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百科文章正文

三更半夜的三更,究竟指的是几点?

知识百科 2025年11月05日 03:20 6 admin

在古代汉语中,“三更半夜”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深夜时分,这个时间段具体指的是哪个小时呢?本文将深入探讨“三更半夜”的具体时间范围及其文化背景。

古代的时间划分

古代中国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命名,依次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子时是夜间11点至凌晨1点,而丑时则是凌晨1点至3点。

三更半夜的三更,究竟指的是几点?

根据这种计时方法,“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子时,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一时间段在古代被认为是阴气最盛的时刻,万物静谧,适合休息和沉思。

“三更半夜”的文化背景

“三更半夜”这个成语源于《宋史·赵昌言传》记载的典故,北宋官员陈象舆、董俨等人常于赵昌言宅邸聚会至深夜,时人戏称“陈三更,董半夜”,后逐渐演变为固定用语,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精确划分和对夜晚的独特感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三更半夜”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神秘或紧张的氛围,在一些侦探小说中,案件的关键线索往往在深夜被发现,而主角们则在“三更半夜”时分展开调查,这种时间设定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感,也使得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

现代视角下的“三更半夜”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普遍采用24小时制来计时,但“三更半夜”这个词汇仍然广泛使用于日常交流中,它不仅仅代表了特定的时间段,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现代生活中,“三更半夜”通常用来形容人们熬夜工作或娱乐的情况,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深夜时分浏览信息、观看视频或进行在线交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夜晚的传统认知,但也引发了关于健康作息和生活规律的讨论。

“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古代夜间的子时,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时间的精细划分和文化习俗,也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签: 三更半夜

百度百科网 备案号:蜀ICP备20241082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