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川镇地图
英川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建镇20年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全县最大的水果基地,面积3512亩的英川密梨基地就在英川镇境内。英川田螺、英川南瓜籽等农副产品小有名气。英川菇民戏、英川木偶戏远近闻名。近年来,该镇成立了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了部分英川籍社会能人担任咨询委员会委员,做到集思广益,聚智借力,使该镇的工作思路更具实践性、指导性、前瞻性。具体做法是:一是掌握基本情况,建立社会能人信息库。通过全镇普查的方式摸清社会能人的基本情况,将这些资料分析归纳后输入电脑,建立百名社会能人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联络制度,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要求镇党政班子成员各自联系8—15名社会能人,不定期与联系人员交流,听取建议和意见,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服务家乡的积极性。三是成立组织,明确分工。首期从百名社会能人中聘请具有代表性的七人组成咨询委员会,由镇政府发出聘任书,明确各人分工,构成政府“智囊团”。四是发挥“智囊团”参谋作用,提高政府决策水平。镇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一个月之前,均以书面方式将决策的背景资料、决策的目的意义告知咨询委员会成员,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去调研、去思考,并在决策前夕召开座谈会,听取“智囊团”的意见。五是接受咨询委员会监督,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及时将决策落实情况和决策修正情况反馈给咨询委员会成员,接受监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35万元,粮食总产量388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
自然环境
英川镇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峦叠嶂、群峰林立、高耸入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主要山峰马头山海拔1610米以上,猪窟岘海拔1595米,香炉尖海拔1507米;寨后山、天师岩、箬寮尖等海拔无在1400米以上;隔叶坪、牛赤坪、企额林、驮洋岘、铁尊岩等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英川镇区周围梅山寮、叶毛寮、西夭尖山峰海拔为800—900米左右。多山多水,与庆元县境分水,主要山口合湖隘通往庆元县境。发源于庆元县百山祖的黄谢坪坑汇入荚川港;白坦、箬寮、凤洋、张川诸水北出黄洋口入英川港;南部黄水坑东入簇川港。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开发的电站有15座,全县最大的库容水电站,装机4万千瓦的英川水电站就在英川镇境内。
地质条件
英川镇区(未开发地带)表面有3—5米厚为含粉砂质粘土:黄色、中密、稍湿,含砂20—30%,系残破积成因,下层为二长花岗岩。沟谷处见不同程度基岩裸露,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中等风化。岩体未见裂隙发育,山谷其它地覆盖1—2米厚的残坡积层。整个山体未见陡崖、危岩及孤体立岩体。据国家地震局南京地质大队研究资料,我省各地地震烈度均在Ⅱ—Ⅲ度,本地区工程建筑的场地烈度将低于基本烈度Ⅱ。
资源情况
英川地属县西南低中山林、粮、食用菌、牧、药综合农业区。镇域耕地面积7875亩,占总面积的4.7%。耕地包括水田、旱田和农民自留地。全镇林业用的面积为127219亩,占总面积的70%。英川镇处于山区,靠山、养山、吃山,坚持做好“山”的文章。重点开发英川板栗、高山蜜梨、薄壳田螺、田鲤鱼、木本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让这个地处偏远的小镇向世人展示了它独有的魅力,这里有英川高山蜜梨、田螺、南瓜籽等绿色食品。
文化教育
该镇设初级中学两所,小学53所,医院1所,卫生院3所。有邮电局、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队、供销社、农村合作基金会、营业所、信用社、工商所、税务所等机构。这里有英川菇民戏、木偶戏、龙灯庙会等特色文化。
丽水沿革
该镇驻地英川村,明为鸣鹤乡升天西里,清属三都,民国20年(1931)建乡,属第三区。199O年建镇,1992年撤销黄湖乡、隆川乡扩镇后,东邻鸬鹚乡,南连沙湾镇、秋炉乡,西南与庆元县交界,西北与龙泉市接壤,北倚葛山乡。辖英川、坑坪、董川、底洋、梅崇、叶坪头、耀洋、王宅、金林、新村、咆岱、黄谢圩、外处坳、石崇、湖后、木耳口、茶园、温堆、隆川、黄洋口、白坦、隆下、张川、寨后、风掸25个村民委员会,88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