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地图
田林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环境
全县总人口22.53人,其中农村人口20.34万人。田林县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田林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壮语、汉语、瑶语、苗语、布依语五种。壮语有北、南两种方言。县内主要交际用语是壮话和西南官话。全县20个乡(镇),除浪平乡不通行壮语外,全部通行北壮土语和西南官话。交通运输
田林县纳入管养的公路干线、支线和地方公路总长724.1公里,盘百公路改建完成后,给田林县的交通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联接各乡镇,长短途结合的交通网络。至1997年,境内公路有国道90公里,省道97公里,县道393.9公里,乡道69.1公里,村道74.1公里,20个乡镇、102个村通汽车,通车村数占总村数的65.38%,所有乡镇都有客车往返运行。盘百公路和南昆铁路是滇、黔、桂三省联络的纽带,也将大大改变田林的交通滞缓状况。旅游资源
钳牙峡:位于流经田林县弄瓦瑶族乡的驮娘江上,从弄瓦瑶族乡的周马屯上溯七八百米便到。又名“鸳鸯峡”,土名为“内钳”。“钳”,壮语意为“陡峭”,又因其最险处的江流一分为二,水窄约1米的右支称“钳布”(公),有礁石能通航;水宽达3米的左支称“钳牙”(母),可以通航。以水宽可以通航的一支为名,便叫“钳牙峡”。峡长1.5公里,两岸石壁削立,最高处离水面约360米,左岸即为云南省地界。枯水期,江面最宽处10多米,最窄处3米,江流曲折,滩险礁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西林县(县城在今田林定安)任知事的王维淮曾在洪水期间过峡,他在《舟过钳牙》一诗中这样描述:……,天教蛮荒作险阻,奇约鬼刀兼神工。洪涛百折急难逞,奋怒激溢排高空。轰雷震撼响不歇,欲倒地轴摇苍穹。轻舟独木倏来过,气慑魄动忧心忡。峡顶及两壁,林木森森,藤萝垂江,古树横枝,猴啼鸟鸣。崖壁上,乳石累累,千姿百态,似肝肺,似果蔬,似猛虎爪牙,似游龙鳞甲。有的乳石还覆盖着藓苔丝草,如颗颗绿绒球。有的石壁,从半山至水面,如同刀斧削平,令人叹为观止。峡中还有多处景点,有星星洞、观音洞、肝肺岩、独秀峰、卧狮山、元宝山、奶头山、石林、双鹅依傍、石枪凌空、蘑菇横壁、石鼓回声、中流狮吼等。其中的“中流狮吼”乃是一块奇石蹲踞江中,形似面向上游吼叫的狮子。“狮子”将江水分为公、母二流,又被江水三面冲激,似在激流中跃跃欲跳。从前,用人工划船过峡要烧香求神保佑;现在,可乘机动船游览此峡。行船峡里,犹如处在一个特长特大的大石槽中。三穿洞:位于田林县平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边,距该乡政府12公里左右。百乐河第三次潜流洞下,因而得名。洞口直径约40米,清流淙淙,舒缓入洞,水映青山。洞分上下二洞。从洞外的麻青石阶进入上洞。下洞也有木板梯通至上洞。上洞宽敞平坦,可容上万人。又分明暗两洞:明洞有“天窗”,可以远看山水景色;暗洞曲折,直桶山腹。1895年,在明洞修建云帘寺,有庙宇楼台三座,暗洞有丁木佛数尊。暮鼓晨钟,回荡幽谷。
“西林教案”遗址:位于现田林县定安镇,1852年起,法国侵略者派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到田林县定安镇一带,以传教为名进行非法活动。马赖等人目无官府,肆意横行。1856年2月,西林县知事张鸣风顺应民心,依法将马赖及其忠实信徒白小满、曹贵(女)等三人在定安教场斩首示众,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法国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借口,与英国侵略者串通一气,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在西林县城定安镇建起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镇从此成为法国传教士宣传洋教的一个据点。鉴于“西林教案”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的前奏的特殊历史意义,1994年,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驮娘江,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境内,地处云、桂两省(区)交界。距富宁县城102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73公里。
驮娘峡: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岩壁从江底直立千尺,岩石千奇百怪,恰似一幅千年古壁画;右岸(广西一侧)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岩石山,危岩层叠,直指苍穹。船驶进峡口后,江水缓无声息。远远望去,两块巨石形同双狮横卧江中,高约8米,宽约6米,把江水一分为二。船老大讲,靠云南(左侧)的水路叫“娘峡”,靠广西(右侧)的水路叫“公峡”。因江面狭窄水急暗礁多,昔日翻船的不计其数,故民间相传,舟行至此,生死攸关时须有人发问,船过哪峡?答曰:过公峡。船就能偷偷渡过娘峡。答者喊过娘峡,船就能偷过公峡。这样才不致于翻船。此峡的凶险,清康熙五年,广西西林县知事王维淮在路经此峡时题《舟过钳牙》,对之作了描绘:驮娘江势疑游龙,两石屹立江心中。如牙在口肆吞啮,一丝不合奔流通。天数蛮荒作险阻,奇绝鬼斧兼神工。洪涛百折急难遇,奋怒激溢排高空。轰雷振喊响不歇,欲倒地轴摇苍穹。轻舟独木倏来过,气慑魄动忧心忡。争关奇隘在呼吸,一失便落冯夷宫。人生拼命只如此,临深有诫悲微躬。推蓬侧望幸脱险,独若瘴雨飘回风。双狮石上游,两岸有星星岩、狮子岩、双龟石等奇景。距双狮石约200米处是一个平整的沙滩,游客一般都需要在此下船歇歇脚,吃吃点心。2001年的大年初一,昆明有9对情侣在此峡谷沙滩上度过了新春佳节。他们以垂钓江鱼为食,到初六收假时才返回昆明。这些远方的游客离开峡谷时,还把峡谷沙滩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段驮娘峡长约3公里,游玩峡谷风光后可乘艇筏进行漂流。驮娘江,急流滩少浅水段多,乘坐漂流筏男女老少都适宜。驮娘江流域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驮娘江两岸的风光将更加艳丽秀美。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部的东经106°15′~106°26′,北纬24°22′~24°32′,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是我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带,地貌属云贵高原外围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主峰岑王老山海拔2062米,是,百色最高峰桂西之巅,广西第四高峰,地跨田林、凌云两县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个乡,东西长20.48公里,南北宽19.08公里,总面积18994公顷,距百色市80公里。保护区成立于一九五五年,一九八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发[1982]97号文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二OO二年以百地编[2002]9号文同意设立广西岑王老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背*红水河,面向右江,发源于保护区内大小溪流达一百七十多条,分别流经布柳河注入红水河,流经澄碧河、利周河注入右江,年径流量达25亿立方米,是西部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重要的聚雨区和重要的源头之一。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东部山地湿润类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温29.7℃,极端最低温-7.5℃。1月平均4.7℃,7月平均20.7℃,≥10℃积温4527.4℃;年均降雨量1657.2mm(比田林县平均降雨量1166.3mm多490.9mm),雨季自2月至11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5.5%,降雨日达140天以上,是广西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霜期自11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初止,长达95天,降雪期为30天左右,偶有冰雹,天气变化大,起风即冷,常出现雨雾。气候温凉,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湿度大。据调查目前保护区内已发现有2319种维管束植物、358种陆生脊椎动物、968种昆虫(其中新种31)种、219种大型真菌,有4个植被类型组、8个植被型、45个群系。其中针叶林有1个群系、阔叶林有34个群系,灌丛有6个群系,草丛有4个群系。在天然植被中,面积超过1000hm2的群系有银荷木、光叶石栎、缺萼枫香林,红楠、大叶润楠林,小果拟赤杨、光皮桦林,云山青冈、黄毛栲、缺萼枫香林。其中有67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50种兰科植物,47种其他珍稀濒危植物,33种特有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苏铁、掌叶木三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蟒蛇、云豹三种。是华南、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