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濮阳市地图 >
台前县地图
台前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台前境原属山东省寿张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西部属顾国,东部属微乡和须句国。境内春秋始建良邑,属鲁国。战国中期为寿邑,后入齐国。秦属东郡。汉置寿良县。东汉光武帝为避其叔刘良名讳改寿良为寿张,析离东郡隶属东平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隶属东平国和东平郡,其间南朝改寿张为寿昌,北朝复为寿张,北魏时属济州东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济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寿张擢升为寿州,并置寿良县。次年州废,并寿良仍为寿张,属郓州东平郡。五代时沿袭前治。宋宣和年间改郓州为东平府,县仍属之。金大定七年(1167年),河决坏城(旧县城在梁山南),县治迁竹口镇(今阳谷县祝口村),大定十九年(1179年)迁回原地。元代寿张属中书省东平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移置梁山东,属东平府,洪武十三年迁至王陵店(即今寿张镇),属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隶兖州府,同时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寿张隶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所辖。清代雍正八年,东平升为直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寿张亦属直隶州辖。1914年改属山东省东临道,县衙改称县公署。1928年撤销道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寿张县政府直属山东省政府领辖。1936年,寿张隶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聊城)。1939年建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二专署。1944年属冀鲁豫行署八专署,1947年改属冀鲁豫九专署。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归属山东省聊城专署。1964年寿张县撤销,原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范县,隶属河南省安阳行署,金堤以北划归山东省阳谷县。1974年析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县级机构)。1975年改称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1978年建台前县,属安阳行署,1983年改属濮阳市。台前县城坐落在县境中北部古凤凰台前,金堤河萦于南,金堤亘于北,依堤傍水,环境优美。明代刘姓人家从山西迁此建村,名台前刘庄,民国初改称台前,1978年县城设在台前村,故名台前县。

经济建设

台前县立足京九铁路过境设站、临近中原油田、地处华北平原优质小麦主产区等优势,培植壮大了羽绒、化工、食品加工、造纸、橡胶、林木加工、制药等主导产业。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重点,培育了雪鸟羽绒、恒润化工、雪牛乳业、向荣面业、民通纸业、银河橡胶等骨干企业。全县有面粉加工企业44家,其中日加工小麦能力300吨的企业7家。形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羽绒羽毛集散地,拥有羽绒羽毛加工企业30余家,拥用各类化工企业21家,规划建设了以羽绒、化工、物流为主导产业的台前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1998年,台前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

历史名人

第一节革命烈士,(以牺牲时间为序),徐茂谦(1915年—1938年)吴坝乡十里井村人。汪洋(1913年—1942年)原名之正,字诚斋,号洪波,夹河乡顾庄村人。曹华亭(1918年—1944年)城关镇杨岗村人。徐代根(1926年—1944年)城庆镇徐岭村人。刘玉清(1914年—1947年)马楼乡刘楼村人。李玉安(1924年—1997年)吴坝乡吴坝村人。第二节古代人物,张公艺(577—676)孙口乡桥北张村人,生于北齐承光元年,卒于唐仪凤元年,寿99岁。以治家有方,名垂青史。林哲(1737年—1774年)夹河乡林坝村人。自幼家境清贫,成年后因生活所迫,去寿张城东后王庄给地主扛活,结识了该村教书先生王伦。王伦(?—1774年)寿张县后王庄人,出身寒微,但能文善武,膂力过人,又精通医道。郭兴(?—1861年)后方乡大寺郭村人。第三节近现代人物,张瑞萱(1880年—1928年)又名张金兰,孙口乡曹岭村人。王鲁光(1920年—1971年)原名王作立,后方乡纸王村人。穆玉朋(1925年—1986年)山东省冠县桑阿镇潘庄村人。

交通状况

京九铁路过境在台前设站,瓦(城)日(照)铁路将与之在此交汇。投资3000万元的京九铁路台前物资转运站年转运能力达100万吨。郑州至台前吴坝公路与濮范高速相连,聊城至菏泽的聊菏公路、德州至商丘的德商公路穿境而过,以郑吴、聊菏、德商公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行政区划

台前县辖2个镇、7个乡:城关镇、侯庙镇、后方乡、清水河乡、马楼乡、孙口乡、打渔陈乡、夹河乡、吴坝乡。县人民政府驻孙口乡。区域名称管辖地区区域代码城关镇台前村、崔苏村、姜楼村、刘庙村、曹杨韩村、丁李村、李皮匠村、于庙村、油坊村、后三里村、长刘村、姜岗村、赵楼村、刘粗腿村、徐岭东村、徐岭西村、高掌东村、高掌西村、聂庄村、前三里村、尚庄村、荆石满村、高庙东村、高庙西村、解庄村、刘家楼村、前王楼村、老庄村410927100侯庙镇侯庙村、后李庄村、赵家庄村、孟楼村、邱庄村、东碱场村、西碱场村、兰赵村、台村、四合村、北金庄村、邢庄村、孙洼村、徐岭村、二合村、孟庄村、翟庄村、国庄村、夹河村、许集村、郭芦村、苗口西一村、苗口西二村、苗口中村、苗口东村、杨口村、张楼东村、张楼西村、马口村、大李村、西孙口村、满庄村、白楼村、石槽村、王面村、西刘楼村、袁楼村、红庙村、宋坑村、黄固堆村、后付楼村、刘庄村、徐沙沃村、薛庄村、前付楼村、朱沙沃村、大杨村、西武楼村、高庄村、艾楼村、董楼南村、董楼北村、西岳楼村410927101后方乡后方村、武口村、刘口村、耿楼村、王楼村、北张村、后张村、前张村、北辛庄村、殷庄村、前方村、刘仁村、东孙村、中孙村、芦里村、张庄村、玉皇岭村、姜庙村、大寺郭村、刘天渠村、仁和村、纸王村、大王村、东王坊村、西张庄村、东张庄村、王熬村、元官村、西王坊村、前李村410927200清水河乡清河东村、南葛村、北葛村、甘草村、西李村、寇庄村、芦庄村、汪庄村、岳楼村、潘集村、铁庙村、前李庄村、王庄村、尖固堆村、邵集村、仝庄村、宋庄村、张际阳村、薛刘村、辛庄村、柳园村、东孟楼村、西孟楼村、岳庄村、黄庄村、蒋庄村、南王庄村、清河北村、清河西村、油坊赵村、闫庙村、路庄村、王英楼村、姜庄村、孙庄村、丰刘程村、前王集村、后王集村、丁李庄村、和平张庄村、太平庄村、西郭庄村、申庄村410927201马楼乡马楼村、满那里村、吴楼村、大寺张村、靛池楼村、裴城寺村、后杨村、前秦村、后秦村、闫霍村、闫庄村、孙文赞村、梁路口村、王潭村、王相吴村、东尚岭村、西尚岭村、前尚岭村、苗庄村、毛河村、陈楼村、河西赵村、河西王村、韩庄村、刘心实村、前张胡同村、后李楼村、前李楼村、闫五斗村、张贯村、龙湾村、后赵村、前赵村、南辛庄村、胡庄村、后张胡同村、葛集村、刘楼村、三义村、后韩胡同村、前韩胡同村、前许楼村、后许楼村、闫那里村、李胡村、黄那里村、张集村、李华村、武楼村、马那里村、遵化庄村、南马庙村、李开甫村、棘针园村、席胡同村410927202孙口乡孙口村、孙码头村、戴那里村、刘桥村、王黑村、桥北张村、古贤桥村、司那里村、东白岭村、西白岭村、曹家村、张塘坊村、张固堆村、刘奎斋西村、刘奎斋东村、前满村、白蜡仝村、李明天村、西官路村、南孟村、屈岭村、曹岭村、高那里村、乔坊村、东官路村、郭庄村、西街村、前街村、后街村410927203打渔陈乡打渔陈村、三官庙村、玄桥村、石门李村、李文彩村、后柴村、滕庄村、南贾村、吕辛庄村、艾固堆村、吕固堆村、刘街村、孙街村、马街村、周庄村、刘子渔村、杨井村、岳鲁村、北丁庄村、田庄村、杨胡村、中张村、田那里村、后门赵村、党河口村、花庄村、汪庙村、师庄村、何庄村、张那里村、朱那里村、梁庙村、东仝村、马铁炉村、前田楼村、后田楼村、汪田庄村、枣梨河村、尹那里村、枣包楼村、赵庄村、前柴村、沙楼村、南丁庄村、邢仝村、梁集村、张庙村、东殷庄村、殷庙村、田固堆村、王堂村、接泊浪村410927204夹河乡前夹河村、南宋村、北宋村、南张庄村、王于村、东孙庄村、万桥村、西黄口村、后店子村、姚邵村、林楼村、林坝村、贺洼村、董桥村、东黄口村、张广村、霍庄村、金庄村、刘家庄村、戴庄村、汤庄村、田楼村、于楼村、东卢庄村、大坝村、楚庄村、西杨村、东丁桥村、南丁桥村、西丁桥村、张书安村、陆楼村、白铺村、南姜庄村、姜庄村、田湾村、沈堤村、关庄村、顾庄村、崔许村、八里庙村、后夹河村、沙湾村410927205吴坝乡晋城村、大洪口村、北姜庄村、石桥村、徐固堆村、北张庄村、吴坝村、李坝村、王坝村、马庙村、东周庄村、牛三里村、马三里村、王三里村、郑三里村、西董村、侯庄村、堤头村、马庄村、志门村、前高村、后高村、沈屯村、十里井村、西赵桥村、东赵桥村、朱庄村、丰庄村、翁庄村、西穆村、东穆村、柿子园村、邵庄村、前董村、杨洪村、东张堂村、西张堂村410927206

风景名胜

台前县地处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主要有五代名郭“晋王城”、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百忍堂”(张公艺墓)、唐代宗李世民赐筑的“古贤桥”、玉皇岭古墓、徐堌堆文化遗址、玉皇岭古文化遗址、八里庙治黄碑刻、张广魏氏墓碑、蚩尤冢、严嵩墓等40多处。这里还有北宋末年粱山好汉有关的地名,如景阳岗、粱山塞、狮子楼、祝家庄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又在此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县城南临黄堤上现建有“刘邓大军河处”纪念碑一座。同时,还有“凤台春晓”、“长堤柳烟”、“大河怒涛”、“芦荡秋月”等自然美景,旅游资源丰富。
将军渡黄河游览区: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以孙口为中心渡口强渡黄河天险,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转折点意义的伟大事件,1981年6月,台前县人民政府在孙口村南临黄河大堤北侧立碑纪念。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立由薄一波题词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一块,并修建了六角碑亭。是年,孙口将军渡纪念地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后又相继立起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标志碑和台前县人民政府标志碑,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纪念碑群。2005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投资30万元建设一期工程,建起了将军渡纪念馆。2007年投资245万元完成二期工程。
八里庙治黄碑刻: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明朝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黄河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沙湾一带运河河道被冲毁,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失去了作用,朝廷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督御史洪英等治理河道长达七年均失败而归。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代宗皇帝命徐有贞为左佥督御史,治理沙湾河道。徐任职后,到沙湾相度水势,“逾济、汶,沿卫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还”,对地形进行实地勘查,最后采取了置水门、开支河、浚运道,“塞、疏、浚”并举的治河三策,于景泰六年七月竣工,解除了沙湾漕运受阻之患。河水北出济漕而阿(东阿)鄄(鄄城)郓(郓城)曹(曹县)间,出田百数千万顷,山东河患少息,漕运恢复。碑文记载了治理河道的过程,用工、用料、建闸数及建闸地点,是除害兴利的经验总结。碑的撰文及书丹均出于徐有贞之手,书法挺拔秀丽,柔中有刚,气韵神采俱佳,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是治黄史上的重大发现,是研究治理黄河与漕运并举的珍贵资料,另有明代镇水兽、铁鼠各一,明代祭祀碑一通,清顺治重修大河神祠碑一通,均为珍贵文物。
魏氏墓碑: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碑原位于张秋镇西南,1986年移至夹河乡张广村内,有明代碑6通。其中“忠显校尉锦衣卫镇抚魏良富墓”碑立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云南大理石料,总高3?43米;“奉天诰命”碑立于隆庆四年(1570年),汉江石料,总高3?63米;“魏君墓表”碑立于隆庆五年(1571年),汉江石料,总高3?84米。魏君墓表碑记述了始祖魏绍随明太祖起事,后随燕王扫北屡立战功及其子孙受诰封、玄孙女为王妃等事。
张公艺墓:位于孙口乡桥北张村南200米处。196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林地碑记载,原墓园广20余亩,松柏参天,仰视不见天日。墓前有石坊3座,石碑10余通。清光绪年间黄河屡次决口,墓园被冲毁,坟墓、石坊、碑碣淤埋于地下。其后人在墓址上堆起一座土冢,高12米,底直径3米。张公艺,唐代名人,郓州寿张县(今河南省台前县)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先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99岁。据记载,张公艺幼年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世同居,合家900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因张氏家族的团结忍让,仗义疏财,得到历代王朝多次旌表。唐高宗李治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东巡泰山时,绕道郓州,访贤士张公艺,“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遂赐缣帛。”(见《旧唐书·张公艺传》)。张公艺祠堂始建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以张公艺向唐高宗敬献百忍的典故,命名为“百忍堂”。199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1万元,张氏族人集资3万元,重新在孙口乡桥北张村南建起百忍堂。
晋王城遗址:位于吴坝乡晋城村内,1957年、1976年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于慎行编《兖州府志》第22卷载:“城迹俱在,相传为晋王李克用屯兵垒也。”该城一说为唐末李克用攻打黄巢时所建,一说为五代李存勖与后梁作战时所筑。因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先后被封为晋王,故名晋王城。城为方形,边长200米,板筑墙厚20米,夯土,为灰棕色,有东、西、南3门,城中心有真武庙1座。该城是一座军事堡垒,西濒黄河,位置险要。因历代黄河决口,晋王城逐渐被泥沙淤埋。1958年深翻土地时,在晋城村附近挖出许多人骨、马骨。60年代北城墙尚存残余部分,长约5米~6米,土质坚硬,性能耐火,村民常挖城墙土垫屋基或盘火炉。至1977年,地面上城墙全部被毁。该遗址地表面现立碑一块。
蚩尤冢:当地人称蚩尤坟,位于今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该冢西南1公里有一村名尤坊,以邻近蚩尤冢而得名,后讹称油坊。据《皇览》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首葬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今汶上县西南),肩髀葬山阳郡巨野重聚,部分尸骸葬台前境内。台前境蚩尤冢筑修年代不详,清末尚高1?5米,占地3亩,其上茵柳、野草丛生。1933年黄河决口,蚩尤冢淤没。后附近村民在原址堆起一土冢,占地1亩。1956年,该冢被铲平,辟为耕地。
古贤桥:张公艺墓前的古贤桥又名“访贤桥”,位于孙口乡古贤桥村南100米。2006年4月,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台前县文化旅游局协作,按照河南省文物钻探工作规程进行了文物钻探,初步断定此桥为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深埋地下约6米,桥长52米,宽6米,建于唐初,比著名的赵州桥仅晚几十年,可称“中华第二桥”,极具科研价值和文物价值。
玉皇岭古墓:位于后方乡玉皇岭村西南约300米处。原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围村堰时将土丘挖平,露出墓顶,发现墓穴内有一悬梁吊棺,遂用土掩复。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垦为耕地。传说墓主为明代奸相严嵩,但无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该墓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严嵩墓”为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