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地图
宝安区相关地区地图:
宝安之最
镇海文阁:位于西乡固戌村西南海边古沙提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25年(1899)和1934年曾两次重修。阁内存有清光绪《重修文阁碑记》。镇海文阁共3层,阁身方形,边长4.2米,高约12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砌垒。每层之间均是砌莲花托或大牙砖,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围浮雕花、草、树木、人物等图画,工艺技术较高。硬石顶上又覆琉璃瓦。阁内有楼板和门洞,可登临观海。镇海文阁三层石门额上分别刻有“联登内阁”、“更上一层楼”、“会极”三条横幅。据传是几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时手抵文笔所书。原阁顶立有一支木制毛笔,称“文笔”,乾隆年间失火被焚。镇海文阁是深圳仅存的古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塔:位于福永镇岭下村口,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是该村文天祥后人为纪念文天祥兄弟同登进士,文氏族人力图“开文运”而立,古名文塔,又称凤凰塔或风水塔。该塔造型奇特,典雅秀丽,是古塔建筑中较为少见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楼阁式砖塔六层。每层有菱角,砖叠涩出檐,顶为六角攒尖顶,高20多米。塔内有楼梯可上塔顶。文塔是深圳市仅存的一座古塔建筑,198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修葺一新,实施修复保护。
永兴桥:永兴桥,位于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康熙年间监生曾桥川建,日久倾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曾应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再次修葺。永兴桥“周围俱以白石砌之,阔三丈余,长十丈余,高五丈余。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为坚固。”八四年重修后,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上列栏杆,望板上浮雕龙凤图案各一组和桥头望柱圆雕生动的狮子。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永兴桥……锁前溪而跨两岸,当往来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圩。”桥下的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桥头原有码头和文昌塔,与永兴桥交映相辉,颇为壮观,可惜都不存在了。永兴桥东岸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当时直至清末民初松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后逐渐式微,现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条,数间商铺。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当铺”的炮楼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兴桥的南侧。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绮云书室:绮云书室位于宝安西乡街道乐群村,由爱国港胞郑姚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砖、石、木结构,单檐硬山顶,辘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为郑氏家族的私塾学校,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大、建筑艺术性最好的私塾学校,该建筑的要雕、石雕、砖碉、灰塑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有“深圳的陈家祠”之美誉。特别是所有的木构件全部使用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为岭南地区所仅见。现在左右两侧建筑均被拆,仅保留中间部分。大革命时期,宝安县第二区农民运动和党组织曾在绮云书室进行革命活动。因此,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还是一处革命旧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宝安区西乡第二小学内)
曾氏大宗祠:位于沙井街道新桥村,约建于明代,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据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余年。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细腻的花岗岩砌筑,坊株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四个大字。据说,仅清朝时,便出过翰林及七个进士、数十位举人和秀才。
观澜老街:观澜老街由观澜大街、卖布街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存雕楼十五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这些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观澜老街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是深圳历史上仅“四大名墟”之一。
万福壁和九龙柱:万福壁于1999年落成,长130米,高5.67米,厚达10多厘米。万福壁采用红色紫砂陶高温烧制而成,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约11万公斤,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中共宝安县“一大”会议旧址位于安庆安区松岗街道燕川社区,始建于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陈素白的后人为纪念其祖先而兴建的分支祠堂,该祠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枋建筑,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清水外墙,大门门面、部分厅柱、墙角下部、檐阶、天井以经砂石岩石条为材料,前厅屋顶为船型脊,后厅屋顶为博古脊,通面阔11.6米、进深18.4米,占地面积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此如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领导建立的东宝行政督导处设在燕川村,这里曾作为督导处开展农民运动、减租减息的办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宝安区文管办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其进行维修及设备的完善,并举办了“宝安革命风云”陈列展览,把素白陈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宝安县“一大”会议纪念馆,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现被深圳市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之一。1999年3月29日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宝安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周为百越地,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置宝安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多年。宝安区是原宝安县的一部分,于1993年1月1日挂牌成立,辖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石岩、龙华、观澜8镇及新安、光明两个街道办事处。设127个村民委员会,491个村民小组,38个居民委员会。至2002年末,全区现有人口为160.6万,其中户籍人口28.88万,外来人口131.73万人。宝安也是著名侨乡,有旅居海外的华侨达6万多人,港澳同胞9万多人。位置: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接龙岗区,南连南山区、福田区,西临伶仃洋,北靠东莞市。2007年,光明新区挂牌成立,宝安区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龙华、观澜、大浪、民治十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城中村:南源新村、东泉新村、向南村、塘水园、水尾。
经济状况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603.11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4.9%。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列深圳市六个行政区第一。全区生产总值2329.84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增长14%,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亿元,下降17.7%,对GDP增长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6.45亿元,增长15.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1.6%;第三产业增加值812.59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8.5%。三次产业比例为0.03:65.09:34.88。2010年全区单位土地产出GDP4.09亿元/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889万元;税收(不含契税)地均集约度0.7亿元/平方公里,增加1391万元;万元GDP水耗、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2%和3.0%。物流和文化产业较快增长。全年物流业增加值224.35亿元,增长16.4%。文化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7.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3.1%。其中,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升3.4%。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约束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紧迫,经济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亟待加强,城市功能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区一体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税收和金融:2010年宝安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0.64亿元,增长25%,其中,用于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6.1%、17.3%、93.6%、90.4%。全年税收收入405.78亿元(含契税),比上年增长25.2%。年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77.94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增长21.2%,增速比上年快0.8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4.47亿元,增长2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9亿元,增长30.8%,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全区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净投放201.38亿元。
农业:2010年农业增加值2.02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下降19%。农业总产值4.49亿元,下降13.3%。农业增加值0.8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下降17.7%,总产值1.49亿元,下降35.9%。其中,种植业上升10.8%;林业下降13.7%;牧业下降65.4%;渔业下降32.1%;农林牧渔服务业上升393.8%。
工业和建筑业:2010年工业增加值1627.06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2.22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8.47亿元,增长16.9%,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六个行政区第一位。全年工业增加值1452.88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增长15.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02.06亿元,增长15.3%。其中,国有企业产值190.29亿元,增长9.8%;民营企业产值1161.12亿元,增长21.2%;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产值6674.01亿元,增长14.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分别为1757.19亿元和6444.87亿元,增长16.3%和14.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5424.15亿元,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6.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001.07亿元,增长19.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5538.38亿元,增长21.3%。
国内贸易: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67亿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8.4%,总量列深圳市六个行政区第二位,增速列第三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82亿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18.1%。总计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35.38亿元,增长27.6%;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和个体户零售额255.58亿元,增长9.5%;餐饮业零售额112.86亿元,增长20.7%。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26.53亿元,增长39.4%,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106.47亿元,增长30.2%;服装、鞋帽、针纺织类28.05亿元,增长38.2%;日用品类14.75亿元,增长3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4.18亿元,增长48.3%。
对外经济:2010年进出口总额1483.79亿美元(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出口总额864.73亿美元,增长30.2%,出口总额分别占深圳市、广东省、全国的42.4%、19.1%和5.5%。进口总额619.06亿美元,增长36.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51亿美元,下降1.8%。全年进出口总额1423.65亿美元(不含光明新区,下同),比上年增长33.2%。其中,进口总额595.77亿美元,增长36.9%;出口总额827.88亿美元,增长30.6%。贸易顺差232.11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32宗,比上年增长40.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51亿美元,增长3.8%。其中,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7.15亿美元,占75.2%;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2.36亿美元,占24.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直接投资金额1.45亿美元,占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