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地图
苍梧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1%,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7.2%。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61.23亿元,财政收入12.35亿元。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丰富,尤以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袖、六堡茶出名,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具有较大规模的荔枝、沙田抽、龙眼、黄榄、玉桂、八角等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2001年荣获国家授予“八角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工业基础较好,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有24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钛白粉、松香及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1.4%,2010年达到41.23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了资金50亿元,进行公路、县城区防洪堤、农村电网改造、邮电通信、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小城镇等方面的建设,兴建的长洲水利枢纽、两广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铁路从县境通过。苍梧,作为西部大开发区域最东南位置上的一个县,享受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沿海开放政策,全县人民正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按照“农业立县,工业立审,二元构建”的战略构想和“5132”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让千年古郡再造辉煌。社会文化事业
教育:宋代苍梧县有梧州府学、苍梧县学。明清时期有书院10多间,社学、义学20多间,私塾更是遍布城乡。清末改设学堂,民国初改设学校。民国16年(1927年),全县有高、初等小学校318所,学生16645人;中学2所。1949年,全县有国民基础学校380所,学生28811人;私立小学9所,学生2429人;中学9所,学生2301人。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基本接收使用原有学校和教职工,并加以改造发展。1956年,全县小学166所,共1116个班,学生40743人;中学5所,共34个班,学生1808人。1969年,县提出“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的口号,中学由1968年的5所,增到154所(处)。1976年,中学(含教学点讨曾到228所(处),学生26614人。1979年进行整顿。1980年,全县中学23所,共491个班,在学校学生21582人。此后,中小学教育稳定发展。1990年,全县有小学236所,教学点457处,共2205个班,学生18769人,教职11269人。中学32所,共353个班,学生18769人,教职11269人。1999年全县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两基’”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达标,2000年获“全国两基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小学232所,教学点421处,在校学生8.05万人,入学率99.82%;中学(含教学点)39所(处),在校学生2.82万人。中小学教职16461人。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普九”标准。2002年,有小学232所,在校学生8.28万人;中学39所(处),在校学生3.06万人。县境内有自治区、贺州市驻县中专、技工学校4所。科技:1954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1965年增至259人,1978年1666人。科研试验主要有农、林、牧、渔几大产业的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等及工业方面的技术改造,医药卫生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都没有进行鉴定。1980年起实行鉴定登记科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也逐渐恢复完善。1990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5467人,其中高级67人,中级1019人,初级4372人。2001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42人,其中高级122人,中级2582人,初级8138人。有各种科研团体21个,会员1808人。1990-2001年,共有55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自治区(部)级以上21项,市级34项。申请国家专利11项,获授权9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44.85%。
文化:民间传统文艺主要有粤剧、采茶戏、鹿儿戏、九山调、木犀舞。鲤鱼舞、麒麟白马舞等。1950年,县成立文化馆,设有图书阅览室。大坡等12个乡设立文化站,组织群众进行各种文体活动。1960年,县成立电影站,各公社设立放映网点。1965年后各公社先后成立电影队。1974年,全县民办电影队81个,放映网点400多处,全年放映4470场次,观众181.37万人次。1976年,县城建立电视差转台。1983年,各乡镇陆续建立电视差转台。1989年,县城及夏邦等乡镇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并开通有线电视。1992年,石桥及附近各镇的诗词爱好者组织成立“东安诗社”,有社员300多人,并编印不定期刊物《东安诗刊》。1994年,女子诗词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易安诗社”,有社员30人。1995年创刊出版《苍梧报》。2001年,全县有县属图书馆1个,藏书11万册;镇图书馆17个,藏书共10.9万册;村图书馆5个,藏书共1.2万册。有剧团1个,电影院(队)1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数10000多户。全县有文化活动场地2.8万平方米,有舞厅、歌厅、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卫生,民国32年(1943年),在戎圩镇设立苍梧县卫生院,有戎圩、旺甫、夏郢3个分院,9个乡卫生所。解放后,县成立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各乡镇成立卫生院。1969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5个,病床212张,卫生技术人员290人。1990年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病床371张,卫生技术人员589人。1999年,县卫生防疫站被评为“全国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2001年,县内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其中二等甲级医院2个,病床658张,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农村医疗网点410个,乡村卫生人员958人。
苍梧特产
苍梧大坡河步白斩鸭,苍梧京南米粉,苍梧石桥地瓜酸苍梧六堡茶,苍梧蜜枣,苍梧大坡育民砂糖桔,苍梧龙圩猪油饼,苍梧沙头生态迟熟荔枝旅游景点
李济深故居: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料神村。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先生1885年诞生于此。故居1925年李济深故居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内为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天面回廊过道与炮楼通,兼有中西建筑艺术。占地3040平方米。后山有苍翠古铁树林,风景幽雅。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故居为青砖瓦房四合院,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距梧州市59公里,是广东南海西樵山、粤城龙母庙、封开渔涝和贺州大桂山、姑婆山、钟山出水壁、荔浦丰鱼岩、桂林旅游航线的中点,整个旅游区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风光旖旎迷人、景点集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假日休闲、避暑、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随着旅游区开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将很快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粤东会馆:是建在苍梧县城龙圩镇的古建筑。建于清康熙53年(1714年),乾隆53年(1785年)重建,其前身为关夫子祠堂。会馆总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建筑物由前、中、后三座和更楼组成(更楼及附属建筑已毁),为后殿式结构。中间由4根大木柱和2根石柱支撑,栋梁以铁力木相吻合,雕梁画栋,檐梁饰以浮雕图案,艺术上刀笔细致工巧,玻璃瓦当,飞檐凤角,古朴华丽。会馆墙壁镶嵌有《重建粤东会馆碑记》石碑,记述当时两广交流简况、有关行业及商号。粤东会馆是建于广西境内最早的会馆,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历史、经济民情风俗以及古代文化艺术、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修复,会馆基本恢复原貌,于1999年5月对外开放。
炳蔚塔:位于西江南岸的铁顶角山巅,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青砖结构,塔身呈六角形,高7层,34米。每层塔檐筑莲花图案浮雕,十分壮观。首层有清代梧州知事袁渭栓刻的"文峦耸秀",二层碑额"炳蔚塔"(已遗失)3字,为清代状元广西运使陈继昌书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