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黄南州地图 >
泽库县地图
泽库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和日寺: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县治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该寺为宁玛派寺院,早年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活佛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牟盘噶瓦罗哲(1862年生)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开讲经说法之制,寺院有了较大发展,寺僧多达300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亦云晋美桑杰丹增,1893年生)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并遭抢劫等原因,迁寺于现址。第四世德尔敦·晋美鄂赛,同仁隆务庄人,1935年生,现任泽库县政协副主席。据泽库县委统战部1955年统计,当时和日寺有佛堂2座34间,僧舍312间,佛塔2座,住寺僧人120余人,包括寺院塔哇,共104户340人(其中男150人,女190人),马112匹,牛786头,羊2073只。住寺活佛除德尔敦仓,尚有德仲才郎(1943年生,和日红科部落头人哇加之侄)、晋美索南(1920一1958,为德仲才郎之兄,曾任黄南州政协副主席)、罗加仓(1913一1958,和日红科部落人)、完玛仓(1929年生,和日红科部落人,现任巴滩牧场保管)、参巴朱古仓(1938年生,和日拉仓部落人,现住本寺)、俄合洛(1931年生,和日伊吾乎部落头人加洛之子)等。该寺大经堂于1958年拆毁,1981年批准开放后重建15间,并建昂欠1座9间,僧舍15院45间,现有寺僧45人。寺院香火来源主要为原和日四部落,分布在和日、宁秀等地。和日寺的藏戏和石经墙闻名遐迩。藏戏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高3米,长200多米,全由刻有经文的石板砌成。经文内容主要为《甘珠尔》、《丹珠尔》和《大般若经》,约2亿字。经石上并镌刻有大小佛像、图案、佛教故事画等2000余幅,字体清晰工整,绘画精美舒展,皆为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石经的刻写工作在德尔敦和罗加仓活佛主持下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寺僧和雇佣寺外艺人雕刻,据说平均每日50人工作,20年乃成。石经墙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受到一些破坏,近年来经修复补刻,已恢复原貌。

自然资源

泽库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金、铜、锑、铅及花岗岩、石灰石等20余种,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泽库县地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境内群山连绵,逶迤起伏,沟谷相间,滩地开阔,地貌复杂多样,泽曲、巴曲、麦秀河贯穿县域,是夏季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有着遐迩闻名的中华石刻奇观--和日石经墙,十世班禅大师讲经圣地--幸福山和多杰宗、切格日、宗玛日、吾格等藏传佛教寺院,藏区文化底蕴雄浑深厚,藏乡民俗风情浓郁独特。泽库将敞开心扉,诚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

乡镇简介

【泽曲镇ZequZhen】位于县境中南部,县府驻地。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3%。面积523.2平方千米。辖俄日果、巴日则、则番、夏德日、夸日龙、东科日、热旭日、羊玛日8个牧委会。1955年设立?乃亥区,1958年改夏德日公社,1962年改设夏德日乡,1969年恢复夏德日公社,1984年改设夏德日乡。2001年改设泽曲镇。【宁秀乡NingXiu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83千米。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109平方千米。辖直赛日、宁秀、热旭日、红城、秀恰、红增、尕日当、直沟日、尕强、措夫顿、赛龙、赛日庆、乎角日、赛日祥旺14个牧委会。1956年属赛日旦区管辖,1958年设宁秀公社,1962年改设宁秀乡,1969年恢复宁秀公社,1984年改为宁秀乡。【和日乡HeRi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68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011平方千米。辖吉隆、直禾根木、东科日、四麻、哈拉、华克日、和日、叶木贡、羊旗、唐德、直禾麻日11个牧委会。1954年设和日区,1958年设和日公社,1962年设和日乡,1969年改设和日公社,1984年设和日乡。【王家乡WangJiaXiang】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85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面积552.8平方千米。辖叶金木,群旗、德合龙,旗隆村4个牧民委员会。1962年设王家乡,1969年设王家公社,1984年改设王家乡。【恰科日乡QiaKeRi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445.9平方千米。辖措日更、雄让、角乎、而尖、尕贡、高什则、知合郎7个牧委会。1958年设恰科日公社,1962年设恰科日乡,1969年改设恰科日公社,1984年改设恰科日乡。【多福顿乡DuoFuDun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面积133.9平方千米。辖龙藏、赛隆、哈藏、贡青、多隆、尕让6个牧委会。1955年建多福顿区,1958年设多福顿公社,1962年设多福顿乡,1969年改设多福顿公社,1984年改设多福顿乡。【西卜沙乡XiBuSha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以上。面积184.7平方千米。辖团结、红旗、跃进3个牧委会。1956年设西卜沙乡,1958年并入多禾茂公社,1962年设西卜沙乡,1969年改设西卜沙公社,1984年改为西卜沙乡。【多禾茂乡DuoHeMaoXiang】位于县境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144.5平方千米。辖塔土乎、多禾日、克宁、曲麻日、加仓、秀恰、大格日7个牧委会。1958年设多禾茂公社,1962年改设多禾茂乡,1969年改设多禾茂公社,1984年改设多禾茂乡。

牧区经济

泽库县是青南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存栏各类牲畜79.22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1.47%、45.11%和33.95%,年产羊毛195.9吨,肉类总产量11511.77吨,奶总产量8025.58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珍贵禽兽有苏门羚、旱獭、水獭、猞猁、麝、雪鸡、兀鹫、秃鹫、金雕等。野生植物约200余种,主要有冬虫夏草、佛手参、雪莲、大黄、贝母、秦艽、茵陈、远志、马勃、蕨麻、蘑菇等,特别是冬虫夏草、佛手参、蕨麻、蘑菇等植物由于质量上乘,品质优异而颇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和欢迎。截止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6亿元(2000不变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45.14元,实现牧区经济总收入9125.01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8.16元。

人文景观

在泽库县城西约65公里处的和日寺院背面山上,有四处大型石经墙,中间主体石经墙位于寺院大经堂的右面,长165米,宽2米,高1.1米,所刻经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从书《甘珠尔》大藏经,约有3870多万字;经墩东面40米处又有一组石经墙,所刻经文为《塔哆》共刻了108篇。此外,在主体石经墙以西约120米处另有一处石经墙,长15米,宽1.3米至1.5米,高1.2米,所刻经文共有17种。属经书史上一大奇观。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泽库县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社保事业,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相当于1993-1997年投资总和的2.72倍,先后兴建了一批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建设项目,确保了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同步健康发展,牧区基础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今后,将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统领全局工作,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借西部大开发东风,认真遵循“强化基础铺富路,调整结构创特色,建设生态美山川,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保稳定,强县富民奔小康”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牧业立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三产富县、民营活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前来泽库投资,参与泽库的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