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地图
泗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东临沂蒙与大海相连,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C,平均降水量760mm,全年日照百分率52%,相对湿度65%,无霜期200天。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海岱明珠之称。泗水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商为卞明国,周秦为鲁卞邑,隋始置泗水县至今。全县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3处乡镇(街道),592个行政村,60万人。泗水县-人民生活
2006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65元,增长2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7元,增长11.1%;人均生活费支出2481元,增长1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000元,达到3937元,比上年增加555元。泗水县-城市建设
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编制完成,1998年经市政府批复,至2010年,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200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600多万元。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积极实行规划建绿、见缝插绿和拆墙见绿。投资20万元重点完成文化路绿化池等绿地改造任务;投资430万元完成了复兴路、西外环等6条道路绿化和城市西出入口四角绿化,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06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14公顷。清洁工程取得新进展,06年共下发整改通知200多份,规范门头牌匾160处,规范城区洗车点10余处,取缔占路摊点1800多处。清理乱贴乱画2300多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供水总量257万立方米,年末自来水生产能力5万立方/日。年内实施54个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7亿元。泗城建设,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初步形成总体规划、控制规划、专业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新城区加快了行政中心、广电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农信大厦等“靓点”工程建设,完成文化西路、南内环路、复兴路、永兴路的道路建设,对西城区七条道路安装路灯和绿化美化,实施燃气供应、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市政配套工程,一个道路畅通、绿化亮化、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初具雏形。旧城片区开发全面启动,商业步行街、财富广场、圣水居等商贸开发项目投入使用,圣达小区、明珠花园等住宅小区部分入住,文化路中段、酒厂、面粉机械厂、礼泉纸厂等地段开发顺利推进。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质量地完成327国道中段改造和日东高速泉林连接线工程;新修村村通油路70条186.5公里,建成桥梁38座,尧王线南段及泗张至平邑界2条县乡公路改造完成;杨柳、泗张、中册3处乡镇客运站建成使用。年末公交车辆20辆,客运总量99万人次。经济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5.36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3:44.0:29.7,其中第一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增加。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到64.2%,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2.8%,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8%,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4万公顷,粮食总产19.93万吨,比上年增长7.61%。其中夏收粮食8.11万吨,增长47.99%;秋收粮食11.82万吨,下降9.36%。花生面积1.43万公顷,总产量6.12万吨,增长1.32%;蔬菜面积1.79万公顷,总产量63.87万吨,增长1.11%;瓜类面积0.56万公顷,总产量30.58万吨,增长20.1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263公顷,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45.8:54.2。设施农业有较快发展。全县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803吨,比上年增长153吨,同比增长9.27%;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7974公顷,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701公顷,其中经济林817公顷,用材林350公顷,防护林534公顷。封山(滩)育林年末达到面积9334公顷,其中本年新封330公顷。畜牧业生产受生猪高热症和“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主要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肉、蛋产量分别为7.24万吨、3.28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21.2%、25.7%。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132公顷,比上年增长4.1%,水产品产量3540吨,增长4.83%。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58万千瓦,增长11.5%;农用拖拉机7949台,增长1.92%;农用汽车561辆,增长65%;自走式联合收获机121台,增长42.4%。全年机耕面积达到31.43千公顷,小麦机播面积14.83千公顷,机收面积15.11千公顷,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7.32万吨。机电灌溉面积25.5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8.97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5.7%。机电井累计达到2561眼,其中已配套1329眼,配套率51.9%。
工业:工业经济具备了一定基础,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造纸、医药、机械、酿造、彩印、石材等主导行业。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企业由上年的95家发展到139家,增加44家,增长速度达到46.32%。完成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42.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0.64亿元,同比增长4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6.2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拉动国民经济10.8个百分点。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5亿元,增长42.55%;利税7.70亿元,增长72.32%;其中利润5.29亿元,增长86.43%。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亿元的企业1家。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8亿元,增长17.9%。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81亿元,增长16.1%;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87亿元,增长26.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99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54亿元,分别增长17.1%和40.3%。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8.82亿元,增长36.9%,所占比重达到86.8%。
泗水县-旅游
泗水县属孔孟之乡,“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是古老泗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名胜众多,素有“海岱名川”之誉。泗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唐尧、虞舜、大禹等莫不与此地相关。泉林陪尾山下,名泉荟萃,泉多如林。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泉水,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宋代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至今广为传诵;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驻跸泉林,留下了大量赞美诗篇。泗水风光旖旎,四季宜人。泉林环翠、凤仙叠翠、龙门灵雾、圣山仙境、安山春秀、龙湾落霞、西侯幽谷等景色迷人,使您留连忘返;万亩桃园、银杏园、板栗园、石榴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四星级圣源酒店、圣源度假村、宋家沟生态园、青源山庄服务功能齐全,乡土气息浓郁,是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热情、纯朴、好客的泗水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前来观光旅游、寻芳揽胜。凤仙山:位于泗水县柘沟镇的风仙山,此山的主峰玉皇顶是县内最高峰,海拔608米,山中奇石参差,峦壑掩映,松柏相间,层峦叠翠。微风吹来,涛声入耳。春天藤花遍地,夏日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天,冬日苍松翠柏,一年四季,生机盎然,故称之为“凤仙叠翠”,为泗水十景之一。山前有大面积石海,现存有玉皇殿、文昌阁、泰山行宫庙宇等遗址和朝阳洞、仙姑洞、圣水泉等景点,古人留下诸多诗篇和民间故事至今传颂。已被市林业局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
安山寺:地处泗水县泗张镇安山寺,此处安山、马山、红山群山环抱,主要有安山寺、涌珠泉、千年银杏树等景点。建于唐贞观23年,也就是公元649年,原名叫安山涌泉寺,因地处安山之阳和寺东有涌珠泉,后改名为安山寺,建有大雄宝殿、禅房等20余间,历代碑碣20余块。寺内有千年银杏树两棵,数人可搂、树冠如盖、根深叶茂。此地独处群山环抱,松柏遍地,登临此处,环顾四野,青黛翠秀,山泉终年不涸,听水孱鸟鸣,飘然欲仙,风景极佳,故称之为“安山春秀”之称,为泗水十景之一。
龙门山:位于泗水县中册镇的龙门山景区,此山两峰并峙,横出天汉,宛如石门,夏季祥云霭霭,如龙吐雾。古人曾以此处云雾过门则雨故称“龙门灵雾”,为泗水十景之一。山中有赤龙潭、将军石、鸡冠山、故事井、未来香等自然景观。山南麓原有灵光寺,始建于汉,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重修,寺院僧众百余名。惜寺院大部被毁,仅存观音堂一座和石碑数块。龙门山近年经过初步开发,建有进山大道、馆舍、轩榭、龙门山庄等,并按地形层层筑坝拦蓄,形成连环水库,给此山大增灵气,成为泗水山区自然风光和观光农业结合最好的风景区。
圣公山:地处泗水县泗张镇东北部的圣公山,总面积2000余亩,孔子及其弟子曾在此讲学,故名圣公山。山中怪石纵横罗列,形态各异,奇、险、秀堪为“三绝”,有亭亭玉立、似舞非舞的“仙女石”,有饱经风霜、体态龙钟的“老人石”,还有“青蛙石”、“卧牛石”、“晒书台”等。树木葱茏,松涛阵阵,苍鹰排空,百鸟争鸣。登临极顶,近可鸟瞰乡村风貌,树绿瓦红,生机盎然;川川纵横相连,河湾水明。远可被眺泗河,良田沃野,连绵无际,楼房隐现缥缈,令游览者如入仙境,故称之为“圣山仙境”,为泗水十景之一。
大云寺:大云寺,系县办集体林场,位于泗水县高峪乡西北部,距泗城20公里,坷娄埠山龙门口后,为历代古刹,始建于明朝。相传为高僧永启云游至此,发现地形特别,犹如九龙戏珠之状,遂生定居之心。经多年修缮,逐步形成了山门、前后古殿、东西廊房、后楼、老子殿等建筑群。山门外隔溪相望为戏台、山林,土地由寺内和尚经管,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经日军侵华、“文革”等,寺院几经焚烧破坏,各种建筑逐一残败,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大云寺,属山区丘陵地带,位于泗水、宁阳、新泰三县的交界处,东距244省道3公里,北距磁莱公路、磁莱铁路10公里,交通便利,大云寺所处位置南山北岭,北靠新泰,西与宁阳接壤。总面积3219亩,其中可耕地600多亩。树种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林业资源调查,树种资源200多种,以松柏、刺槐等为主;除原有板栗1200余株外,近几年又新增核桃、石榴、板栗等干鲜果树3000余株;名贵药材达百余种,四邻八乡药农常去采集,以济民间疾苦。现有季节性塘坝7处,30KVA变压器一台,野生杂草茂盛,年可产干鲜草300余吨。大云寺,景色独特,山水秀丽,前瞻鲁西南第一高峰风仙山,置身相望,凤仙山诸景色如:黑风口、老寨山、撑天柱、大小簸箕掌、老虎窝等一览无余,西临磨山,后依昔日古疆场马骨岭及卧龙岗,并与波光鳞鳞、鸭鸣鱼跃的西头水库相连,南与龙门山、西候幽谷风景区毗邻,从而形成了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鸟语花香、泉水叮咚,万花丛中溪水响,绿林深处有洞天的秀美景色。大云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是休闲度假、登山旅游、兴办农家乐、特色种植、养殖业等项目的首选之地。
雷泽湖:贺庄水库于1970年12月动工兴建,1976年12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及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但由于该库工程质量较差、库内渗漏和库区移民等问题,降为中型水库管理使用并限制蓄水。贺庄水库的现状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而且对防汛工作带来很多问题。2002年,经山东省计委、省水利厅批准,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主要工程为:主副坝加固、溢洪道开挖护砌、溢洪闸拆除重建、放水洞改建、库内漏水处理、雷泗枢纽改建、自动化测报系统、管理设施及库区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结束。水库加固后,防洪标准百年一遇,增加蓄水量7000多万立方米,防洪蓄水能力大大提升。除险加固后的贺庄水库与青龙山、泉林泉群相辉映,山清水秀,碧波万顷,成为泗水又一景观。贺庄水库库底属洙水、雷泽湖交汇处,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据传说,中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虞舜(名重华)。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已故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炎黄氏族文化考》称:所言历山、雷泽均在泗水(因族迁名随,故各处地名相同)。76年水库建后,因濒临附近之贺庄村,
泉林泉群:位于泗河源头泗水县城东二十五公里的泉林镇泉林御苑风景区,是一处以观泉赏景、亲水品鱼、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型园林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林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据记载,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昼夜涌流不息,涌流量达1.35立方米/秒,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泉水,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山东通志》、《山东运河备览》都把它列为山东诸泉之冠。泉林泉群属于石灰岩上升泉,共分南、北两个大区,北区以黑虎泉、趵突泉为主的泉林泉群,南区处于泉林泉群西南1.5公里,有石缝泉群和潘坡泉群两大泉群。清康熙、乾隆祖孙俩多次东行、南巡来山东曲阜朝圣到泉林观景,并建有行宫,留下大量诗篇,此地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涌珠喷玉,水藻飘翠,如绘如织。清乾隆皇帝赞曰:“四泉流作泗河源,乳窦灵根今古翻。混混从无舍昼夜,是之取尔子舆言。”康熙称之为“泉源胜地”,为泗水十景之一;从九十年起县政府为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开始投资进行保护开发建设,恢复了大量景点,九八年泉林泉群风景区“省级风景”。泉林古迹有贔屃碑、石舫、御桥、古银杏树、子在川上处、泉林寺、三皇姑庙、行宫、虎斗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卞桥、古卞城遗址等多处;名泉有红石泉、珍珠泉、响水泉、黑虎泉、趵突泉、双睛泉、淘米泉等泉林泉水水质清冽,硬度高,纯度大,无汞等有害物质。饮用则甘甜爽口,酿酒则酒冽生香,常饮泉水能清心爽性,延年益寿。而暂取名为贺庄水库。为体现人文内涵,根据群众意愿,特更名为雷泽湖。
西侯幽谷:位于泗水县中册镇西侯村北的西侯幽谷景区,景区因奇、险、峻、幽、秀而著称。西候幽谷地势险要,山势雄伟,峡谷纵横、沟壑深长、幽谷深邃、峰回路转、松柏蓊郁、蔽日清樾,每至雨季,瀑布直下如白练飘垂,声如雷鸣,蔚为壮观。故称之为“西侯幽谷”,为泗水十景之一。谷内怪石随处可见,如拐龙顶一块大石上的“仙脚印”一米多长,70公分宽,半米深,相传是杨二郎担山留下的足迹。在一块巨岩上,天然形成一池,长宽两米见方,深半米,池内长年有水,潦而不盈、旱而不涸,相传为王母娘娘下凡寻七仙女,路过此处,点石成池,浴罢而去。幽谷内有绵延近20华里的大型峡谷三条,扇形分开,龙骨张扬,被旅游规划专家称之为“鲁南第一大峡谷。现与山东火炬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开发,项目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已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旅游项目。
卞邑古桥:卞桥位于泉林镇始建于中唐。造形雅朴,雕饰精美,历千年风霜而未呈颓态,是山东最早的桥梁。泉林之水在此汇合为泗水,每到中秋之夜,水中出现双月,故名“卞桥双月”,又叫双月桥,是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泗水县辖2个街道、8个镇、3个乡:泗河街道、济河街道、金庄镇、泉林镇、星村镇、柘沟镇、杨柳镇、中册镇、苗馆镇、泗张镇、高峪乡、大黄沟乡、圣水峪乡。共19个居委会、574个村委会,590个自然村。总面积1091平方千米,总人口597420人。(根据“济宁地名网”资料整理。估计为2004年统计数据)历史沿革:1995年5月18日,撤销杨柳乡、中册乡,设立杨柳镇、中册镇。1995年12月18日,撤销金庄、苗馆乡,设立金庄镇、苗馆镇。2000年,泗水县辖8个镇、7个乡。总人口552028人,各乡镇人口:泗水镇123384、金庄镇30943、中册镇33006、苗馆镇34356、柘沟镇31196、杨柳镇34571、星村镇47021、泉林镇44940、圣水峪乡40545、泗张乡25895、南陈村乡17700、踅庄乡11443、马家庄乡17008、大黄沟乡23588、高峪乡3643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0年12月1日,撤销马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林镇;撤销踅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馆镇;撤销泗张乡、南陈村乡,合并设立泗张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泗张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72号)。截至2002年12月31日,泗水县辖9个镇、3个乡。2004年1月2日,经山东人民政府同意,泗水县撤销泗水镇设立泗河街道办事处河济河街道办事处。撤销泗水镇,以原泗水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泗河街道办事处河济河街道办事处。将原泗水镇的鲍东庄、鲍王庄、徐家楼、大鲍村、小鲍村、杨家庄、穆家庄、东立石、西立石、东曲泗、西曲泗、中曲泗、东洼、西洼、榆树园街、考棚街、仲子街、清真寺街、动关街、南关街、玉皇庙街、火神庙街、西关街、石桥街、幸福村、东涧沟、房家楼、东音义、西音义、南临泗、乔家村、水泉、玉前村、与后村等35个村(居)划归泗水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泗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泗水镇的孙家庄、高家庄、华兴街、韩家庄、何家庄、礼泉、五里庙、尖山、小山前、半截楼、沙胡同、夹山头、卧牛庄、白仲泉、北孙徐、龙湾套、石佛庄、南澎、北澎、大沟崖、樊家庄、凤凰岭、长山庄、潘家庄、于庄、东高、西高、南尚舒、被尚舒、鲁舒、党家庙、罗家湾、任家庄、涝家庄、汤家庄、张家寨、东王庄、西王庄、丁家寨、马家坡、南玉沟、代家庄、新兴社区等43个村(居)划归济河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光明路南首左侧。乡镇简介:济河街道办事处、泗河街道办事处:位于泗水县中部,泗河南岸。东与苗馆镇毗邻,西与金庄镇接壤,南与圣水峪乡相连,北与中册镇、高峪乡隔河相望。总面积124.48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20个城区居委会,70个自然村。柘沟镇:位于泗水县西北部,凤仙山南麓,东与中册镇毗连,西与曲阜市董庄乡接壤,南与杨柳镇相邻,北与宁阳县灵山乡、崔解乡交界。总面积65.7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中册镇:位于泗水县北部,龙门山南麓,泗河北岸,东接高峪乡,西连柘沟镇,南界泗河与泗水镇为邻,北界葛山、龙门山与宁阳县崔解乡交界。总面积67.78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高峪乡:位于泗水县北部,泗河北岸,东接星村镇,西连中册镇,南隔泗河与泗水镇为邻,北与新泰市楼德镇、禹村镇接壤,西北与宁阳县崔解乡交界。总面积82.99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星村镇:位于泗水县北部,老寨山南麓,泗河北岸。东与大黄沟乡毗连,西与高峪乡接壤,南界泗河与苗馆镇为邻,北与新泰市禹村镇交界。总面积96.56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大黄沟乡:位于泗水县东北部,泗河北岸,东与泉林镇毗连,西与星村镇接壤,南与苗馆镇为邻,北与新泰市石莱镇交界。总面积50.9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杨柳镇:位于泗水县西部,泗河北岸,东与中册镇毗连,西与曲阜市董庄乡、王庄乡接壤,南隔泗河与金庄镇为邻,北与柘沟镇交界。总面积57.05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金庄镇:位于泗水县西部,泗河南岸。东与泗水镇毗连,西与曲阜市防山乡接壤,南与圣水峪乡为邻,北与杨柳镇隔河相望。总面积76.87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苗馆镇:位于泗水县中部,东接泉林镇,西邻泗水镇,南邻泗张镇、圣水峪乡,北与星村镇、大黄沟乡隔河相望,总面积111.81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泉林镇:位于泗水县中部,泗河上游。东与平邑县毗邻,西与大黄沟乡、苗馆镇接壤,北与新泰市放城镇交界。总面积112.01平方公里。辖6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圣水峪乡:位于泗水县南部。东与泗张镇毗邻,西与曲阜市防山乡、南辛镇接壤,南与曲阜市尼山乡、邹城市田黄镇相连,北与金庄镇、泗水镇、苗馆镇交界。总面积132.99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泗张镇:位于泗水县东南部,济河上游。东与平邑县丰阳乡、白马乡相连,西与圣水峪乡相接壤,南与邹城市尚河乡为邻,北与苗馆镇交界。总面积139.64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