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县地图
玉环县相关地区地图:
水产养殖
水产玉环县是国家重点渔业县,2003年水产品产量达28.1445万吨。全县海域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其中可用滩涂面积16.9万亩,可养浅海面积87万亩,海水养殖产量连续多年浙江省第一。西面的乐清湾是浙江省最大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列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东南面的披山洋面是浙、闽两省重要的渔场。水果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基地,誉为"中国文旦之乡"。特产玉环柚(又名楚门文旦)为中国四大名柚之一,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获得"八连冠",并有药用开发价值。现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6万吨。
社会发展
玉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位于温州和宁波两个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县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县名源于海岛奇观。志书上记载: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玉环由此而来。玉环历史比较悠久,据考古发现的三合潭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全县下辖6镇3乡,总人口51.8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7万。改革开放以前,玉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直到70年代末仍然维持"一农二渔三盐"的传统经济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玉环人民积极创造和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由一个落后的海岛小县变成经济强县,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腾飞。从1978年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从7916万元增加到116.29亿元,增长145.9倍;财政总收入从847万元增加到12.2142亿元,增长14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20元增加到7225元,增长59.2倍。2002年度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各县(市)第29位。"八五"以来,玉环五度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浙江省首个小康县"、"新农村县"和省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强县,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一。可以说,玉环已健步跨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行列,成为全国较具希望和活力的区域之一。
环境保护
玉环县是浙江省环保产业起始县,素有“中国环保填料之乡”的美誉。年产各种填料近百万立方米。玉环环保产品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第四届全国环保产业暨第六届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还得到了贾庆林、邹家华等国家领导的赞赏与鼓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玉环环保行业先后经历了硬性类、软性类、半软性类和弹性类四代水处理填料产品的发展。开发的四代填料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给排水领域,深受科研、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好评,属同类工程世界之最。现拥有环保生产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3000人。产品分给水与排水两大类,以水处理填料为主导,并带动发展了多种配套和专用的设备、器材、装置。2000年,玉环从加拿大引进外资,由国家城市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工程研究设计院和部分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作为参股形式,共同投入7000万元,在玉环建立国家级环保产业产学研基地,这给玉环环保行业创新开发提供强大支撑。目前玉环给排水处理、处理填料和配套环保产品遍布国内各省市,尤其是给水领域中全塑共聚级蜂窝斜管填料、排水领域各类膜法填料,产品销量最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有些产品已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毛里求斯、泰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其中日处理水量400万吨的深圳东港供水源生物处理工程,就是采用玉环弹性波纹立体填料11万平方米。“YDT”弹性立体填料被确认为国际绿色环保技术产品,ABS波纹侧白汽斜板、TB/TA型自由摆动填料等8个产品相继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在填料产品发展崛起的同时,配套的水处理器材、装置、设备等富有特色的环保产品脱颖而出,源源不断推向市场。在给排水处理填料与配套产品中,有60多项是全国独有生产经营的专利产品。玉环环保业的“龙头”企业——玉环县净化集团研制开发的泄氯吸收安全装置、水厂实时监控系统和水厂净水装置3个产品获得国家级新产品称号。环保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玉环环保行业目标是争取用3-5年时间,使产业规模翻两番,成为玉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龙头示范行业和全国环保设备主要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
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260.5公里,公路隧道14座,公路桥梁73座,涵洞414道,公路绿化里程215.74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0公里,村道100公里。玉环至乐清跨海大桥、台州沿海高速公路玉环段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客货运可直达全国各地。2003年全县道路客运量1469万人,客运周转量54385万人公里,货运量658万吨,货运周转量302744万吨公里。航空运输方便,西距温州龙湾机场32海里,北至台州路桥机场76公里。海上航线得天独厚,可直达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水利:陆续建成20-50年一遇高标准海塘41公里,其中解放二塘等11条标准塘通过竣工验收。实施龙溪至珠港二期引水和全县重点水库联网工程,有效解决了城乡供水紧缺状况。全年铺设更新供水管网42.9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7%。里墩水库、东风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全省最大蓄淡围垦工程——漩门二期工程完成工程量97%,逐步满足玉环人民中远期对淡水的需求。投资6.45亿元的漩门三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会审。2003年共完成河道疏浚61.3公里,整治8.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3座。电力:系全国农村电气化县。拥有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12座,全国唯一的潮汐双向发电站和调峰电厂各1座,配电网络遍布城乡农村。投资300多亿元的华能玉环电厂“四通一平”工程如期完工,其装机容量为360万千瓦。2003年全县供电量达1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2%。率先在台州市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通信:系全省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电子政务试点县。全县本地电话总用户数达到18万户,因特网用户数2万户,宽带用户数超过1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6.7%,交换机容量达到20万门,数字程控化率达100%。移动电话发展迅速,全县用户达26.7万户。具备两个速率高达2.5GB/S的SDH和一个140MB/S的PDH本地光缆传输骨干网,光纤入村率达9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县所有镇乡。信息化工作进展迅速,建成全县党政综合信息网,接入单位近80家;完成国税VPN网上纳税系统建设,实现网上认证和报税。
农业经济
2003年,玉环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新格局正在形成。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上年的49.6:50.4调整为32.6:67.4,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面积达2.3万亩。完成标准农田建设7330亩,累计绿化造林8818亩。玉环柚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荣获“八连冠”,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认证,并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列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楚门文旦”获得省级著名商标,苔山塘文旦基地被誉为“世界名柚园”。玉环长柿等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玉环柚、醉仙泥螺等7个农特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工作力度加大,渔业国际劳务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深水网箱养殖被列为全国抗风浪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全县养殖面积13.6万亩,围塘面积1.78万亩,海水网箱8600只。组建船队赴汤加王国开展金枪鱼钓捕生产,组织渔民赴缅甸张网作业。2003年实现水产品总量28.14万吨,产值19.8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0万吨,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农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凸现。建成农业示范园区8个,漩门湾农业观光园基本建成,乐清湾生态养殖农牧化示范园区通过省级验收,五门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通过市级园区验收。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全年创产值6.3亿元,出口创汇550多万美元。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3家,年成交额12.3亿元。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2家。
产业基础
全县已形成富有特色与一定区域优势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1%、58.5%、28.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水果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向科技化、基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工业形成了以股份合作企业为主体,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普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水产品加工为支柱的比较完善的加工工业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炊具生产基地和曲折缝工业缝纫机、低压铜制阀门出口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汽摩配、阀门、铝制品、眼镜配件、仿革底、家具生产基地。根据地方资源优势,玉环县将致力于开发港、渔、涂、油、景等特色资源,构筑海洋经济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