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潍坊市地图 > 诸城市地图 >
昌城镇地图
昌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47年春,昌城实行土地改革,1949年粮食亩产仅59公斤左右,总产仅354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达到329.5公斤,总产达到2538.4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不断改造和完善全镇的水利基础设施。1998年,昌城镇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化农业试点镇,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投工50多万个,开发建设了1.2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实现了“五化”目标:一是农田建设标准化。投资200万元,修建柏油路15公里。沙石硬化道路30公里,改善了区内路况;整平了土地,界定了方田,并推行秸秆还田1万亩;投资587万元,发展大田喷灌1.2万亩,发展大棚滴灌100亩,果园微喷套1000亩,实现了节水灌溉。二是耕作机械化。更新添置农业机械108台套,亩均农机动力达到2.1千瓦,从耕种到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科技化。1.2万亩示范区内全部实现良种化,建成万亩良种繁育基地。生产上,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化控等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四是推进经营集约化。搞好立体开发,大面积实行间作、多茬轮作种植,土地复种指数达到250%。五是服务社会化。按照农机、农艺配套的原则,实行统一耕翻、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喷灌、统一收割、统一技术指导。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已达3891万公斤。1990年以来,全镇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共建冬暖式大棚5000多个,小拱棚1500个,主要种植韭菜、黄瓜、豆荚、芹菜、葡萄、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瓜果。2000年,与诸城市园艺一场合作,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建立了6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全部出口,亩收入高达2000多元。该镇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共投资500多万元,建设苗木繁育基地5000余亩,成材林5760亩,立木蓄积量2.3万立方米,全镇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9亿元,其中种植业2.4亿元,林果业2400多万元,畜收业4.3亿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昌城镇个体手工业以锡匠、铁匠等为主;1975年后逐步兴起了钩花、玻璃加工等手工业;1951年秋,诸城手工业管理局把昌城有铁匠手艺的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昌城铁业组;1953年建起了由五只红炉组成的昌城铁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昌城工业部,先后在昌城、道口两地办起机械修配厂、铁木加工厂、服装厂、鞋厂、农药厂、酒厂、食品加工厂、编织厂、砖瓦厂、造纸厂、翻砂厂、石灰厂、针织厂等十个厂,产品实行自销和供销社代销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销售。1972年,又建起了水泥厂、磷肥厂、面粉厂、木器加工厂、羽毛粉厂和建筑队等企业。1984年,昌城成立了维修服务公司,原水泥厂和粮管所联办了饲料加工厂;1985年4月成立了汽车修配厂。80年代是昌城历史上各类企业异军突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孕育并逐步发展了两大国家级集团公司--泸河集团公司和得利斯集团公司。泸河集团公司,从1986年的福利橡胶厂起步,主要生产“泸河”牌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汽车等五大系列、百余规格的轮胎产品,产品销往全国29个省区的86个配套厂家及近2000个销售批发单位。目前,公司拥有员工3600人,固定资产3.2亿元。2000年,该公司完成产值8亿元,销售收入7.6亿元,利税6500万元。2000年以来,该公司共投资1.5亿元,新上了大胎和轻卡轮胎扩产项目,它的建成将为泸河集团的二次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该公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企业”“全国乡镇化工百强企业”、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是中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之一,1995年被评为中国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第2名,产品连续三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获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泸河”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1996年3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视察该公司,并对企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董事长总经理许传弟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年经理,并成为全国第一位走上北大讲坛的农民企业家,1999年还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得利斯集团始建于1986年,是西老庄村的村办企业,它以中型面粉厂起家,逐步发展为拥有总资产9.4亿元、23个国内分公司和3350名员工的国家级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该公司所产8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得利斯低温肉制品先后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优秀奖”“全国最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等40多项国家级大奖,“得利斯”商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该公司又先后上了方便面、酿酒、系列快餐食品及北极神系列天然生物保健品。2000年开始投资建设的1.2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宰杀项目已于2001年8月份投入运营。200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利税7600万元。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宋平、田纪云、温家宝、吴官正、姜春云、陈慕华、何鲁丽等先后到公司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公司董事长郑和平当选为第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外,全镇还涌现了东老庄纸箱厂、孙四村宏坤工艺品公司、爱科公司、潍河板栗加工厂、王巴山高权的顺达货运站、徐河岔的铸造厂等几十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宏坤公司、爱科公司是分别生产出口玩具和生化制剂的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公司,两家公司还分别与美国、德国及日本商人做起了生意,并解决了60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00年,刚开业第一年的爱科公司完成税收30.8万元。这些私营企业成为昌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镇经济的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产业:昌城地处潍河东岸,又靠诸高公路,且离县城和青岛较近,地理条件优越,私营商业发展迅速。1940年,昌城的商号、店铺有25家,全部集中于昌城街上,南北街上多经营饮食,日用百货,东西大街经营医药、粮食等。最负盛名的店铺有:得胜宏布庄,园升、玉升、宏升、宏丰、东升百货店、福和祥杂货店、仁和堂杂货店、义修药店等十几家和芦家饭店、黄家饭店及徐家饭店三大饭店。1950年春,昌城成立供销合作社。到1958年,全镇共有综合门市部11处,专业门市部3处,饭店1处,采购站1处,经营网点遍及全乡镇。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到1984年已拥有13个综合门市部、4个专业门市部、2个批发部、2个采购站、2个饭店、1个综合加工厂的经济实体,641个代销点遍布全镇,形成了网点密布的经营网络。进入90年代后,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兴起,到1992年,镇驻地和各村庄共发展个体工商户达1400多户,从业人员4600多人。特别是1998年昌城被命名为省中心镇以来,昌城镇党委、政府本着“建设小城镇与经营小城镇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多方吸引资金建城的同时,更注重招商引商工作。到1999年,镇区基本拉起了小城镇的框架,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商贸楼群,形成了府前街和镇中路相交的大“十”字架为中心的商业贸易区。目前,进入镇区务工经商的业户达300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同时,镇政府在改造完善镇驻地农贸市场的过程中,加大了其它小型农贸市场和专业季节性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先后培植发育了中疃子市场、行寺市场、巴山市场、芝灵市场、福胜市场、西大宋市场及河岔蔬菜批发市场、东老庄蔬菜批发市场、赵家屯板栗批发市场、潍东村苗木批发市场和大宋辣椒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使第三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使全镇农民常年赶四集从事贩运、经商的个体业户达8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2500多人。
特色产业:昌城镇潍河、芦河、百尺河三河穿境,沙地较多,适于种植板栗,特别是沿河村庄,家家户户都有栽栗的习惯。80年代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大板栗园建设力度,平沙丘、填沟壑,发展幼园,对老树实行高接换头,使老树焕发了生机。现在,园区面积达到1.8万亩。该园集中外名贵栗种于一园,共有30多个品种,所产板栗个大、皮薄、色正、肉嫩,营养成份全,药用价值高,在1997年全省果品展览会上饮誉泉城,荣获金奖。随着科技兴镇力度的不断加大,板栗产量越来越高,亩产达到800多斤,总产达800万公斤,每年成交额都在8000万元以上,亩均收入3800元。条编是昌城镇传统手工工艺,据考证,条编工艺始于明代。主要产区在昌城镇西部、沿潍河东岸一带村庄。条编分为白条货和一般条货,取材于当地的柳条、腊条、绵槐条、杨树条等。白条货就是将柳条或腊条去皮,然后编织成各种成品,如柳箱、簸箕、篮子等,用细小的白条编织的各类花篮等,在技法上很讲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可用来做礼品赠送亲友。1993年,昌城镇张家沙窝村挖掘传统的柳编工艺,成立柳编公司,所产8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大部分以外贸部门为依托,产品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刺绣是昌城镇传统的手工艺,据专家考证,该工艺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昌城的刺绣有针绣、乱针绣和刮绒三种,主要应用于绣花鞋、荷包、枕套、台布、床单、门帘等生活用品。产品经市工艺制品总公司销往国内外。

大事记

1668年6月17日晚,发生强烈地震。1899年7月,霍乱病到处发生,蔓延全镇。1906年,前官庄隋理堂创办“国民男子学堂”“国民女子学堂”两处新式学堂。1915年7月19日,连降暴雨,河水暴涨,沿河村庄受灾严重。1916年6月,发生虫灾,几十个村庄的高粱、谷作物全部被吃光。1927年4月6日,路友于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与李大钊等20多人一起于北京英勇就义。1929年,为纪念路友于殉难,将“路家道口育才国民小学”改为“友于初级小学”。1939年10月,在行寺成立中共铁芦支部。1945年8月,昌城解放,新政权建立。同年建立区、乡、村“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通用“北海人民银行”纸币,简称“北海票”。1947年春,实行土地改革,反奸诉苦,打恶霸、头号地主。是年7月,国民党还乡团重点进攻解放区,在昌城镇制造了6起杀人惨案。1951年1月,召开昌城区农民代表大会,并进行第一次普选。10月1日,庆祝国庆节,支援抗美援朝,群众团体纷纷捐款,买飞机、大炮。1952年6月4日,全镇发生了虫灾,严重的村庄稼全部被吃光。1955年,建立昌城邮电支局。1957年6月1日,陶钝回乡参加全区师生“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同年秋,向徐家河岔小学赠送了图书、球类、手风琴。1958年冬,昌城在道口安装了40千瓦发电机,仅供工业用电和机关照明。1959年12月,昌城第一所高级中学建成。1967年,造反派夺取公社政权,成立昌城公社革命委员会。1967年,巴山大桥建成。1970年,各村建立卫生室,配备了赤脚医生。1974年8月13日,洪水泛滥成灾,沿潍河一带的7个村庄被冲毁,房屋倒塌7000余间。1978年,修建了从东行寺到乔巴山的柏油路。1980年,全县乡镇中的最高建筑物昌城影剧院建成。1980年7月6日,下午突遭9级大风、暴雨和冰雹袭击,全镇受灾严重的村有45个。1983年,日本株式会社社长,来昌城参观羽毛粉厂。1986年11月1日,诸城县西老庄食品工业公司(得利斯集团前身)建成,现在拥有总资产9.4亿元。1989年,昌城调整学校布局,建起了中心初中。1990年4月10日,国家农业部部长何康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工作并题词。199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乔石在省委书记姜春云、潍坊市委书记于潮、诸城市委书记陈延明的陪同下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工作。1991年2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省长赵志浩、潍坊市委书记于潮、诸城市委书记陈延明等陪同下到得利斯集团公司检查指导工作。1991年2月21日,国家农业部部长刘中一来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并作了“质量第一、利在于斯”的题词。1991年2月25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刘江到昌城镇检查指导工作。1991年2月26日,国务委员陈俊生率各省省长到昌城镇视察,并为西老庄村作了“村办企业一枝花”的题词。1991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行8人到昌城检查指导工作。1991年8月14日,省委副书记高昌礼到昌城镇检查指导工作。1992年,昌城镇通过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验收。1992年4月1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一行10人到昌城参观高效农业。1993年7月3日,副省长吴爱英到昌城得利斯集团检查指导工作。1994年6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世界银行顾问戴慕珍一行6人到昌城镇得利斯集团、泸河轮胎厂参观。1994年10月20日,国家教委一行6人在诸城市委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昌城镇南初中检查指导工作。1995年3月27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大众日报》等六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得利斯集团参观。1995年7月1日,昌城镇兴办了潍坊市第一家乡镇职业中专--得利斯中专。1995年7月23日,省长李春亭到得利斯集团检查指导工作。1995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工作。1996年1月24日,新华社秘书长蔡名盟到得利斯集团公司参观考察。1996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到泸河集团总公司视察,并对该企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1997年3月4日,副省长邵桂芳带领参加省畜牧业工作会议的与会人员到得利斯集团公司检查指导工作。1997年8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农业产业化工作。1998年6月22日,省委副书记吴爱英陪同重庆市委书记孙德邻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1998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1998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宋法棠陪同下到得利斯集团视察工作。1999年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一行30人到得利斯集团检查指导工作。1999年6月17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在团省委书记李群、副书记孙寿刚等人陪同下到得利斯集团考察。2000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到得利斯集团公司视察工作。2000年12月,公司进行产权明晰,彻底完成了股份制改制工作。经国家工商局核准,得利斯集团公司更名为“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其为母公司,组建“得利斯集团”。2001年6月,集团公司二次创业动员暨誓师大会在总部礼堂举行。2001年7月,凤凰卫视王牌节目《小莉看时事》就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发展与对策专访郑和平董事长。2001年8月,集团公司投资2亿元兴建的潍坊同路食品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代表肉食新,潮流的卫生、营养、安全的得利斯冷却肉产品正式问世。2001年10月,公司顺利通过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方圆认证标志中心进行2000版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2001年10月,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来公司视察工作,就我公司对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2001年11,公司部署开展“二次创业”思想教育整顿活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参加了此次教育整顿活动。2001年12月,得利斯牧工商一体化特色园被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评定为“省级农业特色科技园”。2002年2月,潍坊同路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验收,予以注册。2002年7月,公司制定五年发展计划纲要,着力打造年产能力达500万头的集繁育、饲养、饲料生产、防疫检疫、宰,杀加工、出口销售于一体的绿色生猪产业链。2003年8月,公司制定市场建设总体规划,确定2004年为得利斯营销年,推行全员营销,打一场具得利斯特色的市场开拓人民战争,整合市场资源,迅速建立宽通路、短渠道、广覆盖、高效率的市场网络体系。2003年12月,得利斯汉堡肉饼生产线建成投产。2004年,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技术中心。

人物简介

路友于:(1885~1927)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人,1918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23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转为国民党,曾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北方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秘书,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他赞成国共合作,致力于北方革命,在北京党部任职期间与李大钊精诚合作,不幸于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与李大钊等20人一起英勇就义。
田裕阳(:1899~1928)又名田寅东,昌城镇大花林村人。11岁就读巴山私立小学,1918年考入青州第四师范。1922年考入武汉高等师范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武汉市委委员。1926年当选为武汉三镇数十万学生代表。1927年奉命回山东工作,由中共山东区委分配到青州地委任宣传部长。1928年初回诸城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贫民协会,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万言书”。1928年11月20日被秘密枪杀。
王海禅:(1881~1959)昌城辛庄子村人,国画家。幼年家境贫寒,30岁时发愤学画。他的画以烟雨云龙见长,擅用泼墨,所作画气象峥嵘,给人以向上的力量。1928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1952年山东省举办画展,他的《崂山烟雨》条幅获一等奖。
陶钝:(1901~1996)原名徐宝梯,字步云,昌城镇徐家河岔人。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后在济南、青岛等地任教。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济南被国民党逮捕。1935年由路孟凡等人保释出狱。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回乡组织游击队。1939年去鲁南、第四联中任教,参加抗战协会。1943年调山东文化协会工作,开始从事曲艺及小说的创作。先后发表《马大娘探儿子》《李秀娟卖豆腐》《上升》《黄犍》《女运粮》《麦杏黄》《杨桂香鼓词》等作品,《杨桂香鼓词》是他的代表作。1956年回乡探亲,写了《故乡十记》散文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刊印发行。建国后调省文联工作,并在第一届省文代会上当选为曲艺改进协会主席。1955年调中国曲艺研究会工作,1958年在全国第一届曲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曲艺协会副主席。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此后,又在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路端谊:1916年生,昌城镇路家道口人,路友于之女。青年时代就读于陕西西北农学院,解放后参加工作并在陕西省农林科学院任副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小麦锈病专家。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奖励,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78年到1982年被聘为国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同年被聘为农牧渔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82年民盟中央聘为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五、六届妇联委员,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崔嵬:1912年生,原名崔景天,昌城镇王家巴山人。曾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1930年,考入山东实验剧院。他和杜建地合写了《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陈鲤庭的舞台剧本《放下你的鞭子》被他改成街头剧,用青岛方言在青岛王戈庄演出,此后该剧演遍全国,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其本国看过。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编写《参加八路军》等剧本,同时致力于京剧改革工作,担任过延安鲁迅学院戏剧系教员,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系主任,中南文艺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致力于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工作,与赵丹合称为“南赵北崔”。1957年,他们两人一起到青岛参加过《海魂》外景拍摄。1959年,导演《青春之歌》。
蒋德华:1962年7月出生,诸城市枳沟镇蒋家庄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诸城市乡镇企业局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城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副书记,贾悦镇镇长,昌城镇镇长。2001年4月始担任昌城镇党委书记。历年被诸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于明堂:1963年9月出生,诸城市朱解镇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198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朱解供销社、桃员乡武装部、林家村镇党委和团市委、石河头乡政府工作。历任供销社文书、武装部干事、党委秘书、团市委副书记、乡长等职,2001年4月任昌城镇镇长。连续五年被诸城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03年,境内有私塾2处,学生80人,开始兴办起新式学堂5处,主要有“国民男子学堂”“国民女子学堂”“振东国民学堂”“进步国民学堂”“中疃子学堂”。至1935年,昌城镇共有私立学校25处,主要开设国语、算术、社会(即历史)、常识、三民主义等课程。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1958年,昌城共办幼儿园22处,66个班,入园儿童1492人,教师75人。其中,昌城村幼儿园和西老庄村幼儿园被评为先进单位。全镇小学共发展到51处,其中民办小学31处,教师17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67%以上。后来,昌城镇为适应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生产需要,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创办了农业中学8处,共15个班,458名学生,教师17人。到1993年,全镇基本扫除了文盲,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每年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40余人,成教中心被评为“全国农村乡镇先进成人学校”“山东省级示范学校”。2000年,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3所,其中国办高级中学1处,镇办初级中学4处,小学31处,幼儿园45处,成人教育中心校1处,得利斯职业中专1处。在校学生11080名,教职工752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3000名,其中大本541名,大专1048名。昌城镇历史文化底蕴悠久。全镇文化娱乐场所142个,其中影剧院2座,图书馆110个,老人活动室18个,医院1所,敬老院1处。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踩高跷、耍龙灯、舞狮、跑旱船、茂腔、诸城大鼓、琴棋书画等。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十余名老中医,几个村有中药铺。1958年成立卫生院,资金5000元,在各工作片下设9个卫生所。1969年12月,9处卫生所全部归并昌城卫生院,院内设党支部书记一名,院长两名,共有医务人员58名,其中大学生3人,医师、药师5名。70年代初期,各村成立卫生院,配备了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近几年来,卫生院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门诊楼、家属楼、病房楼各1幢,建筑总面积5600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X光机、日本产B超仪及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0多台(件)。2000年,该院共有干部职工8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放射科、检验科、急诊科等25个科室;开放床位80张,辖90处卫生所,年门诊病人5.8万人次,住院2039人。1997年该院被潍坊市初保委评为“初级卫生保健合格乡镇”,1997年被潍坊市卫生局授予“一级甲等医院”和“乡镇医院改貌建设达标单位”,连续三年被潍坊市评为“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诸城市评为“卫生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全国食品卫生现场工作会在该院召开。1999年,山东省卫生厅厅长王天瑞来昌城医院视察工作,肯定了医院成绩,称其为潍坊乃至山东省乡镇卫生院的样板。
体育活动:昌城镇的群众体育活动,是建国以后逐渐兴起的。70年代,境内群众组成业余球队(以篮球为主)15支。1981年潍坊地区体委在此召开了群众体育观摩大会。由于昌城历届党委、政府对体育的高度重视,昌城的体育屡获佳绩。1973年,小学女篮代表队参加市篮球比赛,夺得了冠军。1974年,儿童组获地区田经赛400米第一名。昌城中学刘桂美分别于1975、1976年连获省级运动会200米第二名,地区级200米第一名。1980年马柏东取得全国五项全能冠军。1984年,闫玖梅连续四次参加省级运动会,分别在200米和百米低栏赛中取得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昌城小学范金平,1984年获5公里竞走全国第二名,达到健将级。
人民生活:建国前,广大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年人均粮食78公斤。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向丰衣足食,美满幸福的境界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麦面粉逐渐代替了粗粮,年人均纯收入65元,年人均粮食225公斤。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年人均消费猪肉30公斤,鱼10公斤,蛋26公斤。穿着方面,颜色亮丽、款式新颖、高档名牌衣服已代替了过去单一的服装。如今全镇93%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石结构的新居。昌城镇得利斯村,1998年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全市惟一一个高级电气化村。现在95%以上的户都住上了欧式高档的二层楼。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潍坊市小康村”等荣誉称号,该村曾被授予“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开发重点村”。连续三年被评为“潍坊市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的杨义庄村,是全市第一个燃气化村,“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强中强村”和“明星村”,也是全镇的“电话村”“有线电视村”之一。200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002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002元。全镇电话超过1万部,电视机1.6万台,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镇村建设:昌城城镇建设的大框架形成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昌城镇按照“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总体规划,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小城镇建设起点高、速度快、后劲足,力争到2005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城镇面积达20平方公里,全镇60%的人口到镇区居住、生活、生产、经营。近几年,全镇先后投资近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拓宽硬化镇村道路60多公里,使镇区内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框架,实现了晴雨通车;安装程控电话1万门,创建了电话镇;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建成了3座3.5千伏安变电站,年供电能力达8000万千瓦时,有效保障了全镇的用电;高起点、大规模进行美化绿化,植草坪3万平方米,建成了“府前街”“樱花街”“玉兰路”“兴昌路”。开发建设横贯全镇东西的大型商贸长廊,吸引了300多名个体工商户来此开厂办店,改造完善了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亩的民营工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居民住宅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并且进行了绿化美化,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曾被山东省授予“双文明明星乡镇”“山东省中心镇”,被潍坊市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昌城镇大花林村田裕阳,是昌城第一个共产党员,1922年考入武汉高等师范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武汉市委委员,1927年奉命回山东工作。1928年初回诸城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贫民协会。1939年10月,王其恭组织成立了芝灵乡第一个党支部,同年10月,曹勇涛组织成立了昌城镇第一个党支部--铁芦乡党支部。至1947年6月,全区共建党支部32个,共有党员667名。1978年底,中共支部94个,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959人。1998年,昌城镇被评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几年来,调整充实了78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2908人。
基层政权建设:1945年9月诸城县人民政府成立,昌城属埠头区,1946年6月诸城县人民政府决定,从埠头区划出昌城区。1950年,又被命名为第十大区。1958年2月昌城区改为昌城乡,1958年9月,昌城乡、芝灵乡合并,成立先锋人民公社,旋即更为昌城人民公社,行政机构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67年至1980年为昌城公社,行政机构为昌城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革命委员会,复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昌城公社分为昌城镇人民政府、芝灵乡人民政府。1989年4月,昌城镇、芝灵乡合并为昌城镇人民政府至今。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45年9月9日,诸城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成立的同时,区、乡都建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各救会”,其辖: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1950年农救会改称为农会,1951年9月,农会组织自行消失。1964年,公社大队普建了贫下中农协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贫协被冲散;1970年,又恢复了贫下中农协会,1978年5月被撤销。1945年成立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1950年秋,妇救会改为妇女会;1953年又改为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84年4月,公社妇联改为镇妇联至今。1945年区政府积极组织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解放后,各村建立儿童组织;1949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代替了儿童组织;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现任镇党委书记:蒋德华,现任镇长: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