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赤峰市地图 >
巴林右旗地图
巴林右旗相关地区地图:

巴林文化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目前,已探明这个旗境内古代文化遗址2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7处。目前,已经被确认的馆藏文物有:国宝文物4件,占内蒙古全区国宝文物的30%,国家一级文物262件,占全区一级文物的41%。各时代古钱币8万余枚,辽代钱币多种,“天禄通宝”现为世上珍品。其中馆藏的红山玉器、辽代文物具有独特的史学研究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巴林右旗文物基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辽文物”;第二部分为“史前文化文物”;第三部分为“民族民俗文物”。“辽文物”:通过辽代州城遗址、皇陵及契丹贵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展示了辽契丹皇室及贵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丧葬习俗等辽文化。陈列中以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精美的瓷器、各种丝织品;辽庆陵陪葬陵出土的“太叔祖哀册文”、“宋魏国妃墓志铭”等契丹文、汉文六合墓志等珍贵文物为亮点。“史前文化精品文物”:通过那日斯台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石器,展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拉沐沦河流域远古先民们的识玉、制玉、尚玉,以玉为尊的神秘习俗和精堪的制玉工艺。“民族民俗文物”:陈列了巴林王服装、康熙龙袍;蒙古贵族服饰;清代瓷器;蒙古族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巴林历史文化。玉龙:1975年羊场额尔根勿苏征集。玉颜炙墨绿色。通高16.8、宽11.5、厚2.8厘米。龙体呈似椭圆形,首尾蜷曲一体状,相连处有一个三角豁口,内环处相连,中间为圆形环状。龙首兽形,额顶双耳尖突高耸,嘴部上端阴刻圆形眼。颈部钻有一个对穿孔。内缘直壁,外部磨成圆润。玉鸮:1980年出土于大板镇(原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遗址。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6.1、宽6、厚1.8厘米。黄绿色玉。头顶有直立半圆形双耳,耳下端浅浮雕一对圆眼。喙为三角弧形突起。双翅展开与肩平齐,两翅正面各雕刻二道凸棱纹。双爪呈半圆形外凸,攀附在三角形状并且浅雕三道斜向凸棱纹。尾部平齐,雕刻四道凸棱纹。胸腹微鼓,背面头部和两翼胁下三组对穿孔。勾云形玉佩:巴彦塔拉苏木苏达勒出土。碧玉。采用琢磨工艺制作。长12.7、宽11.7、厚0.8厘米。佩体呈方形扁片状,双面雕琢纹饰。四角向左右两侧延伸翻卷四个勾形状,两侧雕琢对称兽面形纹饰,中央镂雕一弯曲勾形状。上端中间有一对圆孔,可系绳佩戴。玉蚕:1982年7月,巴彦汉那日斯台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共为两式4件。为软玉雕琢,呈浅黄绿色,有少许黄褐斑点。两式玉蚕形状均呈圆柱体,大小不同。一式,额部阴刻“八”字纹,两只圆眼靠近外缘,两眼间有一圆形透孔直通尾端。面部的下缘,饰一一对称凸状纹。颈和背部上方饰有四条平行凸线纹。颈部一方有一横穿透孔,尾端微翘起。二式,头部表面微鼓,圆尖向上翘起,两眼中上方阴刻似人字眉状纹,两眼的下部,亦有一双对称的乳凸状纹。颈部饰有半圆形凸纹。背部饰有两道平行的凸线纹。颈部侧面,横穿一对透孔。琥珀观世音菩萨立像:1989年出土于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通高19、像高7厘米由木雕覆莲、筒状薄壁像座和立像组成。佛像由紫红色琥珀雕制,身修长,赤足,双手捧莲蕾于胸前,额中镶嵌一颗珍珠,雕琢工艺精湛。柏木像座外表雕饰行龙一条环绕一周,座为覆莲纹。内藏纸本雕印经咒一卷。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中室出土。辽代。通高42,底径10.8厘米。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组成。制作方法分段插揲、錾刻及铆固,焊接后插接而成。塔座圆形重台式,錾荷叶覆莲纹饰,上焊有六边形勾栏,錾刻缠枝卷草、祥云纹。塔身为六边形。正面刻饰塔门,门楣上祥云缭绕。两侧四面对称錾刻供养人、侍女各二。背面一赤足力士。塔檐、塔顶覆钵联体,塔刹与其连接铆固。檐出瓦当排列有序,滴水线条錾饰显示,瓦垄脊饰细微。塔刹为仰覆莲台作刹座,上置露盘刹杆串以三珠三盖。刹顶饰一昂首展翅、双爪着于华盖之上的凤凰。喙衔24颗珍珠编缀的璎珞。自第一华盖下分6根刹链与塔檐6角垂脊前端相连。华盖、塔檐转角、刹链上悬系32个方形风铎。塔座前单独嵌置一镀金立像,右手扶杖,左手托钵。该塔内盛有“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鎏金银板,长102.5、宽9厘米。自左向右,单面竖行,镌刻经文93行。卷尾发愿文54字,其中有“重熙十八年孟秋月上京善友等记”字样。酱釉莲池四鱼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出土于索博日嘎镇(原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古城内。辽代。高6.2、口径16.1底径5.5厘米。圆唇、薄壁、圈足。碗覆烧时留有芒口。质地为白瓷胎,内外满施酱釉,碗壁内饰工整的四鱼莲花主体纹和水波纹。盛开的莲花,翻卷的荷叶蔓茎缠绕,又有三叶三花互生于莲茎,间以飘荡的浮萍;水波翻滚中三条鲤鱼自由游荡;一条娃娃鱼盘旋在碗底,构成鱼水相融。空隙间饰以辅纹压印水波纹。花纹线条流畅,纤细柔和,绝大部分显现凸起纹。外壁光素无纹。白釉牡丹花长颈瓶:1985年,原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辽墓出土。辽代。通高52.8、口径13.8、底径10厘米。杯形盘口,长颈有一道弦纹,圆肩,腹部斜收,底部外侈,圈足。腹部采用剔地法刻出一对牡丹花图案,施白釉。胎质为粗白瓷。是辽白瓷中精品。彩绘十方佛法舍利塔: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刹座内出土。辽代。柏木质。通高45,底径13厘米。由塔座、塔身、塔檐及塔刹对口插接而成。塔身呈圆筒形,内置小字雕版印经《妙法莲华经》一卷。因霉朽严重,不能展读。包裹佛经的白绢帙上有墨书“法花经一部全身舍利在此塔中”字样。塔身外壁浅刻十尊佛像,正中刻“十方佛”三个字。十尊佛像静姿端坐于仰莲台上,蓝色螺发。塔表除佛像为原木本色外,余皆平涂橙、红、蓝、灰等颜色。金板陀罗尼咒: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辽代。长16.7、宽9.6厘米。长方形薄板。单面横书五行。双勾镌刻梵文陀罗尼咒77字。左侧竖镌刻汉字“相轮樘中陀罗尼咒”8字。银板陀罗尼咒: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辽代。长21.2、宽11.6厘米。长方形薄板。铭文单面竖镌刻汉字12行103字,所载内容为“相轮樘中陀罗尼咒”安置劝世说教的“功能法”。橙色罗地联珠云龙纹绣巾: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出土。辽代。长80、宽59厘米。主体图案为龙纹和祥云。中心为四窠联珠团龙。左上两窠龙首右向,右下两窠龙首左向。龙身蟠曲,龙头较扁,颈部细长带叉,额绣黑色“王”字。龙背和龙腹以不同丝线勾绣,并以不同色块相间填绣。龙足为三爪,龙尾粗圆,龙嘴戏一火焰宝珠。底边处为对称行龙各一。图案空隙点缀黄白山及灵芝云画面,填补空白之处。左右下三缘由白色,联珠勾边,呈马鞍形。红罗地联珠人物绣经袱:1989年,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出土。辽代。长27.5、宽28厘米。正面为红色罗,背面用白绢作夹层,一角有绢带,为包裹时打结用。正中团窠联珠环,窠内绣一骑马人物。人侧骑正视,戴皮棉帽,披铠甲袍,着棕色皮靴。面形方正,体魄壮实,黄色胡须两边翘起,双手高擎鹰鹘两只。马身上披挂铠甲,马尾结扎成花状,作奔跑状,空隙处绣犀牛角、双钱、法轮、珊瑚等杂宝纹饰。上下两端各有直条带作边。

行政区划

(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大板镇辖:第一~第十10个居委会;套白、巴罕、大板、西郊、莫日古其格、友爱、新立、红星、西山9个村委会;麻斯他拉、百兴、独石、益斯毛都、德日苏、红旗、乌兰格日乐7个嘎查。
巴彦琥硕镇辖:白音和硕、十二吐、中组、查干坝、敖包、胡斯台、要尔吐、沙日嘎坝、四家、山头10个村委会;牧业要尔吐嘎查。
宝日勿苏镇辖:新井、三座山、吉林、大新庙、老房身、太平、英格吐、李家园子8个村委会;会庙嘎查村(?);宝日道布、白音花、敖包图、宝日勿苏、洪格尔、哈鲁、苏吉、白音萨鲁、白音宝力格、赛音勿苏10个嘎查。
巴彦汉镇辖:浩饶沁、宝力格、十家子、胡斯台、查斯台、归苏台、那斯台、东哈、巴彦汉、西哈、苏艾里、温根吐、西拉沐沦13个嘎查;吉布吐、克德河、永林、友联、大冷、前进、玛拉沁7个村委会。
朝阳乡辖:朝阳、黑山头、太本庙、荣生、海日其格、海日斯达巴、胡都格少荣7个村委会;太本艾勒嘎查。
羊场乡辖:羊场、尔根勿苏、二八地、上石、下石、查干花、海申7个村委会。
索博日嘎苏木辖:塔西、常兴、巴根图、灰通河、红卫、阿山河、罕山沟7个村委会;索博日嘎、和硕满汉、乌兰少冷、吉布图、阿山艾里5个嘎查。
查干沐沦苏木辖:树中、珠尔沁、查干沐沦3个嘎查;巴彦锡那、达马金、岗根3个村委会。
沙巴尔台苏木辖:沙巴尔台、塔本花、呼特勒、宝冷、查干西热、浩伊日毛都6个嘎查。
岗根苏木辖:海苏阿木、浩特艾里、乌苏义肯、和日木图、床金5个嘎查;床金沟、建设、乌兰套力盖、胜利4个村委会。
幸福之路苏木辖:幸福之路、查干宝力格2个村委会;查干勿苏、王艾力、敖尔盖、他拉宝力格、关乃英格、阿力木图、乌义日图7个嘎查。
巴彦塔拉苏木辖:他本板、达兰花、昭胡都格、太布呆、古力古台、宝木吐、吉布吐、哈日根他拉、老道板、巴林诺尔10个嘎查;乌兰海村委会。
查干诺尔苏木辖:楼子、图力嘎、益和德日苏、查干诺尔、巴日图、大坝6个嘎查;小城子村委会。
益和诺尔苏木辖:达林台、沙布嘎、益和诺尔、布敦花4个嘎查。
胡日哈苏木辖:苏吉、西热、好义勿苏、哈日杰、胡日哈、哈日根台6个嘎查;马宗山村委会。
西拉沐沦苏木辖:家属、一村、二村、哈日巴召4个村委会;白音高勒、白音他拉、尚森毛都、迫毛都4个嘎查;河北分场村。
总结:巴林右旗辖4个镇、2个乡、10个苏木: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宝日勿苏镇、巴彦汉镇、朝阳乡、羊场乡、索博日嘎苏木、查干沐沦苏木、沙巴尔台苏木、岗根苏木、幸福之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查干诺尔苏木、益和诺尔苏木、胡日哈苏木、西拉沐沦苏木。

经济发展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49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00万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32431万元,同比增长39.2%;第三产业增加值83798万元,同比增长13.0%。2008年,我旗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粮食总产量达1050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9.6%。据六月末牧业普查,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669981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6.4%。年末家畜存栏1116884头只,比上年增长4.9%。年末牲畜出栏1036504头只,出栏率为97.3%。全年肉类总产量34090吨,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为32098吨。2008年,巴林右旗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9228万元,可比增速3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828万元,可比增速4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127万元,比上年增长46.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90572万元,同比增长24.6%。2008年,全旗财政总收入完成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005万元,比上年增长75.3%。全年财政支出91068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年末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034万元,比上年下降16.0%。各项贷款余额48827万元,比上年下降10.4%。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7.4‰,年末全旗总人口为182537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93元,比上年增加157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56元,比上年增加556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81元,比上年增加598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032元,比上年增加149元。

历史沿革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2002年,巴林右旗辖: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宝日勿苏镇、沙巴尔台苏木、巴彦尔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幸福之路苏木、岗根苏木、查干沐伦苏木、索博日嘎苏木、巴彦汉苏木、都希苏木、查干诺日苏木、益和诺尔苏木、胡日哈苏木、西拉沐伦苏木、洪格尔苏木、朝阳乡、羊场乡。2000年,巴林右旗辖3个镇、2个乡、14个苏木,156个嘎查(村),560个村民小组。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74275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大板镇50370、巴彦琥硕镇7752、宝日勿苏镇12586、朝阳乡10257、羊场乡11018、索博日嘎苏木12341、查干沐沦苏木3327、沙巴尔台苏木4498、岗根苏木4709、幸福之路苏木6028、巴彦塔拉苏木10708、巴彦尔灯苏木7734、巴彦汉苏木3224、都希苏木7355、查干诺尔苏木4381、洪格尔苏木4424、益和诺尔苏木4407、胡日哈苏木5553、西拉沐沦苏术3603。2001年,撤并苏木,即撤销都希苏木、洪格尔苏木、巴彦尔灯苏木。区划调整后,全旗辖4个镇、2个乡、11个苏木。2002年全旗总人口17.7万人。

行政区划

历史行政区划: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在征服察哈尔后划分蒙古诸部牧地。将巴林部驻牧之地定于西拉沐沦河中游北岸,与镶黄蒙古以扈拉琥、瑚呼布里都、克里叶哈达、瑚济尔阿达克为界。据《蒙古游牧记》记载,巴林部牧地的位置在古北口东北780里,至京师960里,东西25l里,南233里(清代每庹5尺,两庹为1丈,180丈为1里,下同)。略呈长方形状。东至阿鲁科尔沁界,西至克什克腾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巴林部向清朝理藩院呈报游牧图时,曾明确标绘巴林部与交边接境部旗的界点,及这些界点与境内山峰,古遗址至两翼札萨克共同居地济尔哈郎图河之间的距离。据《蒙古游牧记》载,巴林部的四至八界定为:东至鄂拜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160里,接阿鲁科尔沁界。在这一方向,70里有石鸡山,蒙古名"伊韬图";90里有太保山,蒙古名"满扎尔"。南至巴尔达木哈喇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60里,接翁牛特左翼界,在这一方向30里有勃突山,蒙古名"巴尔当"。北至哈达图吉鲁克,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170里,接乌珠穆沁界,在这一方向50里有方山,蒙古名"喀喇台"。除此而外还有辽祖州城遗址。东南至玛达虎沙地,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165里,接阿鲁科尔沁界,在这一方向,65里有特墨车户山,150里有伊克哈尔台山,160里有蛇山,蒙古名"漠惠图",还有扈拉琥山.,西南至迈拉索图哈达图哈其克,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81里,接克什克腾界。东北至巴彦乌兰岭,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205里,接乌珠穆沁界。在这一方向,85里有僧机图山;120里有庆云山,蒙古名"吉尔巴";150里有锡伯图山;90里有布雅鼐河,源出于僧机图山,东南流向,汇入乌尔图绰农河。190里有乌尔图绰农河,源出于巴彦乌兰岭,东南流向。西北至阿噜亥喇汉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142里,接克什克腾界,在这一方向,130里有辽庆州城遗址;70里有伊玛图峰;150里有浩泊都山。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划定巴林部驻牧之地的同时,确定了巴林部所辖户口,当时分给巴林部首领色特尔800户,台吉满珠习礼800户。至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建旗制编佐领时,始将巴林部分为左右翼二旗,命色特尔之子色布腾为札萨克掌右翼:命满珠习礼为札萨克掌左翼.但仍未详划牧地、明确界点。这种状态经清朝9帝260余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肃亲王善耆、理藩院左承姚锡光等人来巴林调查蒙情,开始筹划移民垦荒,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热河都统廷杰派知县王顺存为巴林垦务总办,在乌力雅苏台地方的苏布敦庙(同仁寺)设置"办理热河巴林旗荒垦务行局",开始指界开绳丈量荒地。当时报垦的主要地段为巴彦查干沟、英图坤兑、枕头沟、哈拉盖沟4处,此后在勘丈过程中,热河都统廷杰又协迫巴林左翼旗札萨克色丹那木吉勒旺宝将以上4处地段的中间荒地一并"报效"。垦务总办王顺存遂将哈拉苏台、苏布敦庙、老正沟、英图和硕填入原报4段之内。当年5月李锬接任巴林垦务总办,以先所报地段大都在山间沟谷,难设县治为理由,令巴林右翼旗再择宽阔平坦之地续报,遂又报阿归他拉及靠近查干沐沦河等处。至此,南至翁牛特旗,北至乌珠穆沁右旗,东至查干沐沦河,西至克什克腾旗的广阔地段划为垦区。垦区除去高山、河流、湖泡外,可垦之地5000余顷(热河都统廷杰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七奏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张文灏接任巴林垦务总办,开始规定荒价,招民垦荒,定县名巴西县((后改为林西县),设衙署。巴林右翼旗西部遂正式划出,旗地缩小近半。1912年(民国元年)垦务收束时,垦务局在同旗方会勒报效荒地边界时,右旗又将东川图坤兑牧场移请垦务局一并放垦。前后放垦总数为8000余顷。同年八月,巴林垦务局归并林西县衙署,垦务总办张文灏督派垦务人员会同巴林二旗委派的梅林特古苏、赵福海共同勘校荒地的边界,于边界处一律堆立敖包以为标志。巴林右翼旗与林西县的边界遂以垦地为界。1921年(民国十年),巴林左翼旗与巴林右翼旗东部放垦,设置林东垦务局,垦区21.6万顷,其中有巴林右翼旗的2.6万顷,从1924年到1931年垦荒2600余顷。由于右旗西部和东部放垦,垦区的原巴林右、左二旗千余牧户,挤向旗的中部,牲畜增多,草原狭窄,牧场争端之事屡有发生,两翼旗都有明确旗界的要求。1915年6月,巴林左翼旗札萨克色丹那木吉勒旺宝上书蒙藏院,要求与右翼旗划清旗界,蒙藏院遂于同年10月任命划界委员。1917年,两翼札萨克在北京商谈,在地图上再三协议,并派委员到当地制图,确定了两旗界线.据蒙藏院《行政概要·巴林划界案》一文载,两旗界线由北而南的界点是:巴拉珠尔、逊布阿固拉山、十二家子、清格勒、巴尔嘎斯台、阿马图山、乌业尔吐、阿其套拉、老道板努以色、王音翁根、慧圆寺、哈尔巴阿古拉、古尔本和硕、排因不头。1921年正式划定,界点是:北起乌牛台,经清毛力格尔、阿达尔山诸山分水岭东南向经乌泥根吐、满扎尔等山,曲折到索贝山与阿鲁科尔沁接界处。此线以西为巴林右翼旗,以东为巴林左翼旗.,1924年(民国十三年),于旗东部巴林右左两翼旗放垦地区建林东县。原属巴林右翼旗的巴彦包特、乌兰套海划出归林东县。1933年,日伪建兴安西分省时,撤销林东县,将巴彦包特、乌兰套海仍划归巴林右翼旗。建国后,1952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发出命令,将巴林右翼旗隆昌区划归巴林左翼旗,巴彦包特区划归阿鲁科尔沁旗.同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发出命令,将巴林左翼旗敖日盖努图克,包括努图克公所在内的床金庙嘎查、海拉斯阿木嘎查、敖日盖嘎查、阿力木图嘎查、乌苏依很嘎查,索博日嘎努图克所辖全部嘎查村,划归巴林右翼旗。同一命令,将巴林右翼旗查干沐沦努图克的九连庄村、太平庄村、温都和硕村、兴隆庄村、上大马金自然村,巴彦汉努图克的八家沟村、黑山头村划归林西县。此后巴林右翼旗辖域稳定,至今未变。巴林右旗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秦汉为乌桓、鲜卑地。唐时为契丹族的发祥地,旗内有归诚州,属饶乐郡督辖。公元10世纪辽王朝建立以后,旗内全境为上京道,置庆州、怀州。金代属北京路,境内设有奉州。元代属中书省全宁路,为鲁王分地。明清属全宁卫地,后为兀良哈北境,属诺颜卫。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朝廷划分蒙古诸部牧地,巴林部始定居于此。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迄今350多年,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有固伦淑慧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和硕和婉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亲自巡猎巴林。1957年,巴林右翼旗改名为巴林右旗。
历史沿革:顺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设理藩院,统管边疆地区,在蒙古建旗制,编佐领。将巴林部分为巴林右翼旗和巴林左翼旗,旗下设佐领,亦称箭或苏木。初为军事单位,每佐领150丁(亦称箭丁),全由18岁至60岁男子充当。巴林右翼旗初设16个佐领(苏木)。顺治年间,原喀尔喀五部之一的弘吉刺惕部部分属民,移居巴林右翼旗东部归右旗所辖,编为8个佐领;又公主嫁到巴林所带的"燕支(陪房)编为两个佐领,全旗共26个佐领。这些佐领(苏木)分属参领(扎兰)管辖。每个参领所辖佐领4个至5个不等。佐领(苏木)之下称坤都(骁骑校),坤都下辖博什格。旗以上设盟,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盟,巴林部与扎鲁特,喀尔喀左翼,奈曼,敖汉,翁牛特,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部旗会盟。清中叶,随着战争逐步停息,佐领(苏木)的军事作用逐渐减小,地方租税、差役、丁籍等项政务增加。旗下又并行嘎查制,共分24个嘎查。嘎查按地域划分,设嘎查达办理地方政务。嘎查下设十户长,称达尔嘎。这种建制一直延至民国初年。清康熙以后,清政府为了削弱蒙古贵族的势力,雍正初年(1723年)置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称承德府,下设八沟理事同知厅。右旗归属承德府八沟理事同知厅。乾隆三年(1738年)建乌兰哈达通判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热河道,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巴林右翼旗又属热河道赤峰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日本侵略者拥戴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热河省,同年侵占包括右旗在内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伪"满洲国",以开鲁为所在地建伪兴安西分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分省,以后伪兴安西分省改称兴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属兴安西省。1933年7月,伪兴安西分省在大板设工作办事处,将札萨克衙门改为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旗下设区,区下设镇,巴林右翼旗共设5个区,为大板区、大同区、沙巴尔台区、巴彦汉区、德乐区。1939年改区镇为村屯建制,旗内共建11个村,为大板村,巴彦琥硕村,查干沐沦村,胡勒斯台村,巴彦塔拉村,巴彦汉村,查干诺尔村,他本沟村,翁根村,德乐村,乌兰套海村,下辖79个屯。此建制随着日伪政权垮台而废止。"八.一五"光复后,1945年9月,巴林右翼旗成立以赵化民为首的维持会,维持地方秩序。1946年初,东蒙自治政府派员来巴林右翼旗,遂成立了旗政府。1946年3月成立昭乌达省时,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省。946年"四三"会议以后,热北专署迁往林东,5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6月5日,热河省政府对热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热北专署,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巴林右翼旗建旗支会。巴林右翼旗与克什克腾旗、巴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经棚县、林西县、开鲁县属昭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建立旗人民政府,旗下建5个努图克、2个区,102个嘎查、村,归热河省昭乌达盟人民政府辖。1949年,热河省政府将昭乌达盟移交给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翼旗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52年6月,巴林右翼旗隆昌区划归巴林左翼旗、巴彦包特区划归阿鲁科尔沁旗。同年8月,巴林左翼旗敖日盖努图克、索博日嘎努图克划归巴林右翼旗。区域变更后,巴林右翼旗辖7个努图克,38个嘎查,18个村.这些努图克嘎查村为:大板努图克,辖1个镇、4个嘎查、2个村,为大板镇,古日古勒台嘎查,他本板嘎查,老道板嘎查,伊逊毛都嘎查,乌兰海村,吉布吐村,努图克公所驻大板东庙。巴彦汉努图克,辖10个嘎查、2个村,为和布特哈达嘎查,哈拉毛都嘎查,巴日嘎斯台嘎查,乌兰哈达嘎查,归勒斯台嘎查,胡斯台嘎查,十家子嘎查,西拉沐沦嘎查,德日苏嘎查,那斯台嘎查,达冷村,巴彦尔灯村。努图克公所驻西大庙。查干沐沦努图克,辖4个嘎查、2个村。为沙巴尔台嘎查,胡斯包冷嘎查,他本花嘎查,吉林嘎查,树林子村,巴彦琥硕村,努图克公所驻沙巴尔台庙。查干诺尔努图克,辖4个嘎查、4个村。为查干诺尔嘎查,楼子嘎查,翁根毛都嘎查,查布嘎嘎查,昭胡都格村,羊场村,福山村,石匠山村。努图克公所驻楼子。翁根努图克,辖9个嘎查、3个村。为益和诺尔嘎查,沙布嘎嘎查,希热嘎查,达林台嘎查,敖包吐嘎查,哈鲁嘎查,巴彦查干嘎查,白音花嘎查,布敦花嘎查,马鬃山村,会庙村,迫毛都村.努图克公所驻宝日勿苏。索博日嘎努图克,辖3个嘎查、3个村,为索博日嘎嘎查,琥硕芒哈嘎查,阿尔山嘎查,黑山头村,太本庙村,辉腾河村。努图克公所驻索博日嘎。敖日盖努图克,辖4个嘎查、2个村。为敖日盖嘎查,海勒斯阿木嘎查,查干。

自然地理

地处大兴安岭山地与燕山山地交接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从1900米逐步下降到400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9℃,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3℃,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2.2℃。年平均无霜期121天,年平均降水量358毫米。年日照为3000-3200小时。行政区划,巴林右旗辖5个镇、3个苏木:大板镇、宝日勿苏镇、索博日嘎镇、查干沐沦镇、查干诺尔镇、幸福之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西拉沐沦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