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坡头镇地图
湫坡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传统产业
烤烟种植和畜牧业。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形成了看花宫、八王庄、甘家店、椒村、太堡村等烤烟种植大村,全镇烤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2200亩左右,今年种植面积达到2459亩。畜牧业按照“抓大村、抓大户、建小区”的目标,现已建成养殖小区3个(芝村、苟家、旮旯子),形成养殖大村4个(门家、苟家、旮旯子、芝村),发展养殖大户10个,在养殖小区、养殖大村、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全镇畜牧业迅猛发展,累计存栏大家畜8412头,猪10616头,羊9535只,家禽存栏49117只。
城镇建设
近年来,全镇小城镇建设按照“临街依街,依路傍路,逐步扩建,加快三产,活跃商贸”的指导思想,按照城镇一体化标准,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以解决镇区脏乱差现象严重为突破口,实行建管并重,加强综合整治,提高了城镇档次,增强了品位。一是抓宣传,强化意识。采取多种形式从宣传教育入手,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强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意识,治理了脏乱差,实现了净化。二是抓整治,拆旧建新。下茬立势,彻底清除乱搭乱建100多处,拆除旧房80余间,新建120间。同时辐射带动了湫坡街新村建设,现已新建居住民宅64户,整修街道1200米,并实现了路面的硬化。三是抓集贸,规范市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畜牧交易区、建材区、蔬菜区、饮食区、服饰区等专业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现象。四是抓基础,改善设施。镇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共投资32万元,投劳2.6万个解决了街道排水沟修砌,盖板覆盖,街区主干道和道沿硬化、绿化、美化等问题。街道两旁栽植红叶李300余株。统一配置了垃圾筒、纸屑篓、痰盂、脏物袋,统一制作了门牌。另外全镇狠抓了小康示范新村建设,使之向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迈进,在抓好湫坡街、甘家店新村建设、规划实施的同时,尽快做好北崖头、太堡村、椒村等新村建设规划工作。全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实施大开放,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使湫坡头城镇建设创一流,争第一,带动全镇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湫坡头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通过精心规划,细心建设,对镇区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了看花宫机井职田、湫坡头塬区的联网工作;镇区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站健全,各村都安装了程控电话,全镇全部实现了水通、电通、道路通,有散集、甘家店等14个村通上了柏油路。
产业化建设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积极抓粮,稳定烤烟,优化果业,扩油兴牧,狠抓城建,加快三产,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主导产业苹果的基础上,狠抓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创办养殖小区,培养养殖大户、大村,并加快其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湫坡头镇镇域经济格局。全镇现有苹果面积15030亩,全年种植烤烟3860亩,小麦12000亩,玉米8000亩,回种秋油料作物3000亩,种植中药材3000亩,蔬菜1000亩,生产花菇、杏鲍菇等食用菌25万公斤。实现人工种草3000亩,大家畜存栏3540头,猪存栏5546头,羊存栏3137只(其中布尔山羊183只),养鸡56300只,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湫坡头镇是个集农、工、贸一体的历史名镇。全镇每年有4800吨玉米可供深加工或饲料用;有150万公斤废旧烟秆、烟叶进行加工再利用;有10万公斤秋油料等待加工或销售;有8000亩荒山荒坡有待开发利用;有10000吨苹果可供贸易或深加工;有数目可观的畜禽可供交易、深加工等等。全镇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特别丰富,期待着投资者的开发利用
主导产业
果业。全镇共有果园2.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为万亩,今年全镇累计完成苹果套袋2.3亿只,其中优质双层三色果袋占到80%,套袋率达到95%以上,年产果品3.5万吨。使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
食用菌产业。2003年同上海同济大学合作,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了太堡村、看花宫两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涌现了曹振宏等大户,带动了全镇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达到年产20万袋的规模,产值近50万元。
历史文化
湫坡头镇是个文化古镇。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于1937年在该镇看花宫村创建,当年学校的遗迹还清晰可见;群众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民间剪纸、刺绣远近闻名,民间的锁呐别有一番特色,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