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临沂市地图 > 平邑县地图 >
柏林镇地图
柏林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发达。有市县属企业3个,乡镇工业企业12个、其它个体私营企业86个,为大竹工业经济“副中心”。2006年乡镇实现产值32680万元,利润1377万元,税金938万元,居大竹各乡镇前茅。场镇商贸繁荣。小城镇建设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城镇住户1250户3130人。已建成柏荣大街、一环、二环、三环、四环等街道8条2800米,有商用门市2200间,农贸市场1个、综合市场1个、四级客运汽车站1个、医院2所、中小学10所、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年贸易额达9500余万元,是大竹、渠县、达县三县交界处的商贸中心。该镇形成了以玖源公司为龙头的煤天然气化工,以柏林煤矿、宏丰机焦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以达州钢隆纸业为龙头的纸制品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2006年全镇GDP达到3.9亿元,税收收入实现1000万元。

农业信息

柏林镇农业信息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专人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收集、整理、传输等工作,按照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的思想,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农业信息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组建机构,柏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农业信息工作。成立了农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杨兴贵任组长,副镇长赵智全任副组长,党政办、经济办、财政办、农业服务中心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办,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传送农业信息。二、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经济办会同所有驻村干部,广泛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收集好各类农村生产生活动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资料,据统计,累计收集资料350篇,整理上报市级农情资料150篇。三、做好农业信息的网络传输工作。农业信息工作办公室从重庆、江津等网络系统查询农业信息130条,对当地农村工作有指导意义的50条,并将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传输到各村各社,有4个村从所传输的农业信息中得到了很好的指导,个别农户办起农产品加工厂,有的搞上农产品运输工作,有的建起了农产品基地。总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广大农村行到了有益的指导,使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广大农户中,真正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目的,为乡镇干部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做到参谋作用。

社会事业

稳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持幼教、普教、成教共同发展。在腾辉地维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40多万元新建了双凤腾辉希望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此外,还争取上级资金100多万元,在我镇中、小学校安装了远程接收系统、中学计算机教室和村小的单点播放系统,现已调试完毕正式启用。计生工作坚持“三为主”方针,推行“三结合”,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严肃国土执法,严禁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狠抓土地的综合整治开发利用。加强危岩地质滑坡治理。强化环保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加大整治力度,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建制调整后,及时对广播、电视系统进行了重新规划、设置,使广播覆盖全镇各村(居)社。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重点,对镇内卫生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进一步保障农民基本的医疗服务。争取国债资金110万元新建柏林中心卫生院综合大楼。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对各种民政对象都严格按照规定落实有关政策。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党代表和人大代表选举、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意识教育。坚持村(居)务公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加强村(居)自治工作。抓民主法制的同时,深入开展以“津南之光”文艺调演活动为主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创建平安镇(街)、建设平安江津”为中心的创建活动。以“三铁”精神狠抓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贯彻“安全生产、预防第一”的方针,落实人员、机构、经费。定期不定期召开镇安委会成员会或安全生产专题会,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对道路交通、空中三线、民爆物品、露天采矿场等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处理,进一步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资源环境

自然资源丰富。年产粮食10865吨,苎麻737吨,土特产有魔芋、黄花、花椒、西瓜、甘蔗、海椒、官溪密柚、晚白柚、金密李;煤炭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国有井田600万吨、地方井田400万吨)。现有国有煤矿1个、镇属煤矿1个、个体私营煤矿5个,年产原煤35万吨,森林面积18000亩,其中用材林16000亩,经济林250亩、长防林1750亩。畜牧基础较好。全镇已建立规模种(獭)兔场1个、(波尔山羊)种羊场1个、养鸡场9个、养猪场5个,目前,存栏兔9000只,羊4000只,鸡20000只,年养殖业收入可实现2075万元,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畜牧业已撑起柏林农业的“半壁河山”。

经济发展

(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金银花产业迅猛发展。我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了蓝田、地利两家企业进行金银花的栽种、加工和销售,全力推进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壮大。金银化绿色食品申报工作已通过了国家绿办专家的评审检测。目前共有金银花栽植面积2万亩,其中投产3500亩,2004年产干花22吨,只此一项人平收入达80元。预计2005年可产干花50吨。二是种草养畜业初具规模。2004年改良天然草场5000亩、建设人工草场5000亩,已形成10000亩规模。草场建设带动了草食性牧畜基地建设,目前引进了草科鸡、南疆黄羊、小尾寒羊等数个优良品种,蓝田公司有种兔800只、种羊100只,柏林镇2004年已形成5000头羊、15万只草科鸡的养殖规模。三是以反季节蔬菜为代表的富硒农产品发展迅速。以双凤场、四面片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糯玉米、萝卜)发展良好,已形成5000亩基地、年产蔬菜8000吨的规模。华盖山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雪榨牌”榨菜,品佳味美,已进入德感家佳超市、江津重百超市。(二)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穿境而过的渝东公路傅家-东胜段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将建成通车,柏林-沙河-四面场公路柏沙段已有雏形,正在规划建设綦江白渡-四面山旅游公路。此外,还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组织群众义务投工,争取上级以工代赈扶贫专项资金40余万元,续建、新建华盖、水浒、小月等村级公路32公里,有力推进了公路建设进程,逐步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三)以小水电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我镇充分利用笋溪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6座小水电站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业主进行梯级开发,扩大装机容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有7户市内外投资商投资近9000万元,新(扩)建6座装机容量为18000千瓦的小水电站,且尚有5座小水电站正在规划、立项中。(四)城镇化进程加快。启动了城镇总体规划及修编工作,规划和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场镇竣工房屋面积3万多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50米,规划区面积增加了0.06平方公里,新增场镇人口826人,城镇化率达20.5%,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5平方米。

城市发展

城郊都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了以柏林村为主的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白马山有机茶为主的茶叶基地;以白马山、小堰村为主的万亩速生用材林基地等,初步形成了蔬菜、茶叶、花卉、小水果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抓住全市八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机遇,先后投融资近千万元,建设了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等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美化、硬化、亮化、绿化了镇区街道,拓宽了城镇化面积,改善了招商引资的硬环境,带动了二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初现端倪。境内白马山是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一(又名马嘶山),站在山顶东可眺望武当山金顶,西可俯瞰黄龙滩水库,南可望跌宕起伏的停舟山和伏龙山,北向车城全景尽收眼底,白马山有三动两静五大自然奇景。即:前山观云、后山观龙、金顶日出、石窑奇观、天马养雪,还有融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与神奇传说为一体的46处景点。其于96年被列入十堰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湖北省批准为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十堰城区极具开发价值的风景旅游区之一。展望未来,柏林人信心倍增,计划“打好蔬菜牌,念好山水经”,把柏林建设成城郊农业富镇、生态旅游强镇。一是继续围绕城区居民“菜篮子、果盘子、花瓶子、餐桌子、茶杯子”,依托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打好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茶两大品牌,把蔬菜和茶叶产业做大,形成规模;二是开发好白马山——老母荒人文山水资源,形成山水结合、动静相宜、人文与自然、乡村与城镇协调统一的特色旅游品牌,构筑白马山与堵河旅游开发的城区西部黄金旅游圈;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共荣。

区域优势

地缘优势明显。柏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渠县、达县、大竹三县交界,有大竹最低点—庞家咀,是大竹的“北大门”,也是三县交界处几个乡镇中经济实力、农民整体富裕程度、小城镇建设规模档次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龙头”。交通条件便利。“汇竹垫”省际等级公路纵贯全境,为大竹境内起;距达渝高速公路石河接口处15公里;境内80%的村、组通公路,总长15公里,襄渝铁路过镇境1100米,为大竹县内独有。石河、东柳河和巴河在镇内“三江口”处汇合,全镇有水路10余公里,年客运能力15万多人次,货运能力7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