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地图
裕安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裕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裕安源自六安古县,追溯上古,禹封皋陶于六地,六安故称皋地,皋陶因修章秉法被誉为司法鼻祖。经千年风尘,皋地凝聚古风古韵,成为六安文明发祥地。及至近代,革命风起云涌,裕安热土血火浸染,彪炳共和国史册。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重要组成部分,苏家埠战役、六藿起义以其光辉战绩而永载史册;这里走出了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独山暴动领导人周名狷之、革命文学家蒋光慈;这里涌现出32位开国将军,成为全国九大将军县(区)之一;这里有全国保存完最完整的苏维埃政权旧址——独山革命旧址群落。迎着新世纪的曙光,1999年12月28日中共裕安区委挂牌成立,裕安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行政区划:裕安区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鼓楼街道、西市街道、小华山街道、苏埠镇、韩摆渡镇、新安镇、顺河镇、独山镇、石婆店镇、城南镇、丁集镇、固镇镇、徐集镇、分路口镇、江家店镇、单王乡、青山乡、石板冲乡、西河口乡、平桥乡、罗集乡、狮子岗乡。
老区改造
裕安区老城区改造作为六安市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已经摆上市委、市政府和裕安区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相继出台了鼓励外商、国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引进人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吸引外商投资。预计五年内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亿元,基本完成老城区全面改造和火车站前区开发。届时,一个环境优美、道路通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裕安城区将崛起在皖西大地上。
商业发展
裕安区商贸繁荣,市场稳定。199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4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为4.8亿元。城区东大街、黄大街、古楼街、紫竹林、南门市场形成以轻工、纺织、服装及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具有较大辐射能力。苏埠、固镇、顺河、徐集等地建成以大麻、羽绒、蔬菜、粮油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省内外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区个私经济方兴未艾。云集黄大街、东大街、云路街的服装、百货批发经营在全市占居主要份额;新安、顺河、固镇、苏埠的羽绒、麻类等个私经济逐步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
自然环境
裕安区依山带水,风土宜人。大别山枕卧西南,淠河纵贯东部,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绵延起伏。西南为山区,西北为丘陵,东部为湾畈区。著名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淠河总干渠穿境而过。
气候条件
裕安区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降水量600—1300毫米之间,无霜期200天,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基础条件
裕安区农业基础条件优越,是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主要灌区。山、岗、湾、畈都有,宜农宜林,山区经济、高效农业等各具特色。1999年农业总产值达6.12亿元,粮食总产量33.44万吨,油料总产量2.34万吨,水产总产量1.35万吨,生猪、白鹅饲养量分别为21.8万头和72.7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95元。农业结构不断优化。1999年,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8%,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35%。全区围绕裕康大米、皖西白鹅、六安大麻、六安瓜片、皖西奶牛、无公害蔬菜等6个特色产品,初步建成六大龙头企业和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裕安区工业经济结构不断改善,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正在形成。全区拥有纺织、机械、食品、轻工、建材等门类的工业企业72个。有通过水利部质检中心资质认证的“卷扬式启闭机”、获得安徽名牌称号的“松立”床单、“银鱼”网绳、“春燕”齿轮、皖西羽绒等一系列拳头产品。面粉油脂、羽绒制品、农用齿轮、林产品加工、水利机械等“农”字号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1999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国有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产值达3.05亿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17.39亿元。
经济发展
裕安区是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主要灌区。现有耕地70.3万亩,其中水田55万亩,旱地15.3万亩,人均耕地0.77万亩;山场面积82万亩,其中林地75万亩;可养水域5.8万亩。农业盛产稻、麦、油、茶、蔬果、中药材、家禽家畜等。区内形成以无公害茶叶、中药材为主的山口经济带,以优质粮油生产、稻田养殖、种草养畜养禽为主的种养结合经济带,以无公害蔬菜、大麻、花卉苗木、瓜果为主的城郊经济带。全区围绕天裕大米、皖西白鹅、六安大麻、六安瓜片、皖西奶牛、无公害蔬菜等6个特色产品、建成了六大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全区拥有纺织、机械、食品、轻工、建材等门类的工业企业72个,其中有通过水利部质检中心资质认证的“卷扬式启闭机”、获得安徽名牌称号的“松立”床单、“银鱼”网绳,“春雷”齿轮,皖西羽绒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初步形成轻工、机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