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贵阳市地图 >
息烽县地图
息烽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息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丹霞地貌特征明显,山、水、林、泉、洞等各种景观齐备,具备“江南园林”应有的精华。有可饮可浴、被誉为“天下第一神汤”的息烽温泉;有山奇石异、林茂竹丰、庙宇林立,被称为“南来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有风光旖旎、深蕴长征文化的乌江峡;有以多缤洞、龙滩洞为代表的瑰丽多姿的溶洞群,还有深山湖泊青山湖、温泉天台原始丛林、团圆山“陨石坑”……复杂多变的气候,造就息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其中西望山被称为“珍稀植物王国”。走进绿色息烽,让你享受“天人合一”的惬意,从中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初始感动。如果你来到这个“天然园林”,热情好客的息烽人会告诉你,这里有东汉时期的新杨古墓,明永乐年间的盟誓碑,任可澄、桂诗成等名人的摩岩石刻,有关押中共党员及爱国人士的息烽集中营旧址、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张露萍等七烈士墓,还有红军长征南渡乌江战斗遗址、九庄反空袭战斗遗址,没量坑红军殉难处……打开红军长征途经息烽路线图,你会惊奇地发现,从乌江三个渡口,红军长征途经息烽的路线就像三条呈放射状相互交织的红飘带,在息烽这块土地上打了一个漂亮的“中国结”。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历史见证。走进红色息烽,可以激发你干事创业的激情,从中感悟“烽火不息、代代相传”的深刻内涵。
息烽温泉:息烽温泉是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地处黔中,位于息烽城东北40公里的天台山脚下,海拔高度700米,四面环山。周围林木丰茂、风光秀美,有“天台丛林”、“白石涌泉”、“奇石观瀑”、“慈云生佛”等八大景观。其中天台丛林属原始森林,总面积达505.8公顷,有楠木、银杏等几十种有名林木,天麻、杜仲、八爪金龙等十多种名贵药材及山羊、狐狸、猫头鹰等多种野生动物,还有明嘉靖年间外地云游和尚修建的“天台寺”。温泉水经国家鉴定为“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是世界少有,国内著名的优质天然医疗和饮用矿泉水之一,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水温稳定在53-56οc,被誉为“与法兰西维琪温泉相伯仲”的优质热矿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曾是全国劳模的疗养圣地。息烽温泉可谓是集疗养、旅游、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休闲胜地。息烽温泉是国内名泉,贵州省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被誉为“双胜明珠”。这里优质的天然旷泉将为你洗尽尘埃,滋养身心,使你消除疾病,焕发容颜;幽雅别致的度假村和现代化设备将为你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以及疗养等方便;著名的八大自然景观会让你领略如诗如画的美景神韵。当你享受到泉水的温情,观赏着景区的风光,你会陶醉于这里的奇山异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息烽集中营: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地处川黔铁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之间,紧靠210国道,南距省城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0公里。因其所在位置有一天然溶洞名叫“猫洞”,故又习惯称为“猫洞集中营”。它包括息烽集中营本部和专门用来关押著名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的玄天洞两大部分,与张露萍七烈士陵园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息烽红色旅游网,成为黔北红色旅游线上一颗耀眼明珠,具有特殊的政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西望山:西望山距息烽县城西15公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最高峰团山岩海拔1662米。西望山被誉为“西南南来佛教第一山”,山势连绵起伏,纵横百余里,自然风光奇丽,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和八大庙遗址,是明清至民国时期西南临济禅宗佛教丛林。西望山原名“翠淑岭”,传说西汉时期夜郎国王在此修建行宫,用以消夏避暑,周边村民顿觉希望来临,于是便称其为“希望山”。公元1653年西蜀高僧语嵩大和尚率八弟子在希望山修建八大庙群,为了彰显佛教西天取经之灵气,更名为“西望山”。并在大殿神龛壁柱上刻下“此处即是西天,何需别求南海”,从此西望山又有“小西天”之说。相传明朝建文帝被燕王朱棣追杀,逃到西望山才得已安度晚年,因此有“一拜西望山回报吉祥平安”之说。后来人们从西望山挖掘出来并至今保持完好的“万古丛林”盟誓碑得到佐证。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两次拜游西望山,最后一次到留下了“圣贤气节、民族精神”八个题刻,此后蒋介石迫于抗战压力,任命冯玉祥将军为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由此就有“二拜西望山必有新希望”之说。

历史沿革

夏时,为梁州南徼。周为越国北境。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且兰、牂牁国境。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新象郡且兰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县地在其境内。蜀汉建兴三年(225)昆明首领火济据有黔北、黔西北大部地区,县境在其管辖内。东晋箭文帝咸安元年(371),置晋乐县,治所在今都拉营北,辖今贵阳及修文、开阳、息峰等。隋文帝时,县地属牂牁州。大业三年(607),改牂牁州为牂牁郡,治所在今安顺,县境隶牂牁郡。唐武德三年(620),设黔州都督府,羁縻51州,县境属蛮州,治所在今开阳。次年置矩州,治所在今贵阳,县境属之。宋乾德五年(967),罗甸国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命为贵阳刺史,统领今贵阳中、西、南部,县境属其辖地。开宝八年(975),县境由水东宋氏管辖。宋末,今县境石洞、何家洞、鹿窝、竹花等地属水西罗氏鬼国,其余仍属水东宋氏辖地。元至元十七年(1280),隶四川省顺元等处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四年(1371),隶四川行省贵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4),属贵州布政司贵州宣慰司节制。息烽之名源于明崇祯三年(1630),其意为“烽火平息”。总督朱燮元平定水西,拟在今县境置诘戎、于襄两千户所,经崇祯御批,更诘戎名为息峰。清顺治十五年(1658),属敷勇卫治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撤销敷勇卫,建立新县,以修文县、息烽县地建立修文县,息烽等四守御千户所入修文县,隶属贵阳府。同治十年(1871),缩建息烽县城。民国三年(1914),开始建立息烽县。四年(1915),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三十五年(1946),属贵州省督导室管辖。三十七年(1948),复归贵州省直辖区。1949年,属贵阳专区。1952年,属贵定专区,1956年,属安顺专区,1958年,属遵义专区,1965年复归安顺专区,1970年属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管辖。

行政区划

1999年,全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61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3.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5万人,占总人口的5.25%。2000年,息烽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158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永靖镇50457温泉镇20560九庄镇25870小寨坝镇32442青山苗族乡6153西山乡14644养龙司乡20146石硐乡20878鹿窝乡13398流长乡17035。2001年,全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61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5.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4万人,占总人口的5.6%。2002年,全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61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5.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5万人。2003年,全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61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5.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35万人,非农业人口2.84万人。息烽县今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永靖镇、温泉镇、九庄镇、小寨坝镇、青山苗族乡、西山乡、养龙司乡、石硐乡、鹿窝乡、流长乡。

社会文化事业

科技:息烽县已将科学研究、中间试验和新产品试帛三项科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健全完善了科技创新体制,重点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狠抓科技成时的转化和实用科技的推广,并已创建了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县工程,以生物制药和绿色仪器生产加工为主体的汉方制药厂、玄天食品厂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已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淡蔬菜、优质西瓜、晚熟果品、生态养鱼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已全面启动。
教育:息烽教育源远流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的限制,发展步伐缓慢。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息烽教育得到了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1986年普及初等教育,1994年高标准扫盲验收合格,1995年制定“普九”规划,1997年全面启动“两基”工作,2000年月10月“两基”经省人民政府验收合格,2004年“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工作通过省政府复查和验收。全县现有幼儿园11所,学前班82班,小学62所,教学点43个,初级中学11所,完全高中2所,独立高中1所,职业高中草药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小学生26729人,在校初中生12256人,在校高中生3319人,有教职工艺2227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399人,初中教职工654人,高中教职工174人,初步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配套基本完善的教育体系。各中小学均按类别标准建设了实验室、阅览室,配备了实验室、仪器柜、教学仪器,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拥有学生计算机1250台。息烽是国家实话义务教育工程试点县,目前已建成体育运动场、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微机室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的中小学60多所,职业教育中心一个,并有各具特色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配套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全县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帛义务教育和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
精神文明建设:息烽县乡乡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室、图书室,县有民族艺术团和青少年文艺培训,部分乡、村有业余文艺表演队,并实现了电视信号的光缆传输和村村通广播电视。龙灯、花灯、民族歌舞等浓郁的民间文化与夜总会等现代文化娱乐开工并存,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交通通讯

息烽县地处黔中要塞,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连接四川、重庆南下出海通道的贵遵高等级公路南北纵贯全境,乌江库区峡谷有62公里的过境航道。川黔铁路过境段总长50公里,纵跨东部两镇一乡,县境内还有3条铁路支线深入工矿区,有客货站8个。贵遵高等级公路在县内有3个出口,全县10个乡镇61个村和大部分自然村寨均有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相通,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息烽县地处福(州)-杭(州)-贵(阳)-成(都)国家一干光缆大通道上,目前已实现村村通数字程控电话,县城电话装机总容量10万门,其他9个乡镇电话装机总容量10万门,并可承时扩容。县内已建成15个移动通信基站,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移动通信信号无缝隙覆盖。

民族文化

息烽以汉族文化为主,兼有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并存的乡土文化,宏观上与黔中文化相似,但微观上有自身的特色。近年来,息烽县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县城有功能齐全的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10个乡镇乡乡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室、图书室,县有民族艺术团和青少年文艺培训部,部分乡、村有业余文艺表演队,并实现了电视信号的光缆传输和村村通广播电视。龙灯、花灯、民族歌舞等浓郁的民间文化与夜总会等现代文化娱乐形式并存,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