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地图
长治市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经济
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人均生产总值23558元(按年末美元汇率折算为3450美元),增长9.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8.4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4.47万人,减少0.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3.53万人,增加1.7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41万人,增加1.71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增长12.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9%,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2.3%、17.3%、28.4%。农林牧渔业:201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5.5千公顷,减少0.4%;油料种植面积2千公顷,减少16.1;蔬菜种植面积18.2千公顷,减少0.3%。全年粮食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22.7%;其中夏粮4.9万吨,下降30.7%;秋粮138.1万吨,增长26.1%。油料产量0.3万吨,减产14%;蔬菜产量81.3万吨,增长2.2%。全年肉类总产量6.62万吨,增长10.6%,其中猪牛羊肉5.96万吨,增长11.1%;禽蛋产量7.33万吨,增长0.6%,奶产量1.38万吨,增长0.7%。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6亿元,增长11.3%。其中,农业总产值45.2亿元,增长17.3%;林业总产值4.1亿元,下降16%;牧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5.7%;渔业总产值0.28亿元,增长1.4%。
工业和建筑业: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2.87亿元,增长19.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9.1%,重工业增长18.7%;产品销售率96.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长17.19%,发电量增长1.45%,生铁增长26.7%,焦炭下降3.8%,钢材增长18.7%。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28,比上年提高17.43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实现利税208.45亿元,增长44.2%,其中实现利润121.14亿元。增长62.1%。亏损企业亏损额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61亿元,增长198.15%;上缴税金2.14亿元,增长40.79%。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投资534亿元,增长25.7%。其中国有投资250.9亿元,增长4.4%,非国有投资283.1亿元,增长53.3%;农村投资27亿元,增长4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6.8亿元,增长94.2%;第二产业投资325.1亿元,增长31.5%,其中钢铁投资23.2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投资182.2亿元,增长11.1%。其中教育投资增长89.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住宅投资25.99亿元,增长17.23%。商品房销售额32.17亿元,增长9.72%;其中,住宅销售额为27.89亿元,增长9.97%。
能源:2010年,城镇能源工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144.21亿元,增长154.97%;电力工业投资24.09亿元,下降26.53%。全年共向省外运输煤炭3156.97万吨,比上年增长13.53%;向省外运输焦炭843.65万吨,增长2.75%。全市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80.3%。
国内外贸易: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0.2亿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2.5亿元,增长19.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1.9亿元,增长20.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6%,服装类增长10.1%,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1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4%,家具类增长35.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5.5%。全年进出口总额37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出口4297万美元,增长77.8%;进口32911万美元,增长29%。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0612.1万美元,增长25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892.6万美元,增长27%。
交通、邮电和旅游:2010年全年民航客运量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旅客周转量3487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2100吨,货邮周转量187.32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437.9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31.5万人,比上年增长4.6%,旅客周转量22.75亿人公里;货运量5437.37万吨,比上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76.56亿吨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2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4.2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9.12万辆,增长16.5%。民用轿车保有量10.05万辆,增长28.7%,其中私人轿车8.4万辆,增长33.5%。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446万元,下降13.7%;电信业务总量55.07亿元,增长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1.5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0.9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0.6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5.07万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260.11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9.95万户,比上年增长24.9%。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8.98万人次,增长18.1%;国内旅游总收入88.77亿元,增长19.1%。全年入境人数8.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外国人4.89万人次,增长18.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54万人次,增长14.8%。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8.43万人次,增长17.1%。旅游外汇收入1644.75万美元,增长20.2%。
金融和保险: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67.63亿元,比年初增长2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726.88亿元,增长14.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31.17亿元,比年初增长32.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4.79亿元,增长51.2%。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7.48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9.4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99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7.02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8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6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给付0.24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3.02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2010年末全市有独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12596人,在校大学生37218人,毕业学生11499人。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7所,全年招生15285人,在校学生46842人,毕业学生12777人。全市普通中学232所,其中完全中学37所,普通高中13所,普通初中14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5。全年高中招生28719人,在校学生82393人,毕业学生25989人。全年初中招生50813人,在校学生151518人,毕业学生53740人。全市普通小学1471所,全年招生40284人,在校学生247069人,毕业学生50900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73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074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770件,比上年增长15.4%。全年全市科学技术成果118项,其中有46项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比上年增加8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5项,增长2.3%;成交金额22936万元,增长10.4%。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1家,对13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全年38户企业完成了产品认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6万台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28万册,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954卷。全市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31%和97.18%,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0.26万户,其中接收数字信号用户12.22万户。由我市歌舞团编排的舞蹈《花开时节》荣获全国舞蹈“荷花奖”铜奖;潞安大鼓《割肉还娘》荣获全国曲艺“牡丹奖”演员奖。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3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病床位1283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741张。卫生技术人员134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87人,注册护士4847人,药剂人员680人。乡镇卫生院142个,床位2587张,卫生技术人员1879人。全市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率93.65%,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82%。全市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2项,创亚洲纪录1项,全国冠军12个,全省冠军67个。
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2010年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5930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0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城市交通运营车辆621辆,出租汽车1800辆。市区有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全年城市供水总量8108.5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54.9升。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5557吨,天然气供应量1855.9万立方米,煤气供气总量1.1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煤气4407.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8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上年的1854万平方米提高到25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17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7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全年污水处理量5520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18.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本年度全市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18.1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7千公顷。义务植树609万株。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6.8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37%。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3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00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7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3%,工业用水下降7.7%。全年曾有3.94万人、1.12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356天,比上年增加2天,占全年天数的97.5%。全市达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47.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人,比上年下降3.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025人,比上年下降93.24%。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19件,比上年上升75%,直接损失468.4万元。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起,比上年下降6.44%,造成240人死亡、40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16.7万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比上年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2.7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418元,较上年增加4645元,增长16.14%。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6.5平方米。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25万人,比上年增加6.84万人。其中职工30.87万人,离退休人员9.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5.45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9210人。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2所,床位11340张,收养各类人员649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2处。全年销售奖券12816.4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185.2万元。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77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5903人。
所获荣誉
园林城市:2005年4月15日下午,国家建设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向获得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授牌。长治市与武汉、包头等31个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长治市市长杜善学荣获“优秀市长”。2002年以来,长治市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不断加大绿化建设的力度,城市绿化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目前,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4%,绿地率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6平方米,三项主要指标以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标准。由国家建设部开展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评比两年举行一次,自1992年命名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全国已先后有7批共数十个城市获得此项荣誉,根据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申请,经有关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推荐,建设部组织了评审工作,在此基础上,建设部研究决定,2005年共命名31个“国家园林城市”,其中山西省仅长治市与晋城市榜上有名,为全省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长治是山西省首个中国魅力城市!10月12日,CCTV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颁奖晚会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下举行。福建泉州、云南大理、海南三亚、江苏昆山、山东烟台、四川都江堰、浙江绍兴、广西桂林、广东东莞、河南洛阳在全国600多座地级以下城市中脱颖而出,入选10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魅力城市”颁奖。另外咸阳、吉林、齐齐哈尔、荣成、襄樊、黄山、九江、常德、珠海等十个城市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
卫生城市:1999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同时,连续九年荣获全省卫生城市第一名,实现了“九连冠”。2006年7月8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发了(全爱卫发[2006]5号)文件,长治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06年05月20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的9位专家,一致通过对长治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鉴定意见,同意报请全国爱卫会命名该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副组长、辽宁省爱卫办主任李卫平宣读《考核鉴定意见书》。认为长治市创卫工作始终坚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加大投入,齐抓共管”的总体思路,建立起“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财力充分保障、监管严格有序”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互动、部门协动、军民共建、舆论推动”的全社会大联动的创建格局,凸显了“科学监管、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城乡联动”的“创卫”特色,实现了城市卫生工作“一年一个样、三年变新样、五年大变样”的卫生创建目标,使广大市民普遍享受到创建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和好评,整体卫生水平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的基本要求。考核鉴定组希望该市进一步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环卫设施水平,逐步缩小和减少城中村,继续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不断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技术机构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创建力度不断增强,工作力求新的发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精品工程。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此外,长治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研究山西省历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的基地。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殷商时期,长治是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春秋时归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别都,称“上党郡”。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安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时继旧制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初废道,长治改属冀宁道。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废道制,长治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间,曾先后经历了作为山西省辖市由长治专区代管和晋东南行署隶属等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动。长治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的《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山海经》等故事就发端于此。长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这里创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岳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是当时华北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在武乡、潞城等地,使这里成了华北抗日前线的中枢。要说长治文化,不能不从长治说起。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所以古称上党,素有“天下脊”的美称。这里关山伟固、居高设险,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上党是山水雄奇之地。长治的山,不仅有着绮丽雄浑的外表,而且蕴藉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长治的水,不仅有着大江大河的神韵风采,而且印证着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辉煌。长治山水,南北兼容,刚柔相济,真可谓坐山水秀丽之胜,拥文化昌盛之富,必为仁智者向往。上党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太行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上党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长治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上党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长治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上党是礼仪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淀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上党民俗民风,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又有山河之地的影响,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谓“勤俭其本质也,奢靡其习染也,劲悍本于地气,淳美由于化成”。上党是名产之乡。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毛主席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毛主席说的“有鱼有肉”,实际上就是物产丰饶。“中国第一米”沁洲黄曾经上过康熙皇帝的御宴,中国四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曾经“衣天下”、“遍宇内”,史称“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声大噪、驰名中外,弹丸之地的荫城曾经享有“天然铁府”的美称,并且“日进斗金”,“上党三宝”----花椒、柿子和核桃名闻遐迩,飘洋过海.....。上党是美食之乡。上党美食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上党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上党名吃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壶关羊汤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半疙瘩救过光武帝,潞城“甩饼卷腊肉”系唐玄宗亲自命名,黄家凉粉来自皇家,沁县干饼曾是贡饼......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这就是上党,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长治,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上党,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长治,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发展:长治是古上党的中心区域,历代郡、州、府首脑机关的驻地主要就在今长治市的城区。“上党”之名最早见于战国初,《史记·赵世家》:“(赵成侯)十三年(公元前362年),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对于“上党”的含义,东汉刘熙在他的训诂名著《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各类地理文献也认为这里“居太行之颠,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上党为天下之肩脊的感受,对于久居于此的人们来说可能体会不深,但你若从河北回望山西,便立觉山高万仞,如在云天,有不识上党真面目之慨。公元前262年,秦攻韩上党,上党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遂把上党的17座城邑献给赵国,由此而爆发了长平之战。秦统一后,在此置上党郡,共领14县:长子、屯留、余吾、铜?、沾、?氏、襄垣、壶关、泫氏、高都、阳阿、谷远、?氏、潞。如果加上端氏、泽、阳3县,这大约就是冯亭所献上党17城邑。可以看出,当时上党的范围应是东起太行山,西至太岳山,南起王屋山,北至八缚岭的广袤区域,占据了山西省境的整个东南部。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前213年),曹操平定黄河以北,新置12郡,其中划出上党郡北部的沾、?河等县置乐平郡,形成隋以后的辽州;十六国时期,慕容永在上党称帝,又划出上党郡南部的泫氏、高都、阳阿、端氏、?泽等县置建兴郡,形成隋以后的泽州;北魏建义元年(公元前528年),再划出原上党郡西北部的谷远、铜?等县置义宁郡,形成隋以后的沁州;所余上党郡的中心区域形成唐以后的潞州。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潞、泽、辽、沁四州并称,就是因为它们同本同源,地相连属,皆出自古老的上党。再以后,潞州和沁州演变为今长治市;泽州演变为今晋城市;而辽州则成为今晋中市东部山区县的所在区域。潞州始置于北周宣政元年(公元前578年),以境内潞水(今浊漳河)命名。隋代复改上党郡。从唐武德元年(公元前618年)再置潞州,至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升直隶州的七百多年间,这里还一度改称昭德军、隆德军、隆德府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潞城县小吏陈卿亡命家乡青羊山中,并凭借太行山间险要地形,聚众起事,连陷辽、沁,明廷为之震恐。直到嘉靖七年十月,官军以10万兵力合击青羊山,才将这支农民军剿平。事后,为了加强对地限民悍的潞州实行有效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明廷特于嘉靖八年二月诏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以祈望这里长治久安。这便是“长治”的由来。明代的潞安府共辖8县,即“屯、长、长、襄、黎、潞、平、壶”,群众俗称“府八县”。1912年3月,山西省废除前清府、州一级建制,裁潞安府,留长治县。1949年设长治专区,专署驻长治。辖长治、长子、屯留、沁源、沁县、武乡、襄垣、黎城、潞城、平顺、壶关、陵川、高平、晋城、阳城、沁水等16县及长治城关区。1950年长治城关区改设长治工矿区。1951年长治工矿区改设长治市,由省直辖。长治专区辖16县。1954年长治、潞城2县合并,改为潞安县(驻长治市)。长治专区辖15县。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专署驻长治市。长治市划归晋东南专署领导。撤销屯留、长子2县,合并设立屯长县;后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撤销潞安县,并入长治市和黎城县;撤销平顺县,并入黎城、壶关2县;撤销陵川、高平2县,并入晋城县;撤销沁水县,并入阳城县。撤销襄垣、沁县2县,合并设立襄沁县;后又撤销襄沁、沁源2县,合并设立沁县(驻旧沁县城)。将武乡、榆社2县合并,称为武乡县。晋东南专区辖长治市及黎城、壶关(驻原平顺县城)、晋城、阳城、沁县、武乡(驻段村镇)等6县。1960年恢复屯长(驻鲍店镇)、平顺、陵川、沁水、沁源、襄垣6县。晋东南专区辖1市、12县。1961年恢复高平、屯留、长子3县,撤销屯长县。晋东南专区辖1市、14县。1962年恢复长治(驻长治市)、潞城(驻城关镇)2县。晋东南专区辖1市、16县。1970年晋东南专区改称晋东南地区,地区驻长治市。辖长治市及长治(驻长治市)、潞城、襄垣、武乡、黎城、平顺、壶关、陵川、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长子、屯留、沁源、沁县等16县。1973年长治县迁驻韩店。1975年长治市改由省直辖。晋东南地区辖16县。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2号)(1)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2)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城区、郊区。将原晋东南地区的沁水、阳城、高平、陵川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3)将原晋东南地区的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9县划归长治市管辖。1993年,辖2区1市10县,计有51镇182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1996年,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4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
民间艺术
上党一绝---八角秋千八角秋千是上党地区独有的娱乐形式,也是我们北村村民古老传统文化的传承智慧与结晶,八挂秋是一种装饰华丽而悬于半空的双层顶亭式秋千,其顶可整体旋转,可同时悬吊八人游荡,荡秋者有春燕展翅,嫦娥飞天的美感。故有“荡八角秋千,顶半个神仙”之俗言。是一种非常适合大众的节目娱乐项目,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和百姓智慧的艺术品!,八角秋,别名:八角秋千,八挂秋。因悬吊八挂秋千而得名。是别具一格的旋荡式秋千!一般在传统庙会期间搭建〈我村传统庙会为农历二月初九,每九年一搭〉!,八角秋全身高约20米,主棚对角约为8米,上秋平台高约2.5米直径约9米。秋千轮廓高大威武,做工精细,外观精美漂亮,旋转起来彩带飞舞,人影高旋,欢声不绝,美感之极。充分体现了我村村民的聪明智慧和对新农村未来的美好展望!展示出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文化特色:长治因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尧舜时期,长治是“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上党民俗民风,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又有山河之地的影响,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谓“勤俭其本质也,奢靡其习染也,劲悍本于地气,淳美由于化成”。上党是美食之乡。上党名吃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壶关羊汤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拌疙瘩救过光武帝,潞城“甩饼卷腊肉”系唐玄宗亲自命名,黄家凉粉来自皇家,沁县干饼曾是贡饼……
重要历史事件: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徐向前、薄一波等在这里生活、战斗,组织指挥了神头之战、东阳关战斗、长乐大战、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百团大战等战役。在解放战争初期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在这里发动了名震中外的上党战役。
基本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长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地形复杂,海拔较高。按中国气候大划分标准,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略长于秋;气候温和始终雨热同季,大陆性季风强盛持久,海洋性季风的作用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5oC度到11oC,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升以上无霜期155-184天,现有耕地37.2万公顷,十分适合北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境内各种植被种类较多,有林面积达到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林木蓄积量1062万立方米各种牧草200余种,野生植物500多种,玉米、谷子,小麦、薯类等是本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素有“米粮川”之称,是山西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治境内有太焦和邯长两条国家铁路干线,贯穿南北西东,新修建两条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24条,年货运能力在3千万吨以上。公路有国道四条,以208国道、长邯二级公路为骨干,与地方公路14条,组成“丰”字型公路网络,全长2681公里,与县城通油路的乡镇104个,村846个,油路长1000公里。开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地的长途客车线路200多条。如今的的长治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通八达,208国道纵横南北,309线横穿东西,“四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旧高速公路,西连大运路,直达西部腹地,南下晋焦高速公路,则可挺进中原,一个干支协调、点线配套、地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见雏形。长治飞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并开通了直达北京、郑州、武汉和太原等地的航线,大大方便了长治同首都及省内外的联系和经济交往。长治市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和城区、郊区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长治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非农业人口70万人,男性人口161万人,女性人口151万人,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七,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市区人口61万人。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为1.94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0.6%。长治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铝、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种,其中有开采价值的20余种。尤其是煤炭、预测总埋藏量为906亿吨,已探明储量346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具有煤种多、埋藏浅、煤质优、易开采等特点。全市还有相当储量的硫铁矿,硅铁矿、铝土矿、石英、耐火粘土、大理石、油岩、陶土等,均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柿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磨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自然资源
土地:境内的土地总面积为138.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7万公顷(1985年),宜林地面积2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9.9万公顷,牧坡20余万公顷。林木:境内共有森林面积39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木材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沁源境内的灵空山,属太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活立木蓄积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油松,占林木总量的62.3%。而长治境内的老顶山森林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
资源:境内属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17.9亿立方米。境内草地主要分布于沁源。
矿产:上党地区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矿石品种有赤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和菱铁矿,矿床的类型为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锰菱铁矿和含锰赤褐铁矿,工业分类称屯留式铁矿,分布于沁源、屯留、长子等县。铝土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襄垣。硫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62万吨,主要分布于长治、壶关等县。耐火粘土的探明储量为1606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长治等县。大理石探明储量为14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平顺、壶关、陵川等县。长治市的熔制白云岩就有5827万吨,主要分布于黎城、潞城等县,还有铁矾土、硅石、石膏等,分别分布于沁源、平顺、黎城、襄垣、潞城、长治等县。其他矿藏还有钒矿、钛矿、镓矿、电石灰岩、制碱灰岩及铅、锌、铜等。
野生动物:境内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药用等经济动物,主要有狐、蛇、獾、野兔、野猪、黄羊、黄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种鸟类。有害动物有狼、野猪、獾、野兔和鼠类等。害虫天敌有鹰、猫头鹰、黄鼬、啄木鸟、燕子等。
野生植物:境内群山环列,盆谷相间,地形复杂,各地有不同类型的小气候,从而形成植物资源独具的区系分点,有种子类野生植物,还有蕨类、菌类、藻类、苔藓等。
水利资源: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在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
农林资源: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蘑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