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地图
绥化市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名片
城市特色:1.2007年,绥化市被定为中国寒地黑土绿色农业示范市,这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绿色农业示范市。2.绥化市还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寒地黑土商标品牌持有者。3.绥化市位于中国寒地黑土、松嫩平原的核心区,2009年全年粮食产量达220亿斤,可为全国人均提供粮食约16.8斤。4.绥化市现在集中全市力量努力谋发展,加快两区建设,全力以赴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城市。城市荣誉:
2010年1月31日,《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在京举办调查结果发布晚会。这项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民间调查和媒体调查活动,打开了一系列影响2010年国计民生的关键经济问号。其中,西藏拉萨,辽宁辽阳,山东枣庄,安徽亳州,内蒙古赤峰,江西上饶,江苏扬州,河南周口,黑龙江绥化,湖南邵阳成为十大幸福省份中各自排名第一的城市,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是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推出的年度经济调查活动。)
绥化市蝉联“全国幸福比例最高城市”,继2009年成为全国十大幸福省份中排名第一的城市后,绥化市2010年又在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推出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成为全国幸福比例最高的10个城市,这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上榜城市。1月20日晚11点05分,在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播出的《今日观察》节目中,绥化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耕寰和拉萨市常务副市长陈文一同接受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的采访。(2010年1月28日《黑龙江日报》)
2010年8月4日,《黑龙江日报》讯(记者高学冬)在刚刚闭幕的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绥化市与银川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杭州市、宜宾市、惠州市、松原市、宜春市、平凉市等共10个城市被评为大中城市组人民满意城市。
科教文体
科技概况:绥化市现有各类国家和民营科研机构300多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人,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研究和亚麻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居于领先地位。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评选出绥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8项。申请专利70件,授权专利82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41份,合同金额8520万元。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9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2个。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0个,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服务系统10个。教育情况:绥化市共有各类学校2767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专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17所,职业中学26所,普通中学344所,小学2353所。
文化概况:
绥化市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剪纸、国画、书法、木纹画、铜雕等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外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广播电视覆盖全市。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展览馆5个,科技馆1个。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8208.83公里。中波发射机2部,功率11.0千瓦;调频发射机78部,功率25.890千瓦;电视发射机65部,功率为28.833千瓦。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81%,电视覆盖率为99.0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1.5万户。
卫生情况: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9个。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技术人员126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1099人。全市聚集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内外科专家。
体育概况:绥化市有业余体校11所。田径、摔跤、速滑、射击、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省级体育先进县标准,肇东市、北林区被国家授予田径之乡称号。2009年,绥化市在省及省以上比赛中获得金牌47枚,银牌43枚,铜牌39枚。
经济建设
工业概况:工业生产克服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2.8亿元,同比增长32.2%。市本级规模以上工业21家,实现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产品销售收入308亿元,增长46.7%;利税实现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3亿元;利润总额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亿元。农业概况: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45.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大豆同比增长8.0%,玉米同比增长22.8%,水稻同比增长15.7%,薯类同比增长10.3%。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农用拖拉机达到12.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万台,小型拖拉机7.5万台。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604万亩,同比增长1.9%。
交通概况:绥化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公路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另,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绥化至北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工程结束后,绥化市规划中用50年建成的全长47公里、距市区半径7公里左右的环城高速公路将在三年内完成30余公里。将来如果条件具备,绥化环城高速全部竣工以后,绥化市将是黑龙江省内13个地市(区)中拥有环城高速公路的唯一地级市。此外,大庆至绥化铁路建设项目,已被列为黑龙江省38个铁路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之一。预计3-—5年内,规划为国铁Ⅱ级支线铁路(Ⅱ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或联络、辅助作用),单线215公里,项目总投资21.5亿元的大庆至绥化铁路将开工建设。预计该项目建成后,绥化、伊春、佳木斯、鹤岗、双鸭山等地的客货运输,将直达大庆,而不必再绕路哈尔滨,这将对黑龙江东西部的联络与沟通发挥积极的作用。
商贸概况:绥化市是哈尔滨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新绥化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联、大开发,”战略又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263个。商贸流通日趋活跃,进出口总值大幅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2亿元,增长16.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9亿元,同比增长28.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1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3亿元,增长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0365.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出口总额6980.28万美元,增长17.3%,进口总额3385.6万美元,同比增长143.9%。利用外资健康发展,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159万美元。
行政区划
1999年始,绥化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6个县。:绥化市面积35211平方千米,人口5416439(2010年末)。北林区面积2723平方千米,人口877682。邮政编码152000。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安达市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472716。邮政编码151400。市人民政府驻安达镇。肇东市面积4330平方千米,人口903171。邮政编码151100。市人民政府驻肇东镇。海伦市面积4667平方千米,人口769925。邮政编码152300。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望奎县面积2299平方千米,人口428760。邮政编码152100。县人民政府驻望奎镇。兰西县面积2499平方千米,人口454526。邮政编码151500。县人民政府驻兰西镇。青冈县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474553。邮政编码151600。县人民政府驻青冈镇。庆安县面积5607平方千米,人口382416。邮政编码152400。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明水县面积2308平方千米,人口320985。邮政编码151700。县人民政府驻明水镇。绥棱县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331705。邮政编码152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棱镇。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万亩,林地1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全市尚有待开发的土地395万亩。草原资源: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我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草地连片,草质优良,以盛产羊草和小叶樟而驰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水利资源:绥化市有两大水系,即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松花江在市南部,流经肇东市;呼兰河干流在庆安县发展乡柴德福屯东南入境,在兰西县长江乡律家店南流入呼兰县,在绥化市流长345公里,流域面积27600平方公里。呼兰河在绥化市境内共有流长超过15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一、二、三级支流共36条,河流总长2933公里。主要支流有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泥河、依吉密河、欧根河、尼尔根河、诺敏河、通肯河等。
林业资源: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2%。
矿产资源: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新华网哈尔滨2010年1月14日电(记者李勇)近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总院下属第一水文地质勘查院为黑龙江地热资源空白区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热储埋藏深度1057m~1548m,底部水温75℃,井口水温53℃,单井出水量为480立方米/天。这一地热勘查成果对绥化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动植物资源: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蓄积量为20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北林区区的金龟山庄、兰西拉哈岗、海伦东方红水库,望奎卫星庙山公园和原始森林旅游带等观光旅游景点建设和服务日趋完善。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平方2501.76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2%。
友好城市
湖北省咸宁市,阿根廷圣黑纳洛市,俄罗斯阿穆尔州别洛戈尔斯克市,韩国安城市,日本新泻县胎内市历史沿革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东汉至两晋属夫余地,夫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夫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夫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绥化专区,将原由省直辖的绥化、海伦、望奎、北安、德都、绥棱、铁骊(后改为铁力)、庆安、呼兰、兰西、巴彦、木兰、通河13县划归绥化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绥化县。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将绥化、望奎、绥棱、海伦、庆安、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撤销铁力县,并入庆安县;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1965年松花江专署由哈尔滨市迁绥化县绥化镇,改名为绥化专署。恢复安达县。绥化专区辖绥化、绥棱、海伦、庆安、肇东、明水、兰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冈、铁力、安达等13县。1967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绥化专员公署正式撤销,绥化专区遂改为绥化地区,地区革委会驻绥化县,仍辖原绥化专区管辖的13县。1970年4月,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1970年绥化专区改称绥化地区。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绥化地区辖12县。1978年11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绥化县,管辖12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1982年12月至1990年1月,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县先后撤县设市。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1992年12月1日,将肇州、肇源2县划归大庆市领导。是时,绥化地区管辖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市和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绥棱、庆安6县。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3)绥化市辖原绥化地区的望奎县、庆安县、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新设立的北林区。原绥化地区的县级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绥化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