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梧州市地图 >
长洲区地图
长洲区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

交通以水陆交通为主,梧州机场坐落在长洲岛。水上交通由于清江、西江、枝江流经郊区,北可通桂林,西可通南宁、百色,东可通广州、香港、澳门。20世纪60-70年代,开通了旺步、塘源、扶典、龙新。思扶、华堂、平浪、三龙和长洲等18个村的乡村主干道。90年代部分主干道铺设了混凝土路面。2002年,公路总里程296.7公里,其中国道2条,里程43公里;县道3条,里程20公里;乡道13条,里程90.8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100%,二级公路占38.55%。2002年,全区拥有车辆582辆,其中客车62辆,货车250辆,拖拉机270辆。

自然环境

长洲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其间。年平均温度21.1℃,降雨量1503.6毫米,年相对湿度78%,年无霜期长达341天,年太阳辐射量113.454千卡/厘米。土地以红壤土为主,从可利用方面分为水稻土壤、旱地土壤,自然土壤三大类,基岩以砂页岩分布最广,花岗岩次之。有大小山峰30座,最高的天子顶,海拔555.3米。清江、西江、枝江从境内通过。属长洲区辖内流入清江、西江、桂江的较大河流有17条,集雨面积约163.36平方公里。

卫生

解放前,群众求医主要靠中草药医生。天花、麻疹、范换寺时有流行。解放后,1950年,成立市第一卫生所,负责市郊农村卫生工作,有医生5人。1953年,成立郊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6人。1958年,建立红旗公社中心医院,有医务人员24人,病床40张。各大队成立卫生所,有医务人员30多人。1962年、1979年,长洲、扶典卫生院相继建立。1971年,培训农村医生174人,接生员179人。历年来,卫生院工作以妇幼保健、卫生防疫为主,对天花、流行性脑膜炎等进行免疫预防接种。1982年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保偿制度,免疫苗全程接种率90%以上。2002年,郊区3所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65人,病床38张。有乡村医生153人。

人民生活

村民生活消费。解放前,农民生活清苦。解放初,农民分得了土地,基本能吃上两粥一饭。1962年,人均口粮260.49公斤,1985年249.85公斤。1996年百户调查,人均食大米137.89公斤,食肉及其制品31.65公斤。2001年百户调查,年人均食肉及其制品36.6公斤。人均衣服最少有4-5套,鞋袜3-4双;青年男女讲究时款,中老年人也极少穿补丁的衣服,冷雨天劳动,多穿水鞋。80%以上村民新建砖混结构楼房,不少农户还进行装修,全郊区人均住房面积35.6平方米。群众出街入市,多是车船代步,华堂村不少农民,上山劳作也坐摩托车。2000年,全区有摩托车4770辆,中巴、的土62辆,自行车有3万多辆。此外,多数农户拥有高级家具和各种家用电器及燃气炉具,很多家庭用上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水利建设郊区地势较低,易受洪灾也易内涝。为防洪涝,1954年起至20世纪70年代,筑起防洪堤30处,共长39.87公里。80年代至2001年,主要对防洪堤加高加固。1998-2001年,郊区各级政府投资3096万元,加高加固防洪堤28.2公里,修复水毁缺口45处,长达27公里。加高加固后,长洲岛可防御24米洪水,其他村可防御23米洪水。为解决内涝水患,1968-2000年,建起排涝机站25处,装机和水泵各30台,保护耕地3750亩。为解决耕地灌溉用水,1952年开始用柴油机抽水,1968年有柴油机12台,136匹马力,抗旱面积380亩;1958-2000年,建有电灌站8l处,装机82台1383.8千瓦,灌溉面积8901亩。60-70年代,建设喷灌工程62项,装机64台875千瓦,喷灌面积1162亩。80年代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喷灌站部分不再使用。

乡镇企业

清朝嘉庆年间,长洲就有蜜枣制作工场。民国年间,长洲丝织品颇有名气。1958年有社队企业30多家。“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企业被迫停办,1978年有社队企业193家,总产值611.36万元。1985年后,乡镇企业形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饮服务业4大支柱。1990年发展至1448家,总收入4083万元。1995年,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0.1%,龙湖、长洲、城东3个镇被评为梧州市明星镇;新兴村企业收入超亿元,成为自治区百强村之一。1995-2000年,有外资企业42家,营业收入2.四亿元,税金753.9万元,1998-2000年,产品出口货值6769万元。1997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5.28亿元。1994-1997年连续4年获自治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区)”称号。1998-2001年,郊区政府在贯彻《乡镇企业法》的同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郊区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优惠办法》等文件。2001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5.91亿元。4年间,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75%,营业收入增长14.11%,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235亿元。2002年,营业收入29.28亿元。

财政

1986年前,郊区本设置财政管理机构,由市财政局(科)直接管理。郊区人员工资、福利、公务费、会议费等一切费用,制订预算计划,报市审批,由市财政局拨给,费用不足时,再申请追加。1987年,郊区设立一级财政,当年自行组织收入192.24万元。1988年,财政实行“核实收支基数,递增上解收入包干,超收全留,歉收自补”办法,当年财政收入395万元。随后郊区政府积极发展生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税收征管,坚持适当从紧,抓好增收节支,使财政收入稳步上升。1995年,财政收入2070万元,2001年财政收入4788万元。开支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1988年财政支出250万元;1998年和2000年财政支出分别为3195万元和3760万元。2001年财政支出为4714万元,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002年,财政收入5870万元,支出5434万元。村民收入。解放前,郊区农民大部分靠祖耕田地和打工卖柴取得收入。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收入较稳定。1956年至20世纪70年代,农民收入主要靠集体分配所得和一些家庭副业作补充。集体人均纯收入在40-120元之间。改革开放后,村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1987年、1995年、2001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63元、1689元、3053元。2002年,人均纯收入3255元。村民在信用社的存款余额逐年上升,1993年、1996年和2001年存款余额分别为6040万元、1.378亿元、1.8l亿元。2002年存款余额1.87亿元。

建置沿革

梧州市郊区建于1951年2月,由河滨镇的九龙。太和。新民等村和苍梧县第三区的旺步乡及第四区新华乡的钱鉴村等一乡4村合并而成。同年4月,成立郊区人民政府。分设和平、东兴、旺步3个乡,20个行政村,人口9937人。1952年2月19日,增设西兴、塘源2个乡。1953年2月11日,增设高旺乡。1953年,撤销郊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翌年6月,复称郊区人民政府。次年8月,又改为郊区公所。1956年6月,郊区下辖的5个乡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月,撤区并乡,分设三云、旺步2个乡人民委员会。8月,三云、旺步乡和由苍梧县划入的扶典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红旗乡。10月,梧州市红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为生产大队。1960年4月,增辖苍梧县划入的龙新生产大队。1970年11月,又增辖苍梧县划入的正阳等12个生产大队。1976年4月,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辖红旗人民公社。1979年2月,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分设红旗、长洲。扶典3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将红旗公社的东兴大队划出归市蝶山区管辖。1984年9月23日,恢复郊区人民政府,郊区辖长洲、龙湖、城东3个镇,19个村民委员会,322个村民小组。2003年2月13日,梧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长洲区。政府驻地由新兴一路胜龙里10号移址新兴二路193号,并于当年8月举行办公大楼乔迁和长洲区成立授匾仪式。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办事处。兴龙办事处,共17个村(社区)居委会,425个村(居)民小组,32268户(其中农业户12942户),100000人(其中农业人口66741人)。
2003年长洲区行政区划一览:001大塘街道辖:龙山、金叶、大塘、恒祥、京梧、华洋、丰业、两广8个社区。002兴龙街道辖:新兴、龙新、平浪3个行政村。101长洲镇辖:泗洲、正阳、寺冲、长地、竹湾、龙华、龙平7个行政村。
大塘街道:2003年4月,辖7社区:金叶社区:西堤路北侧(部分)、新兴二路南侧(部分)。龙山社区:新兴二路北侧(部分)。大塘社区:新兴二路北侧(部分)、西环路南侧(部分)。华洋社区:新兴二路西南侧(部分)、新兴三路北侧(部分)。恒祥社区:西堤路北侧(部分)、奥奇丽路东侧间分)、新兴二路南侧(部分)。京梧社区:新兴二路东北侧(部分)。丰业社区:西堤路北侧(部分)、奥奇丽路西侧(部分)、新兴三路南侧(部分)红岭路。
兴龙街道:2003年4月,辖3村:新兴村龙新村平浪村。
长洲镇:2003年4月,辖7村:泗洲村、正阳村、寺冲村、长地村、竹湾村、龙华村、龙平村。