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江区地图
八道江区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和邮电
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相继完成了以“路网、电网、通讯网”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八三”线和“兴给”线公路建设,开通了“临青”线公路和三道沟至临江界边防路,新增公路里程298公里,提高公路等级202公里,整修公路367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油路和村村基本通油(砼)路目标;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401.9公里;全区各乡镇全部开通无线通讯和程控电话。
畜牧业资源
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2005年我区牧业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坚持一手抓禽流感防治,一手抓农民增收和牧业增效,全区各项牧业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13.6万头、8.1万头、11.7万只、15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2%、2%、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960吨、5690吨、977吨,分别比去年增长3%、3.5%、5.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达到32%。
科教文卫
科技:继续贯彻“科教兴区”战略,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积极推进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1项,其中科研项目5项,试验项目3项,星火项目3项。
教育:我区继续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进一步加强。2005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4所,其中区属学校65所,其它部门办学19所,共有教职工3309人,其中区属教职工2319人,共有专任教师2757人,其中区属1873人。规范有序的完成了省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接收工作,接收在职、离退休教职人员1688人。
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区积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一步巩固。2005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4个,文化室54个,文化活动中心8个。
医疗卫生:城乡医疗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3家,实际开放床位280张,卫生技术人员399人。
农业资源
全区耕地总资源为92700亩,其中水田6600亩,旱田86100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1610亩(含复种),其中玉米40095亩,大豆20415亩,水稻6600亩,蔬菜、薯类和其它作物34500亩。高效农作物占有率达到46%,农作物优质品率达到45%,“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25万亩。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果。六道江镇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山野菜家植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红土崖镇无公害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全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6个,有机产品15个,建立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个,被省政府评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区。中草药材发展呈现喜人态势,建立2个百亩药材基地,中草药材种植规模已达到4100亩;林下参播种面积达到了8832亩。长白山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区林蛙养殖面积达到3.1万公顷,贮蛙量3.02亿只,年回捕量达到了940多万只。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临江建县,逐改猫耳山巡检为道江巡检;1906年改八道江巡检为县佐,驻八道江,协助县府管理八道江一带各项事务。1903年为镇江村;1935年更名为八道江镇;1936年为八道江街;1947年为临江县第六区;1956年又成立八道江镇;1960年浑江市治所在地;1985年4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建立八道江区为县级建制。2010年2月22日,民政部《关于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的批复》(民函[2010]40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行政区划
全区辖七道江镇、六道江镇、红土崖镇、三道沟镇、红旗街道、新建街道、东兴街道、通沟街道、城南街道、板石街道、江北街道、河口街道4镇和8个乡镇级街道办事处,有54个行政村,41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3.7万人。
工业情况
该区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业项目和工业投资达6.2亿元,创建区以来最好水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9.0%,工业经济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05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693万元,同比增长90.3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4846万元,同比增长99.94%;实现利润总额9322万元,同比增长136.5%。税金总额6980万元,同比增长83.78%。骨干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总户数达到41户。围绕“一区三城”建设,着力推进煤、铁等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形成了振东煤业、曙光工贸、大通矿业、环懋煤业等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和华林经贸、胜利煤业等一批“小巨人”企业,实施了东圣焦化、长青铁矿等投资超亿元重点项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推进区域经济民营化为主线,五年来对区属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1户、产权出售18户、实施破产2户,盘活存量资产4812万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财政贡献率达到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