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运城市地图 >
新绛县地图
新绛县相关地区地图:

新绛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综合:200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7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49万元,增长5.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29万元,增长52.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19万元,增长24.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增长98.0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1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8%。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32.5:31.3调整为29.5:39.7:30.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比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农业:2006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稳定发展。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6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作物播种面积18.83万公顷,比上年略微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6%;油菜籽种植面积3.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1%;烤烟种植面积0.7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8.28%;蔬菜种植面积1.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4%。主要农产品在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16017吨,比上年增长1.57%;油菜籽产量54670吨,比上年增长5.23%,属历史最高产量;烤烟产量12986吨,比上年下降19.93%。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继续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6.67公顷,比上年增长2.72%,其中退耕还林513.33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育苗面积11.39公顷,苗木产量476.0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
工业: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98.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9%,比上年提高11.9年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84万元,增长148.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5480万元,增长13.47%。原煤、水泥、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891万元,是上年的22倍,产量销售率达99%;实现利润总额7695万元,是上年19.7倍;实现利税总额22461万元,是上年的24.7倍。
建筑业:建筑业发展下滑。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165万元,比上年下降20.4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影响而回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47万元,比上年下降24.95%。全县固定投资1338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8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改投资131477万元,比上年下降22.6%;房地产开发投资2325万元,比上年下降34.5%。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43万元,比上年下降38.87%。
贸易经济: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7557万元和22547万元,均实际增长13.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443万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764万元,实际增长35.6%。
市场物价: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涨势明显,交通和通信、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呈现略有上涨,烟酒及用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货物周转量414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31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和9.4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3748辆,其中:客车类1193辆,货车类934辆,摩托车类1621辆。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377户,比上年末增长7.89%;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12637户,比上年下降1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比上年增长5.26%;互联网用户3666户,比上年增长41.33%。
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6945万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15万元,比上折增长29.6%。全县财政总支出54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农业、水利和气象、教育、卫生、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费用、城市维护等支出增长较快。
科技:科技队伍稳定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有3848人,比上年增加112人。群众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
教育:2006年,全县各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继续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
文化: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日益活跃。全县组织了象棋、围棋、戏曲、卡拉OK比赛以及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截至2006年年底,全县体育场馆面积达312453平方米,公共馆藏图书773256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成就,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至2006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包括个体医疗诊所)438所,床位48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38人,全社会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秦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临汾旧城在今县城北25公里处(襄汾县晋城村)。长修故城在今县城西北15公里处泉掌镇。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置正平郡,邻闻喜、曲沃二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再徒稷山县玉壁。隋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唐武德元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代袭唐制。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明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年(民国26年)新绛县属山西省第九专员公署。1939年(民国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年(民国34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驻旧城。1945年(民国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8月,改称新绛县民主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喜北塬28村。1947年(民国36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本年秋以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力量,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塬一带。北为新绛县,属晋绥吕梁十专署。1948年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器梁十专署。专署与县治均驻今县城。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3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汾城等7县。1949年6月晋南专署成立(驻今临汾市),新绛属晋南专署。1949年底,运城专署成立,新绛属运城专署。1958年11月,新绛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61年11月,从侯马市析出,恢复新绛县建置,仍属晋南专署。1971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1979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2000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市,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

新绛方言

箩面雨lYmiany(毛毛雨),圪星哩gixieli(滴小点儿),滴点儿哩didianYrli(滴雨点儿),崖nie(高地陡立的侧面),堰nian(地边),道tao,路lYu,夹槽子地jiacaozIti(两边高中间低的地方),堡子buzI(有围墙的小村),岭liYng或lie(塬上地势高的地方),庄子pvYzI(居民点或小村儿),破五pYu(正月初五),小年儿xiaonianYr(冬至),年时niansI(去年),前年qiannian(去年的去年),大前年daqiannian(前年的去年),先前年xianqiannian,明早个miezaogY(明天),后日个hYuYrgY(明天的明天),外日个ueiYrgY(后天),大后日个dahYuYrgY(后天的明天),外后日个ueihYuYrgY,前日个qianYrgY(昨天的昨天),大前日个daqianYrgY(前天的昨天),先前日个xianqianYrgY,打起起daqiqi(拂晓),刚明儿jiYngmieYr(天刚亮),清早qiezao,前晌qianshY(10点左右),晌午过哩guYli(将近中午),晌午shY(ng)(h)u(中午),歇觉起来xiejiaokeili(下午3点左右),后晌hYushY(下午5点左右),日头压山YrtYuniasan(日落时刻),擦黑儿caheiYr(黄昏),昏影子huYnniezI(黄昏后星宿出现前),网眼儿vYnianYr(眼睛刚看不清),黑夜子heiiazI(冬天晚8点左右),深黑夜shYnhYia(冬天晚10点左右),半夜里baniali(午夜),交过夜jiaoguYia(凌晨2点左右),后半夜hYubania(凌晨5点左右),二股叉Yrguca(往车上装麦捆儿的铁叉),拚钩pankYu(起圈肥或摊禾秸用的铁钩),车棚子chapiezI(马车车厢),边椅子biannizI(马车车厢两边的支架),小鞍儿xiaonganYr(辕骡背上放背带的鞍儿),搭尾dai(连接后球楸与小鞍儿的鞍儿),暗眼ngannian(牲畜头上遮眼的罩或布),碾子nianzI(压麦沟的石头磙子),磙子guYnzI(压麦苗的石头磙子),拉拉车儿lalachaYr(小平车),推车子tueichazI(独轮车),翻车子fanchazI(推土车),茅斗子maodYuzI(粪桶),斗子dYuzI(水车上的提水工具),柳罐liYuguan(灌溉汲水的工具),籰子yezI(在田间井上提水工具类似辘轳),轱辘子gulYuzI(村内井上汲食用水的工具),绞水jiaofu(从井里汲水),杀地sati(第一次犁麦茬地),碾场nianchY(打场),推板tueiban(推着聚拢禾粒的工具),援yan(助人向前,如:援车<帮助推车>),助cYu(把躺着或倒下的人、物扶起来),堌qia(用双手搂住),摆bai(陈设,把手绢等放在水里轻轻洗一洗),提溜tiliYu(不经心地提着),勒lei(用绳子捆紧),扽duYn(用力猛拉),撮cuY(用簸箕收取),抄cao(用筷子由下向上取菜),刨pao(用钁头起物),盘pan(一段一段向前),扳ban(用手向下折),剜uan(用铁锨起物),挖ua(用勺子等起或取物),嚷rYng(批评、指责),折zh9i)e(倾倒,如折上一壶酒),浮fu(游水),匾bian(把袖子、裤腿或长出来的东西卷起),闪了shanla(用力过猛挫伤了),拿na(推拿),不掠bulY(抚摩),扎za(把两件轻小的什物绑在一起。也表示刺的意思),闹nao(吵闹,用药毒或中毒),捞lao(从水中间苗儿,如:捞稻),毛mao(害怕),拳qyan(弯曲),谢承xiechYng(感谢),承情chYngqing(感激),受不的shYubudi(忌恨),撇pa(向外分离,如:撇了一枝儿,腿撇开),撇pie(从液体表面轻轻掠取上面飘浮的东西),不平整bupiezh(i)e(嫉妒,不高兴),指甲草zIjiacao(风仙花),西风莲xifYnglian(大丽花),骨斗儿gudYuYr(花蕾),软枣儿树vanzaoYrpfu(黑枣树),苔菜taicai(莴笋),丝瓜sIgua(丝瓤象丝的瓜,可食用),搅瓜jiaogua(瓜瓤可搅成糊状,可食用),蔓荠manjie(蔓菁),芥圪塔jiegida(荠菜),圪蚂菜gimacai(姜芋),地楼儿dilYuYr(地下根瘤,形似海螺,下圆上尖。常做咸菜),小叶儿树xiaoieYrpfu(小叶杨),苦蕖kuqy,芙蕖fuqy,哗啦啦树hualalapfu(大叶杨),马齿maci(马齿苋),抓地龙pvatiluYng(蒺藜),地菜ticai(春天麦地里的一种小草,可食用),刺ci(棘或针状的东西),刺荆cijie(荆棘),木荆mujie(蒲公英),地老鼠tilaofu,黄鼠huYfu,黄鼠狼huYfulY(黄鼬),蛄蝼子gulYuzI(蛄蝼),圪蚂泡gimapao(地蚕),圪桃虫gitaopfYn,不鸠儿bujiYuYr(斑鸠),谷热虫gurYupfYn(布谷鸟),雨呱呱yguagua(将下雨时天空的飞鸟),花蛛蛛huapvupvu(棉蚜),螺虎luYhu,油汗iYuhan,汗虫hanpfYn,坡鸡子pYjizI(雉鸠),角角儿jiYjiYYr(角雉),吸吸虫xixipfYn(蚂蟥),蹦蹦虫biebiepfYn(按背即向前跳的一种黑色甲虫),明火虫miehuYpfYn(萤火虫),撇服玛玛piefumama(蚂蚁),妮儿nier(女孩),黑儿heier(男孩),谢秀xiexiu(星星),月灭呀yuemieya(月亮),日头ritou(太阳),妹站meizhan(麦子),玉涛付yutaofu(玉米),赢四四yangsisi(西红柿),狗子gouzi(屁股),刮分里guafenli(刮风了),陪菜peicai(白菜),干设加ganshejia(干什么去),么有moyou(没有)

历史文化名城

1993年,经山西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新绛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部、国家文物局(90)建规字第378号文件要求,新绛又被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新绛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绛特产

绛州木版年画:绛州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较杨柳青、杨家埠、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最早见于北宋《佛说北斗七星经》之雕版插图。据《山西概况》载:“目前已有实物证明,最迟于北宋初在今山西新绛就有了古代雕版书。”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或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绛州亦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至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其时绛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之说,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十多个省市,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绛州木版年画艺术价值极高,其中《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辑。冯骥才先生到新绛考察后认为:“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新绛县是我国18个木版年画传统产地之一。当地木版年画制作始于宋、成熟于明清、兴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年产年画50余万幅,远销华北、西北诸省。
二天门: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二天门画店)多年来从事绛州木版年画收藏、整理、研制工作。该所现存有各个时期的木板、年画,是十分珍贵的木版年画资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10年4月18日-21日在潍坊召开的全国木版年画联展会上该所参展作品《麒麟送子》、《教子》获得金奖。绛州木版年画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经过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蔺永茂经常亲临指导,现已开发出数百种绛州木版年画系列产品,每幅作品大都均可以做出黑白、彩绘两种形式作品,也都可以软片(带纸袋)、精裱内芯、精裱轴画(带盒)、精裱镜画等形式出售。山西新绛县木版年画研制所所长吴百锁,新绛县二天门年画社创办人。为了保护和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珍贵民间文化遗产,他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绛州木版年画上。现今,他拥有各个时期的原有老木板400余块,各个朝代和地区的原有老年画300余张。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他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争先发展”以及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尽快把新绛建成“三晋富县”的目标要求,以顽强拼搏、负重赶超为发展主题,坚持“以事论官”的选人立场和用人导向,不断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全力实施事关新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1411”战略工程,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1411”工程即一团:组建绛州绿蔬菜集团;四园:建设生态农业先导园、民营商贸园、轻纺工业园、煤化工业园;一城:兴建绛州学府城;一线:开发名城景点连接线。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力争苦干3—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再造一个新绛县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2005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7平方公里。目前,“1411”工程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已上项目96个,总投资达到10.5亿元。绿色农业、民营企业、教育产业、名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继成为北京市“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后,又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先导园、民营煤化工业园、民营轻纺工业园、民营商贸经济园及绛州学府城建设整体推进,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工程。东环路汾河大桥建成通车,龙兴广场、文庙广场竣工开放,县城街道的硬化、亮化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名城增添了光彩。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1134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长35.52%,增幅名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增长5.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突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把“顽强拼搏,负重赶超,与时俱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确定为2004年工作的主题。围绕“1411”工程,推动绿色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流通、教育产业、名城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力争比原计划2005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一个翻番,财政收入在2000年7122万元基础上2004年力争达到1.4亿元,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再经过3—5年持续不断的跨越发展,提前三年实现第二个翻番,为后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全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受教育程度和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