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镇地图
长沟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
长沟美,美在胜泉水。区位优越,三水交汇,地蕴富足,泉涌不竭。长沟这座京畿古镇,承天霖而接地露,饱含着“京西南第一水乡”的神韵。古时东部圣水河抚其首、西部拒马河挽其身,两条水势俱旺的幽燕古河,拥抱长沟于怀,而后汇聚于南部涿州,奔腾东去。大地理环境构成了黄金三角,穿境而过两条泉水河,又一路欢歌,以坚韧不拔的气节,更唱出了“鱼米之乡”的千古绝唱。稻谷飘香扑鼻可闻,荷花绽放双目尽览,三季绿茵裹身,冬季河流氤氲。难怪250年前郁郁寡欢的清乾隆皇帝,拜谒西陵驻跸长沟时,便留下了“高低土脉皆含润,历览吾心略为宽”的感叹。悠久纳金,钟灵毓秀。良好的地缘优势使这座古镇成为五朝畿辅之地,尽得人杰地灵真谛。盛世修志,志者著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长沟镇以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抢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瞻眼光,在实施“水乡战略”的富民政策中,组织人力、财力开展了一项可彪史页的文化工程:搜集、整理、考据史料,并实地勘察走访,编辑出版了《京畿古镇长沟》一书。这部书以搜经寻典的手法,切入历史遗存在长沟的人文景观这个层面,力图客观、真实、全面地托出“历史上的长沟”面貌,它为系统、深入了解长沟,无疑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史料大全。从这个意义说,《京畿古镇长沟》一书,为我们启开了尘封千年的历史窗口。这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项善举。长沟,从千古尘埃中走来。夹裹着沧海桑田的雄浑,披沥着日月星辰的灵秀。顾青翠于往昔,睹旖旎于近前。春夏秋冬的交替,云卷云舒的洗礼,悠古岁月梳理出她斗转星移的容貌,却永恒着她令人青睐的靓丽。天工造物,风月无边,祖国山川锦绣的大花园,镶嵌着长沟这道精灵的北国山水。
地理气象
长沟镇位于北京市西南,坐落于华北平原、燕山脚下,属丘陵岗台地质,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境内有南、北泉水河两条主要河流,特别是发源于镇内西北山脚下的北泉水河,流经全镇,总长6千米,泉水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长沟镇地下矿藏丰富。坟庄、东甘池、沿村三村地下的“草灰”资源,以其开发成本低、储藏量大、稀有而著称;白云石因洁白如雪而响誉全国;大理石与“大石窝”汉白玉,邻里一脉,声誉海内外;长沟稀土、硅石矿床也都蕴藏着广阔的开发前景。该镇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明显,年最高气温为38℃,最低气温为-15℃。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而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其中,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8天左右;中部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1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长沟镇地处大房山南麓山前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264.75米,最低处仅33.3米。长沟镇坐落于华北平原、燕山脚下,属丘陵岗台地质,地势平原、丘陵、山区三分天下。境内有南、北泉水河两条主要河流,特别是发源于镇内西北山脚下的北泉水河,流经全镇,总长6千米,泉水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北泉水(俗称长沟)自西北而东南流经¬境域;南泉水下游自西南而东北流经¬本镇南部,下与北泉水合流。因居山阳,气候温暖,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境内灌溉主干渠与支渠纵横交织,呈网状分布。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红黏土等,土质肥沃。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房山区粮食高产镇之一。所产稻米品质优良,色白如玉,有“九蒸九晒,色香如初”之说,自明清以来久享盛誉。长沟镇地下矿藏丰富。坟庄、东甘池、沿村三村地下的“草灰”资源,以其开发成本低、储藏量大、稀有而著称;白云石因洁白如雪而响誉全国;大理石与“大石窝”汉白玉,邻里一脉,声誉海内外;长沟稀土、硅石矿床也都蕴藏着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长沟镇紧紧围绕“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战略构想,认真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环境兴镇,发展共享”的建设宗旨,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131147.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518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8679元。以优种核桃、磨盘柿、贡米、奶牛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化、企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以房云盛玻璃钢、蓝宝酒业、冯氏车圣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加盟,扩大了在地企业的群体规模,为长沟的发展积蓄了后劲;以胜泉、龙泉湖、圣泉公园为代表的北泉水河6公里旅游景观带,让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长沟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镇域内现有区级文物宝库单位长沟土城、顺承郡王家族墓、严行大德灵塔、乾隆御笔碑4处;以“京南第一集”为代表的新型商贸园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集建材、化工、电器、副食、餐饮、娱乐于一体,初步实现了传统商贸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截至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131147.2万元,工业总产值54022万元,人均纯收入9115万元,完成财政税收6199万元,全镇18个村100%达到小康村标准。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15692千瓦,农作物占地面积17918亩,粮食总产量890.79万公斤,干鲜果品总产量75.46万公斤,蔬菜总产量1138.1万公斤。全年出售商品猪15168头、商品羊10146只、肉牛302头、鲜蛋22.36万公斤、鲜奶122.6万公斤、鲜鱼10.9万公斤。2007年造林面积达到600亩,全镇林木覆盖率达53.4%,人均公共绿地65.5平方米。
经济状况
辖区内山高坡陡沟深,农业基础较差。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洋芋、红薯、豆类次之,2000年以来,该镇大力实施“药业兴镇”战略,按照“兴药、扩经、优果、强牧”的发展思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以薯芋、连翘、二花、五味子、柴胡、黄芩为主导产业,全镇种植药材5300亩,新增薯芋2800亩,花椒、杜仲基地1000亩,分布湾坪、阳坡、柳山坡等村。农业生产巩固洋芋、玉米三项技术的基础上,推广垄沟种植技术,全年夏季产量830吨,粮经比稳定调整到4:6,果业生产、结合退耕还林、扩大核桃、板栗、花椒、杜仲产业建园规模,产业建园板栗1000亩,经济林科管1500亩,良种嫁接改造3万株,退耕地、新造林1000亩。畜牧生产按照“稳定猪、改良牛、发展羊”的调整思想,突出畜禽品种改良,发展布尔山羊400只,生猪存栏5300只。基本实现户均两头商品畜,据统计2002年全年生产总值2452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150万元,增长4.6%、二产业增长镇617万元,增长2.l%,三产业685万元,增长12.6%,可支配收入1229.25万元,人均纯收入1100元,土特产品:核桃、板栗、柿饼、腊肉。200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成就、新经验,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和政策,今后发展规划:2000年以来,该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突出开放带动,产业带动和项目带动,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实施“药业兴镇”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工赈奖学金资金,争取重点项目建设。
长沟镇下辖村
长沟村回林村张庄村路庄村,西营村付街村乔子街村孙街村,水牛陈北村后陈村杨胡李村蔡北村,蔡前村季庙村李北村张坊村,梁庄村蜀湖村刘庄村翟庙村,党庄村崔庄村钱海村曹林村,后刘西村范庄村后刘东村天宝寺村,北南田村王庙村南薛村南阳李村,元田村白果树村前陈村后薛村,康庙村护驾李村赵王堂村张山南村,张山北村张山东村王山村城崖村,水牛陈东村水牛陈西村王庄村秦咀村,大堤头村北韩村中韩村南韩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6328男28580女27748家庭户户数15419家庭户总人口(总)55004家庭户男27757家庭户女272470-14岁(总)122160-14岁男66380-14岁女557815-64岁(总)3944515-64岁男1978115-64岁女1966465岁及以上(总)466765岁及以上男216165岁及以上女250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5747
产业基地
长沟产业基地的发展理念是:“诚信至上,互惠双赢”。长沟产业基地的开发宗旨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长沟镇新世纪产业基地,现有规模1万亩,共划分为绿色食品产业区、新型建材产业区、生物制药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绿色休闲区、住宅娱乐区、仓储物流区、小规模投资区9个功能区,供水网、供电网、供暖网、污水网、电信网、路网配套,设施齐全完备。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米的企业服务中心不仅是我镇服务企业的窗口,而且还将成为暖、水、气的供应中枢。入区企业达到46家,总投资15.69亿元。2005年,产业基地实现收入7.7亿元,占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19.5亿元的39.6%;创税3795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额1.04亿元的36.5%。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长沟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