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兴安盟地图
兴安盟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兴安盟现有耕地973.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区的1.45倍,相当于:全国的3.4倍,耕地有机质含量高达5%以上。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105---107天。玉米资源:玉米是兴安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盟粮食作物之首。2002年种植玉米401.4万亩,总产量79.26万吨。种植的玉米品种属饲料玉米和加工淀粉玉米。大豆资源:大豆是我盟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2002年种植面积77.2万亩,总产量5.21万吨,平均亩产量67.5公斤,品种多为高油大豆。水稻资源:水稻是我盟主要农作物之一,正常年份亩产在400公斤左右。马铃薯资源:马铃薯在全盟各地均有种植,每年种植面积在50--60万亩之间,亩产量1000公斤以上,我盟科研机构现己培育出脱毒种薯20多个品种,目前全盟推广面积2万亩。山野菜资源:阿尔山市是我盟山野菜主要产区,山野菜可开发量30万现在每年采摘山野菜800吨左右,现有加工能力1500吨。甜菜资源:甜菜是我盟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正常年份平均亩产1200公斤。甜菜含糖18.1%,比全国甜菜糖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杂豆资源:全盟种植杂豆151.6万亩,总产量4.98万吨。其中绿豆种植116.6万亩,产量3.97万吨;红小豆种植17.5吨;产量4900吨;云豆种植17.5万亩,产量5200吨。胡萝卜资源:每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总产量8000吨,胡萝卜加工可生产脱水蔬菜,提取β胡萝卜素,生产胡萝卜汁保健饮料、果胶等产品。矿泉资源:兴安盟阿尔山市境内矿泉资源丰富,且具有水质好、矿化度高、储量大、易开发利用等优势。已得到权威部门认定并已被开发利用的有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五里泉、圣水泉及有待鉴定和进一步开发的金江沟温泉。一、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位于温泉街。在东西宽70米,南北长500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48眼温度成份不同、作用疗效各异的矿泉。矿泉分为南北两个泉群,南部为冷泉群,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部为冷泉、温泉、热泉、高热泉相间的温泉群,主要是重碳酸钠泉、放射性氡泉、偏硅酸泉等。阿尔山温泉群处在阿尔山断裂带上。受新生代构造中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影响,阿尔山地区形成了伊尔施、阿尔山、五岔沟等一系列断裂带。地下水尚断裂带渗透到不同尝试与不同成份的岩隙中,经过长期地热作用与矿化作用,形成了今天矿泉的不同温度与不同矿化成分;被矿化的地下水在不断的热循环的作用以及地表水的不断补给下,涌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阿尔山矿泉群。冷泉水来自地表潜水,温泉、热泉、高热泉水来自地下深层循环水。阿尔山矿泉属碱性重碳酸钠、钙泉(pH=7.4--8.5),也属含放射性氡泉(Ra=11.7--60.63Kmn),泉水中除上述主要成份外,还含有氯、镁、硫酸根、硅酸根、氟、锶、锰、铜、铝、钛、钡、银、铯等元素。阿尔山温泉早在几百年前就为科尔沁草原、呼伦贝草原及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所发现和利用。清咸三年(1853年)黑龙江呼伦贝尔总管府派人考察、勘测,并于此后开始修建经营,从此阿尔山温泉得到正式开发。由于战事频繁、交通阻隔,阿尔山温泉实际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民国37年(1948年)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阿尔山温泉的价值真正为世人所认识,并正在适度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1994年8月,在南泉区内打一口井深为288米的地热井,温度48℃,属高热泉,日涌量600吨,水质及元素同34号泉相同。
二、五里泉:泉水出自侏罗系火山岩之西北与东北间断裂复合部位,日涌量1054吨。水质特征无色、无嗅、清澈透明,清凉可口,余味甘甜,存放后无沉淀和悬浮物。1986年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卫生系中心仪器室和吉林省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所测定,矿水中含钙、钠、锂、氡、氯、镁、锶、锰、铝、钛、钡、银、钴、铯等2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988年12月5日,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评审并报请国家地质矿产部批准,确认为含锂锶、偏硅酸矿泉水。
三、圣水泉:在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南70米处。1988年,吉林省勘察设计院对圣水泉水源的检测并报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会评审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属国内罕见的含氡、低矿化度、低钠、偏硅酸、重碳酸钙型优质饮用保健矿泉水。四、金江沟温泉:金江沟温泉位于阿尔山东北60公里,有泉眼7处,南北排列,其中有2眼热泉已被开发利用,水温47℃。经鉴定与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属同一水系,水质良好、无污染。水利资源:兴安盟水资源居全区各盟市第二位,地面大小河流200多条。盟内有四个水系,以嫩江水系为主,有绰儿河、洮儿河、归流河等。西辽河水系有乌纳格其河。额尔古纳水系有哈拉哈河。另有内陆水系乌拉盖河。除了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外还有比较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全盟水资源总量7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装机23.4万千瓦。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其中有全自治区最大的水库,国家重点工程-察尔森水库,库容量13.4亿立方米,可灌溉80万亩良田。还有已经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的温德根水库,属综合利用项目,总库容量为18.4万立方米,集发电、灌溉、防洪、养鱼之功能于一体。畜牧业资源:全盟草原面积445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933.15万亩,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资源。全盟草场年产草量31亿多公斤,全盟现有人畜饮水井2.63万眼,有7个兽医站,7个改良站,每个乡设有一个综合服务站,完全可以满足牲畜防病治病和改良的需要,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我盟畜牧业生产属草原畜牧业,具有绿色、天然、无污染等基本特征。2002年牧业年度(6月末数),全盟家畜总数679.91万头只,基础母畜347.86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602.21万头只,占总数的89.62%,出栏255.84万头只,出栏率达到45.6%。标准化畜群比例达到70%。肉牛,现有总数21.2万头,其中育肥牛3.6万头,基础母畜10.5万头,良种和改良种畜达到100%,出栏8.36万头,出栏率33.2%。良种和改良种乳用牛,现有总数4.6万头,母畜2.34万头。羊,现有总数567.63万只,其中,育肥羊28万只,基础母羊328.06万只,种公羊116.47万只,良种羊238万只,改良羊516.77万只,出栏178.4万只,出栏率40.6%。总数中,绵羊316.94万只,绵羊中细毛羊292.46万只,山羊250.69万只。草原白鹅共有150万只,鸡360万只。2002年畜产品总量:肉类总产量12万吨,主要有牛肉1.9万吨、羊肉2.3万吨、猪肉6万吨。牛奶4.8万吨。山羊绒450吨,羊毛8400吨,其中山羊毛1000吨、绵羊毛7400吨。牛羊皮198.8万张,其中牛皮9.8万张、绵羊皮144万张、山羊皮45万张。
森林资源:兴安盟现有森林面积142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4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3.76%。树种以落叶松、白桦、白杨、柞树为主。目前全盟森林采伐约在每年20万立方米左右。
矿产资源: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地层出露较全,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根据成矿规律及矿产分布特点,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金属成矿亚带及四个成煤区。矿产分布较广,矿种比较全,共发现矿种54种。可单独构成矿床的金属矿种有:铁、铬、铜、铅、锌、银等,伴生在其他矿床中可综合利用的矿种有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15种之多。能源矿产有煤、地热。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有石灰石、蛇纹岩、石榴子石、萤石、脉石英、珍珠岩、玄武岩、花岗岩、粘土等,但有地质资料的相对较少;宝玉石矿产具有较好的找矿线索,有刚玉(红、兰宝石)、橄榄石、叶腊石(工艺品)等。全盟有各类矿产地326处。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103处;矿化点188处。经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已估算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潜在经济价值约440亿元。从全国各大山脉成矿预测及矿产分布情况,分析判断我盟位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段,应为矿产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只要加强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就可能找到新的、更多的矿产资源。孟恩套力盖铅锌银矿、大型银矿、中型铅锌矿。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探明铅12.3万吨,锌31.7万吨,此外伴生银、金、铟、铜等,均可综合利用。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体产于花岗杂岩体内,受构造断裂控制呈大小不等的脉状近东西向展布。共有矿体44个,主要矿体9个,一般长400-2000米,厚1.7-2.94米,延深250500米,平均品位:铅1.03%、锌2.30%、银92克/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石易选。选矿获精矿品位:铅69.14%、锌47.47%、银688克/吨,回收率分别为91.6%、86.8%和88.7%。莲花山铜银矿:位于突泉县九龙乡。探明铜14.8万吨,银421吨。为中高温岩浆热液成因的中型铜、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带呈北西向展布,长约4公里,宽2.53公里。分3个脉群,大小30余条矿体。矿体长148-1600米,斜深120-550米,平均厚0.59-4.36米。平均品位:铜0.44-1.78%、银17.8-78.9克/吨。以含砷铜银矿和含银铜矿矿石为主,伴生有益组分为钻、镉、硫、金、砷、锢、硒、蹄、铋等,可综合利用。矿石易选,浮选法精矿品位:铜25.11%、银460克/吨,回收率分别为91%和30.46%。旅游资源:兴安盟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兴安岭、科尔沁草原、察尔森国家森林公园、科尔沁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成吉思汗庙和葛根庙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胜地阿尔山市山清水秀,著名的阿尔山矿泉群可治疗风湿症、皮肤病等多种疾病,风光旖旎的阿尔山天池作为全国六大天池之一被列入联合国A级自然保护区。阿尔山冬季滑雪场作为全国冬季理想的滑雪训练基地和比赛场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成吉思汗赛马场作为大型体育场所具有接待全国、伞区体育赛事的能力。
野生动植物资源:兴安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盟内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如獐、熊、驼、鹿、丹顶鹤、白天鹅、雉鸡、榛鸡、狐狸、猞猁、狍子等。野生药用植物近600种,分属91科,总量在1.5亿公斤以上。还有猴头、蘑菇、木耳、黄花菜、蕨菜等珍贵植物。

交通发展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总面积59806平方公里,全盟16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约占40%。辖1个县、2个市、3个旗,75个乡(苏木、镇),853个行政村(嘎查),10国营农牧场,1个林业局(牙克石林管局所属),2个森林经营局,兴安盟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境内有通霍铁路、白阿铁路两条铁路穿越,有开往北京、长春、哈尔滨的始发列车,有飞往北京,呼和浩特市和满洲里市的定期航班。到2005年底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10403公里,其中:国道481公里;省道526公里;边防公路95公里;县道1645公里;专用公路168公里;乡、村道7488公里。公路密度15.9公里/百平方公里。G111国道、省际大通道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盟,与G302国道、S201省道、S203省道交叉成为兴安级公路网的骨架,形成了以乌兰浩特市为中心,干支结合的公路网。出境公路有17条。和毗邻省、盟市均有公路可通。盟设1个公路管理局,辖10个公路管理所,1个边防公路机械化养护队,全盟设25个道班,对国省干线及边防公路实行管养。到2006年上半年,兴安盟共有营运车辆13326辆,其中:营运客车360辆,营运出租车2178辆,营运货车10789辆,年完成客运量428万人,是去年同期的104%,客运周转量50900万人公里,是去年同期的120%,货运量960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18.5%,货运周转量265000万吨公里,是去年同期的121%。主要运输物资有粮食、煤、化肥、矿石、建材等。兴安盟共有汽车站6个。营运班线279条,跨盟市17条,跨省23条,营运里程26198公里。乡镇(苏木)班车通车率达到100%。并与东北三省及环渤海湾一些地区和重要城市通了班车。兴安盟设有公路运输管理处,旗县市设公路运输管理所,负责执行公路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区公路运输业管理工作。
发展目标,按照兴安盟盟委、行署对“十一五”公路建设的要求,围绕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公路网架规划,以盟内国道省道建设为主,连接周边旗县市和出口路为辅,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建设,提高公路质量和通行能力。
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网”和“干支并举,建养并重”为指导方针,总量保持稳步增长,结构合理,完善主要通道,加强县乡公路改造,提高整体公路网服务质量。
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建设项目,1、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珲春—乌兰浩特公路白城(蒙吉界)--乌兰浩特北段35公里总投资10.8亿元。2008年开工。2、巴彦呼舒—舍伯吐105公里一级一幅公路总投资6.6亿元。2006年开工。3、其他省道公路项目,s203线乌兰浩特—阿尔山—伊尔施一级公路315公里总投资60亿元,2007年开工。兴安盟,4、县际油路项目有:伊尔施—扎兰屯23公里;s101线桃核木—霍林河68公里;代钦塔拉—霍林河179公里;乌兰浩特—古迹—突泉156公里;音德尔—巴彦乌兰70公里;音德尔—龙江27公里;突洮线56公里;巴彦高勒—小城子46公里。5、内河航运《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1)、哈拉哈河伊尔施—三角山通航里程30公里,七级航道,总投资2300万元。(2)、绰尔河音德尔—杏花村通航里程105公里,五级航道,总投资2400万元。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市场,按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促进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旅客运输逐步实现长途客运结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货运要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引导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国道主干线省际公路通道为依托,大力发展快速客货运输。“十一五“期末,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8429.8公里,高速、一级公路达到7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734公里;二级公路达到50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到里程的14.7%;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5569公里,占到总里程的66.1%;乡镇(苏木)基本通油路,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十一五”时期总投资估算为81.7亿元。到“十一五”末实现:国道达到一级以上技术标准,国际、区际、盟际达到三级以上沥青公路标准;全盟乡乡通油(或水泥)路。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综合: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54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43万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155994万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321839万元,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66元,增长14.4%。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下降0.4%。分类别看,八大类呈现“三升五降”态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指数均呈上升态势,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呈下降态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6%。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487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505万元,增长32.3%。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6346万元,增长7.9%;营业税完成5447万元,增长20.7%;企业所得税完成2101万元,增长52.8%。一般预算支出209562万元,增长35.3%,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和教育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03.8%、84.2%、80.6%、72.1%、27.8%、15.2%。
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业:据海关统计,2009年全区进出口总值完成2045万美元,增长17.4%,其中出口完成1577.4万美元,下降7.8%;进口完成467.6万美元,增长1414.4%。全区境外采伐完成50.02万立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外劳务人员1840人,下降5.2%。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各类旅游者1469540人次,增长117.72%;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4911万元,增长157.03%。
金融和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7274万元,比年初增加201252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82215万元,增加54029万元;储蓄存款余额915364万元,增加9207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854万元,比年初减少931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5351万元,增加2114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6902万元,增加81168万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53502万元,比同期减少5507万元。全年保费收入为5272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收入4826万元,增长5.7%;寿险收入47899万元,增长8.4%;全年赔付额为16116万元,比上年下降28.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393万元,增长109.2%;寿险赔付金额12723万元,下降39.1%。
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7所,招生8508人,在校生25479人,毕业生8770人。普通小学73所,招生3299人,在校生22973人,毕业生4946人。幼儿园49个,在园幼儿4790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1432人,其中专科1239人、中专193人。学年末在校学生3650人,其中专科3116人,中专534人。科技活动取得新成果。研究所从业人员138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23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1980.1万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4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4%。有线电视用户43680户,比上年增加180户。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01张,卫生技术人员31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48人,注册护士109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全区共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65个。2009年,我区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成绩显著,全年共获得46枚金牌、28枚银牌、25枚铜牌。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公安年报数据显示,人口出现减少趋势。全区人口出生率5.35‰,死亡率6.27‰,人口自然增长率-0.92‰。年末全区总人口5260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7471人,占总人口比重87.0%;农业人口50295人,所占比重为9.6%。男性人口267157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女性人口258939人,所占比重为4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18岁以下人口7735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4.7%;18~60岁人口372937人,所占比重70.9%;60岁以上人口75804人,所占比重14.4%。

经济发展

2005年全盟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三化”进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全盟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完成年计划的96.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9:27.3:38.8调整为33.7:28.4:37.9。一、全年地区经济分产业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第一产业生产形势喜人,2005年我盟由于继续实施“农业稳盟”发展战略,把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推行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第一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农业喜获丰收。年初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狠抓了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筹措和投放农贷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人人三亩水浇地建设的作用得以显现,加上多年未遇的风调雨顺有利气象条件,使农业获得了特大丰收。农民收入增幅不但高于去年同期,而且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今年全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80.9万亩,比上年增加35.3万亩,增长3.7%。粮食总产量达到210.09万吨,比去年增加71.99万吨,增长52.13%,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产量136.67万吨,比去年增加43.65万吨,增长46.93%;小麦产量7.22万吨,比去年增加3.95万吨,增长1.2倍;大豆产量16.00万吨,比去年增加7.21万吨,增长82.13%,油料作物产量7.03万吨,比去年增加3.48万吨,增长98.3%。农业生产能够获得这样的收成,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盟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年种植业增加值完成21.54亿元,增长25.7%。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3.1%。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重进一步提高。根据盟委行署提出的要求,提升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生产,为做大做强畜牧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之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活跃了畜产品市场。使今年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总增头数高、繁殖成活率高、出栏率高的可喜局面。据牧业普查,截止6月末全盟共繁殖仔畜398.09万头只,同比增加33.54万头只。家畜成活率9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总增头数363.78万头只,同比增加61.28万头只。6月末全盟家畜存栏达820.7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748.09万头只。截止2005年末全盟奶牛小区发展到69个,其中:新建奶牛小区8个。奶牛专业村87个,其中:新增奶牛专业村6个。机械化挤奶站271个,其中:新增机械化挤奶站93个。当年新增奶牛6.09万头,奶牛养殖户发展到2.9万户,2005年户均奶业年收入达1.00万元,奶牛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奶牛总头数达到了17.28万头,全年牛奶产量达28万吨,比上年增加6.01万吨。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效益15亿元以上。全年大小畜出栏43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0.7%,出栏率达到73.35%。全年肉类总产量1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7.73%,出售家禽686.54万只,比上年增加47.88万只,出售牛奶36.94万吨,比上年增加14.95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1%。
2、第二产业增势强劲,对全盟地区经济增长起主要支撑作用,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9.2个百分点。(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以来全盟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将发展工业作为立盟之本,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兴安盟的资源优势,把今年确定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狠抓招商引资,扩大融资渠道,强化内引外联、企业改造重组和提质增效工作,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32.0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9.2个百分点,完成计划的8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重点骨干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作用明显增强,蒙牛、乌钢、烟厂、中蒙制药、突泉恒泰粮油分别实现利润0.5亿元、0.3亿元、0.1亿元、0.06亿元、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3倍、5.49倍、88.8%、4.39倍、12.05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26%,实现利税5.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3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45亿元,盈利企业盈利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82.24,比上年提高29.6个百分点。产销率93.85%,实现销售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43.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其中:原煤增长49.43%,乳制品增长47.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21倍,啤酒增长16.29%,白酒增长34.22%,卷烟增长30.77%,油漆增长49.6%,砖同比增长50.2%,钢材增长13.7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均保持快速增长,其增加值分别增长38.4%、74.8%、43.9%、40.1%和39.4%。造成全部工业增加值没有完成年初计划的主要原因,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分析我盟限额以下工业企业运行情况:一是历年来各旗县市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只增不减,企业关停不注销。二是乡及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小、季节性生产企业多,经济效益差,增加值率低,通过普查对全盟各旗县市工业企业进行清理,彻底摸清情况,截止2004年底其增加值率仅为23.4%,比全区低12.2个百分点。从而导致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计划少完成5.39亿元。(二)、固定资产投资进展缓慢,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1.7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年计划的77.1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及其他投资)完成55.32亿元,同比增长5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7.6%。分地区来看,乌兰浩特市完成27.37亿元,同比增长0.2%;阿尔山市完成5.51亿元,同比增长22.5%;科右前旗完成7.62亿元,同比增长35.1%;科右中旗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28.6%;扎赉特旗完成7.13亿元,同比增长34.6%;突泉县完成7.55亿元,同比增长45.9%。主要原因是:一开工项目规模小,不能形成有效的拉动力,全年新建和续建项目共计254个,其中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有20个,完成投资27.06亿元,其余234个项目仅完成投资28.26亿元。二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开工建设的上亿元重点项目中除交通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进展缓慢,致使增幅较低。全年完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仅有:省际通道完成投资14.1亿元、通达工程完成投资1.21亿元、突泉可利普风电公司突泉县忙牛海风电厂完成投资1.0亿元、兴安电业局第二热电厂完成投资1.04亿元。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少完成年计划18.3亿元,影响了建筑业增加值计划的完成。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57亿元(按新的核算方法即在地现有建筑企业增加值率乘以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计算),比上年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43.67%。
3、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完成全年计划的111.41%。其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房地产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我盟消费品市场逐渐活跃。据统计,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完成年计划的100%。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3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实现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据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79万美元,增长15.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完成5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3%,外贸进口总额完成17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2.0%。4、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得到有效控制,金融形势平稳,物价指数继续攀升,2005年我盟进一步加强财源培育,强化税收征缴和增收节支工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7%,完成年初计划的102.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9%,完成计划的103.76%;上缴中央税收完成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财政支出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1%。全盟金融形势平稳。截止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72%,其中:居民储蓄53.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79%,其中:工业贷款4.64亿元,比上年减少40.98%;商业贷款38.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3%;农业贷款8.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9%。市场物价继续攀升,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据调查,全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全年累计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1.7%。主要受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全年居住类价格累均上涨7.0%。
5、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据统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59元,比上年增长10.72%,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0.06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100.13%。工薪性收入仍然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人均工薪性收入为4583.0元,比上年增长7.89%,占可支配收入的64.02%。2005年由于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多,实施政策性补贴等因素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75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工薪性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长43.6%;家庭经营纯收入1870元,比上年增长15.4%,在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农产品收入2125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售粮食收入1814元,比上年增长38.3%;牧业纯收入819元,比上年减少7.35%。

地理概况

地貌特征: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由西北向东南分为四个地貌类型:中山地带、低山地带、丘陵地带和平原地带,海拔高度150一1800米。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山地和丘陵占95%左右,平原占5%左右。被誉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净土”。与地貌特征相关,经济区划大致分为林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林区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主脊线的中山地带,有7000多平方公里。牧区主要集中在乌兰毛都低山地带,有8000多平方公里。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有45000多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95一145天,大部分地区110---13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450毫米,雨热同期,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日照在2800---3100小时之间,中南部地区10℃以上积温在2200---3100℃之间。从北向南气温、积温、光照、无霜期递增,而降水量、相对湿度则递减。
资源综述: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好,地上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牧、林、渔、旅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优势,开发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主要有“五大经济资源”。一、土地: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还有待开发宜农地200多万亩。土壤以黑土、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为主,总产稳定在35亿斤以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水稻面积已达到60多万亩,可发展到100多万亩,是全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水稻基地之一。二、草原:是著名科尔沁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4000多万亩,可利用草场3000多万亩,可载畜以640万个羊单位。牲畜总头数496万头(只),其中大小牲畜392万头(只),是全区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三、森林:是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兴安岭南麓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国家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基地之一。有林地面积3000多万亩,森林面积2000多方亩,林木蓄积量4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四、水源:水域面积5万多公顷,水资源总量50多亿立方米,居全区第二位。有嫩江水系、西辽河水系、额尔古纳水系、内陆水系4大水系,有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蚊流河、霍林河、哈拉哈河等200多条河流。年径流量4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装机23.4万千瓦。大中小型水库18座,其中察尔森水库库容量13.4亿立方米。可利用养殖水面近4万公顷,已利用养殖水面2万多公顷。矿泉和温泉更为丰富,特别是阿尔山矿泉水和温泉水,对关节炎、肠胃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五、旅游:有闻名于世的成吉思汗庙、葛根庙、察尔森水库、罕山公园等旅游景点,国家级科尔沁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风情浓郁的民族旅游村和景色宜人的草原风光,天成独秀的石塘林、天池、杜鹃湖等天然景观,被誉为“圣水神泉”的阿尔山温泉群。不仅山川秀丽,而且气候凉爽。尤其阿尔山市生态旅游条件非常好,境内有阿尔山、五岔沟、白狼3个林业局和内蒙古工人疗养院,现已开通阿尔山一松贝尔(蒙古国)二类口岸。正致力于建成集旅游观光、,疗养渡假、饮料保健、口岸贸易四位一体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边陲城市,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景点

阿尔山温泉、玫瑰峰、罕山成吉思汗庙、哈拉哈河科尔沁草原、摩天岭、石塘林、达格吐、大小神山、代钦塔拉、七仙湖草原、葛根庙、察尔森水库、好森沟、三角山、公主陵古城遗址、科尔沁珍禽自然保护区、翰嘎利水库、金界壕、鹿鸣湖、松叶湖、台来花草原、乌兰毛都草原、五里泉、五一会议旧址、杜鹃湖、柴河、图牧吉、杨树沟地下瀑布群、天池、兴安蒙古包旅游村、蒙格罕山生态旅游、翰嘎利湖生态、万豪蒙古大营、三潭峡。

历史沿革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兴安盟境内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大约在距今三千年至一万年间,兴安盟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这里是东胡人的游牧之地。汉、魏、晋时期为鲜卑属地。南北朝时期为室韦地。唐代时期,本地区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辽代为上京道泰州辖地。金代为临潢府泰州辖地。金朝在大定年间开始修筑规模宏大的金长城,总长近5000公里,在兴安盟境内通过的共有4条。元代,兴安盟地区归辽阳行省州所辖。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中国北方后,分封近戚功臣,兴安盟一带为其三弟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明朝为泰宁卫辖地。清代,居住在兴安盟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满洲八旗制度,拆散蒙古部落,编成盟旗,使其互相制约,无法联合。民国时期,延续了清代的蒙古封建王公制度,盟旗的设置和区域均未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震惊中外的“中村事件”就发生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的察尔森镇。此事外后来被日本侵略者作为一个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国东北的大好河山。1932年6月,兴安盟在“伪满洲国”统治下设立兴安省,省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王爷庙的日伪分子处于极度混乱状态。8月11日,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400多名青年军官学生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后来,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领导下,成为内蒙古人民革命斗争的一支武装力量。1946年1月16日,内蒙古东部葡些民族上层人士,在兴安盟的葛根庙召开了东蒙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蒙自治政府,并建立了东蒙自治军。兴安盟也同时成立,上属东蒙自治政府,下辖五旗一街:西科前旗、西科中旗、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扎赉特旗、王爷庙街。对兴安盟人民来说,最光荣、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推进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于1945年11月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946年3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的代表洪于承德,经过反复协商,4月3日正式通过决议,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民族区域自治不是独立自治。“四三”会议后在东部区成立了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5月15日,东蒙总分会在王爷庙召开节东部地区临时代表会议,宣布撤销东蒙自治政府,成立由东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动联合会双重领导的兴安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后,兴安盟的建制和归属,曾经变更了几次。1947年自治政府成立不久,兴安盟归自治政府直接领导。1952年,内蒙古成立东部区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兴安盟的建制随之撤销。原兴安盟与呼纳盟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1969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变更,原兴安盟的扎赉特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随通辽划归吉林省。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原建制,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回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仍属通辽。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建制,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