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疆电子地图 > 伊犁州地图 >
伊宁市地图
伊宁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条件

土壤:按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伊宁市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土、灌耕土,其他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绝大部分。潮土是在草甸上开垦种植演化而来,它的形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群众称之为下潮地,有机质含量高,据测定399个耕作层养份分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8%,土地肥沃,抗旱力强,但杂草多,主要为水旱轮作。
水系:伊宁市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即有人民渠、北支干渠、团结渠和十多股泉水。北支干渠和人民渠为伊宁市主要的两条灌渠。人民渠引灌溉,经市区北部5公里处由东向西流过,在伊宁市境内流程为24.8公里,进入市区流量为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为9-10立方米/秒(改建后进入流量为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为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干渠灌溉面积9333.33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70%,其余30%的耕地由团结渠水和泉水灌溉。伊宁市内泉水较为丰富,从东至西有泉水十多处,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因而形成资源极为丰富、而且水质比大河水良好的伊宁市的泉水系。经查测,得其平均流量为6.8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2.16亿立方米,4—9月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约为0.904亿立方米。其所以能保持此储量,主要原因是补给来源较多。北山沟的地表水年径流量为3.55亿立方米,渗漏的年径流量为1.881亿立方米,补给了地下水;人民渠、北支干渠等灌溉渠道渗漏的年径流量为0.703亿立方米,补给了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带地表水年径流量为2.16亿立方米,其余0.4亿立方米均渗入伊犁河排走。泉水的利用率目前只有20%左右。
伊犁草原植被: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宁市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典型类型。自然植被为具有短命植物蒿属半荒漠草原类型,以冷蒿、茵陈蒿、早熟禾为主。但平原区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开垦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

伊宁优势

节点优势:已与霍尔果斯口岸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机构成联结中亚―—东欧与祖国内陆―—沿海的重要的经济枢纽和主要通道,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打造伊宁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
高地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组装项目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建陶为主的建材业、煤电煤化工产业、以纺织、服装、家电等其他轻工类产品为主的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正在加紧建设的“三园一区”(建材园、轻工业园、汽车园、国际商贸物流区)将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的打造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进而将使伊宁市成为国家主要面向中亚市场的重要的制造业和商贸业基地;辖区现有的国家重点师范院校―伊犁师范学院和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可为“中心”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市场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商圈已具雏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伊宁市集聚的态势,又为“中心”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伊宁市在州直八县二市中,GDP占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第一位,批发零售额占第一位,财政收入占第一位。其中,周边八县一市人口近218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占州直的63%。可见,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伊宁市具有一定高地优势。
通道优势: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西部大开发以来,伊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完善。精伊霍铁路的通车,将使伊宁成为欧亚大陆桥通道枢纽;清伊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使伊宁市至乌鲁木齐的距离由原来12小时的行程缩短到7小时;正在筹划扩建的伊宁机场项目的完工,大大拉近了我们伊宁市与内地的直接距离;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加速建设,加快了通向中亚的经贸合作发展,拓宽了商贸通道。目前,以公路、铁路、民航为框架,东西贯通、南北交汇的开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为伊宁市吸引投资和扩大贸易规模创造了新的条件,伊宁市将成为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联运枢纽,欧洲贸易的最大通道,进而使伊宁真正成为能够适应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增长区和里海沿岸经济增长区经济连接互动非常重要的枢纽和桥梁。这些特殊优势及其效应的逐步释放,将使伊宁市处于一个新的具有很强后发优势的地位,稳居伊犁河谷区域经济圈的核心区,同时也将成为新疆乃至西部最具潜力的经济新区。在中国进军中亚、西亚的开放格局中,伊宁市所具有的这些区位、资源、市场等各要素的绝对优势,自然使伊宁市成为西部大开发热潮中的投资热点首选之地,直接进入了区域性经济大循环中,并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枢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西梯次转移,大企业大集团寻求低成本扩张,给我们带来参与企业重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策略的现实机遇。目前,伊宁市承接东部发达地区整体产业转移,建设面向中西南亚和欧盟市场的以建材、汽车、轻工类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商贸物流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动力已经具备。

自然资源

现有河谷(滩)次生林406公顷,沿伊犁河北岸呈带分布,主要树种有沙棘、杨柳、野沙枣、大叶小蘖、蔷薇等。次生林区风景秀丽。为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市林业局已做出规划,在次生林区增设景点和游乐设施,修建游园小路、园林和服务设施,建成多功能的“森林旅游公园”,以满足人们旅游度假需要:北部山区有600公顷的自然林资源,主要品种有野杏、苹果等,亟待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资源:伊宁市主要养殖动物有天山马鹿,市动物园内养有鳄鱼、虎、熊、狼、猴等,还有鸟类,主要用于观赏。天山马鹿全身都是宝,因而是伊宁市各族人民养殖的主要动物。现有天山马鹿养殖户140余户,总量近400头,年产茸量4000公斤左右(干茸)。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宏观协调和精心组织下,伊宁市已基本形成全疆鹿茸集散地、交易中心,每年可集中交易、销售鹿茸1-1.2万余公斤,主要销往韩国、东南亚各国和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药材经营加工部门等。现有鹿茸加工企业10余家,天山鹿茸已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动物产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扩大养殖,开发鹿茸系列产品,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拓宽国内销售市场和国际贸易市场,有待挖潜。
苗圃资源:伊宁市有固定的苗圃13个,总面积26.7公顷,年产各类苗木130-万余株(其中国营苗圃1个,面积13.3公顷)。培育苗木的种类有杨树、柳树、苹果树、杏树、桃树、槐树、杉树、松树、柏树等。观赏花卉主要有月季、榆叶梅、贴根海棠、丁香、枫树等,苗木种源有乡土树种、内地及南方高档观赏花木,常规造林苗林自给自足。培育优良花草树木为城乡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促进园林建筑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水利资源:人民渠水系:是以喀什河为渠首的大型调水枢纽工程,引入总干渠后,分人民渠、团结渠和北支干渠,市境内流程分别为24.8公里、1公里和8公里,灌溉面积1.1万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83%;年引用水量0.8亿立方米,全市的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赖这些灌渠供给。泉水水系:伊宁市处于伊犁河谷北岸的二级阶地与冲积-洪积扇区前缘交界的部位,境内有十余条处泉水。各处源头均在人民渠以南,从托格拉克公路经喀尔墩乡至乌伊公路以北一带。各泉水沟的形成,主要是沟的两侧,泉水渗出汇流而成。80年代初测定年平均流量为6.5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2.l6亿立方米,年平均引用水量为0.42亿立方米,其余水汇流入伊犁河。受地形限制,泉水利用较低,灌溉面积为2333.33公顷,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17%。为了便于管理,市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对泉水系进行实地普查,将14条支泉水分解成5个渠系,测定其总长为48.38公里;经市防疫站水质检验,泉水水质优于河水,适合灌溉农田、工业及人畜饮用。市郊北部山区共有7条冲蚀沟(称北山沟),大部分冲蚀沟深度在15~30米,沟深水少,为雨季性洪水沟,引用水量很少。伊犁河流经伊宁市3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8.06亿立方米,现未能为本地利用,原因是高程低于市区。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伊宁市的地下水主要有渠系渗漏和北山河渗漏补给,水源丰富,而且水质好。由于受地形及排泄条件的限制,地下水埋深度不一,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北部的地下水埋深度在30米以上,沿人民渠两侧在10~20米之间;城市区北面泉水溢出带及其两侧在0.3~10米之间;因伊犁河的天然排泄作用,城市南部地下水埋深在20米以上。地下水水质大部分良好,呈透明状,偏碱性,pH值在7.3~8.5之间,总硬度在8.35-19之间,矿化度为0.3—1克/升,有害离子浓度低于生活用水标准,因此,伊宁市地下水资源是良好的生活及工农业水源。90年代初,城区及农村自来水总供水量为2261.367万立方米,其中城区自来水供水量1811.367万立方米,农村改水防病工程年供水量45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补给条件较好,主要是北山沟的皮里其河、吉尔格朗沟和铁厂沟,其次是人民渠和灌溉水的渗漏补给。该区域含水层的平均厚度为50—100米,岩性多为中粗砂及砾石砂层。经测算,地下水补给总量为3.463亿立方米,其中泉水排泄量为2.15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为0.22亿立方米。当地下水位变幅为0.5米时,调节储量为0.845亿立方米,尚有0.239亿立方米未开采地下水排泄入伊犁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储量比较丰富。

农业发展

伊宁市农业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如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伊宁市全年日照时数为4443小时,因地理纬度偏高,生产季节4-9月,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可达2509小时,对长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别是6-8月各月日照时数可达300小时,为喜温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太阳辐射全年总量为134.5千卡/平方厘米,80%的生产季节热量均在127.5千卡/厘米,温度≥0℃期间为112.444千卡/平方厘米,≥5℃期间为103.2千卡/平方厘米,≥10℃期间为9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总辐射量以生长季节最丰富。光能潜力:据伊犁气象台测算,伊宁市全年生理辐射量为64.6千卡/平方厘米。1980年全市冬小麦平均单产233公斤,光能利用率为1.5%;玉米单产324.5公斤,水稻241.5公斤,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5%-0.8%;高产试验田,光能利用率达4%~5%。若肥、水、热条件合乎理想,各种作物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伊宁市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是伊犁河谷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巴彦岱至界梁子牧场一带最丰富,全年农区平均温度为7.7℃一8.7℃,气温年变化十分明显,以1月最冷,7月最热,冬季最长,春长于秋,夏季最短。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份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伊宁市农业生产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的气候中形成了明显的栽培特点。1981年6月成立了农业区划办公室,对市郊农业进行了区划,区划的原则是以栽培现状为基础,以今后发展趋势为导向,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类似性,农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保持乡村结构的完整性,分成三个农业区:
南郊平原园艺区其范围东起吉尔格朗沟,西至扎依木克沟,北以城区为边界,南到伊犁河北岸包括今塔什库勒克乡、汉宾乡四村、喀尔墩乡的三、四村,土地面积276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耕地1546.67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1%。该区气候条件好,地势平坦,泉水灌溉,是历史上果园、菜园集中的地方,也是粮食高产区。1987年果园面积266.07公顷,菜园面积244.13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6%和78.2%,粮食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1%。
东西郊平原粮油区其范围包括托乎拉克乡、克拜克于孜乡、园艺场和喀尔墩乡一、二、四、五村、汉宾村、巴彦岱镇的10个村,土地面积1.7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耕地面积9233.33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本地区地势平坦,土地开垦较多,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历史上的粮油区,生产潜力大,近年还发展了甜菜和果园。
北部山地饲草饲料区其范围包括界梁子牧场和巴彦岱七村,土地面积3.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耕地186.67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2%。本区有可利用的草场2.13万公顷,是理想的牧业基地,在海拔900米处有良好的逆温带,是苹果越冬的好基地。1985年,在这里建立了优质苹果商品基地,至1995年建成千亩规模,至2000年将建成千亩千吨优质果品基地。

对外贸易

伊宁市是东西陆路交通的要冲,地缘优势突出,对外开放的条件优越,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早在汉代,就已形成了一条古丝绸通道,不仅沟通中亚各地和西亚,也有许多支线联接南亚和欧洲各地,历史上的伊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繁华商埠。1989年元月,伊宁市被国务院定为开放城市,1992年又被确定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并在市区内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使这一古丝绸商埠重镇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的伊宁,是伊犁河谷的物资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连接霍尔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尔特口岸的中心城市,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

行政区划

伊宁市辖8个街道、1个镇、8个乡:萨依布依街道、墩买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赞其街道、都来提巴格街道、琼库勒克街道、艾兰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巴彦岱镇、英也尔乡、汉宾乡、塔什库勒克乡、哈尔墩乡、托格拉克乡、克伯克于孜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市境内有:伊犁州原种场、伊宁市园艺场、农四师良繁场。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西路。

畜牧林业

伊宁市草场面积,总计6.67万公顷。其中中夏草场1.93万公顷,冬草场1.13万公顷,春秋草场3.33万公顷,四季连片草场2,666.67公顷。市境内春秋草场分布在海拔700~2,000米之间,利用面积2.93万公顷,草量3,500公斤鲜青草。春秋场载畜量4万只标准畜,中夏场0.35万只,利用率88%。
草场类型:Ⅱ荒漠草场放牧场分布的有Ⅱ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场亚类、7蒿类-半灌木,小苔草放牧场型。分布在阿尔乌图村以南的全部春秋草场,海拔高度700~1500米,降水量250—400毫米,单产80公斤鲜青草,草高20—30厘米,等级属中等。Ⅲ干旱草原草场分布的有Ⅲ6山地干旱草原放牧场亚类、10蒿类草—杂草丛生禾草放牧场型,分布在阿尔乌图村以北到江格子哈拉海一带。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草高60厘米,单产190公斤鲜青草。V草甸草场分布在伊宁市的有V12山地草甸割草放牧场亚类、24山麓禾草—豆科草-杂草放牧场型。包括的是界梁子牧场科尔特克其中夏场,海拔2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单产290公斤。
畜禽品种资源:马本地品种有哈萨克马、伊犁马。伊犁马是以哈萨克马为母本,与奥尔洛夫马、布琼民马、顿河马等多品种杂交方式,经过长期选育培育成的品种。伊犁挽马以哈萨克马、伊犁马为母本,与顿河马、奥尔洛夫马、阿尔登马杂交培育而成。驴伊犁驴,是新疆驴的一部分,是古老的原始品种,由亚洲野驴驯化而来的。1967年界梁子牧场从西安引进20多匹关东驴,体高同骡,部分与伊犁驴杂交,后代不多,繁殖靠自然交配。牛有少量的哈萨克牛、新疆褐牛、阿拉托乌牛、瑞士褐牛、鲁西黄牛科斯特罗姆牛、西门塔尔牛、黑白花奶牛、夏洛莱牛及各品种的杂交后代。奶牛品种改良历来很受重视,60年代就开始实行严格的选种选配扶助交配制度,70年代实行常温配种,80年代实行冷配技术,1985年后,实行指令性冷配制度,90年代实行合同式冷配制度。绵羊以新疆细毛羊为主,还有15%的哈萨克羊、哈萨克羊与阿勒泰大尾羊的杂交后代、新疆细毛羊与美利奴羊杂种公羊的杂交后代、新疆细毛羊与波尔华斯杂种公羊的杂交后代。过20多年的杂交改良,至1998年达到新疆型澳美羊标准的有1万多只。山羊伊犁山羊是新疆山羊的一个分支,是古老原始品种,主要分散在草原畜牧业的放牧群中,当做带头羊,繁殖主要靠自然选种选配方法。自1987年以来从乌鲁木齐、阿克苏引进绒山羊,在巴彦岱镇阿勒乌图村的山羊群中进行杂交改良,深受牧民的欢迎。猪因伊宁市农区主要居住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猪年饲养量少于400~500头。主要方式是购进仔猪,自繁少,品种多样,有伊犁白猪、巴克夏、约克夏等。鸡伊犁鸡最初是锡伯族人民移居伊犁时带来的鸡种,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土产有伊犁乌鸡,引进品种有来航鸡、洛克鸡、澳洲黑、芦花鸡、九斤黄、吐鲁番鸡等。鹅伊犁鹅由野鹅驯化而来。鸭伊犁麻鸭从内地和前苏联引进,经长期培育而成。经济动物主要有伊犁马鹿、水貂、大白兔、水老鼠、旱獭等。伊宁市素有“花园城”、“白杨城”、“苹果之乡”的美誉,是镶嵌在祖国西部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1986年基本达到农田林网化标准,1991年基本达到平原绿化标准,1994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
人工林资源:伊宁市占地面积为5.75万公顷,其中灌溉耕地面积1.07万公顷,灌溉耕地面积占52.7%以上。现有人工林5625.7公顷,其中经济林2482.6公顷,用材林1348.4公顷,防护林771公顷,次生林406公顷,四旁林591公顷,苗圃26.7公顷。经济林年产鲜果358万吨,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2500立方米。生产鲜果种类有苹果、杏、桃、李、葡萄等;主要木材种类有杨树、榆树、柳树、果木等;林产品加工业主要有果制品加工(果脯、果酱、罐头、果汁、饮料等)、木材加工(板材、胶合板、刨花扳、家具制作等)、野生动物产品加工(鹿茸、中成药、保健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