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内江市地图 > 东兴区地图 >
顺河镇地图
顺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顺河镇

基本概况:下辖1个居委会(顺河);15个村委会(艾口、顺西、双墩、崔周、顺东、双井、大吉、大蒋、徐荡、三合、三堡、骆荡、延年、何桥、官路),17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6元。
农业经济:近几年来,顺河镇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载体,全面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加速无公害农业生产,推广小麦良种2万亩,小麦亩产达371公斤,推广水稻良种2万亩,建立了3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以农业开发为契机,狠抓农田基本建设,高标准完成了三期农业开发项目。投入近60万元和近10完个项目进行了楚茭路沿线的工程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以劳动力技能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劳务输出,全镇2004年共培训劳动力420人,组织120人参加市区级劳动力技能培训,累计输出劳动力10022人,劳务收入6415万元。
工业经济:近年来,该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活动,全力发展个私经济,工业经济一直处于全区前列。今年1—6月份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处全区第四位,已完成工业产值247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4160万元,利税2226万元,入库税收36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6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27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184万元。1.现有骨干企业。古顺河酒厂占地面积120亩,年酿酒能力1.5万吨,现有品牌120个,2004年“古顺河”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该企业2004年名列“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今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储酒能力达5000吨的半地下储酒库,项目正在建设中。1—6月份实现利税收入868万元。古顺河矿泉水饮料厂,利用埋藏于地下200多米的矿泉水生产矿泉水饮料,2003年该企业又将新科技和传统的百叶工艺相结合,生产出新鲜豆制品,销售至苏南、上海多家超市。2.招商引资。去年以来,该镇已成功向区园区引进三个项目,友鹏工艺品厂去年7月份投产以来,实现了产销两旺,产品远销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常熟客商投产1500万元创办的禄宇装饰材料项目也于今年5月份建成投产。3.全民创业。2004年新增个私企业20家,今年1—6月份新增企业数192家,其中:私营企业13家。返乡老板侯成林引进扬州琼花集团的技术计划投入680元创办的金霖太阳能生产项目,一期已竣工生产,二期即将开工建设;返乡老板徐成俊投资500万元,创办的丰禾米业已按照完毕即将投产。
社会事业:顺河镇坚持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着眼点,狠抓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水平稳定提高。合理调整教学布局,改善教学环境,全镇只保留4所完小和1所中学,基本实现了教学布局调整的平稳过度。按照集中办学的要求投入200万元,改善了中、小学教育设施。学龄前幼儿入园率、小学适应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农村五件实事进一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执行到位,杜绝卡外收费,切实控减农民负担,规范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铺设了顺双路、顺小路、三大路、席顺路和三堡中心路的镇村水泥路19.2公里,投资200万元重建了崔周支河大桥,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交通条件。规范操作,合作医疗保险稳步实施,2004年全镇累计销医疗费15万元,有效地防止了部分群众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农村改水工作有了新突破,新建大吉村、双墩村水厂,新增自来水收益人口4000余人。改造草危房258户。平安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治安和治安承包责任制,社会治安安全村(居)村达65%,被评为市级安全乡镇。
辖村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

基本概况:顺河镇位于东兴区的东部,距城区20公里,海拔高度:335米。全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幅员面积83.2平方公里,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10余万人,是东兴区连接重庆荣昌,内江隆昌的主要门户,区内东部商品交换和物资集散中心之一。2001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区山水园林式小城镇发展重镇。全镇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7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5万人。全镇有48个基层党支部,1206名党员。全镇现在耕地42764亩,其中田22794亩,粮食品种多,产量大,是全区粮食主要产地之一,畜牧业,渔业在镇域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镇以公司,专业大户加农户的种植模式,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了优质水果塔罗科血橙、柠檬、麻、蚕桑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村、特色户,被列为市生猪、水产、水果、柠檬产业化发展重点镇。全镇现有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新建扩建街道4条,面积达2。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有专业农贸市场、禽蛋市场各一个,木材工业品,粮食市场4个,水运码头2个,电信、邮政、移动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足,自建35KV变电站一座,水电站一座,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全镇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现有市级职中1所,区级初中1所,镇村级小学15所“普九”教育验收合格,有镇、村级卫生网络和镇村广播电视网络,有养老院2个。全镇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唯一无污染的大清流河穿镇而过,河流两岸植被良好,水质清澈,有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烈士墓和建于东汉时期的山崖墓群,观音洞和明、清时代的清真寺及天宫水库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是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镇。,顺河镇街道整洁清新,是四川省山水小城镇试点镇,内江市卫生镇。
辖村介绍:回龙湾村银沙村见龙村高升村文星村黄莲坪村龙王村天宫村白云村花祠村白花村罗星村观音洞村南洋村保桥村双树村马鞍村冷家村拱桥村蒋家村龙兴村骑龙村玉泉村广化村熊庙村袁家村凤兴村庙坡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109男23678女21431家庭户户数12369家庭户总人口(总)45039家庭户男23625家庭户女214140-14岁(总)98970-14岁男51960-14岁女470115-64岁(总)3158915-64岁男1672815-64岁女1486165岁及以上(总)362365岁及以上男175465岁及以上女186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4723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

顺河镇是宿豫区城关镇,行政区域78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总人口8.13万人。顺河镇区位优越,紧临地级宿迁市区,西临京航大运河、宁宿高速公路,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40公里。市工业园东区坐落在镇区,宿泗路、宿新路、宿沭路穿境而过,境内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近年来,顺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围绕“工业强镇、调整富民、城镇拉动、倡导文明”的发展思路,团结拼搏、务实苦干,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亿元,财政收入1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5元。先后被授予省、市、县“文明村镇”,江苏省“发展乡镇工业先进乡镇”,宿迁市“优秀基层党委”等荣誉等称号。工业及个私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镇共有个私企业338个、个体工商户4120户,围绕工业突破、外向带动的发展思路,2003年完成招商引资7357万元,进县、镇工业园区项目32个,建成投产18个,全镇逐渐形成玻璃工艺、缫丝、装饰地毯、建筑建材和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秀强玻璃和龙嫂米线名扬大江南北,产品供不应求。工业入库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农业经济特色鲜明。围绕调整富民,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按照“两区两带”的规划要求,加快形成万亩蔬菜区、万亩意杨林果区和千亩花卉产业带的生产格局。2003年全镇经粮比例达到8:2,城区基本实现无粮化。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实施了泰山东路、龙嫂路、顺河路、化工路等镇区路网工程,并高标准进行了绿化、美化及养护。境内陆桥小区、油坊小区、陆河小区、罗桥小区等经济适用房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城镇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进一步打造发展新平台,2004年,镇工业园区将南进西扩,再建千亩工业园,与市经济开发区东区融为一体,进一步显现载体优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建成市民学校镇村两级教育网络,并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三新一亮”工程实施,全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镇中心小学先后被授予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宿迁市优秀小学”等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业连续多年被市县表彰,镇村广播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顺河镇

基本概况:顺河镇地处麻城市西北部,与两省三县交界,位居浮桥河水库中上游,境内有中项公路贯穿南北50公里,连接河南新县,城顺公路横跨东西40公里,大别山腹地公路接通红安县。镇区位于中项公路和城顺公路交汇处,是顺河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麻西北地区重要的货物市场集散地,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版图面积334平方公里,辖51个村,1.4万户,6.5万人,拥有耕地5.1万亩,山林22万亩,水面10万亩,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有名的老区、库区、山区乡镇,也是全省确定的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2007年社会生产总值4亿元,实际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老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老区人民最可贵的就是“穷则思变”,顺河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1986年农村社会生产总值2000万元,07年到达4亿元,增长20倍,人均纯收200元,到07年超过3000元,增长15倍。
农村产业:农村产业不断优化。顺河的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发展到农业产业化,八十年代单一低效的粮油生产,逐步发展多种经济,九十年代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万亩青茶,10万亩板栗,万亩油茶,现已初具规模,党和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10多年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或必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产品的产能不断翻番。
工业介绍:工业从无到有到强。无工不富,集体经济时,该镇仅有一个农机具维修厂,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炼,发展成为现在的楚顺机械有限公司,形成了一定规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销往全国各大钢厂,年产值近2000万元。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乡镇企业,陆续建起了石英砂厂,木材加工厂,顺河砖厂,恒牛牌微耕机组装厂等30余家,对顺河的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个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突飞猛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顺河个体经济刚起步,九十年代才得以飞速发展,10多年来通过历届党委、政府重抓集镇建设,以集镇辐射农村。全镇“一镇七集千户亿元工程”已基本形成,扩大和改造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七个中心村(集),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吸引个体私营业主兴业、创业。鼓励和引导发展农村打工经济,发起林业大户,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100多户,树立了多名省市先进典型。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顺河街道硬化,城顺公路铺油,结束了“红区走白路”的历史,2002年又硬化了中项公路,镇区街道刷黑,使镇区基础建设又上了新台阶,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近两年依靠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大兴通村公路硬化,到目前基本上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镇政府不断加大镇区规划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一纵三横”的格局,不断扩大镇区规模,不断改善镇区环境,全镇交通、通信、广播、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教育“普九”验收达标使顺河教育硬件和环境建设跃上新台阶,20年来向各重点中学输送人才277人,教研成果获得表彰160余人次,不断增强了教学规模和教育能力建设。卫生事业发展良好,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网络,改善医疗条件,医技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参合率达到90%以上,广播通讯迅猛发展,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无线通讯无缝隙覆盖,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事业明显进步,坚强有力的维护生育秩序,树立文明生育新风。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税费改革后,社会发展态势空前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顺河镇是革命老区中心乡镇,也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大革命时期,有2万多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诞生了鲍先志、周希汉等13位革命将军,走出了50多位师级以上的军政干部,现在册烈士近4000人,现存多处革命遗址和将军旧居。新中国建设时期,举国大兴水利,1959年在顺河境内新建大型水库(浮桥河水库),老区人民又一次发扬爱国传统,舍小家顾大家,移民搬迁2万余人,淹没良田2万余亩。老区人民将优秀的儿女、广阔的水面(浮桥河水库),丰富的山林(西张店林场)和优质的产业(林店茶场)都奉献给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老区人民依然过着贫活。全镇6.5万人1.5万户,人均纯收入仅2086元,远低于全市水平,还有贫困人口2.4万人,生产、生活环境极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顺河镇著名的红色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极不相称。顺河镇历届党委、政府身感责任重大,本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加快老区建设,发展顺河经济,建设富裕顺河,和谐顺河的目标。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改变老区落后的面貌,规划和实施了重点建设项目。顺河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该镇又是贫困地区和库区。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措施来抓。到目前,该镇已完成“雨露计划”培训70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2100人,超额完成该市下达任务的12%和26%,成为全市率先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乡镇。
景点凤凰山:凤凰山位于麻城市顺河镇。传说盘古开天地之时,一只神凤发现此地钟灵毓秀,飞至此山栖息,不料山石因它而象形,此山就形成了凤凰模样。后来得道帝主巡游西陵古地,想找一座仙山落脚,从东边的龟山上飞到仙雾缭绕的顺河边一高峰,谁知仙体一落,便踩得"吱吱"叫声,定睛观之,发现了栖息于此的神凤,于是封此山为"凤凰山"。据说有落凤台上的一只大脚石印为证,虽经万古,仍难磨灭。凤凰山名出于唐朝,据史书记载,凤凰山上的龙泉寺自古就是道教圣地,在佛教盛行的年代,山上又添建了一些供奉大佛、菩萨的殿宇,总之,山里人认为此地为神仙居住之所,无论道佛都供于此。山上原建有玉皇、观音、祖师、娘娘、帝主、三清六重大殿,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各种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名声远播。千余年间,香客络绎相望,寺庙鼓乐钟磬声不绝。在古建筑中,保存基本完好的是古城墙。据年长者述说,长毛(太平天国)时期,麻城西八奎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凭借凤凰山的天然险境,垒起了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山寨城墙,城墙宽五尺,高丈余,它层层叠叠、迂回曲折、雄伟壮观,其建造的风格与规模完全可以同中国长城的部分地段相媲美。城墙中修有数处尺余见方的炮孔,用以回击敢于进攻的敌人,旁边石块麻密,估计那也是当年用于自卫的武器。据说,城墙是由附近的高、朱、郑、付四姓族人分段出人出资兴建而成。同治三年五月廿一日,捻军一部围攻山寨,寨内挤满十里八乡的避乱平民,可只有一口泉眼,逢天大旱,水源枯竭富人早已将所有蓄水买空,穷人们难以生存,逼迫打开山门寻水,捻军趁机冲入寨内,无论穷富杀得血水成河。至今的农历五月廿一日,仍有本地和他乡的后人来此祭供先人,当地人把这一天叫死人节。凤凰山的知名景点俯拾即是,每个景点都有优美的传说相佐,趣味盎然。最有名的风景是"三台八景":三台是落凤台、云台、印台;八景是虎洞、神龟向日、棋盘石、王子看书洞、巨灵劈、蚌岩小舫、单凤朝阳、壅天。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顺河镇

顺河镇位于"川南明珠"玉蟾山(东北面)北麓,距县城福集lOkm,幅员面积32km2,有耕地12729亩,其中水田9994亩。辖10个村(其中一个街村),总人口16680人,是2000年泸州市乡镇企业二十强乡镇。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70万元,工业增加值2770万元,粮食总产量8189吨,农业总产值33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84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镇政府驻地距321国道8km,县道陶石公路横贯镇境,镇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其中5个村通水泥路、3个村实现社社通公路。马溪河穿顺河而过,顺河至曹市还开通了客运船。广播光纤闭路电视社社通,村村通电话。农网改造已经完毕,现有高压线路6.82公里,低压线路146.3公里,变压器44台。矿产资源丰富。全镇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含量高达50%以上的嘉陵江石灰石矿储量3000万吨以上,已探明的煤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堆金湾煤矿、关大井煤矿、朱硐煤矿等5个煤矿,年产原煤10万吨以上。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顺河镇开办了大小矿石厂8个,年销售矿石20万吨。利用煤矸石和页岩新办了2个矸砖厂。利用马溪河水资源建起了水力发电厂。此外,还发展了一些轻工业如纸厂、酒厂、猪棕厂、光氨酸厂、挂毯厂等。目前全镇企业总数达200多个,已形成以原煤、矿石(碎石)、石灰、机制砖、酿酒为龙头的产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9所、农校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校均获县教委颁发的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奖牌,幼儿园获泸州市二类二级合格幼儿园。有镇级卫生院1所,村村有卫生医疗站,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期工作重点。今后一段时间,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抓波尔山羊、天府肉鸭、母猪、名优特鱼养殖和玉环柚、藤梨、园菇种植基地建设等项目,使农、林、副、渔全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确保现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2006年3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9号)批准,同意泸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泸县辖19个镇。撤销龙脑桥、青龙、雨坛、顺河、玉河5个镇。将原顺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得胜镇。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镇

基本概况:丰县顺河镇是徐州市西北重镇,人口5.5万人,辖22个行政村(顺河、师新庄、边庙、涂庄、王寨、白庙、黄楼、齐庙、马庄、蔡庄、巩大庄、杨庙、张口、杨楼、渠寨、范庄、大圣、李庄、朱坑、焦庄、土屯、岳庄).东枕复新河,西抵四两运河,南贴罗河,北靠苏北堤河,与孔孟之乡毗邻.丰金线纵贯全境,欢顺路横穿全镇,马上动工的徐济高速公路将跨越镇区,水陆交通发达,全镇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木秀草青,花红果香,树茂村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优厚,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是商家投资兴业的天然沃土。近年来,顺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围绕“工业强镇、调整富民、城镇拉动、倡导文明”的发展思路,团结拼搏、务实苦干,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亿元,财政收入1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5元。先后被授予省、市、县“文明村镇”,江苏省“发展乡镇工业先进乡镇”,宿迁市“优秀基层党委”等荣誉等称号。工业及个私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镇共有个私企业338个、个体工商户4120户,围绕工业突破、外向带动的发展思路,2003年完成招商引资7357万元,进县、镇工业园区项目32个,建成投产18个,全镇逐渐形成玻璃工艺、缫丝、装饰地毯、建筑建材和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秀强玻璃和龙嫂米线名扬大江南北,产品供不应求。工业入库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农业经济特色鲜明。围绕调整富民,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按照“两区两带”的规划要求,加快形成万亩蔬菜区、万亩意杨林果区和千亩花卉产业带的生产格局。2003年全镇经粮比例达到8:2,城区基本实现无粮化。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实施了泰山东路、龙嫂路、顺河路、化工路等镇区路网工程,并高标准进行了绿化、美化及养护。境内陆桥小区、油坊小区、陆河小区、罗桥小区等经济适用房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城镇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进一步打造发展新平台,2004年,镇工业园区将南进西扩,再建千亩工业园,与市经济开发区东区融为一体,进一步显现载体优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建成市民学校镇村两级教育网络,并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三新一亮”工程实施,全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镇中心小学先后被授予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宿迁市优秀小学”等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业连续多年被市县表彰,镇村广播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镇建设:进入21世纪的顺河镇变化巨大,从一个脏,乱,差的小集市发展成为道路宽敞,楼房林立,商铺云集的现代化小镇."君乐宝奶业"`,"宁丰机械","徐州天健车业","徐州耀德化工","犇源奶牛养殖小区","国润乳业"均已落户镇内工业园区,并已投入生产运营;"上海洛克化工","宇威塑业"业已建成投产.杭州荣氏集团亿元项目,徐州万事达,无锡铸造等项目正在商洽之中.这一颗颗工业宝石已经或将要镶嵌在顺河的碧野上,把顺河镇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姿.顺河高中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校园扩展,后勤社会化管理等手段,04,05年两年的时间内,综合楼,学生公寓,大餐厅,教职新公寓,3号教学楼五座大楼拔地而起;大型体育场,广场,两座花园,厕所,校园道路硬化也一并竣工.学校硬件,软件,师资配备均达现代化水平.一举创建成为江苏省三星级高级中学,成为镇区南大门一颗耀眼的明珠。顺河镇土地肥沃,农副产品极为丰富.千亩洋葱大蒜示范方,千亩优质小麦,千亩水稻,千亩棉花示范方,名优酥梨,苹果,桃新品种示范园已具规模;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是该镇特色产业,速生杨树资源丰富;是商家投资食品业,木材加工业,棉花加工业,绿色蔬菜加工业,奶牛养殖业的天然基地.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乳业,铸造,化工,木材加工已构成该镇的四大支柱产业.公路网络,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已普及到各村及广大农户.人力资源更为丰富,劳务输出人员年均达数千人次。顺河镇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沁润过的土地,历史上著名的西支河战役就发生在顺河镇境内.顺河镇也是徐州市模范共产党员,人民的好支书刘传章烈士生活和工作的故乡。,艾口村顺西村双墩村崔周村顺东村双井村大吉村大蒋村徐荡村三合村三堡村骆荡村延年村何桥村官路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1829男21709女20120家庭户户数10476家庭户总人口(总)41812家庭户男21702家庭户女201100-14岁(总)108630-14岁男59740-14岁女488915-64岁(总)2807015-64岁男1449015-64岁女1358065岁及以上(总)289665岁及以上男124565岁及以上女165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964

特色农业

近年来,顺河镇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为主导的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格局。其中,以顺河镇王寨村高效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设施菜基地为突出代表。该无公害设施菜基地先后引进荷兰茄子、韩国新干线黄瓜、樱桃番茄、彩椒等名优品种10余个,所生产的蔬菜基本达到绿色蔬菜要求该无公害设施菜基地种植的辣椒引进日本优良品种,亩产能达到3000-4000公斤,现辣椒的价格达到每斤1.8-2.5元,仅此一项促进农民人均增收百余元。今年以来,丰县开发局在顺河镇项目区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并在路、井、渠、电等方面全面配套。在徐州天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采取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去年五百亩大棚种植的西红柿、芹菜等正在热销;新建的3000亩大棚正在建设中,准备进行吊蔓西瓜、甜瓜的种植,以供应春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