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圩镇地图
龙圩镇相关地区地图:
邮电通讯
2001年,镇内有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8000多户,计算机互联网1000多户。邮电业务总量2500万元。历史人物
黎琦新:(1920~1940)又名辛奇。龙圩镇林水村人。1937年在广西中学生看护训练班接受训练,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翌年冬,出任安徽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后任安徽省学生军团三中队指导员。1939年带领安徽学生军部分人员到无为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4月被派往来安县任中共屯仓区委组织委员。7月1日晚,屯仓区地主武装发动暴乱,黎琦新等被捕。7月3日,在嘉山县新八岭车站附近被杀害,年仅21岁。黎洁霜:(1918~1949)原名黎琦清,是黎琦新烈士的胞姐。1936年春在南宁中学生军训地接受看护训练。6月参加第一届广西学生军,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随兄到香港筹办抗日报纸,与爱国青年王振华相识相恋。后王任重庆《新蜀报》记者。1941年12月,王振华因坚持抗日主张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黎也因受牵连被捕,关进重庆兵工署监狱。1946年被转移到白公馆监狱,黎、王在狱中结为夫妻,生下2子。黎洁霜拒绝敌人的威迫利诱,在狱中与中共党员一起同敌人作斗争。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当局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人进行大屠杀,黎洁霜一家4人壮烈牺牲。
茹康怦:(1910~1937)又名茹燮才,龙圩镇高冲街人。年轻时在梧州飞机场当机械士。1929年调往广州,进行飞行训练,后编入空军第十九航空队任轰炸机中尉驾驶员。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25日,茹康怦及其机组3人,奉命随群机出击,茹驾驶三号响克机,准确地把重型炸弹投到日军停泊在长江口最大的航空母舰“出云”号上,炸毁了日本自称的“海上霸王”。茹正准备撤离时,飞机被打中油箱着火坠毁,机组人员全部牺牲。茹康怦年仅27岁。
钟济新:(1903~1993)龙圩镇思念村人。民国24年(1935年)在广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后历任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广西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55年他在广西花坪林区调查中发现我国第二个植物“活化石”银杉,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重视。他研制用野生萝芙木生产降高血压药物,结束了中国依靠进口原料生产降压药品历史。著作有《广西野生食用植物》等及论文16篇。
交通运输
浔江在镇境通过。沿浔江而上可达南宁、柳州等地,下航可达粤港澳。1957年修建龙(圩)大(坡)公路。60年代后陆续修通了下昃至寨中等乡村公路。2001年镇内有国道207线、省道南梧二级公路、苍郁公路过境;有环城一级公路10.2公里;乡道26条,各行政村有公路相通,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64公里。镇距梧州长洲民用飞机场7公里。自然地理
全镇地属低丘,有部分低洼地。主要山峰有大平山、尖峰顶等。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浔江、上小河、下小河。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沙质土。年均气温21.2℃,年无霜期323天,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十分优势,全镇耕地面积3.15万亩,有林面积18.9万亩,辖区森林覆盖率达51.8%。城区面积10.94平方公里。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黄猄、狸、穿山甲等50多种。城镇建设
200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城镇化率52.5%。住宅建筑面积67.64万平方米,人均17.8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97.54万平方米。街道35条,总长21公里。主要农贸市场3个,总面积1.25万平方米。经济状况
农业:主要分布在原林水镇。2001年全镇耕地面积2102公顷,其中水田1772公顷,旱地330公顷,粮食总产量2.6万吨,农业总产值1.57亿元,有农业人口3.43万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总动力2.4万千瓦。林业:2001年全镇有林面积9431公顷,其中用材林6548公顷,经济林580公顷,其他林2303公顷,林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林副产品主要有松脂、玉桂、甜笋及李子、柿子等。
畜牧水产:2001年全镇耕牛存栏2339头,生猪存栏3.60万头,家禽存栏6.45万只。拥有鱼塘270公顷,年产水产品2060吨。肉类总产量4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