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开封市地图 >
尉氏县地图
尉氏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概况

尉氏县位子七朝古都—开封以南45公里处,北距连云港至亚特兰大新欧亚大陆桥40公里,西距南北经济大动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新郑国际机场35公里。县内有豫04、07。开(封)——许(昌)、开(封)——龚(家桥)高等级省级干道200公里,呈”木”字型连接四面八方。近几年来,公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全县公路里程已达72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0公里,高于全国13.55公里和全省x。9公里的平均值。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公路,有85g6的行政村通公路。拥有各类营运汽车2500多辆,县城内有公共交通线3条,出租汽车700多辆。

历史名人

尉氏县在史册上有许多风流人物。战国时尉缭协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分别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南北朝时的梁目录学家阮孝绪撰《七录》开中华目录学之先河;唐将刘仁轨英勇善战、破寇有功官至文昌左承、同凤阁鸾台三晶;唐高僧神秀创建佛教禅宗北宗而被誉为大通禅师;宋历史学家陈越为我国断代史研究作出卓越贡献;明代南京工部尚书靳於中曾以同情农民起义军,救闯王于危难而留下千古佳话;清末王天佑率农民起义军抗粮抗租,威震官府;辛亥女杰刘青霞女士捐巨资于革命被世人赞颂;抗日名将黄樵松曾受七枚反法西斯勋章名垂史册;中共尉氏县委第一任书记石文卓因创建尉氏县党组织,率领农民举行“九·九”暴动闻名豫东;周廷云领导人民抗日、英勇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当代名人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牛得草、“梅花大王”王成喜等。境内文化遗址众多,现存有阮籍啸台、北宋太平兴国寺塔、紫铜钟等历史遗迹。战国军事家尉缭、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竹林七贤”之阮籍古称“尉氏三贤”,尉氏是“建安七子”之阮瑀、辛亥女杰刘青霞的故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尉氏县涌现出英模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任职的尉氏籍人士中,有地师级以上干部64人,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的125人,省级以上劳模(包括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等先进分子)77人。在民主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反击战中,有407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

历史沿革

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战国时期,尉氏属梁地,秦置县。汉承秦制,尉氏属陈留郡,三国时属魏地,为兖州陈留郡所辖,西晋时归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北魏属梁州陈留郡。文帝兴安初,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郑东北)。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复置尉氏。东魏属梁州开封郡。后齐废尉氏入苑陵,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归颖川郡。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遗将王世充僭位称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归河南道汴州陈留郡。五代、后梁都汴梁,尉氏均属东京开封府,后唐属汴州宣武军。后晋、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北宋属京畿路开封府,金袭宋制,属南京(今开封市)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总管府,明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清亦然。民国初属河南省都督府豫东道,河南省长公署开封道,后直属河南省政府。1928年省下设行政区,尉氏属第一行政区(治所在今郑州市)。建国后,初属陈留专区,1952年并入郑州专区。1954年,省会由汴迁往郑州,开封更为专区,尉氏归之。1958年通许、尉氏两县合并称尉氏县;1962年尉氏、通许分置。1983年8月撤开封专区,尉氏归属开封市至今。尉氏县辖5个镇、12个乡:城关镇、蔡庄镇、洧川镇、永兴镇、张市镇、大营乡、大桥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南曹乡、庄头乡、朱曲乡、水坡乡、邢庄乡、十八里乡、小陈乡。尉氏县辖6个镇、11个乡,508个行政村。2000年,尉氏县辖7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12150人,各乡镇人口:洧川镇51899、朱曲镇47328、蔡庄镇51187、永兴镇66150、张市镇45563、十八里镇53301、城关镇53826、邢庄乡44141、庄头乡46811、大营乡45952、大马乡40783、岗李乡54130、门楼任乡34952、大桥乡46887、南曹乡49922、小陈乡27968、水坡乡51350。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尉氏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朱曲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岗李乡、大马乡、大营乡、庄头乡、大桥乡、南曹乡、邢庄乡、门楼任乡、小陈乡。

工业基础

尉氏县工业门类齐全,全县工业企业已达1800家,形成了以纺织,橡胶、化工、机械为主的2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自1997年以来,全县投资3.1亿元,新上项目80多个。化工总厂"8.13工程"及热电厂配套建设,总投资5.3亿元,是全省唯一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的化工项目,也是开封市"十大振兴工程"之一。东起永兴镇,西至洧川镇的工业长廊初具规模.以县城为中心,涉及两乡一镇,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园区己投入使用。目前,工业长廊和工业园区内已建有企业560多家,总投资5亿多元,年产值达15亿元。尉氏县纺织有限公司在同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1.日万枚纱锭改造及废棉处理改造,技术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橡胶厂年产30万套农用轮胎生产线,年产2400t的帘子布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久龙"牌三角带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工业品牌,产销量居全国同类厂家第一,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1/4。乡镇企业己发展到1500个,从业人员达12.8万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0亿元,形成了以当地原料为主的香精香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酿酒、铸造。建筑建材、纺织业八大支柱产业。"宋塔"香精香料、农用拖拉机等产品享誉全国

风景名胜

太平兴国寺塔:太平兴国寺塔又名东关塔,位于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建于宋初,历代累遭兵燹寺废而塔存。塔体为八层六棱重檐楼阁式砖塔,塔阶作盘旋式,现地表以上通高三十米,直径七米零六,塔内外均嵌有佛龛和图案、假门、假窗等造型,腰檐互饰斗拱均仿木结构,外观庄严淳厚,为我县重要古建筑。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上三层,(塔顶刻有碑记)。一九三八年日寇犯尉,第二层西北角和第三层东北、西北角遭炮击破坏;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水侵蚀,下层被淤一米多,塔门坍塌。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一九五六年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八二年两次拨款由县文化馆组织民工进行了维修加固。该塔历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多次地震的影响,又经黄水的侵袭和战火的考验,至今仍然屹立巍峨壮观。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兴国寺塔于二零零六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禅寺:青云禅寺座落在庄头乡高庙范村东的金鸡岭上,金鸡岭突兀高耸、气势非凡,不知何时人们在最高处建了一座五岳庙,唐初,佛教兴盛,五岳庙改为青云禅寺,金毁于战火,明景泰年间重建,为开封大相国寺下院,规模宏大,星辰殿宇,极为辉煌。更为奇者殿内塑释迦、老君、夫子,集佛、道、儒于一堂,祖师真人,天王金刚同一殿。如今寺庙已非昔比,但寺前四棵千年古槐却气度超凡,虽老态龙钟,有的甚至中空,可任人由腹中上下,但古槐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无限生机。据传说,北宋时在青云禅寺还发生过“王和尚吊打包龙图,杨排凤大战金鸡岭”的故事。说的是北宋真宗年间,当地刘员外的爱女刘翠翠随母到寺内进香,被该寺主持王和尚撞见,王和尚顿生邪念,将刘翠翠禁于寺内密室中。刘员外投状开封府,包公微服私访被王和尚察觉,将包公擒拿,并吊在寺内大槐树上进行毒打。消息传到开封天波杨府,老太君派杨排凤前往营救。杨排凤与王和尚在金鸡岭上一场大战,活捉王和尚,救出包公。现在寺内的那棵古槐就是当年吊打包公的地方。青云禅寺是尉氏县开放的佛教场地之一。
阮籍啸台:一陂春水一荒台,魏晋风流杳难追。欲觅阮踪成一恸,啸声孤起我徘徊。这是一位游客在阮籍啸台前写下的诗句。穿过尉氏县县城东部的一条小巷,可以看到一汪清水陪伴着那个孤傲灵魂身影的土台,那汪清水是尉氏人所称的东湖。这的确有些符合阮籍的性格,也符合尉氏“啸台清风”之景的记载。据记载,阮籍啸台原“高15丈,阔2丈,有层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进犯尉氏时被毁。而今,阮籍啸台看来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遗落在闹市中的土岗,其上杂树丛生,有游人经常攀登的小径。登上去,放目远眺,阳光灿烂,东湖之上波光粼粼,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回想起阮籍的那个年代。

历史事件

尉氏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素有反抗剥削压迫,反对侵略的斗争精神。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本县水坡一带人民协助李自成起义军大败明将左良玉的几十万官兵。清咸丰三年(1853年),尉氏人民积极响应林风翔、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队北伐。咸丰三年至同治五年(1853--1866年)的十二年间,尉氏人民先后9次支援协助捻军抗击僧格林沁和曾国藩清兵。咸丰四年(1854年),本县南曹乡农民王天佑领导农民抗捐、打官府、围县城,大烧凉马寺,大战四柏桥,虽遭失败,但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1927年,共产党员石文卓回尉氏、次年创建了尉氏县第一个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领导人民同统治阶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930年农历九月九日,领导了震惊豫东的农民暴动。1930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尉氏处于冯军后方,承受了兵佚粮饷的掠夺,深受军阀混战之苦。1938年6月,日军犯尉,烧杀奸掳,无恶不作,激起了尉氏人民的强烈愤怒,程庄、芦木张、寺前张、朱岗、朱曲、要庄、小寨等村人民对日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9年4月,中共党员周廷云奉命返尉,恢复了尉氏县党组织,领导了尉氏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尉氏人民先后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五分区,刘邓大军、华野八纵、四次解放尉氏县城和洧川镇尉氏县县城(原尉氏县城后迁至城关镇),建立了人民政权,1948年11月人民政权机关进驻县城。之后,组织兵员和担架队,支援了解放开封的战斗和淮海战役,迎来了全中国解放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