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邢台市地图 >
威县地图
威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威县辖5个镇、11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侯贯镇、七级镇、方家营乡、第什营乡、枣园乡、固献乡、贺钊乡、贺营乡、张营乡、常屯乡、常庄乡、高公庄乡、赵村乡。

威县特产

威县特产“三白瓜”享誉四方。始种于明朝,曾定为明清两代贡品的河北省威县传统特产“三白瓜”,最近又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独特优势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北京、石家庄等地客商纷纷签订合同前来购买。“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是威县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三白西瓜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享誉四方的名瓜。“三白瓜”个头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独具风味的佳肴。种植“三白瓜”时间最早的第什营乡张王目村,具有较大的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他们抓住时机,大做规模文章,并以实行统一地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措施来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今年一开春,400亩的西瓜地块早早就规划丈量好了,瓜农们在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上,使用培育优选良种,严格按照县农技人员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地膜覆盖,根据不同的土质多蔓整枝,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管理,并且严格做到不施农药不用化肥,确保特色产品绿色无公害,目前全获丰收,种植户家里到处是大堆大堆小山样的西瓜,平均亩产达5000斤,亩收入5000多元。他们还十分重视销售,不仅仅满足于当地市场,而把目标定在更大的城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精明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廷梅在去北京跑销路时,拿着样品到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此瓜不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体大、耐贮等品质,更为独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种元素,高硒、低糖、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类所没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专家称之为罕见的保健、药用佳品。同时,还把“三白瓜”拿到第六届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名优产品交易会进行参展,荣获优质产品奖。消息一传开,一车车甜蜜的西瓜拉出去,换回一沓沓的钞票,赢回村里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为进一步开发这一独特产品,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遵循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的原则,以该村为试点,重点进行扶持。县质监、农业等部门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三白瓜”地方标准起草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审定。该县将准备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按标准生产,提高三白瓜质量,而后辐射推广,使其形成规模种植。

骨干行业

棉花深加工:威县依托棉花资源优势,出台了鼓励扶持棉花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纺织、印染、服装、棉籽和棉秆深加工等项目。棉花初加工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2008年全县拥有棉花加工企业73家,其中规模龙头企业20多家,年加工能力25万吨,拥有400型打包机企业4家、河北省棉花加工50强企业5家。县内建有国家级棉花纤维检验所,确保了棉花产品质量。近年来,威县围绕棉花进行深加工,重点打造纺织和服装产业,制定了《棉花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纺织工业园,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棉纺规模由现在的10万锭达到60万锭的发展目标。在县城工业区现已建成了馨帛纺织、德隆棉业、龙腾制衣等一批规模企业,投资1.2亿元的春天纺织公司200台圆筒织机项目正在筹建中。棉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城新区、洺州、固献、枣元、梨园屯、第什营、章台、方营、贺营等乡镇。主要产品有服装、棉纱、棉布、皮棉、棉短绒、棉籽、卫生油等。规模企业有馨帛纺织、龙腾制衣、洺晋纺织、馨源油脂、元亨油脂、德隆棉业、德宏棉业等,年营业收入12.5亿元,占全县营业收入的20.5%。建材装饰:该产业是随着大型场馆、厂房、仓储设施建筑材料的革命而诞生的一个朝阳产业。主要分布在七级、洺州、梨园屯、章台等乡镇。主要产品有轻钢龙骨、烤漆龙骨、钢带、钢结构、耐火材料、壁画、水泥、预制件、砖瓦等,产品供不应求,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规模企业有华新建材、福利陶瓷、腾龙新型装饰材料、赢达工业炉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年营业收入4.8亿元。华新建材公司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轻质吊顶钢结构材料的专业厂家之一,该公司生产的“太威”牌轻钢、烤漆龙骨系“河北省优质产品”,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化学工业:在培育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发展能源、化工为重点,以县城工业区、第什营化学工业园为平台,大量引进能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利大税大行业。化工行业主要分布在县城工业区、七级、高公庄、赵村、章台等乡镇。主要产品有铝银汞、糠醛、油酸、硬脂酸、油漆、嫩黄染料、复混肥、BB肥、锻后焦、生物柴油、导热油等。规模企业有恒威糠醛、中威金属颜料、中业辰威铝业、利晖油脂、天宇化工、三高农业开发、天润地沃肥业、碳素厂、金冠生物柴油有限公司等,年营业收入4.2亿元。“三高”牌复混肥被评为著名商标。投资1.2亿元的泰达公司新闻纸、投资1.6亿元的天一公司H酸项目正在筹建中。汽摩配件:主要分布在常庄、七级、常屯、梨园屯、洺州等乡镇。主要产品有汽摩拉线、汽车进气道、滤芯、汽车内饰、汽车座椅、汽车密封条与装饰条、密封条钢芯、PC板、汽车轴承等,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规模企业有华威汽车内饰、威德汽摩拉线、威力汽车零部件、永盛汽配件、盛达密封件、华林机车配件、奥华机车部件等近20家。“兆达”牌系列汽车内饰被评为省优质名牌产品。华威汽车内饰公司的产品与奇瑞公司配套。威力公司获得汽车座椅、汽车自动变光器、机动车真空悬挂座椅、旋流式进气管4项专利,其中,公司生产的真空悬挂座椅与一汽、济南斯太尔、陕西重汽等大型汽车生产厂家配套。皮毛加工:主要分布在侯贯、贺钊、洺州、贺营等乡镇。产品从过去低端的羊剪绒开始向羊绒衫、皮毛服装等高端产品拓展。主要产品有汽车靠背、皮领、皮帽、鞋里、羊毛衫、羊剪绒、毛毡等。规模企业有俊兴皮业、仕友皮毛制衣、州达皮业、佳威皮业、澳威皮毛,广茂皮业、顺通皮业、穆斯林革绒厂等30多家,年营业收入9.5亿元。为推进皮毛业持续健康发展,威县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侯贯皮毛工业园,实行集中治污。近几年,皮毛加工产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档次明显提升,为产业链条的延伸,向终端产品进军,打下了良好基础。橡塑制品:主要分布在常庄、常屯、七级、梨园屯、洺州等乡镇,主要产品有汽车及自行车轮胎、三元乙丙密封条、拉线软管、塑革制品、门窗胶条、钢衬胶条、鞋底、地膜塑料袋、塑料冷缩膜等。年营业收入5.8亿元。规模企业有德华橡胶、科澳塑胶、胜亚塑胶、耀德塑胶制品、鑫丰农资、新星橡塑等20多家。

县情概况

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994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县相连。辖5镇11乡,522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威县辖5个镇、11个乡:洺州镇、梨元屯镇、章台镇、侯贯镇、七级镇、方家营乡、第什营乡、枣园乡、固献乡、贺钊乡、贺营乡、张营乡、常屯乡、常庄乡、高公庄乡、赵村乡)威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150公里,北距北京市380公里,西至邢台市70公里,南距邯郸市100公里,东至山东省会济南市180公里,东北距天津港、黄骅港各300多公里。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7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40公里。106国道纵穿南北,邢临高速、青银高速和邢临公路(326省道)、邢清公路(325省道)横贯东西,大广高速纵贯南北,在建的邯黄铁路也在此经过,与450公里的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威县自然环境优越。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充裕,水质优良。气候四季分明,为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集中在夏末秋初;无霜期198天;年平均温度摄氏13度;全年日照2574.8小时。威县通讯网络发达,电力充足。通讯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中继光缆化,电话全部国际国内直拨。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自动漫游。电力总装机容量12万千伏安。威县是史学界公认的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现有义和拳议事厅遗址,可供考察、旅游、观光。拥有批零交叉的大型综合市场,商业繁荣。“普九义务教育”通过省验收,并有省、市、县三级完全中学----威县一中;有建于五十年代的赵庄省师(即现威县师范),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威县工业基础良好,形成了机械、纺织、食品、酿酒、橡胶、木业加工等行业。总投资3000万元的邢台橡胶有限公司,已达到年加工150万条汽车内胎的生产能力;县农药厂生产的对硫磷、敌百虫等农药已打入国际市场;县橡胶厂加入河北鲸鱼集团,达到年产100万条汽车垫带加工能力;邢台洺水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洺水系列酒,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形成了皮毛皮革、毛毡、橡塑制品、汽摩配件、造纸、建筑陶瓷等八大行业,年总产值30.4亿元。农业经济实力雄厚,是河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棉花总产连续十五年居河北省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称。科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已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

历史沿革

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于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威县,即为今县名之由来。威县境域,在春秋时先属齐,后为晋之东阳地。战国时属赵。秦代属钜鹿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于此地封广宗国,故城在今县东南二十里。新莽时废。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广宗国,不久罢为广宗县,属钜鹿郡(见《大清一统志》)。三国魏时改属安平郡。晋初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国名长乐国,广宗县仍属之。北魏初,广宗县属长乐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广宗县北部与南宫县南部地置经县,故城在今威县城北约五十里的经镇,今威县此时为广宗、经县两县地,十一年两县改属广宗郡,郡治经县,不久即废郡。两县复属长乐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复置广宗郡,两县仍属之。北齐广宗、经县复隶长乐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经县名武强县。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广宗、武强县复属广宗郡,郡治武强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宗、武强两县改属贝州,六年武强县改名经城县,十六年析经城县置府城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县复入经城县,三年罢贝州,宗城、经城两县更隶清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经城县置府城县,同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经城、府城三县均属之,九年复省府城县入经城县,宗城、经城两县更隶贝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州罢改为清河郡,两县仍属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贝川,两县依旧属,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温父名诚之讳,复改宗城名为广宗县,且更隶魏州,而经城仍属贝州。五代初两县依旧属,后唐又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并与经城县同属贝州,后周宗城、经城两县改隶大名府。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县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镇(即今威县城东邵固),六年经城县省入宗城县为经镇,宗城县仍属大名府。金代,析宗城县北部的经城县故地置洺水县,属洺州,故城在今县北五十五里的古城,宗城县亦更隶洺州。元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遂徒洺水县治于今威县城,仍属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隶威州,(其时威州治井陉县),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将威州自井陉县徙至洺水县,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县省入威州,州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威县,属广平府。清代因之。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县仍属之,十七年(1928年)威县始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遂于次年八月建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四专区。后因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在威县北部、东南部、南部还分别设有清江、宏毅、企之县,到1941年11月四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其后便撤销新设三县,仍并入威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威县属冀南区四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区四专区。直到1949年8月1日,威县始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将威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威县并入南宫县(当时也属邯郸专区)。1961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仍属同年复置之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威县依然属邢台地区管辖。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特殊地方

河北威县师范学校:河北威县师范学校,1950年10月创建于威县城北20华里的赵庄,俗称“赵庄省师”。1960年,曾被评为全国文教卫生战线先进单位,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卫战线群英会,荣获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先进单位”奖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时期。1988年暑假,学校迁址到威县县城西关外,学校占地1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00万元,学校拥有音乐楼,语音室,微机室等先进教学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现有教职工198人,专职教师100人,30个教学班,学生1563人。附属小学一所,教职工18人,学生400余人。建校4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4377名人才,为冀南地区尤其是邢台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振威市场:振威市场位于威县县城交通北大街西侧,县农业局北邻。市场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正式开业,一九九七年又进行了扩建,总投资额达2500万元,占地面积96280平方米,有门店1213间,拥有摊位3000个,是一个大型综合市场。市场主要经营工业品,以服装、鞋帽、烟酒、日杂为主,日均客流量3万人,97年市场成交额达3亿元,市场内设施齐全,秩序规范,在周边县市有很高的知名度,欢迎有识之士前来经商,我们将为您提供方便并给以最大的优惠。
威县第一中学:威县第一中学座落在威县县城北外大街北端左侧,南邻原威县汽车站址,北以北外四路为界,占地面积87亩,是威县唯一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完全中学。威县一中始建于1951年,建校40多年来,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3000余人,为各类院校输送生员3000余名,有的成为国家部门重要领导人,专家学者,如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医学专家宋步需等。目前,威县一中设初高中两部,计28个教学班,教职工15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23名,中级教师40名。实验楼、语言教学室、微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内栽植了大量松柏、月季、冬青等,绿化美化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环境优美,是广大有志青年的学习、成长的最佳选择,我们愿为勤勉朴实、刻苦上进的莘莘学子们做铺路石、登天梯。
义和拳议事厅:河北省威县是义和拳(团)运动的发源地,著名义和团首领是直隶威县沙柳寨人。在沙柳寨现保存有“义和团议事厅”,这是赵三多等义和拳(团)首领计议军机大事的场所。义和拳运动的导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于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于1898年10月25日在蒋庄马场首义,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史学界公认义和拳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义和拳起义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斗争,极大地震动了清朝统治者。赵三多自1898年秋起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他是义和团运动史上唯一身历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义和拳议事厅”是义和拳运动的历史见证,该厅为一传统民居,院内有北房五间,屋内布置有一套介绍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斗争的展览,并陈列有部分义和团文物。在威县,还有赵三多墓、义和拳演武场、蒋庄马场起义遗址、梨元屯教案发生地等外景点,它们以历史的真实、立体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着义和团反帝反封、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
威县西红柿大棚蔬菜基地:起初的时候,主要以威县高公庄村、东赵庄村大棚等后逐步扩展到经镇、七级、鱼台等周边地区。西红柿大棚的兴起使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种植技术不断的提高,收入也不断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