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庄街道地图
八里庄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八里庄街道-经济发展
八里庄街道,农田与芦苇荡变成了错落有致的片片楼宇,现代化的商业建筑覆盖了八里庄旧日的沧桑,这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如今已经成为了生活便利的新兴商务产业聚集区,经济的发展为它的蜕变注入了鲜活的血液。20世纪50年代,政府组织辖区居民开始生产自救,上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了10家街道小工厂,当时《北京日报》曾把八里庄灯具厂生产的紫外线灯管誉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1985年居委会开始组建三产网点,方便居民生活。1983年6月,在十里堡建起了八里庄地区的第一个集贸市场,拉开了街道经济迅速发展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筑、服装、编织、商业、餐饮、制冷技术、钢木加工等成为八里庄经济发展的强项,特别是这里生产的手编毛衣出口到了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底,在原十里堡商店旧址上鑫帝大厦落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1995年雪银大厦落成……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八里庄开始在朝阳区经济建设中显现出异军突起的势头。
八里庄街道-单位
八里庄街道,区域内驻有中央、市、区、属、及无主管企事业单位271个,30多个纺织企事业单位聚集在这里,素有纺织城之称。辖区内商业繁荣。华堂商场、苏宁电器、云柏鞋城、华商大厦等均云集于此,辖区有中学五所、小学六所,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坐落在本街道。本区域以朝阳路为界,路以南基本为企业的生产区,路以北基本为居民的生活服务区。
八里庄街道-纺织辉煌
八里庄街道,朝阳区八里庄以纺织业著名。解放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八里庄地区被确立为北京的纺织工业区,占地138万平方米。1954年、1955年、1957年,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三个新兴的现代大型纺织厂相继投产,结束了北京“有布无纱”的历史。1956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院,化纤机械厂建成。1958年北京印染厂建厂,1960年投产。以后又有棉印公司、纺织供销公司、纺织机械总厂、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职工大学等30余家纺织系统单位陆续落成。同时,大面积的职工宿舍楼群拔地而起,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北京纺织城”。纺织业成为了20世纪中叶,北京国民经济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奇迹。当时,京棉二厂生产“铜亭”牌纯棉精梳纱、“花蕾”牌细纺和京棉一厂生产的高级府绸共获国优产品称号。“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珍珠”牌坯布等一系列纺织产品走在了国际纺织制造业的前沿。北京印染厂的“大竹叶”涤棉宽幅印花窗帘布掀起了一轮轮抢购风潮。京棉二厂,建厂40年累计实现利税16亿元,成为了全国棉纺行业利税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八里庄的纺织业非常重视。1955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京棉一厂。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机械厅观看了京棉一厂细纱车间工人刘惠英操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业开始了纵深的产业调整。北京棉纺织业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开始逐渐淡出了城区。京棉一、二、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新的厂房在顺义落户。八里庄规划建立新小区。
八里庄街道-相关信息
八里庄街道办事处通讯地址是:朝阳区柴家湾12号,邮政编码为:100025,乘车路线有:30、31、101、112、115、117、118、419、635、718411快速2线红庙下车即可
八里庄街道-位置
朝阳区人民政府八里庄街道办事处,位于朝阳区中西部,距朝阳门八里,故名八里庄,八里庄街道办事处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办公地点在朝阳路红庙十字路口东南角航空大厦东侧。八里庄街道办事处辖域面积四平方公里。东起青年路口、京包铁路立交桥与平房乡、高碑店乡相邻。西到红庙路口金台路、西大望路与呼家楼街道、建外街道相邻。北以二道河与六里屯街道交界,南以国华热电厂循环水渠至京棉集团的围墙为界与高碑店乡为邻。
八里庄街道-住宅分布
解放初期,八里庄地区居住人口稀少,住宅只有零星的平房,房屋简陋破旧,所有建筑面积只有1500余平方米,四处一片荒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建设开始了高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辖区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130多万平方米,出现了高层住宅和建筑。20世纪90年代初期,十里堡、延静里、红庙、甘露园、慈云寺等居民住宅小区落成。进入二十世纪,远洋天地、罗马嘉园、华贸中心等高档商品住宅相继建成。
八里庄街道-其他工业
八里庄街道,同样作为“一五”期间的重要工程之一,首都第一座高温压热电联合生产厂——北京第一热电厂,是继纺织城之后扎根八里庄的又一艘工业巨舰。它1956年开始筹建,1958年9月9月投产发电。建成后,供应北京城区80余家工厂企业生产用汽,源源不断地为各国大使馆、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单位和东郊居民提供着热能。几十年来,北京第一热电厂规模不断扩大,后更名为中电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如今该企业担负着为北京使馆区、外交公寓和居民住宅区共计12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和北京东部地区的工业抽汽及供电的任务,是北京最重要的热电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八里庄地区居住人口的激增,北京热电公司开始注重大力生产与科学发展的兼顾,开始注重工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结合。近年来,先后投入6亿余元用于控制工业发电造成的大气污染,在全国电力系统中名列前茅。2007年,在环保指标已高于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热电分公司又投资三千多万元,昼夜施工进行脱氮工程,成功实施锅炉燃烧器改造和SNCR喷氨系统改造,使环保指标又一次创造了国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