为管理社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等。悠久的发展历史:据有关史料介绍,约公元前50世纪,先民已在淇河沿岸繁衍生息(今淇县花窝村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后进入仰韶文化期(今淇滨区刘庄有仰韶文化遗址)。到约前28世纪至约前23世纪,居住在淇河沿岸的先民已进入龙山文化期(今淇滨区辛村有龙山文化遗址)。到约前22世纪时,尧命鲧治水,无功。鲧子禹奉命治平洪水。《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氵内,至于大伾。”这里述及的大伾,即今浚县境内的大伾山。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淇河儿女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最早史料。到约前21世纪时,黄河流域部落间商品交换已具一定规模。《尸子》载:舜“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这里所述的顿丘,其位置约在今浚县屯子乡的蒋村附近。到约前17至前11世纪时,商帝武丁曾建都于沫,后迁到北蒙(今安阳市小屯)。帝武乙复迁于沫,历四世至纣。至帝纣时,改沫邑为朝歌。这里所述的“沫”与“朝歌”,其位置就在今淇县境内。关于这一点,《辞海》已作出了明确解释。由此可见,富庶的淇河两岸,不但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而且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尽管后人多把纣王列为暴君之列,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抹杀不掉的。正像《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中所说:“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