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地图
朱家角镇相关地区地图:
朱家角交通
人民广场:(老成都路大沽路交叉口)专线——沪朱专线(最高票价:9元)车程1小时45分钟到达朱家角镇。(普安路汽车站)专线——沪朱高速快线(最高票价:12元)车程1小时10分钟达朱家角镇。(徐泾东——地铁2号线)新增线路——朱徐线(最高票价:6元)车程1小时30分钟达朱家角镇。自驾车线路:市区--延安高架路--沪渝高速公路(原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G50公路)--朱枫公路下匝道下走朱枫公路—沪青平公路(318国道)—大转祥凝浜路—朱家角旅游区
公交线路:名称起点终点途径站点,(1)沪商专线淡水路金陵中路07:00-16:00商塌07:00-16:00淡水路金陵中路、徐泾、赵巷、青浦、朱家角、东方绿舟、西岑、大观园、商塌,(2)上朱线上海火车南站北广场05:00-18:30朱家角05:10-18:40上海南站北广场、上海师大、西区汽车站、程家桥、吴家巷、杨家泾、卫家角、谢家宅、徐泾、第十牧场、刘夏、方家窑、胜泾桥、赵巷、大新厂、崧泽村、里浜、中心医院、城中东路、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3)沪朱专线(青旅)普安路07:20-15:30东方绿舟07:15-17:15普安路、青安路、城中北路、胜利路、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青安路、朱家角、东方绿舟,(4)青岑线青浦汽车站05:00-17:35西岑06:05-18:4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周家港、沈巷、陆方滩、泖甸、朱家庄、干庄、杜赖、西宋、朱舍、莲盛、北任、西岑,(5)青枫线青浦汽车站6:20-16:50枫泾汽车站6:20-16:5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周家港、沈巷、陆方滩、泖甸、朱家庄、林家草、金田、练塘、长珠、茅练里、厍浜村、蒸淀、双联、大浜、新庄、横埭村、步石塘、黄良府、枫泾商城、枫泾汽车站,(6)青枫专线青浦汽车站06:30-18:00枫泾06:00-16:50青浦汽车站、朱家角、沈巷、朱家庄、练塘、蒸淀、横埭村、枫泾商城、枫泾,(7)青金线青浦汽车站05:00-17:50金泽06:05-18:25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金家桥、山湾、庆丰、淀峰、塘北、张家路、西岑、张家路、西蔡、马兰港、金姚、建国、金泽,(8)青金专线青浦汽车站05:15-17:05金泽06:20-18:1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金家桥、山湾、庆丰、淀峰、塘北、张家路、西岑、张家路、西蔡、马兰港、金姚、建国、金泽,(9)青商线青浦汽车站05:00-18:10商塌06:10-18:4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金家桥、小淀山、山湾、庆丰、淀峰、塘北、西岑、西蔡、马兰港、金姚、大观园、轮窑厂、湖雪、陈东、商塌,(10)青商专线青浦汽车站5:30-17:30商塌6:30-18:2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青安路、中医院、万隆、朱家角、淀峰、塘北、商塌,(11)青石线青浦汽车站05:15-15:40石湖荡06:35-16:55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盈港路、中医院、青浦南门、万隆、朱家角、周家港、沈巷、陆方滩、泖甸、朱家庄、林家草、金田、练塘、长珠、茅练里、蒸东、小蒸、敬老院、古松村、新姚、石湖荡,(12)青小专线青浦汽车站06:30-17:00小蒸06:30-17:0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青安路、中医院、万隆、朱家角、沈巷、朱家庄、练塘、小蒸,(13)青蒸专线青浦汽车站5:20-17:20蒸淀6:00-18:30青浦汽车站、胜利路、城中北路、青安路、中医院、万隆、朱家角、沈巷、朱家庄、练塘、蒸淀,(14)松朱线松江城东站05:25-17:00朱家角05:50-17:50松江城东站、县府路、松江一中、中心医院、荣乐三村、荣乐西路、其昌路、天乐街、丘泾、白马、百鸟、塘桥、水上漂流、佘昆公路、天马公墓、天鸡路、中心港桥、五星村、新胜村、沈太路、沈巷、周家港、朱家角
小吃和美食
基本简介:扎肉,肉馅烧卖,炙毛豆,红烧蹄髈,阿婆粽,麦芽糖,臭豆腐等。水产资源:朱家角地处淀山湖畔,水网密布,,水生资源非常丰富。白水鱼、鲫格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鰟魮鱼香脆可口,昂刺鱼营养丰富,,螺蛳价廉美味,河虾和大闸蟹更是城里人的最爱.,。水生植物品种多,如茭白、莲藕、孛荠、莼菜都是餐桌上的佳肴,。还有让城里人羡慕的新鲜蔬菜,这更让朱家角在吃的方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游客可以到酱园、江南第一茶楼、酒坛子饭桶、江南人家等老店品尝。
风景名胜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桥:一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街: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寺: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庙: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厅: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馆: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蜡人蜡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品位极高。
园: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湾: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弄: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名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古镇朱家角,桥多、弄多、角多,显露出无限的水乡文化气息。朱家角因水而秀,因水而盛,数百年造就了无数豪杰,今天,朱家角人又不断延伸了这条悠悠文化之源。于是,朱家角诞生出许许多多"特色角",说是自娱自乐也罢,说是群众文化也罢,总之,"特色角"小荷才露尖尖角。比文化功底,讲文化品味,行文化消遣,吮文化内涵,已经成了朱家角人的生活时尚,犹如绿叶衬牡丹,给水乡泽国添上重重一笔。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产。
文化
京剧角:成立于30年代的京剧票友组织"韵声社",其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镇上有一支老年业余京剧组,演员的平均年龄70岁,还常常"京韵袅袅绕古镇"。除传统剧目外,他们还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选段。他们的精彩表演时时被嘉定。松江、金山等区县邀请巡回演出。歌唱角:朱家角有喜爱唱歌者10余人,自发汇聚在一起,几年来,他们每天坚持去公园、桥头练嗓,技艺日长夜进。他们通过专家辅导训练,有的已经走上舞台。陈耀祖先生一曲高亢流水般的《我爱五指山》歌曲,1996年获得全国农民演唱一等奖桂冠,他和另一位女业余歌手两重唱,曾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选为"星期广播音乐会"指定节目,多次代表青浦县参加比赛。其他几位歌手也硕果累累,分别在县、市级歌唱比赛中,屡屡获奖。
文学角:朱家角中学春晖文学社创立13年,已有200余人次,566篇作品在全国中学生报刊杂志上发表。仅1998年上半年又有20余篇作品分别在《作品精粹》、《优秀日记》图书中入选。13年中,文学社员以诗歌散文小说通讯等各种体裁共创作了8200余篇习作,创刊至今的106期"春晖文学"期刊流传全国各地。该文学社在多次评比中获奖,1995年被授予"优秀校园文学社团"称号。864名春晖人从最初哺育他们的朱家角山山水水,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另一支"文学艺术创作组',系由朱家角镇文化馆牵头,成立至今已逾20余个春秋。这支队伍中有作者20余人,以作家、文学院创作员、微型小说会员、故事会会员居多,坚持业余,坚持笔耕,人称;古镇笔杆子。"文学艺术创作组"累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700余篇。其中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电影剧本几乎每年见于诸报。他们还出版了《午夜星空》诗歌集,《晚霞满地》报告文学集。一批作品已通过出版社审稿,也将陆续出版。他们的作品还分别被《解放日报》、《小说界》、《青年一代》、《故事大王》等市级刊物选编结集。"文学艺术创作组"第二个特点,坚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20余年头,他们创作的小品、曲艺、故事、小戏,命中率相当高。曾经被上海币群众艺术馆称之为"乡村艺术家"。他们创作的评话《情深似海》获得上海市艺术文化节优秀创作奖;他们创作的故事《浴室风波》、《双母夺女》、《遗恨终天》等,曾获得上海市第九届故事会串创作一等奖、中篇通俗文学二等奖。他们创作的歌舞小品《蝶花飘飘》,96年参加上海市交流演出,获得该年度的群众文化创作、演出双连冠奖。朱家角"文学艺术创作组"现象已经引起有识人上的重视,《新民晚报》曾作过专门研究报道。
书画角:朱家角镇又一文化特色。如今书画爱好者从老到84岁的老叟,小到十几岁娃娃,由于兴趣爱好,他们自觉组成兴趣小组。以书会友,以画传情,"腹有诗书气自华",陶冶情操,有益有趣。居住在临街傍水老屋的赵福良,进门书香扑鼻来,两年来他参加全国书法大赛30次,获奖就有20余次,其中在首届"华夏杯"和"笔悟杯"书法赛中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一时古镇商店都留有他的潇洒笔迹。还有两位书画角成员,也在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健身角:确切地说,朱家角健身角有好几处,而街心花园旁的最为引人注目,每天清晨,一些老人早早来到这里,拍拍手,扭扭脖,踢腿打拳做早操,个个精神抖擞。特别是一批白发老太手持木兰剑,和着典雅的民族音乐,动作优美飘逸,显示了朱家角人极厚的文化素养。上海市"老体协"组办的比赛中,朱家角多次获奖,使得古镇朱家角被评为上海市体育明星乡镇。
早茶角:朱家角人有喝早茶习俗,而且喝茶还能喝出许多花样,信不信由你。每天晨雾未消,朱家角放生桥下、漕港河畔的新开茶馆里,早已欢声笑语,茶客满座。来此处喝茶者都有一席固定位子,任凭风吹雨打,位子的主人始终如一,既有进镇卖菜的老农,也有本镇的常人百姓。一副大饼油条,一碗油汪汪的浇头面,和着一壶滚烫的"红茶",虽比不上广东早茶丰盛,且也悠哉乐哉。茶客们边吃边谈社会新闻,边喝边侃镇上的生意和发展,多是探讨如今政策及生活的变化,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偶而也有些城里来的"头道客",来茶馆小坐解乏,独酌独饮,远眺隔河的秀水绿山,领略乡下浓浓的乡情乡音,这就是朱家角早茶角的"茶文化"一角。不过,如今水乡茶馆发生了耳目一新的变化,它不再是"老茶客"一统天下,很多年轻人也喜欢来茶馆"轧闹猛",他们说,朱家角的茶馆是"吃气氛"的理想场所。当然,你若有兴趣,不妨前往品尝品尝。
民间藏书:江南水乡朱家角,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文化古镇。朱家角的"文儒"是个个惜书如命,平民百姓也以读书、藏书为乐。1991年初,首届民间藏书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朱家角古镇召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文化艺术报、农民日报、劳动报,曾作了不同篇幅的专题报道。民间藏书的开发利用列人了上海市文化年鉴,并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编之列。朱家角家庭藏书普及率达50%以上,民间藏书的总数逾10万册,是镇文化馆藏书总数的10倍,超过了全县21个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其中,藏书1000册以上18户;500册以上27户;300册以上的64户。藏书种类齐全,有政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22大类、藏书者有80高龄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和青少年,甚至有10龄童藏书者。朱家角人善于动脑筋,读好书,用好书,藏好书,在"用"字下功夫。曾先后举办全镇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览》、《深化利用民间藏书资源探讨会》、《新老藏书家联谊会》、《知识就是力量演讲会》等,编写了《地区民间藏书联合录》,并把读、用、藏书作为五好家庭评比条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上海市图书馆专家参观了朱家角民间藏书特色家庭后,给予朱家用藏书者三顶桂冠,书痴、书翁、书迷。
朱家角附近旅游点
简介:水上运动场,东方绿舟,青浦曲水园,大观园,报国寺,民族文化村,太阳岛旅游提示:如果喜欢水乡平时的那一份恬静,建议不要在节日长假的时候来。
朱角家旅游资源
资源综述:朱家角镇旅游资源丰富,休闲设施闻名中外。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场是具有国际现代化水上设施的活动中心;东方绿舟是全国一流的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集商务、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娱乐旅游基地;古镇区已开发开放了课植园、城隍庙、园津禅院、童天和药号、放生桥、北大街、大清邮局、稻米乡情馆、上海远古文化展示馆、延艺堂等20多个景点。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著名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2009年,以古镇旅游为依托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完成增加值21.04亿元,同比增长18.16%,全年古镇旅游接待150万人次,重大接待50批次、898人次。慈门寺:--即清华阁十二景中的“慈门杰阁”,为朱家角著名古刹,位于放生桥畔、漕港河边,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明远庵”。明嘉靖中毁于兵祸,隆庆五年,行脚僧“湛印”募款重修大雄宝殿,民间称为新殿。据传正殿如来佛的一对眼睛看上去像活的一样,夜里还会发光,是用“猫儿眼”宝石镶嵌,如来佛座垫下有一暗室,直通淀山通灵泉。大殿朱檐石柱、内塑十八罗汉,二十诸天于壁,凡所应有,无不毕具,寺遂成为大刹。明万历三十九年,敕赐寺名为“护国明远慈门寺”,并赐乌斯藏大士一尊,经二十部,为此寺内特地建造观音阁和藏经阁,以珍藏这二件御赐的镇寺之宝。由此慈门寺名声大振,香火旺盛。明崇帧元年(1628年)殿左建一座钟楼,楼高六丈二尺(20米),钟重二千五百斤,撞之声闻二十余里。每当风晨月夕,钟声隆隆,震于太空,鸣鸣遥闻,闻者肃然而醒,惶然以思,止恶而兴善,于警世之教,亦深有裨益。几经战乱,慈门寺逐渐衰落,民国期间,寺被改为医院,四十年代末仅存大殿、钟楼等建筑。五十年代初在原寺址建成县人民医院,现为朱家角人民医院住院部,旧址上仅存雌雄古银杏各一株,依然挺拔苍翠。
慈门街:--现慈门街是在原基础上重建的,是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的后院,内有文昌阁、九碑廊、龙泉地等。现为集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
珠溪园:--珠溪园位于镇东首318国道的入口处,建于解放后,是朱家角镇上除西井街的课植园外的又一座园林。珠溪园原名共青公园,建于1956年。原为镇上富户蔡氏墓地,占地70多亩,内有池塘、小河,把墓区分成3个圩头,以小桥相通。墓区内竹林、树木成片,花卉簇拥,栽有松、柏、梅、榆、棕、铁树等名贵树木和各种花卉。
课植园:--青浦区朱家角镇是上海西部水网地区的一个大镇,1991年3月被公布为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课植园园址建在镇西井街147号,这是一处庄园式的园林建筑,园主姓马,名维骐,自号农圃。园取以“耕读”之意,题名“课植”,俗称马家花园。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历时15年,花银30万元。花园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街巷。沿河有船舫、河埠、石驳岸。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部分组成。各种建筑200余间,占地5.3万平方米。北部为厅堂区,第一进为轿厅,其余为头厅、二厅、三厅和迎宾厅四进。二厅为二层楼建筑,楼上为马氏生活区。迎宾厅北为书城楼。围墙上饰有城垛,似小城楼。围墙中间和两旁有圆形月洞门。正南面月洞门后建一拱形旱桥。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有打唱台、逍遥楼、观戏厅、荷花池、藕香亭、课植桥、钓鱼台、蝙蝠亭等。园内建筑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布局优雅。登上高五层的逍遥楼顶,远眺四方,全镇景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长长的碑廊内,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三书写的“梅花诗”等碑刻数块,文徽明“游西山诗”、唐寅、周天球的诗文石刻共12块。经过十年动乱,还能如数完好保存实在有幸。荷花池西为园林区,亦称稻香村。内有数十亩的各种花卉树木;北部有“耕九余三堂”,西南角上是小游览区,有小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等。
圆津禅院:--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系禅宗曹溪一脉,淞吴名刹,因院内供奉观音菩萨,故又名“娘娘庙”。禅院北临漕港,东傍珠溪,院舍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禅院是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酬唱往还之所,文化底蕴深厚。清初住持语石大师擅长丹青金石,广交翰墨。此后凡七传二百余年,悉以书画名世。王时敏、王原祁以及王昶、刘墉、郑板桥、钱大昕、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泼墨挥毫、留下诗画墨迹。其中王昶亦曾为禅院撰写碑文等,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书板及其他许多故物。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寺院进行了大规模修葺,修建了“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息躬室”、”清华阁”、”航斋”诸建筑,其中以“清华阁”最负盛名,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优美,登上清华阁远眺近望,珠溪胜景尽收眼底。西自淀山湖,南及余山。东至三汾荡,北眺西漾淀,“皆微茫见于云树之外,而村落之疏密,渔舟商舶之往来,得一览而尽之”,故有清华阁十二景之称。圆津禅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战乱,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青浦县博物馆。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现还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华阁记”、“振华长老塔铭记”,及沈光莹撰“重修大殿记”石碑,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为了再现禅院昔日景观,在圆津禅院修复委员会的主持下,由上海云湖集团、青浦广宏房地产公司鼎助,于2000年5月动工修“三圣殿”,重建“圆通宝殿”等,同年九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