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新竹县地图
新竹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雪霸国家公园,叁山国家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万瑞森林乐园、观雾森林游乐区,狮头山风景区,游乐园区:小叮当科学游乐区、六福村主题游乐园、金鸟海族乐园、大圣度假游乐世界,北埔冷泉,鸳鸯湖自然保护区
清泉部落风情:清泉位于五峰乡桃山村,为一泰雅族部落,日据时代即以温泉闻名,四周山峦环抱,上坪溪流贯其中,两岸交通以吊桥衔接;独特的山村型态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让这里流露迷人的风情。清泉温泉其水质无色无臭、透明的弱碱性碳酸泉,水温约摄氏48度,可饮可浴,据说长期沐浴浸泡,可治疗不孕症、皮肤病和肠胃炎等疾病。规划完善的温泉馆,馆内拥有8间个人浴室和3座泉温不等的大众池,浴池采半露天设计,以石头铺砌而成,并有小巧的人造瀑布自屋顶流泻,精巧而人性化的设计,为清泉重拾昔日风华。除了温泉,优美的吊桥风光亦是清泉胜景之一。发源自五峰南界的爷巴堪溪和霞喀罗溪,汇流成上坪溪后,一路穿山越岭向北而去。流经清泉处,山谷渐宽、水势渐缓,泰雅族人分居在两岸的河阶地上,以吊桥跨溪衔接,形成独特的山村型态。游憩步道沿着两岸山壁而建,将4座吊桥连成一气,方便游客寻幽搅胜。漫步其上欣赏溪谷风光,小巧的清泉瀑布自山壁翠林中奔泻而下,气韵清新动人。走过吊桥,沿着石板矮墙的阶梯拾级而上,尽头就是清泉天主堂。多年前,美籍神父丁松青写的“清泉故事”,由作家三毛翻译成书,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小山村的风土民情,使得这里一夕成名,吸引许多人前来拜访。清泉的晨昏皆美,值得慢慢游赏,村里有原住民经营的民宿,设备虽简朴,亲切的招待却令人仿佛回到乡间老家般轻松自在。来此住上一宿、泡个温泉,可洗尽一身疲惫,享尽自然情趣。
内湾风景区:内湾位于头前溪上游的油罗溪畔,背倚麦树仁山,是新竹县横山乡最东边的村落,亦是内湾支线铁路终点、尖石通往平地的出入口。风光的历史和山水吊桥美景,仍吸引着游人至此寻幽访胜。沿往老街的途中,首先来到广济宫。这座建庙不及百年的小庙,见证了内湾聚落由河畔迁徙至高地,更说明了不同族群的居民在内湾逐渐融合的过程。自庙前台阶拾级而上,穿过日式石灯、雕刻精致的古代石狮,登上广济宫,百年岁月仿佛就在这里浓缩。已停业的内湾戏院,是台湾少数保留完整的木造古董戏院之一,独留空房供人回味往日情怀。许多电影如“春秋茶室”、“黑皮与白牙”、“多桑”都曾以它为故事场景。流经村前的油罗溪,当地称为内湾溪,优美怡人的风光,曾以“内湾垂钓”名列新竹八景。至今仍留存了攀龙、内湾、北角三座吊桥,为青山绿水增添几许韵味。北角吊桥是新竹县内最长的吊桥;内湾吊桥到攀龙吊桥间则有步道相连,一路上绿荫浓密,是散步健行的最佳路线。吊桥下溪谷宽广,河水碧绿,水浅流缓,溪畔古松林苍翠成荫。乘车风向标:1、自新竹火车站搭内湾支线铁路,于内湾站下车。2、自竹东搭往那罗、梅花、新乐、煤源的新竹客运,于内湾站下车。
司马库斯古道:司马库斯古道西起新竹县尖石乡的新光部落,经司马库斯,东迄宜兰、新竹交界处的鸳鸯湖,直线距离大约11公里,但一路曲曲折折,实际步程达50公里。古道昔为尖石后山泰雅族居民进出宜兰大同的要道,而且直到产业道路通抵前,司马库斯居民的出入、补给,仍充分仰赖此步道。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司马库斯是台湾唯一无公路通达的部落,给外界的印象遥远而神秘,向有“黑色部落”之称。古道之旅由新光展开,由司马库斯东行,大致沿着等高线蜿蜒入林,由于神木群的发现,使得这段古道维修得相当好。愈接近鸳鸯湖,潮湿的气氛愈明显,所有的树木、石头上,均包裹了厚厚一层青苔、地衣,大气仿佛吸饱了的海绵,随时挤得出水分。鸳鸯湖湿气浓重,云雾常年不化。乘车风向标:1、无公车直达新光,游客可自竹东包车上山。2、由宜兰火车站前搭往巴陵的宜兴客运至栖兰工作站下车,沿100号林道步行17公里可抵鸳鸯湖入口。特别提醒:1、走访司马库斯古道,宜安排三天两夜。2、司马库斯古道属难度颇高的中级山,须办理甲种入山证。

历史沿革

新竹县的开拓始于竹堑古城,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新竹县管辖区域:东为大溪区角板乡马波坤山顶,位于东经121°28′34″;西为苗栗区苑里镇房里,位于东经120°37′17;″南为大湖区卓兰乡卓兰,位于北纬24°17′10″;北为桃园区芦竹乡坑子口,位于北纬25°7′9″。北横切桃园台地,大嵌溪河谷及阿里山山脉划一线与台北县为界,东以玉山山脉的分水岭与台北、台中二县为界,南以大安溪河谷与台中县为界,西临台湾海峡,内涵新竹市。面积满潮时为4342.8727平方千米,人口777637人。管辖新竹、中坜、桃园、大溪、竹东、竹南、苗栗、大湖等8区,共42个乡镇(10镇、32乡)。县政府初设于新竹市,后迁于桃园区桃园镇,以桃园郡役所为县政府。1948年12月5日,苗栗区通霄乡改为通霄镇。1949年3月,撤销大溪区。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原新竹县合新竹市分为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新竹县管辖新竹市及新竹、竹东二区,计1市(7区)14乡镇,326060人,面积1482.4654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新竹市。1953年4月1日,竹北乡的旧港里划归新竹市;大眉村内的松柏林划归红毛乡,设立松林村。1956年7月1日,红毛乡更名为新丰乡。1982年7月1日,新竹县新竹市及新竹县香山乡合并改制为省辖市,称为台湾省新竹市。1988年10月31日,竹北乡改制为县辖市竹北市。

特产资源

甜柿,水蜜桃,海梨柑,桶柑,东方美人茶,高接梨,柿饼

行政区划

清康熙22年(1683年)台湾并入清朝版图,竹堑归诸罗县管辖,始有汉人至此开垦。雍正元年(1723年)竹堑改属淡水厅;至光绪元年(1875年)淡水厅分为淡水县与新竹县,竹堑改称新竹并首度设县。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本县改隶台北县为新竹支厅;1901年合并新竹、桃园厅为新竹州,下置8郡(包括今桃、竹、苗等地),州治设于新竹郡(今新竹市)。民国34年(1945年)台湾光复,同年成立新竹市政府,下设7区,包括现今新竹市及竹东、宝山等地;翌年,除省辖新竹市区外,就原新竹州疆域之新竹、桃园、中坜、苗栗等地改置8区,设置新竹县政府,并迁移县治于桃园。民国39年(1950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将新竹县区划分为桃园、新竹、苗栗3县,原省辖新竹市成为新竹县县治;民国71年(1982年)7月1日,新竹市与香山乡合并升格为省辖市与该县分治,并同时将县治迁建竹北市,目前本县共辖有1市3镇9乡。县辖市:竹北市,镇:竹东镇|新埔镇|关西镇,乡:新丰乡|峨眉乡|宝山乡|五峰乡|横山乡|北埔乡|尖石乡|芎林乡|湖口乡

教育事业

中国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大华技术学院

交通情况

·铁路,·纵贯线湖口车站,新丰车站,竹北车站,·内湾线,竹中车站,上员车站,荣华车站,竹东车站,横山车站,九赞头车站,合兴车站,富贵车站(原名南河车站),内湾车站,·高速铁路,台湾高铁在本县竹北市设有高铁新竹(六家)站。·高速公路,国道一号、国道三号均经过本县,并于宝山乡设置新竹系统交流道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