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压岁钱的由来有哪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为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之一,而在这个节日里,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发压岁钱,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美好的祝愿,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祟”的传说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压岁钱的故事,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关于“祟”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为“祟”,它每年除夕都会出来,用手去摸熟睡中的孩子的头,孩子因此受到惊吓而哭泣,随后头疼发热,甚至可能变傻,为了驱赶“祟”,家家户户都会选择在除夕夜亮着灯坐着,不眠不休,这就是所谓的“守祟”,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现今春节期间大人给孩子压岁钱的传统。
辟邪与祝福
压岁钱起源于汉代的“厌胜钱”,其最初的功能是辟邪,人们相信,通过红纸包裹钱币的方式可以传递祝福,寓意“压祟”与“压惊”,在唐宋时期,压岁钱完成了从象征物到流通货币的演变,至明清时期形成红绳串钱、民国改用红纸包裹的定型模式。

春日散钱的风俗
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象征着“长命百岁”,民国以后,方孔圆钱基本取消,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财源茂盛”。
文化内涵与讲究
压岁钱文化起源于人们对于新年里孩童们健康平安成长的美好期许,作为一个礼俗仪式成为春节期间众多民俗活动的一项传承千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纸、数字八、以及铜钱本身都被相信具有趋吉避凶的作用,尤其是钱币,被认为有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
春节发压岁钱的由来丰富多样,既包含了古老的传说故事,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讲究。
标签: 压岁钱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