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地图
乌苏市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
塔城师范学校乌苏分校坐落在现乌苏友好路北端位置,1996年搬迁至塔城本部,乌苏分校撤销。乌苏市区有五所中学,乌苏一中为高中,二中为维吾尔中学,三中为哈萨克语高中,原四中为蒙古语中学,在五中北部,现在该区域统一合为五中,而新的乌苏四中即原来的乌苏一中(初中)分校,位于乌苏客运站东300米处。经济发展
80万亩肥沃的土地,种植着连年丰收的水稻和棉花;200万亩优良的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数十家以能源、酒业和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入关跨国竞风流!----农、工、商各业齐头并进,共同拓展着乌苏经济的碧海蓝天!,--乌苏啤酒集团已与国内知名啤酒企业--四川蓝剑啤酒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着中国啤酒工业的航空母舰。清清爽爽的乌苏啤酒,正以它味纯正、口感好的独特魅力,把酒香飘送到疆内外及西亚各国的土地上。--四棵树煤炭,温暖千万家!年产100万吨优质原煤的四棵树煤炭集团,长年稳定的为本市及精河、博乐、奎屯、独山子等周边县、市、区提供着工业和生活用煤。--乌苏水电站、热电厂,每年以1.5亿千瓦时的巨大电能,催动机声隆隆,点亮万家灯火!,--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产业的乌苏麦盖特棉纺有限公司、乌苏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面粉厂、植物油厂、饲料厂等加工企业,正在把丰收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销往疆内外、国内外,为乌苏创造着更多财富。农产品加工业的突飞猛进,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农业走上特色化、集约化、优质化的良性发展道路。--中共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更为乌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疆内外及国外的一大批投资者欣然来到乌苏,先后投资近十亿元,相继兴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电石厂等大型工业项目,使乌苏的工业逐步走上了全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旅游资源
简介:乌苏,依偎着天山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呼吸着准噶尔盆地清新而纯净的空气,从而不断孕育出一处又一处神奇而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辖区东界乌拉斯台至西界甘家湖,在绵延近200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乌拉斯台山地草原风景区、巴音沟旅游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疗养院、待甫森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高山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自然景观区等。温泉:乌苏市温泉旅游区位于市南三十八公里的天山北麓松林丛中,海拔1884米,温泉旅游区所处的地形为一南北向狭长峡谷,长300米,最宽约120米,最窄约80米,现温泉疗养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属乌苏市赛力克牧场辖区。温泉旅游区北距312国道及北疆铁路仅38公里,距国道线上及铁路线上的乌苏城区仅4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由乌苏市区有三条通往矿区的公路,东线:由市区沿奎屯河西岸简易公路向南行驶约38公里至阿拉山温泉为简易公路,一般均沿此线到温泉疗养。中线:由市区向南至西大沟镇约14公里为市四棵树煤矿柏油公路,由西大沟镇向南行驶约26公里至温泉为简易公路。西线:由市区向西南经西大沟镇至乌木克大桥地磅房约34公里为市四棵树煤矿柏油公路,由地磅房经吉郎德水文观测站、乌苏红山电站三级站,再向东沿沙里克台果勒,经赛力克提牧场场部、待甫森林场、托斯台村(牧业队)至温泉区约26公里为简易公路。温泉旅游区即位于市区南部的天山北缘,面积十多万平方米,地势较平坦,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青山绿水,绿草茵茵,山花遍野,如人间仙境。在海拔4000米的群山上,有珍贵的雪莲、雪鸡、鹿和雪豹等珍禽异兽。整个阿拉山地热资源区最高气温22ºC,最低气温-18ºC,冬暖夏凉,尤适应于夏季旅游避暑,冬季疗养治病。全区景色秀丽,是天然的绿色公园,每到6-8月间,这里游人如织,是人们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的绝佳之地。温泉一年四季热水长流,水温为摄氏42ºC—45ºC。实践证明,通过温度、机械和所含数十余种微量元素的综合作用,这种温泉浴能促进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酶的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镇静、解疗、脱敏、止痒等功效,可防病治病,健美强身。据研究,这种水质的温泉浴对运动神经、消化、循环、呼吸、内分泌、泌尿等系统及各种慢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对循坏、呼吸系统疾病治愈率为93%,对消化内分泌系统的治愈率为95.5%,对运动、神经及皮肤病治愈率达100%,尤其是对高血压(Ⅰ—Ⅱ期)、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血色素减少及某些妇科病等治疗效果显著。另外,阿拉山温泉中所含放射性元素氡(RN)是由镭衰变而成,又称镭射气,医学上用于治疗癌症。当地人民群众利用阿拉山温泉浴治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地蒙古族赞誉阿拉山温泉为“阿日相”,也就是“圣水”之意。
白杨沟泥火山群:独特而罕见的白杨沟泥火山群,地处市西南40公里的白杨沟镇天山浅山区,是我国地质学家于2001年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圆形或椭圆形的喷发口多达四十余个,直径最大的1.6米,最小的仅有蚕豆大小,长年累月伴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喷出成千上万吨漂着彩色油花的泥浆。据化验得知,泥浆中富含铜、铟、矾、钹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理疗、美容和科研价值。泥浆沿着几千米的地层通道涌出后,缓慢地流向低凹地带,逐渐形成“红河谷”、“烟云山”、“燃烧石”等形象奇特的地貌,无不给人一种空灵飘渺、物化超然的遐想,使人感悟出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境界!
滴水沟工人疗养院:滴水沟工人疗养院,坐落于市区以南38公里处的天山半腰处,山下牧草青青,山上松涛阵阵,掩映在松林中的各类洗浴和疗养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含有硫磺等微量元素、50℃恒温的泉水,能治疗多种皮肤和关节病,无论春秋和冬夏,都是观光和疗养的好地方!
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西北约80公里处,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合750万亩)。有荒漠树种100余种,除大面积的梭梭林区之外,还有胡杨、沙枣、白刺等珍贵树林区,另外还有马鹿、盘羊、野猪、狐狸、杜鹃、天鹅等珍禽异兽。现被列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古尔图天鹅湖风景区:古尔图天鹅湖风景区,湖区呈带状,面积不大,但很秀气,湖水碧绿,鱼影常现。两岸及湖中小岛,满目都是一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芦苇丛。倒映湖中,就好似又多了一倍的绿色。如果你荡起小船儿,泛游湖上,常见有天鹅成双成对地飞来嬉水,有人竟能幻化出置身白洋淀的奇妙感觉……
荣誉:乌苏,人杰地灵。乌苏各族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誉满天山南北的精神财富:“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市”等几十个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昭示了乌苏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累累硕果。
资源:乌苏,物华天宝。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既有品位较高的金、铜、钾、铅、铁、石油、煤炭、石墨等矿藏资源,更有珍禽、异兽、森林、草原、稀有树种、药材等动、植物资源,还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大河系为主干的地表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大自然馈赠的丰厚礼物,为乌苏各族人民建设三个文明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建设:乌苏,闪耀着灿烂和辉煌的地方。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乌苏人以勤劳、质朴、和富于开拓的精神,前赴后继,披荆斩棘,患难与共,创业不止,终于将一个昔日孤悬塞外的荒僻小城建设成为今天初具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市。
经济状况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9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245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12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410万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5:37:28调整为32:43: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24元,比上年增长21%。农业:2008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7572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2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7.4%。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总播种面积98.33万亩,比上年增长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下降7.9%;棉花面积62.89万亩,下降4.5%;油料面积2.8万亩,增长31.3%;番茄面积5.78万亩,增长85.9%;枸杞面积0.85万亩,下降9.4%。全年粮食总产量109293吨,增长6.8%;棉花产量73173吨,下降6%;油料产量5610吨,增长31.3%;番茄产量294795吨,增长110.7%;枸杞产量325吨,下降6.8%。粮经比例由上年的18:82调整为16:84,林业生产稳定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1.3亩。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年末牲畜存栏65.31万头(只),下降4.6%;其中:牛4.43万头,增长0.2%;猪4.27万头,增长1.9%;羊54.85万只,下降5.4%。牲畜繁殖成活数达29.25万头(只),下降12.2%;年内出栏牲畜58.2万头(只),下降13.3%。全年肉类总产量25369吨,增长0.9%;羊毛产量1487吨,下降3%;禽蛋产量2557吨,增长5%;奶类产量16292吨,增长22.8%。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62万千瓦,增长6.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50台,下降2.9%;小型拖拉机15325台,增长3.4%。全年化肥施用量51731吨,增长1.2%;农村用电量2376.31万千瓦小时,增长1.1%;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07万亩。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7025.09万元,新修防渗渠道151.55公里,打井119眼,改善灌溉面积35.46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工业企业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700万元,增长13.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700万元。全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40万元,增长53.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540万元。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原煤164.3万吨,下降10%;发电量18337万度,增长2倍;电石35320吨,增长1.3倍;啤酒68156千升,与上年持平;棉纱4400吨,下降25%;面粉12462吨,下降26%;食用油24159吨,增长79%;番茄酱24480吨,增长36.6%;平板玻璃65423重量箱,下降10.3%;淀粉49316吨,增长17.5%;灭菌奶4085吨,增长52.9%。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9%,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33.7%;负债总额增长37.4%;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4.4%;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分别增长74.6%和1.8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624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利税总额18129万元,增长47.8%。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872万元,比上年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9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9923万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330万元,增长143.2%;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完成4700万元,增长4.4%;农村集体投资完成7963万元,增长8.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8077万元,下降44.7%。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2007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26万人,比上年增长19.4%,客运周转量66789万人公里,增长19.8%;公路货运量206万吨,增长19.8%,货运周转量35653万吨公里,增长20.6%。邮政、电信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015万元,增长1.5倍。完成通讯业务收入8642万元,增长10.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7.4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5.8万户,下降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万户,增长49.6%。互联网用户6405户,增长46.8%。
商贸与旅游:贸易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56万元,增长15.1%,其中城市零售额39946万元,增长18%;市以下零售额18410万元,增长9.3%。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356万元,增长18.6%;餐饮业零售额14993万元,增长11.1%。其他行业零售额3007万元,下降4.7%。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全年旅游业综合收入3310万元,增长16%。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42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1930万元,增长14.9%;财政支出48309万元,增长28.4%。金融形势稳定,存款总量继续扩大,贷款规模扩张明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861万元,比年初增加12763万元,增长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4490万元,比年初减少12170万元,下降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893万元,比年初增加64081万元,增长6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77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8888万元。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7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225万元,增长44.9%;人身保险费收入4986万元,增长4.9%。保险赔款支出3418万元,增长2.6倍。其中,财险支出1208万元,增长46.1%;人身险支出2210万元,增长17.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