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阿里地区地图
阿里地区相关地区地图:

世界屋脊的屋脊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之最,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有人说,不到阿里等于没有真正到西藏。不到阿里不能成为真正的探险家。阿里是信徒们的圣地,探险家的乐园,登山家的向往,旅行家的天地。

人口民族

2001年末,全地区总人口77352人,农牧民人口为63740人,占总人口的8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0.2人,是中国地理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级行政区。

政区简介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地区面积约30万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辖七个县,人口仅六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阿里是喜马拉雅兴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人们将西藏喻为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们视西藏为文化之迷,阿里则是谜中之谜了。追随朝对圣者的足迹,可以去朝"信仰之山"冈仁布钦和"江河之母"玛旁雍措,从皑皑冰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喃喃诵经声中,去领悟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前,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让人惊叹于前人的业迹和伟大的艺术创造,从而发思古之幽情,即使你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当你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和万鸟岛,看那些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往蓝天,又把蓝天的气息带到大地,你当会在自然的和谐中感受真正的美,即使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当你在草原的帐篷里品着酥油茶,听着牧民的歌唱和传奇,随着那粗犷的旋律跳起奔放的舞蹈,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对古朴民风的仰慕,即使你并不是一位民俗学家……在这些历史之谜、文化之谜、宗教之谜背后,活动着一位更加伟大的自然之神。在这里,人们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如今的世界,片段与环境会成为一种现代信仰。阿里,因其路路途艰辛而为勇敢者所向往,因其湖光山色而为观光者所梦想,因其丰厚遗迹而为学者所追寻,因其神灵所在而成为朝圣者的极致。阿里之旅,乃是一种精神之旅,信仰之旅。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阿里地区东起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南连冈底斯山中段,临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土地辽阔,人口稀少,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对外通道57条。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的地方,群山竟高,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总的地质趋向是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环境:阿里属二类风区,年平均风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日平均温度变化幅度极大,真正是“晚穿棉袄,午穿纱”。狮泉河镇冬季终年低温严寒,年平均气温不足零度,狮泉河镇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年温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以上,而夜间气温则降至0℃以下。阿里全年降水量相当少,且季节性强。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间,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阿里旅游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全年降雨量相当的少,日夜温差大。就算是夏天,中午在阳光下你可能只穿件单薄的衣服就可,但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穿上羽绒衣也不会觉得热。每年的5—6月、9—10月是去阿里最好的季节,可以避免雨季和大雪泥泞道路的困扰。7、8月份是雨季,车陷泥泞中的次数最多,行程很容易被延误。当然,夏季进阿里见到彩虹的机会也会多很多,而且好些山脉会换上绿装,色彩也比春秋季丰富。冬季新藏公路会大雪封路,所以进阿里的旅游车、货车甚少。
辽阔草原:阿里地区山峦连绵起伏,原野辽阔无际。拥有畜牧业、矿业,可利用草场面积0.186亿公顷,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其中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阿里地区草原面积约4亿亩,占总面积的87%,实际可利用草原2.8亿亩,共有耕地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全地区林地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普兰、札达、日土县。阿里地区有丰富的盐、硼、铅、芒硝、铬、锌、金、银、铯、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玉石等矿藏,其中盐、硼已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阿里有较好的水能、太阳能、地热风能资源。有著名的狮泉河、孔雀河、马泉河、象泉河等,在境内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地热遍布全区。
千山之巅、万川之源: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这里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阿里地貌以冰雪、山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把这种特征概括为阿里三围,即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和湖泊围绕的“玛宇”。阿里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水流资源蕴藏量达2万千瓦,全地区有大小河流80多条,湖泊60多个;境内总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源于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山的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因此被称为“千山之巅、万川之源”。
矿产资源:阿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狮泉河──雅鲁藏布江地热带,昆仑山──可可西里地热带,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热带。阿里地区山峦连绵起伏,原野辽阔无际。拥有畜牧业、矿业,可利用草场面积0.186亿公顷,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矿点254处,其中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阿里高原有广阔的草原,给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这里有成群的野牛、野驴、黄羊、长角羊和野耗牛。阿里高原西部的湖边、溪间,水草丰茂,是水鹰、白水鸭、天鹅、水鸽、黑颈鹤等各种鸟类的乐园。
四季景色:阿里的冬季漫长而又严寒,当地民间有句俗话,“十一月(藏历)大地;东裂,十二月石头开口”,其严寒程度不言而喻,大风大雪犹如家常便饭,来势凶猛。有人说阿里是“生命的禁区”,可勇敢的阿里人民是生命禁区的“克星”。他们如同雪莲花般不怕孤独、风雪和严寒,一代接一代地发扬顽强、淳朴、无私、坚韧不拔的雪莲精神,勇敢的扎根于这块土地。阿里的春季开始于五月份,此时凝固的大地再现生机,敞开它那博大无垠的胸襟迎接生命的降临,可爱的斑头雁、黑颈鹤、丹顶鹤和棕头鸥等各种鸟类成千上万,嬉戏在大大小小清澈见底的湖泊之中。红柳花、帮金花(龙胆花)、雪莲花争奇斗妍,秀丽多彩,把高山草地装扮的多姿多彩,艳丽夺目。
综述:阿里具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硼矿储量极为丰富,其中盐湖沉积型优质矿已探明储量就达97万吨;阿里独特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越多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现在阿里普兰口岸已定为国家二级口岸,扎达县的什布奇列为传统民间互市贸易点,为阿里地区边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首府狮泉河镇

现今阿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狮泉河镇位于印度河上游的狮泉河北岸和新藏、拉狮公路交点上、它不仅是阿里地区行署驻地,更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间重要的交通连接中心、物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支点。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始建于1964年,是阿里和平解放后建设的一座新兴城镇。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红柳滩,但因建镇后用于解决当地干部职工的燃料等故,近乎被砍光,土地开始沙化,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七十年代后重新种植各种植被,如今又焕然一新,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而且新建的设施完善的医院、超市商店、各类公司,现代办公楼、教学大楼、居民住宅鳞次栉比,遍布于此。1998年以来,阿里连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记录,狮泉河镇己初具阿里高原最大的城镇规模,并将成为西藏西部最主要的交通、旅游、文化和边境贸易中心。

宗教信仰之乡

阿里是宗教信仰之乡。从古远时代起,这里就是印度教、耆那教、西藏苯教、佛教等尊为“圣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

经济概况

2000年,是阿里地区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地区GDP完成了3.2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00万元,比去年增长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60元,比去年增长15%。一是农牧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农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三是积极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四是全面放开搞活,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五是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六是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七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下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八是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全力做好维护局势稳定工作;九是认真搞好县、处级党员干部“三讲”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1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全地区GDP完成308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亿元,比上年增长42.8%;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比上年增加4.2%;粮食总产量达到6750吨,比上年增长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上年增加12.5%;农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45%;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275万头只、匹以内;牲畜总增率达到22%,牲畜出栏率达到22%;完成4600人的脱贫任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以内。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阿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7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大关,达到5371万元,各项税收收入完成了539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63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7元。对于阿里这样一个全国、全西藏的生活、工作综合条件都是最艰苦的地区来说,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在不易,这里面饱含了多少阿里人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近年来,阿里地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1至9月份,阿里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1.7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1.0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1.6亿元,增长13%。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各县、各部门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结构调整,发展农牧区特色经济,加强领导,拓展思路,狠抓落实,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趋好。全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6万亩,油菜和饲草饲料作物分别增长1.5%和增长56.8%,粮经饲比例达到65.7∶8.9∶23.8,得到了合理调整;按照增优压劣的要求,加大了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调整力度,优势畜种绒山羊、生产母畜比例增加。截至9月底,全地区牲畜存栏335.8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81.4%,牲畜出栏率15%;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1至9月份,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76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4%,多种经营收入312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4%。劳务输出人数达1.2万人,劳务收入228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落实投资6400万元,建设项目9个,主要涉及特色产业开发、退牧还草等领域。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国企改革工作进展顺利。1至9月份,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661.9万元,完成计划的78%;今年是阿里的国有企业改革年,阿里对交通、燃料、配件3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力争年内在产权制度改革、社会统筹、资产盘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年初,行署组织有关部门赴内地省(区)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签定资金投资协议8000万元,涉及水泥、中低品位硼镁矿加工、三产、土地经营等领域。同时,地区新批成立民营企业14家,注册资金1680万元。通讯、旅游等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1至9月份,全地区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01万元,同比增长19.7%;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86万元,同比增长38.4%;旅游业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地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创汇50多万美元。财税、金融、物价运行情况良好。全地区财政收入完成3588万元,同比增加951万元,增长36.1%,为年初预算的100.8%;金融形势稳定,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亿元,增长4.3%;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增长33%;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市场价格平稳。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