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镇地图
白峰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
跳蚤会,“跳蚤会”大约于清乾年间传入定海。约在1922年前,舞蹈没有情节和人物,完全是逗趣娱乐性的。后来融入了戏剧性的效果,使舞蹈情节风趣诙谐,动作轻盈活泼,节奏短促而酷似跳蚤,经而得名《跳蚤会》。不过,也有另一说法为,农历年前家家户户要“祭灶”,在灶前跳此舞,故也叫“跳灶舞”,后来又穿插了“济公斗火神”的当地民间传说情节,一舞两用。白峰镇大涂塘村的跳蚤会便是来源于舟山。每逢庙会都会在踩街活动中出现。跳蚤会中的女角“火神”由男子扮演,穿着一袭红装,一跨步、一扭腰、一点地、一摆身,偶尔来段秋波,嘣个嘴……风趣的表演广受群众喜爱,成了每年元宵节活动的精品节目,年年人气不减。白峰镇文化站和大涂塘村委会对其进行多次的排练,并帮助改进动作,提高表演水平,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传承文化经典。2006年,北仑区文化馆派出有关人员对跳蚤会进行采访,并录制了音像。2007年,大涂塘村跳蚤会被评为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宁波东南商报记者专程到大涂塘村采访报道。鼓阁是从古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有的地方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已流传了几百年,白峰镇郭巨西门村还活跃着一只由12名老一辈民间文艺爱好者组成的鼓阁队。它的表演形式保留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精华,又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每年到了新春的元宵节在郭巨的大街上总是人山人海,身着五彩戏装的鼓阁队,肩抗花轿、手持芭扇,在民间乐队的伴奏下,脚踏着新春的炮竹声尽情的舞动,为新的一年到来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自然资源
镇域处穿山半岛蜂腰地带,东、北、南三面海,东西多丘陵。拥有海岸线47.67公里,海塘共34.8公里。镇内最大的竺家坑水库蓄水量135万平方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耕地27944亩,其中水田13601亩,旱地14343亩,山林73343亩。白峰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势中高向南北倾斜,最高双石人山,海拔492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大自然的美妙造化,造就了白峰镇沿海4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宁波港穿山港区落户于此。白峰水资源比较丰富,有白峰河等三大主溪和竺家坑水库、紫微岙水库等近百座水库。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等名胜古迹。
行政区划
白峰镇辖白峰、司前、蒋岙、沿亭、官庄、门浦、山防、小门、屺峙、百丈、下林、轮仰、外峙、神马、虾辣、上王、道头、钟家湾、马盘、黎明、下湾、蕉山、勤丰、东园、山坑、石山、太平等38个村委会。
乡镇历史
白峰镇驻地白峰村,明代时为海滨荒滩,明后期始有乡民来此开荒晒盐而定居。白峰原名白枫,因山上枫树的皮灰白,故名。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白峰一公里处山坡上建有白峰巡检司。枫、峰同音,移用之,改称白峰。现白峰镇辖区2003年8月之前的原白峰镇和原郭巨镇:2003年8月之前的白峰镇辖区北宋熙宁九年(1076)前属鄞县海晏乡;熙宁十年(1077)属定海县(后县名改称镇海)海晏乡;清宣统三年(1911)分属镇海县海晏、郭巨两乡;1937年分设上马、瘌阳、小门、五境、白峰5乡;1940年改为上马、瘌阳、六和、白峰4乡;1946年合并为上阳、白峰两乡;1947年改称穿山、上阳两乡;1950年3月分设上阳、下阳、山江、白峰4乡;1956年并为上阳、白峰两乡;1958年10月称郭巨人民公社小门、白峰、上阳、下阳管理区;1961年11月改为上阳、白峰两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上阳、白峰两乡;1992年5月合并为白峰镇,至2003年8月并入新的白峰镇。2003年8月之前的原郭巨镇辖区原属鄞县海晏乡,宋熙宁十年起属定海县(后县名改为镇海)海晏乡,元、明建制未变。清宣统三年(1911)由海晏乡析出设郭巨乡,1941年属柴桥区;1950年改称郭巨镇、盛厚乡、霞峙乡和峙头乡;1956年并为郭巨、峙头两乡;1958年10月称郭巨人民公社郭巨东门、郭巨西门、华峙、峙南、峙北等5个大队(后改称管理区);1961年并为郭巨、峙头两公社;1983年改称郭巨乡和峙头乡;1992年5月合并为郭巨镇,至2003年8月并入新的白峰镇。2003年8月,为加快东部地区开发建设,北仑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白峰镇和原郭巨镇合并,取名为白峰镇。
特色产业
白峰镇“双石”蘑菇,白峰镇地处穿山半岛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于副热带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宜进行蘑菇种植。白峰已有多年蘑菇种植历史,1971年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50万尺左右,产品主要由宁波罐头厂加工出口,历史最高种植面积近百万尺。白峰镇蘑菇基地位于白峰至舟山舟渡码头西侧,占地37亩,是2003年由北仑区和白峰镇政府共同投入资金80多万建成的北仑区白峰镇蘑菇绿色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基地采用政府补贴与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鼓励农民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当年就建成了26万平方尺的新菇房,2004年扩建到近40万平方尺。基地的蘑菇产品为“双石”双孢蘑菇,2005年基地通过了宁波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6年基地的双孢蘑菇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宁波市首个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白峰镇蘑菇基地主要产品为双孢蘑菇,年生产规模27万尺,年产量135顿,销售额100余万元。蘑菇基地已组建农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进行技术辅导,统一进行品牌宣传,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盈利能力。黑羽绿壳蛋鸡是一种集天然黑色食品与绿色食品于一体的世界罕见珍禽,有黑羽、黑皮、黑骨、黑肉、黑内脏、产绿壳的珍贵特点。乌鸡蛋有蛋黄大、蛋白嫩,富含锌、硒、碘等人体所需的18种微量元素。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防癌抗癌有特殊疗效,可有效治疗厌食、胎儿发育不良等疾病。白峰镇黑羽绿壳蛋鸡绿色养殖技术研究项目是经宁波市科技局批准立项实施的,该项目由北仑区畜牧兽医站、白峰镇农业办公室、北仑区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联合集团联课生物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农业项目。2004年3月,宁波市北仑区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南京绿源农业有限公司引进黑羽绿壳蛋鸡种蛋,孵化后饲养,成活1200余羽种鸡。天源草乌鸡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近5000只,草乌鸡发展项目被宁波市列入2005年度农业发展基金和区科技局农林局共同研发的科技协作实施项目。
建置沿革
白峰镇辖2003年8月之前的原白峰镇和原郭巨镇。2003年8月之前的白峰镇辖区北宋熙宁九年(1076)前属鄞县海晏乡;熙宁十年(1077)属定海县(后县名改称镇海)海晏乡;清宣统三年(1911)分属镇海县海晏、郭巨两乡;1937年分设上马、瘌阳、小门、五境、白峰5乡;1940年改为上马、瘌阳、六和、白峰4乡;1946年合并为上阳、白峰两乡;1947年改称穿山、上阳两乡;1950年3月分设上阳、下阳、山江、白峰4乡;1956年并为上阳、白峰两乡;1958年10月称郭巨人民公社小门、白峰、上阳、下阳管理区;1961年11月改为上阳、白峰两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上阳、白峰两乡;1992年5月合并为白峰镇,至2003年8月并入新的白峰镇。2003年8月之前的原郭巨镇辖区原属鄞县海晏乡,宋熙宁十年起属定海县(后县名改为镇海)海晏乡,元、明建制未变。清宣统三年(1911)由海晏乡析出设郭巨乡,1941年属柴桥区;1950年改称郭巨镇、盛厚乡、霞峙乡和峙头乡;1956年并为郭巨、峙头两乡;1958年10月称郭巨人民公社郭巨东门、郭巨西门、华峙、峙南、峙北等5个大队(后改称管理区);1961年并为郭巨、峙头两公社;1983年改称郭巨乡和峙头乡;1992年5月合并为郭巨镇,至2003年8月并入新的白峰镇。2003年8月,为加快东部地区开发建设,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白峰镇和原郭巨镇合并,取名为白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