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文中的作字—从盗窃乱贼而不作的深层含义谈起
世界地理
2025年11月03日 20:15 6
admin
在古代汉语中,“作”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表示动作,如“工作”、“制作”,也可以表示存在或状态,如“作为”、“装作”,在古文中,“作”字还常常被用来表示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出现或发生,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里的“成”成就”的意思,而“不成”则是“不成就”的意思,同样地,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为”成为”的意思,而“不为”则是“不成为”的意思。
回到我们的问题,“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话中的“作”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明确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是晋国大夫阳虎对齐国国君齐桓公说的一句话,当时,齐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盗贼横行,社会秩序混乱,阳虎为了劝谏齐桓公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便说了这句话。
从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来看,“盗窃乱贼而不作”可以理解为“不让盗贼横行,不让社会混乱”。“作”字在这里表示的是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出现或发生,这里的“作”可以理解为“产生”、“出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诫齐桓公不要让盗贼的产生和社会的混乱成为一种常态。

通过对古文中“作”字的分析和应用实例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话中,
标签: 盗窃乱贼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