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地图
绥芬河市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建设
绥芬河市主要由中心城,绥芬河镇、阜宁镇2个建制镇,11个行政村,3个自然屯构成。户籍人口566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629人。城市总面积412.3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2.15平方公里,道路面积8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44平方米,路网密度0.16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长度35公里,排水管道密度2.8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0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绥芬河市交通顺畅,水电充足,通讯发达。现有10KV输变电线路6条,变压器128台,年供电能力达到4万千伏安;城市最大水源日供水能力2万吨,日处理能力2.7万吨,年供水能力400多万吨;电话机总量28821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836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497户,宽带用户与全市总户数比达到1:6;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198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建了第四供热站、金家沟水库、第二净水厂和阜宁国际直升机场。游泳馆、北海公园、博物馆、电视演播大厅、青少年宫、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和社会保障大厦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铁西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详细规划。完成了城区电网扩容工程、河堤改造工程和环城路工程。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等荣誉称号。在城市建设上,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突出风格建筑,以“让外国人到绥芬河有回家的感觉,国内人到绥芬河有出国的感觉”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总纲,本着“让内占外、工业外移、重心西扩、外围突破”的原则,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城建向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开发导向,遵循三路为轴(即滨绥铁路、301国道、绥芬河至东宁公路)、条状延伸、块状发展的建设方针,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中等城市格局,努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城市形象个性化和城市社会文明化的目标。220KV穆绥线输变电线路工程投入使用,年供电能力达到4万千伏安。水源4处,其中,天长山和金家沟两座水库、10眼深井和部分临时水源。供热站5家,截至2004年10月末,全市供热面积达到209万平方米,锅炉吨位376吨,供热能力达312万平方米。绥芬河市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科教文卫
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万人口升学比例达到万分之五十三。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达5436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083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7963人。文化、体育和广播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共有各类放映单位1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各1个,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座,广播电台1座,实现了城乡(村)光缆一网化覆盖。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个,床位数355张,卫生技术人员293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保费收缴总额达到2468万元,医疗保险金收缴率达到99%,大额医保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1552万元,滚存积累2766万元。完成国有工商企业转制30家,国有工商企业转制面达到98%,化解债务3732万元,安置职工502人。由于绥芬河市地处中俄边境,其文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民国期间,京剧和秧歌是年节的主要文艺活动,多以自演自娱为主,唯一的戏园是游仙茶园。中东铁路通车后,俄国进步报刊通过俄铁路员工进入绥芬河。1947年,电影院、新华书店等文化经营单位相继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文化辅导机构、电影放映单位和职工俱乐部。主要文化活动以排演中小型戏剧为主,人民文化生活比较活跃。1982年以后,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市文化行政单位、档案事业单位、文学艺术群众组织、影剧场、图书馆、书店、广播事业管理单位等机构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都得到了加强。主要文化活动有文学、美术、摄影创作、业余演出、文化汇演、小型舞会、书法展览、图书借阅等。电视事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生活内容。1988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元宵灯节洽谈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六届,成为绥芬河市一大文化景观。2003年成功地举办口岸百年庆典系列活动。2005年成功举办绥芬河市建市三十周年庆典活动。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目前,全市有歌舞娱乐场所40多家,舞蹈、武术、书法、摄影、运动休闲、乒乓球、棋类、老年合唱团等民间组织和文体协会20多家,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工商业户和离退休干部1000多人。文化艺术创作不断繁荣。2001年,绥芬河市创作编排的话剧小品《套娃情》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银奖。涌现出一批在东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作家、诗人和文艺工作者。比较著名的有葛均义、李恩泰、周艾民、肖桂贤、杨勇等。绥芬河市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市”、“全国50家投资诚信安全区”等荣誉称号。城市特色
山地商城:踏入绥芬河,感觉最怪的就是这儿的街道,全是倾斜的坡路,没有一块平地,人在坡上走,平视时,你只能瞧到前面的鞋跟,听见嗒嗒作响的鞋子声。绥芬河是山城,建在山坡上,楼房依山势起起伏伏,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可谓一绝。没有人骑自行车,出门全是靠出租车,一打听,车费可绝对不贵,五元钱,不用讲价,任你随便转。步行也可,绥芬河城小,是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从南到北,上坡下坡的,二十分钟就到头。绥芬河是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水系,清澈、明亮,一路欢歌地流向日本海,但这条河流并不穿过这座城市。听老辈子人说,当初铁路也没想修在这,俄国人原来将它设计在绥芬河畔的三岔口,开工典礼后,因地质条件差,才向北挪了五十公里,就成了现在的绥芬河铁路,小城绥芬河也就因此得名。绥芬河人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漫步街上,扑面而来的是繁华、热闹、忙碌。街上操持不同方言的人们行色匆匆,熟人见面彼此只是点下头,很少有站住闲聊的,商机瞬间即逝,这是一座讲实效的贸易城市。在如此匆忙的城市中,最绝的是商业广告牌,全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写,从邻邦来到绥芬河的俄罗斯人徜徉其间,仰头看这些广告招牌,就知道去哪儿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跟随他们进商场,听吧,南来的、北往的中国商人全用俄语与俄罗斯游客讨价还价。这是一座会说俄语的城市。在绥芬河经商,必须会讲俄语,连街边修鞋的摊主都能说上几句,有许多修鞋匠,还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风雨铁轨:绥芬河因十九世纪末中俄铁路而兴,作为中东铁路中方铁路起点,它伴随着沉沉一线铁路沉浮着。中东铁路,老人们又习惯称为东省铁路、东清铁路,铁路全长2437公里,穿行东北三省。由绥芬河车站踩着铁轨往东南走一里,是一条开阔的谷地,放眼望去,脚下的铁轨像闪亮的河流延展入密麻麻的群山间,直到中俄边界。仰看不远处高高的山顶,有两国的哨所,掩蔽在夏日蓊郁的绿树丛里,悄然无声。沿着铁轨行走,仿佛沉入时间的谷地。岁月久了,砂石上的枕木布满斑斑驳驳的油迹。继续前行,就是百米长的石隧道,隧洞里当年中国劳工斧凿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样的隧道有三条,标了修建时间,黑底白字,已经被灰尘模糊成暗淡的颜色。偶尔,隆隆的货车驶过,拖着长长的乳白色烟雾,一如时光交错,仿佛回到百年前的过去。
边地风情:绥芬河多俄式建筑,大多为黑铁皮房盖,土黄色墙身,木质大窗棂。游览这些员工居所、茶楼、车站、学校、教堂,细细品味古旧的俄罗斯建筑,不用跋涉时间的长河,就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这儿居住的俄罗斯人之盛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边城小镇,曾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繁华十里洋场。我喜欢这些俄式建筑的,有自己的个性,有文化的承载,不象现代建筑,几乎都是一个模式。绥芬河车站是最早建成的,二层楼建筑,厚重的门窗镶着几何型浮雕,室内围镶木板墙群,黑白水泥砖地面,人在室内说话时,空空的回音很大,许久才幽幽地逝去。车站对面是尼古拉教堂,室内四壁绘满了油画,即使经过了百年时间的雕琢,色彩却依然艳丽如新。我去时正逢礼拜,袅袅钟声和唱诗里,聚着虔诚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再往东侧是苏俄学校楼,俄罗斯小孩子们的笑声早已消散了,换上了又一代的中国小公民们的笑脸。这儿最有俄罗斯特色的是“大白楼”和“人头楼”,以前是俄国铁路员工宿舍和茶庄。“人头楼”的檐下有人面浮雕,风儿吹着,在老榆树枝叶的掩映里,它们的面孔模糊而又清晰。绥芬河的风情,只有吃上一顿俄罗斯大餐才算真正领略。绥芬河市俄罗斯西餐厅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要算马克西姆,餐厅内总在播放轻柔、缓慢的俄罗斯音乐,俄式餐桌很大,四壁是高挂油画,枝形的吊灯放出迷离的灯光。大餐由俄罗斯厨师亲手调制,味道正宗极了。吃俄式大餐,一定要点苏巴汤,大列巴面包加黄油,土豆泥、熏肉、鱼籽、红肠,伏特加。俄罗斯饮食搭配是极为合理的,吃得少而饱,节俭且又营养丰富。俄罗斯人就餐时静静的,彼此只小声地说话,很是文明。在俄式餐厅里,随处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此就餐。而在中餐馆,同样可以看到前来品尝中餐的俄罗斯人。他们喜欢饺子、米饭、炒菜,用中国的筷子就餐,一切都入乡随俗。吃完大餐,再去俄货商店买俄货,也是一种享受,这儿俄罗斯的各种小商品齐全,虎骨酒、巧克力、套娃、大衣、手表、望远境、油画等等,不论是自己欣赏还是送给朋友,体现了一种生活情调以及中国人对友谊与亲情的珍视。
旅游景区
绥芬河市支柱产业。旅游业是1990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以边境游为基础,购物游、观光游、商贸游等形式为主,目前,经绥芬河口岸出境旅游者在申报12小时内即可办理完毕出国手续。旅游线路由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俄边境城市延伸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腹地,国内线路由哈尔滨、大连延伸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现有国际旅行社5家,国内旅行社32家,旅游从业人员1000多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地方餐饮服务业的发展,现有各类宾馆150余家,床位1万余张,星级宾馆15家。绥芬河市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冬季有迷人的冰雪风光,夏季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历史遗迹和欧式建筑、仿古建筑又给绥芬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89年至1991年,市电业局退休工人位罡经研究、发掘,在建新村东北约5公里的保安沟一带陆续发现石臼、石器、陶片200余件。经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文物管理部门鉴定,该地是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石臼为渤海国时期遗物,石器为4000年至5000的前新石器时代遗物,陶片为手制夹砂红褐色陶罐残片,有素面和划纹两种,划纹形状各异,其中有人字纹,大小不等。同时发现有红烧土,清代瓷器。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位于绥芬河市区以西10公里,301国道18公里处。距牡丹江市140公里,交通便利。这里冬季白雪皑皑,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滑雪、狩猎的最佳胜地。占绥芬河市地面积2176公顷,有初、中、高三级天然雪道,置身其中,新奇、刺激、回归自然。年积雪5个月左右,地势起伏,雪质优良,空气清新,冬季是滑雪、赏雪的天然胜地,夏季是避暑度假的天然大氧吧。绥芬河博物馆,位于风光秀丽的北海公园北侧,是地方小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于1997年9月动工兴建,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历史、自然、艺术和现代四个部分。该馆收藏的展品展示了口岸山城悠久的历史、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改革开放给边城带来的繁荣,记录了绥芬河的发展史、创业史和奋斗史,被誉为“黑土博苑的明珠”。铁路火车站候车室,绥芬河火车站候车室,建于本世纪初,属俄罗斯风格建筑。南北走向,约长40米。西通铁路站台,东门临街,南北二层楼。候车室为钢铁拱梁,室内宽敞空阔,多饰几何浮雕。候车室西侧正中门上有阳文汉字“绥芬河”,下是俄文“鲍库拉尼奇那亚”。1929年9月“民国十八年中俄边境战”时,苏联红军飞机曾将票房炸坏,无大伤,10月修复。大白楼,大白楼建于1913年,为二层圈楼,门窗较注重雕饰,位于站前路北端。修建中东铁路时期,为俄国铁路员工宿舍。东正教堂旧址,协达亚·尼古拉东正教堂,俗称喇嘛台。绥芬河铁路工程开工后,在车站附近建有木结构教堂,1908年被火焚毁。1913年在车站正东约200米处建成砖结构协达亚·尼古拉教堂。俄驻绥领事馆旧址,位于光华路中段东侧,西隔路与俄侨学校相对,建于1910年前后,该楼早期为沙俄领事馆,后为苏联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绥芬河军政委员会办公楼、中共绥芬河市委办公楼,现为绥芬河邮政局办公楼。人头楼,砖结构,位于通天路南段与迎新街交汇处西南侧。1914年建成。楼顶檐下雕有“人头面孔”浮雕,因而得名。原为俄人赤查果夫茶庄,存贮、检验出口茶叶。沦陷时期为日本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驻军营房、东宁县政府办公楼。经济建设
综述:自1987年恢复边境贸易以来,绥芬河市坚持“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大通道、大经贸、大市场、大加工、大旅游”五大战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67%。地方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47%。绥芬河市支柱产业。“大经贸”是绥芬河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巩固扩大发展边境贸易是绥芬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多年来坚持实施“大经贸”战略,绥芬河对外贸易额从1987年的415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亿美元,口岸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国家二类集装箱站,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通道和加快发展的龙头,黑龙江省唯一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复出口指定口岸。对俄贸易额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强。铁路口岸每天24小时通关,公路口岸12小时通关,口岸过货能力达到1000万吨,过客能力达到150万人次。商品出口品种在传统的服装、鞋帽、日用品、建材、五金家电、小百、粮油、果蔬等产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锯板材、工业用缝纫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部件、纺织品等品种。进口品种主要是原木、纸浆、化肥、原油、牛皮纸、初级形状的塑料、合成橡胶、钢材、机电产品等。目前,全市各家商业银行均已开通了对俄“直通车”业务,金融结算渠道进一步畅通。全市已有5家企业争取到原油、成品油专营权。新增商场面积15600平方米,青云、迎泽建材、海天、旭升国际商厦、太阳购物、新玛特等商(市)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05年,口岸过货量达到750万吨,同比增长16%。接待进出境旅游者51.2万人次,同比增长26%。农业发展:土地开垦55908亩,垦殖率8.8%,低于全国10.4%和全省18.5%的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为45.87%,高于全省10.86个百分点,主要树种有松、桦、椴、柞、榆、杨、柳、槭、胡桃楸、水曲柳等;活力木蓄积量99.145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黄花菜、薇菜、黄芪、五味子、龙胆草、刺五加、芍药、贝母、百合、柴胡、桔梗、苍术、益母草、穿地龙、木耳、蘑菇等。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虎、熊、野猪、马鹿、狼、狐、貉、獾、狍、獐、黄鼬、水獭、稚鸡、飞龙、沙半鸡、蛇、蛙等。到80年代,大型哺乳动物已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